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昭通核心烟区植烟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倪霞 龚林 +12 位作者 陈华 宋明健 周玉忠 陈敏 付业明 龚浩瀚 盘文政 张孟升 罗启鹏 李建云 鲍宏明 李德文 张海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昭通8个种烟县(区)新烟区、土传病害发病严重的连作区以及典型的轮作区的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群落组成来看,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包括30个门、79个纲、202个目、443个科和976个属,...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昭通8个种烟县(区)新烟区、土传病害发病严重的连作区以及典型的轮作区的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群落组成来看,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包括30个门、79个纲、202个目、443个科和976个属,其中子囊菌门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门,被孢霉属和青霉菌属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属。群落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壳二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连作区拟青霉菌属、假裸囊菌属和篮状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和轮作区烟,轮作区镶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从生物多样性特征来看,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轮作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物种均匀度显著低于连作区,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略高于连作区。从真菌群落的功能来看,病理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真菌群落为主要组成,新烟区真菌群落占比前1至前3的营养型分别为腐生—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连作区分别为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轮作区分别为腐生—共生营养型、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昭通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丰富,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不显著,轮作有利于降低病理营养型的真菌群落,能减少真菌性病害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植烟土壤 群落组成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小敏 吕开源 +4 位作者 马惠 吴宏亮 赵如浪 康建宏 吴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232-244,共13页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 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D1:67500株·hm^(-2)、D2:82500株·hm^(-2)、D3:97500株·hm^(-2))下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2)农田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63.50%~81.82%)、担子菌门(4.83%~18.03%)和被孢霉门(3.18%~9.61%)等14个门及509个属的真菌组成,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模式各密度处理间群落结构不同,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3)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α多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值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质含量与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pH值是驱动秸秆还田模式下各密度处理中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中,秸秆还田结合种植密度82500株·hm^(-2)处理,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改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种植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乳酸菌对不同果穗状态全株青贮玉米饲料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田吉鹏 程云辉 +2 位作者 刘蓓一 顾洪如 丁成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72-75,79,共5页
为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果穗状态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真菌污染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蒸馏水(CK)、植物乳杆菌处理(LP处理,添加量为1×10^(6)CFU/g鲜样)以及布氏乳杆菌处理(LB处理,添加量为1×10^(6)CFU/g... 为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果穗状态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真菌污染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蒸馏水(CK)、植物乳杆菌处理(LP处理,添加量为1×10^(6)CFU/g鲜样)以及布氏乳杆菌处理(LB处理,添加量为1×10^(6)CFU/g鲜样)添加进果穗全包、果穗露顶和果穗露顶穗腐组中进行青贮发酵。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取得了良好的发酵效果。果穗露顶组具有更高的WSC含量和霉菌数量,且相对果穗全包组具有更高的总酸含量、乳酸/乙酸比值和更低的pH。LP处理增加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LB处理显著增加了乙酸含量并降低乳酸/乙酸比值,具有最低的酵母菌数量和最高的有氧稳定性,2种添加剂的使用均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和霉菌数量。乳酸菌添加剂的应用对于提升不同果穗状态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并降低真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果穗露顶 全株玉米青贮 真菌污染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耿美菊 王新绘 +1 位作者 刘晓颖 吕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评估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并阐述真菌群落在土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封育14年的荒漠草原和相邻自由放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与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封育对荒漠... 【目的】评估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并阐述真菌群落在土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封育14年的荒漠草原和相邻自由放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与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封育增加了荒漠草原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unclassified_k__Fungi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了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此外,封育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生物量高于放牧处理。封育处理下真菌群落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主要关系为相互竞争,而放牧处理下真菌群落内部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真菌群落与土壤总钾及植物生物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土壤差异真菌群落多与代谢物显著正相关。【结论】封育改变了荒漠草原真菌群落丰富度,增加了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 差异代谢物 植物生物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李想 殷全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休耕(FL)和单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1.5 t/hm^(2)(B1.5)、15 t/hm^(2)(B15)两种生物炭添加量,分析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显... 为探究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休耕(FL)和单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1.5 t/hm^(2)(B1.5)、15 t/hm^(2)(B15)两种生物炭添加量,分析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0.25 mm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体上B15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B1.5处理。添加生物炭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改变了真菌主要菌门相对丰度,其中B15处理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CK均显著提高;生物炭的添加还提高了赤霉菌属(Gibberel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球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的相对丰度,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两种生物炭添加量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冗余分析(RDA)及Mantel检验结果说明,土壤pH、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和≥0.25 mm团聚体是影响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素。综上,生物炭添加量为15 t/hm^(2)更有助于土壤生产力的综合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群落 多样性 植烟土壤
