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芸薹属植物细胞质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
1
作者 于海波 张东锁 +3 位作者 高连亮 董慧 郭媛 胡胜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47,共8页
开发芸薹属植物细胞质特异分子标记,为芸薹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及育种利用奠定基础。33份芸薹属植物中,20份甘蓝型油菜,2份芥菜型油菜,2份埃塞俄比亚芥,3份甘蓝,2份白菜,2份黑芥,以及芸芥和板蓝根各1份作为对照,利用细胞质特异分... 开发芸薹属植物细胞质特异分子标记,为芸薹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保护及育种利用奠定基础。33份芸薹属植物中,20份甘蓝型油菜,2份芥菜型油菜,2份埃塞俄比亚芥,3份甘蓝,2份白菜,2份黑芥,以及芸芥和板蓝根各1份作为对照,利用细胞质特异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分析。笔者前期研发的一步多重PCR技术不仅能将pol、ogu、IP-ogu、nap、cam 5种细胞质类型鉴别开来,而且在埃塞俄比亚芥、黑芥、甘蓝、芸芥和板蓝根中扩增出特异的条带。引物Indel-F/R在具有nap细胞质的甘蓝型油菜材料中特异扩增出1个长度为344 bp的条带,该扩增产物比pol和cam细胞质材料中扩增产物多1个长度为93 bp的InDel,可作为区分nap细胞质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mtSSR2-F/R和rsp3F/R-1在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中扩增产物与其他参试芸薹属植物不同,可用作区分埃塞俄比亚芥和黑芥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植物 细胞质类型 线粒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一种简便快捷的植物线粒体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俊英 闻颖达 +2 位作者 蒋嫦英 李峰 高才昌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52,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从植物材料中提取线粒体质粒 DNA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密度梯度离心和有机溶剂抽提 ,整个提取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该方法简便、快捷、效果好 ,对拷贝数低的线粒体质粒
关键词 植物 线粒体 质粒D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郝岗平 陈敏 杨清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9-557,共9页
本文从能量代谢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线粒体的结构和数量与CMS、线粒体DNA多态性与CMS、线粒体基因转录与CMS、线粒体多肽差异与CMS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线粒体与CMS的关系。
关键词 植物 线粒体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分子机制
下载PDF
Mitochondrial Composition,Func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in Plants 被引量:7
4
作者 Richard P. Jacoby Lei Li +3 位作者 Shaobai Huang Chun Pong Lee A. Harvey Millar Nicolas L. Taylo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887-906,共20页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s respiration, where catabolism of substrates is coupled to ATP synthesis via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n plants, mitochondrial compos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flexible an...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s respiration, where catabolism of substrates is coupled to ATP synthesis via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n plants, mitochondrial compos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flexible and has specific pathways to support photosynthetic processes in illuminated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mitochondria RESPIRATION oxidative stress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complex assembly ROS signaling carbon.
原文传递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裴雁曦 郝建平 +5 位作者 陈竹君 曹家树 马文丽 刘晓辉 范三红 陈学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0,共3页
以茎瘤芥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使植物线粒体分离、线粒体切片观察、线粒体RNA提取、反转录方法、PCR扩增、northern杂交等方法系统化,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有效的适合于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以茎瘤芥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使植物线粒体分离、线粒体切片观察、线粒体RNA提取、反转录方法、PCR扩增、northern杂交等方法系统化,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有效的适合于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线粒体 RNA 反转录 植物胞质雄性不育性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及控制的生命现象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德富 陈喜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9,117,共9页
线粒体控制的生命活动多种多样,决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对线粒体基因组特点、表达及其控制的生命现象等有关内容作一总结.