下载PDF
贵州茶树4种常见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及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悦欣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贵州省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利于茶树生长,但阴湿的生长环境易使病害发生,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大幅下降,因此,茶树病害的致病规律以及茶树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是病害防控的重要理论基... 贵州省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利于茶树生长,但阴湿的生长环境易使病害发生,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大幅下降,因此,茶树病害的致病规律以及茶树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是病害防控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贵州茶树的4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规律以及茶树抗病分子免疫机理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茶树分子育种以及新型病害防治策略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茶树 真菌病害 发生规律 抗病分子免疫机理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演变
7
作者 陈雪静 吾尔恩·阿合别尔迪 +2 位作者 木古丽·木哈西 白茹 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种植年限对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薰衣草病害防治和增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种植年限对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薰衣草病害防治和增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采集新疆伊犁霍城县种植年限1、3、5 a,以及未种植薰衣草土壤,对ITS序列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样品组真菌多样性和群落分布规律及与种植年限的关联。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Shannon指数逐渐降低,而Chao1指数先降低后增高。在种植薰衣草土壤中共检测到12个门,28个纲,72个目,146个科,236个属。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为优势菌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子囊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担子菌门逐渐增高,而球囊菌门先增加后降低。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Xylodon、锐孔菌属(Oxyporus)、镰刀菌属(Fusa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均属于植物致病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Xylodon相对丰度增加,而锐孔菌属、镰刀菌属、枝孢属先增加后降低。丛枝菌根菌(AMF)中第一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OTU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减少。薰衣草连作种植造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改变,致病菌增加,AMF降低。本研究为薰衣草病虫害防治和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为薰衣草土壤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连作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油松林下种植牡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8
作者 曾志浩 王思凡 +3 位作者 林文波 郭萍萍 袁宗胜 刘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7,18,共8页
为深入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林下种植、裸地种植)对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和真菌群落... 为深入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林下种植、裸地种植)对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对凤丹牡丹的生长和繁殖有显著影响,裸地种植土壤样品中担子菌门占比最高,而林下种植土壤样品中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丰度更高,林下种植牡丹根际土壤中真菌物种丰度显著高于裸地种植土壤样品;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真菌种群组成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的真菌群落与这些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林下种植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多呈现正相关性。综合结果表明,林下种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林下种植的牡丹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林下种植 土壤养分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浅色戈卢别夫氏菌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朱丹瑞 左应萍 +4 位作者 魏嘉妤 田静 陈明珠 彭丽娟 刘国琴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为探究浅色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原液、1/10原液、1/50原液、1/100原液、1/200原液)浅色戈卢别夫氏菌(Golubevia pallescens)培养液对烟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 为探究浅色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原液、1/10原液、1/50原液、1/100原液、1/200原液)浅色戈卢别夫氏菌(Golubevia pallescens)培养液对烟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其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根长的影响;用3个浓度(原液、1/50原液、1/100原液)浅色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喷施烟草幼苗叶片,分析其对烟草幼苗生长及抗氧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原液浸种处理对烟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喷施烟草幼苗叶片后,1/50原液可显著提高叶长、叶宽、株高、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1/100原液可显著提高烟草幼苗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综上,浅色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能显著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和根的伸长,并显著促进烟草幼苗生长,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戈卢别夫氏菌 真菌次生代谢物 植物生长物质 烟草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三七籽条对文山红壤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灿 杨玉玲 +6 位作者 彭翠仙 赵大伟 李玲 杨清松 孙宏伟 屈用函 陶永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87-91,共5页