关键词 植物 线粒体 基因表达 呼吸作用 雄性不育
下载PDF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月华 贺晓丽 +2 位作者 李晓秀 秦海林 杜冠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69-576,共8页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慢性缺血大鼠脑线粒体的作用,研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慢性脑缺血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低、...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慢性缺血大鼠脑线粒体的作用,研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慢性脑缺血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低、中、高剂量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另取假手术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脑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新鲜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吸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肿胀度,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显著降低,表现为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显著降低;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肿胀度显著增高,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cl-2/Bax比率下降。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治疗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结论: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这可能是小续命汤抗慢性脑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脑缺血 线粒体 活性氧 BCL-2相关X蛋白质 大鼠
下载PDF
植物衰老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静 沈法富 于东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4-732,共9页
本文通过对植物衰老和动植物中编程性细胞死亡(PCD)的研究,阐述了植物衰老中PCD存在的依据,澄清了植物衰老和PCD的关系,提出了植物衰老中可能的PCD发生途径,为调控植物衰老的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衰老 编程性细胞死亡 PCD 调控 植物 关系 研究 遗传操作
下载PDF
陆生植物线粒体RNA编辑进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3,共5页
线粒体中存在着数量最多的RNA编辑位点,RNA编辑为何在线粒体中频繁出现至今仍不清楚。对角苔、石松、蕨类、松柏、苏铁、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7个植物类群中6 838个C-U RNA编辑位点从(1)氨基酸转移概率、(2)密码子转移概率、(3)编辑... 线粒体中存在着数量最多的RNA编辑位点,RNA编辑为何在线粒体中频繁出现至今仍不清楚。对角苔、石松、蕨类、松柏、苏铁、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7个植物类群中6 838个C-U RNA编辑位点从(1)氨基酸转移概率、(2)密码子转移概率、(3)编辑位点在密码子中的位置、(4)编辑位点-1位置碱基出现频率、(5)编辑位点+1位置碱基出现频率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线粒体RNA编辑在密码子转移方面与其它植物类群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植物线粒体 RNA编辑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3种不同光合类型荒漠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闻志彬 莱孜提.库里库 张明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以荒漠木本C_3植物天山猪毛菜、C_3-C_4中间型植物松叶猪毛菜、C_4植物木本猪毛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和35%),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3种... 以荒漠木本C_3植物天山猪毛菜、C_3-C_4中间型植物松叶猪毛菜、C_4植物木本猪毛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和35%),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3种不同光合类型荒漠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水分条件下,叶肉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2)轻度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叶片超微结构未受损伤,无明显变化。(3)中度干旱胁迫下,天山猪毛菜和松叶猪毛菜叶肉细胞壁界限不清晰,类囊体片层扩张且排列不紧密,不同之处在于,天山猪毛菜线粒体最先出现降解,内含物流失,而松叶猪毛菜线粒体外膜轮廓变形,嵴减少;木本猪毛菜线粒体无明显变化,叶绿体轻微扩张。(4)重度干旱胁迫下,天山猪毛菜和松叶猪毛菜叶绿体受损且结构混乱,线粒体出现降解;木本猪毛菜叶绿体出现膨胀,线粒体外膜轮廓模糊,嵴减少且结构模糊不清楚。研究认为,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木本猪毛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都最低;干旱胁迫下天山猪毛菜和松叶猪毛菜叶绿体的受损程度大致相似;松叶猪毛菜和木本猪毛菜线粒体对干旱胁迫的耐受力要比叶绿体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叶绿体 线粒体 光合类型 荒漠植物 藜科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提取的一种简捷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才邓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6-28,31,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普通试剂及仪器设备提取高质量植物线粒体的简单快捷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它具有简单、快捷、高效、不需要密度梯度离心等特点,得到的线粒体纯度较高,活体线粒体比例高,基本满足进行线粒体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关键词 线粒体 提取 植物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和质体双定位蛋白质的带电特性分析
12
作者 林授锴 傅晓菲 +6 位作者 黄健 陶欢 徐超群 刘伟 张丽娜 艾育芳 何华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1-676,共6页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是揭示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步骤。1个蛋白质分子能被定位到2个亚细胞位置,这一现象被称为蛋白质的"双定位"。本研究首先从Uniprot、MitoP2、MGI、TAIR、DBMLoc等蛋白质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中收集双定位于线...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是揭示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步骤。1个蛋白质分子能被定位到2个亚细胞位置,这一现象被称为蛋白质的"双定位"。本研究首先从Uniprot、MitoP2、MGI、TAIR、DBMLoc等蛋白质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中收集双定位于线粒体与质体的植物蛋白质数据,共获得703个双定位蛋白质,组成测试数据集。再从Uniprot数据库中选取唯一定位于线粒体的829个和唯一定位于质体的6 376个植物蛋白质,组成参照数据集,分析双定位于线粒体与质体的植物蛋白质的带电特征。结果表明,与单定位于线粒体或质体的植物蛋白质相比,双定位线粒体与质体的植物蛋白质具有更低的净电荷量;此外,双定位蛋白质电荷分布较为集中对称,线粒体蛋白质次之,质体蛋白质最为分散。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植物蛋白质双定位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双定位蛋白质 线粒体 质体 带电特性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和转录后加工
13
作者 裴雁曦 刘晓辉 郝建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9-22,共4页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植物细胞中三个遗传系统之一 ,在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中存在有许多特殊性 :在基因组结构中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大 ,且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 ;其转录过程具有许多特点 ,例如可以起始于编码区的多个位点等 ;在高等植...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植物细胞中三个遗传系统之一 ,在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中存在有许多特殊性 :在基因组结构中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大 ,且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 ;其转录过程具有许多特点 ,例如可以起始于编码区的多个位点等 ;在高等植物中 ,所发现的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大多是II型内含子 ,这些内含子有时编码蛋白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的编辑中C -U转换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 ;在线粒体中 ,多腺化使转录本趋于不稳定 ,而在细胞核中 ,RNA的多腺化可以增强转录本的稳定性。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转录后的编辑、剪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线粒体 转录 转录后加工 基因 遗传
下载PDF
植物非编码RNA与雄性不育
14
作者 邓明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6-43,共8页
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生产杂交一代种子,为改善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和由光周期(PGMS)/温度诱导(TGMS)的不育性极大地促进了作物杂交育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ncRNA分子与植物雄性不育有关,... 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生产杂交一代种子,为改善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和由光周期(PGMS)/温度诱导(TGMS)的不育性极大地促进了作物杂交育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ncRNA分子与植物雄性不育有关,如水稻的PGMS和TGMS与ncRNA密切相关.在CMS中,线粒体ORF影响小孢子发育而导致CMS发生的机制仍然不明确.高通量测序使得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发现和验证这些调控分子及其靶基因,并阐述它们与CMS的相关性成为可能.植物线粒体DNA中的ncRNA以及其可能诱导的CMS的机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ncRNA与CMS有关,还需要转基因等遗传方法来进行验证.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最近关于ncRNA与植物CMS关系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对控制植物CMS的ncRNA介导的调控途径的理解.深入了解植物CMS可为促进CMS在农作物育种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雄性不育 线粒体 花粉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植物线粒体DNA质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5期401-406,共6页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 ,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 ,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 ,序列中有正向 /反向重复序列 ,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 ,末端有重...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 ,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 ,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 ,序列中有正向 /反向重复序列 ,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 ,末端有重复序列 ,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 ,综述了植物线粒体DNA质粒与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线粒体 线粒体DNA质粒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钙调素参与植物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洁 武淑萍 +1 位作者 孙大业 王友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72-73,共2页
对纯化的玉米线粒体SDH进行CaM含量测定电泳分析,对NADK的激活及外源CaM对SDH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DH中可能含CaM亚基,并且SDH活性可能受Ca(2+)·CaM调节.
关键词 钙调素 琥珀酸脱氢酶 植物 线粒体
下载PDF
let-7d-5p介导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媛媛 陈玮鑫 +3 位作者 曾珺 刘静雯 李健 李桂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5,共7页
姜黄素是从姜黄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膳食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然而其生物活性及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姜黄素是否可以通过对表观遗传的调节[如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来发挥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1)姜黄素提高LO2细... 姜黄素是从姜黄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膳食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然而其生物活性及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姜黄素是否可以通过对表观遗传的调节[如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来发挥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1)姜黄素提高LO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包括降低活性氧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和提高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2)let-7d-5p表达受姜黄素调节;3)let-7d-5p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let-7d-5p介导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为表观遗传介导的食品功能成分的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微小核糖核酸 抗氧化 线粒体
下载PDF
Ion Channels in Plant Bioenergetic Organelles,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From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to Function 被引量:5
18
作者 Luca Carraretto Enrico Teardo +3 位作者 Vanessa Checchetto Giovanni Finazzi Nobuyuki Uozumi Ildiko Szabo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71-395,共25页
Recent technical advances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organelle-targeted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organelle proteomics have pushed the research of ion transport a step forward in the case of the plant bioen... Recent technical advances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organelle-targeted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organelle proteomics have pushed the research of ion transport a step forward in the case of the plant bioenergetic organelles,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leading to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veral ion transport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Here we focus on channels that mediate relatively high-rate ion and water flux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focusing on targeting mechanisms, proteomics, electrophysiology,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 addition, since chloroplasts evolved from a cyanobacterial ancestor, we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cyanobacterial ion channels and discus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chloroplast channels. The recent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some of these ion channels allowed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o be studied us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Arabidopsis plants and cyanobacteria. The