植物早期生长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七籽条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通过采集健康三七籽条根际土壤(HA)和附近未种植三七籽条的非根际土壤(CK),利用IT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 植物早期生长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七籽条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通过采集健康三七籽条根际土壤(HA)和附近未种植三七籽条的非根际土壤(CK),利用IT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目、科、属、种个数显著高于(P<0.05)三七籽条根际土壤,其中门分类水平下,真菌群落大致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50.84%,HA 78.12%)、k__Fungi_Unclassified(CK 17.96%,HA 5.0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 16.50%,HA 2.53%)组成。多样性分析中非根际土壤ace、chao1和Shannon、Simpson均显著高于根际土壤(P<0.05)。PCoA分析显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较低(R2=0.6776,P=0.005)。富集分析显示非根际土壤中有较多真菌群类富集,如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在根际土壤中真菌类群则表现的较为单一,仅在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中显著富集,如木霉属Trichoderma、帚霉属Scopulariopsis、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CK 0.33%,HA 1.73%)是有具有生物防控功能的微生物,可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籽条 真菌 群落多样性 ITS rRNA 红壤土 真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生物防控 植物生长
下载PDF
基于整合方法分析茶树响应病原真菌胁迫的共有模式
11
作者 连玲丽 陈强 +4 位作者 周颖 付婧 李婉莹 魏日凤 刘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2,共12页
为探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对病菌胁迫的共有响应模式和抗病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组RNA-seq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及功能富集,结合多种工具和数据库资源对主要调控分子及蛋白互作模块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真菌胁迫下,茶树有... 为探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对病菌胁迫的共有响应模式和抗病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组RNA-seq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及功能富集,结合多种工具和数据库资源对主要调控分子及蛋白互作模块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真菌胁迫下,茶树有较多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表达显著上调;类固醇和激素的代谢过程、苯丙烷合成途径被激活,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控、DNA甲基化等生物过程及光合作用途径受到抑制;主要调控分子如转录因子WRKY和NAC、激酶RLK-Pelle和CAMK等以上调为主。差异表达的蛋白互作模块分析表明,有丝分裂周期调控、基于微管运动、淀粉和蔗糖代谢、细胞壁多糖合成、光合作用、类黄酮代谢模块明显下调,木质素合成和萜类生物合成模块上调;且模块之间可能存在互作。病菌胁迫激活的木质素和萜类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包括阿魏酸-5-羟基化酶基因F5H、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萜类合成酶基因HMGR等。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能在病菌胁迫中起关键作用,增强木质素和萜类物质的合成、削弱光合作用可能是茶树响应真菌胁迫的核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原真菌 病菌胁迫 整合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宇恒 南丽丽 +4 位作者 梁鹏飞 李景峰 马彪 夏静 张泽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运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红豆草(1、2、3 a和4 a)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荒漠灌区红豆草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红豆草种植年限延长,其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 采用大田试验,运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红豆草(1、2、3 a和4 a)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荒漠灌区红豆草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红豆草种植年限延长,其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侧根直径、主根直径、侧根数和根颈分枝数均显著增加,4 a生草地分别是1 a生草地的3.7、3.1、5.0、3.4、2.0倍和3.6倍;根系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长均先增加后降低;根际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减小,速效钾、速效氮含量先升后降,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增高,4 a生草地分别是1 a生草地的3.3、1.9、10.3倍和1.4倍;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丰富度(Chao1和ACE指数)均先升后降;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毛霉门、壶菌门和被孢霉门,其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大,其余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后降;优势菌属为Monographellahe和镰刀菌属,其中Monograph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表明,速效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种植年限 根系形态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
下载PDF
皮肤浅部真菌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晓菊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9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皮肤浅部真菌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皮肤浅部真菌患者68例,取全部患者的待检样本,实施KOH镜检,评价KOH对各样本的阳性检出状况。此次的流式细胞... 目的分析和研究皮肤浅部真菌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皮肤浅部真菌患者68例,取全部患者的待检样本,实施KOH镜检,评价KOH对各样本的阳性检出状况。此次的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tonDickinso公司生产,然后对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水平予以检测,再对CD4+/CD8+比值进行计算,明确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3+结果和CD4+/CD8+比值鉴别细胞感染、定植作用及效果。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值鉴别细菌感染、定植效果。结果68例样本中KOH镜检提示51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5.00%(51/68),其中体癣、足癣、甲癣、花斑、头癣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12/14)、75.00%(9/12)、78.57%(11/14)、60.00%(9/15)、71.42%(10/14)。和真菌定植组比较,真菌感染组CD3+、CD4+、CD4+/CD8+下降,CD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KOH镜检对皮肤浅部真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60%,同时CD3+、CD4+、CD4+/CD8+于真菌感染中下降,CD8+在其中上升,能够用于真菌感染及定植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浅部真菌 KOH镜检 细胞免疫指标 真菌感染 定植鉴别
下载PDF
生防细菌LM-3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宋永燕 李平 +2 位作者 郑爱萍 李姝晋 谭芙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0-1115,共6页