view is emerging that alteration of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ion homeostasis leads to organelle dysfunction, which in tur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organism. Clear-cut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for chan- nels in these organelles, however,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in this rapidly developing field. Multiple stra- tegies including bioinformatics, cell biology, electrophysiology, use of organelle-targeted ion-sensitive probes, genetic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gnals eliciting specific ion fluxes across organelle membranes shoul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role of organellar channel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signaling pathways in plant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channels CHLOROPLASTS mitochondria CYANOBACTERIA ENDOSYMBIOSIS plant physiology
原文传递
PPR蛋白在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婉珍 田发安 +1 位作者 任育军 缪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植物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包含遗传信息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的功能同时受到自身和细胞核遗传信息共同的调控.三角状五肽(PPR)蛋白是一类含有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的核基因组编码蛋白的大家族.植物中的PPR蛋白通常定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植物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包含遗传信息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的功能同时受到自身和细胞核遗传信息共同的调控.三角状五肽(PPR)蛋白是一类含有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的核基因组编码蛋白的大家族.植物中的PPR蛋白通常定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并对这些细胞器基因组转录的RNA进行编辑和修饰,参与许多重要的组织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的调控,同时也参与了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过程的响应等.因此,PPR是研究植物中细胞器功能和核质互作机制的热点.依据PPR蛋白基序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将植物中的PPR分为两大亚类:P类和PLS类.P类由经典的35个氨基酸基序排列组成,主要参与细胞器基因的转录调控;短的S、长的L和经典的P基序排列组成PLS亚族,主要对细胞器基因转录的RNA进行编辑修饰.本文主要从PPR蛋白的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功能等方面着手阐述植物PPR蛋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植物发育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状五肽(PPR)蛋白 线粒体 叶绿体 亚细胞定位 RNA加工 植物发育
下载PDF
Mechanism of resveratrol on the promo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被引量:2
20
作者 Dao-fang Ding Xiao-feng Li +4 位作者 Hao Xu Zhen Wang Qian-qian Liang Chen-guang Li Yong-jun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89-396,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sveratrol (RV) in reprogramming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METHODS: Primary MEFs were 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sveratrol (RV) in reprogramming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METHODS: Primary MEFs were isolated from E13.5 embryos and used within three passages. Retroviruses expressing Sox2 and Oct4 were produced by transfecting GP2-293t cells with recombinant plasmids murine stern cell virus (MSCV)-Sox2 and MSCV-Oct4. Supernatants containing retroviruses were obtained after 48-hour transfection and MEFs were then infect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 5, 10 and 20 IJmol/L) of RV were added to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medium to culture MEFs 48 h post-infection, iPSC clones emerged and were further cultured. Expression of pluripotent markers of iPSCs was identified by cell immunofluorescence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oth cytotoxicity and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assay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fter RV was added into ESC medium.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 of mitochondria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More than 2.9-fold and 1.3-fold increases in colony number were observed by treatment with RV at 5 and 10 pmol/L, respectively. The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reatment with 20 pmol/L RV. The proliferation effect on MEFs or MEFs infected by two factors Sox2/Oct4 (2 factors-MEFs, 2F-MEFs) was investigated after RV treatment. At 20 pmol/L RV, 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ose of 5 and 10 IJmol/L treatments. Clon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10 pmol/L RV-treated group and cultur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on from one typical clone was silenced one month later which expressed ESC-associated marker genes Gdf3, Nanog, Ecatl, Fgf4 and Foxd3. Electron transmission microscope showed obvious cavitations in mitochondria.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la was up-regulated when 2F-MEFs were treated with RV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RV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reprogramming 2F-MEFs into iPSCs at low and moderate concentrations (5 and 10 pmol/L). The effect of 10 pmol/L RV on reprogramming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5 pmol/L RV. Howe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RV (20 pmol/L) led to more severe cavitations in mitochondria and caused cytotoxic effect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qs suqclest that RV mimics hypoxia in cells and promotes reprogramming at a low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VERATROL plant extracts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YPOXIA mitochondria cavitation in vitr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