LM-3是一株来自土壤的广谱拮抗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分析,LM-3菌株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采用盐析法提取获得了该菌株的抗菌粗蛋白,抑菌活性测定表明抗菌蛋白对辣椒炭疽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 LM-3是一株来自土壤的广谱拮抗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分析,LM-3菌株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采用盐析法提取获得了该菌株的抗菌粗蛋白,抑菌活性测定表明抗菌蛋白对辣椒炭疽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抗菌蛋白对链霉蛋白酶E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对蛋白酶K部分敏感;高温(120℃)处理20min后抗菌蛋白仍保留84.71%的活性;酸碱处理发现抗菌蛋白在pH 8.5时最为稳定,而在pH 2.5时80℃处理1h完全失活;25W紫外灯(2400lx)照射8h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盐析、高温(100℃)处理和SDS-PAGE分析,该抗菌蛋白的分子量介于6kDa和14.2kD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防细菌 抗菌蛋白 植物真菌病害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邓祖军 曹理想 周世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从8种红树林植物中共分离出85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发现其主要类群为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p.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spp.,分别占菌株总数的50.6%、18.0%、14.6%。对这85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从8种红树林植物中共分离出85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发现其主要类群为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p.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spp.,分别占菌株总数的50.6%、18.0%、14.6%。对这85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对试验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对大肠杆菌有抗性的菌株比例分别为22.4%、21.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2.9%、14.1%,枯草芽胞杆菌为20.0%、36.5%;其发酵液提取物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等试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性,抗性菌株占菌株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9%,23.5%,28.2%,而菌丝提取物均未表现出抗性;有8株(占菌株总数的9.0%)可产生抑制小麦发芽和芽生长的代谢物,具有除草剂活性;通过本实验建立的全细胞定向筛选模型发现:有14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拮抗活性,占菌株总数的16.5%。以上结果表明:红树林内生真菌蕴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新型药物先导物和除草剂的开发方面都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绿色木霉菌LTR-2孢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凯 杨合同 +2 位作者 李纪顺 扈进冬 张广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458,共4页
通过研究绿色木霉菌LTR-2分生孢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取纯化新型抗生素提供依据。采用固体麸皮培养基培养绿色木霉菌LTR-2,以二氯甲烷浸提法提取分生孢子中的抗菌物质,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用气相... 通过研究绿色木霉菌LTR-2分生孢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取纯化新型抗生素提供依据。采用固体麸皮培养基培养绿色木霉菌LTR-2,以二氯甲烷浸提法提取分生孢子中的抗菌物质,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绿色木霉菌LTR-2分生孢子的提取物抑菌谱广,对供试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好,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3%。从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6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烷烃类成分数量最多,为43种,其他成分有酮类、有机酸类、醇类、烯类等,主要成分是麦角固醇,含量为41.90%。结论:绿色木霉菌LTR-2分生孢子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提取物中含有化合物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含量为2.35%,结合文献报道,推测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是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邓祖军 曹理想 +2 位作者 谭红铭 Lilian L.P.Vrijmoed 周世宁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63-567,571,共6页
目的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红树林内生真菌。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海漆、秋茄、木榄、白骨壤、银叶树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检测,通过滤纸片法来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 目的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红树林内生真菌。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海漆、秋茄、木榄、白骨壤、银叶树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检测,通过滤纸片法来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有35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细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58.3%,其中以不产孢类、青霉属、曲霉属、镰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51.4%、8.6%、8.6%、8.6%;共有49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81.7%,其中以不产孢类和盘长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44.9%、17.1%。结论红树林内生真菌是抗菌活性物质的一个潜在的、丰富的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兰州大学草坪与绿地植物病虫害调查与养护技术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翔 邓其骥 +1 位作者 楼洁琼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66,共5页
通过对兰州大学运动场草坪和绿地草坪病虫害调查,共发现由12种病原真菌引起的23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于5属6种坪用和绿地植物。危害兰州大学草坪草早熟禾Poapratensis病害3种、黑麦草Loliumperenne病害5种、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病害... 通过对兰州大学运动场草坪和绿地草坪病虫害调查,共发现由12种病原真菌引起的23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于5属6种坪用和绿地植物。危害兰州大学草坪草早熟禾Poapratensis病害3种、黑麦草Loliumperenne病害5种、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病害2种、紫羊茅F.rubra病害2种、苜蓿Medicagosativa病害6种及白三叶rifoliumrepens病害5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禾草交链孢叶斑病Alternariaalternata,禾草根腐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sorokiniana,禾草新月弯孢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禾草褐斑病Rhizocto-niasolani,早熟禾德氏霉叶斑病Drechslerapoae,苜蓿褐斑病Pseudopezizamedicaginis,苜蓿黑茎病Phomamedicaginis,苜蓿炭疽菌Colletotrichummedicaginis,苜蓿锈病Uromycesstriatus,三叶草锈病U.trifolii及三叶草白粉病Erysiphepisi和苜蓿白粉病E.pisi。危害兰州大学草地的主要有害生物有2类:蛴螬类和蛞蝓Agriolimaxagrestis。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学 草坪 绿地植物 病虫害调查 养护管理
下载PDF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卢东升 王金平 谢正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98,共4页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茶树 真菌病害 病原鉴定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学霞 杨民和 王国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18-5626,共9页
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寄主植物作为食物、能量来源及栖息场所,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复杂多变,在生物种群控制、生物进化和植物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内生真菌对植食性昆虫与多级营养层的影响,及内生真菌抗... 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寄主植物作为食物、能量来源及栖息场所,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复杂多变,在生物种群控制、生物进化和植物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内生真菌对植食性昆虫与多级营养层的影响,及内生真菌抗虫代谢产物等方面概括了内生真菌-植物-昆虫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建议将植物内生真菌纳入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和作物病虫害控制的范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内生真菌 植食性昆虫 天敌昆虫 共生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