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trient changes in potting mix and Eucalyptus nitens leaf tissue under macadamia biochar amendments 被引量:14
1
作者 A.Wrobel-Tobiszewska M.Boersma +5 位作者 J.Sargison P.Adams B.Singh S.Franks C.J.Birch D.C.Clos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The effect of macadamia nut shell biochar on nitrogen,potassium,phosphorus,magnesium,calcium and sodium concentrations in potting mix used to grow Eucalyptus nitens seedlings was investigated in a glasshouse experimen... The effect of macadamia nut shell biochar on nitrogen,potassium,phosphorus,magnesium,calcium and sodium concentrations in potting mix used to grow Eucalyptus nitens seedlings was investigated in a glasshouse experiment.The treatments combined two fertiliser rates(50 and 100% rate of the commercial mix commonly used in forestry nurseries) with eight biochar rates(0,2,5,10,20,50,80 and 100 t ha;) arranged in a randomised complete block with three replicates of four sample plants.Nutrients were quantified in the potting mix and seedling leaves at four destructive harvests 135,177,219 and269 days after planting.Biocha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itrate-N,Colwell P,Colwell K and exchangeable Na andreduced ammonium-N,Mg and Ca concentrations in the potting mix.Seedling leaf concentrations of P,K and Na were increased by biochar application,while N remained dependent on fertiliser rate only.Mg and Ca leaf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biochar rates.Elevated nitrate-N and decreased ammonium-N concentrations suggest that biochar might have increased nitrification in the potting mix.We presumed that biochar mediated processes that reduced uptake of P and K when high doses of biochar were combined with full fertilisation.Changes in potting mix K,Na,Mg and Ca were consistent with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ions to biochar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al forest plantation Plant nutrition seedlings Soil chemistry
下载PDF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胡蓉 林波 刘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9,共7页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云杉林 林窗 凋落物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幼苗死亡率
下载PDF
森林干扰度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立忠 朱教君 +4 位作者 闫巧玲 孙一荣 姚立平 李桂芹 方海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8-392,共5页
基于不同森林类型所受干扰不同,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为例,构建一套适合于该区域的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最优距离法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干扰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根据多样性(5个指标)、生产力(... 基于不同森林类型所受干扰不同,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为例,构建一套适合于该区域的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最优距离法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干扰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根据多样性(5个指标)、生产力(3个指标)、林分结构(4个指标)、生态功能(3个指标)、林分健康水平(3个指标)等指标,以阔叶红松林为目标森林,应用距离法评价了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现有8个林型的森林干扰度。结果表明,森林干扰度老龄林(0.3178)和阔叶混交林(0.3989)最小,与目标森林的距离最近;其次是蒙古栎林(0.4262)、水曲柳林(0.4870)、花曲柳林(0.4983)、胡桃楸林(0.5016);红松人工林(0.6358)和落叶松人工林(0.6864)最大,表明人工林与目标森林的距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干扰度 森林类型 人工林 目标森林 最优距离法
下载PDF
须弥红豆杉育苗基质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文忠 赵丽芳 +3 位作者 杨斌 王卫斌 余子哈 杨根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结合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几种育苗基质,开展了腐殖土、腐殖土+圃地土、圃地土、泥炭基质4种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苗木培育586天后对其成苗率、全株长度、苗高、...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结合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几种育苗基质,开展了腐殖土、腐殖土+圃地土、圃地土、泥炭基质4种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苗木培育586天后对其成苗率、全株长度、苗高、根系长度及1~3级根数目等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圃地土的育苗效果最佳,单独使用腐殖土作为育苗基质的效果最差;证明了传统认为的泥炭基质、腐殖土育苗效果最好、圃地土效果最差的观念并不正确。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地区开展须弥红豆杉壮苗培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其他地区的红豆杉苗木生产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须弥红豆杉 苗木培育 人工林经营
下载PDF
目标树林分作业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修勤绪 陆元昌 +3 位作者 曹旭平 张文辉 何景峰 曾翀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19,共7页
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可行性技术体系,以单株择伐为特征的目标树林分作业法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技术体系中最实用和最有效的基本技术内容,而林下天然更新能力的促进... 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可行性技术体系,以单株择伐为特征的目标树林分作业法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技术体系中最实用和最有效的基本技术内容,而林下天然更新能力的促进和发展是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进程的基本林学指标之一。以实施目标树单株木林分作业的46年生油松人工示范林为对象,以6块面积为0.25 hm2的固定观测样地数据为基础,对近自然林分作业在油松人工林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在各样地中随机选取3块面积为25 m2的样方,把树种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先锋树种3类,采用常规调查与幼苗生长状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观测数据,研究单株干扰树择伐4年后各树种类型幼苗天然更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株择伐后林分趋于稳定,林下更新除先锋树种外均呈聚集分布,单株择伐增加了林下天然更新的树种数量、树种株数密度,促进了林下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大量发育和生长,促进了林下苗木的健康生长。据此认为,近自然的目标树林分作业法适合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林分作业法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林下天然更新 幼苗质量生长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下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的幼苗更新 被引量:6
6
作者 Salahuddin 董慧 +1 位作者 及利 杨立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2)的平地;样地Ⅲ,330株·hm^(-2)的平地;样地Ⅳ,660株·hm^(-2)的坡地)下进行人工更新。结果表明:1)样地Ⅰ和样地Ⅱ更适宜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存活,且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成活率均高于青海云杉的;2)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青海云杉的,并且在样地Ⅰ和样地Ⅱ红皮云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青海云杉的;3)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均有较好的外生菌根侵染;4)红皮云杉幼苗的1级根直径受环境影响较大,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皮层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同一样地内,2种云杉幼苗的1级根解剖结构除在样地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在其它样地基本无显著差异。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均适宜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存活,但相对高密度的林分更适宜云杉幼苗的生长,且红皮云杉比青海云杉更具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红皮云杉 青海云杉 幼苗更新 幼苗成活率 菌根侵染 地上生物量 根系解剖结构 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及其目标树光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妍妍 王群星 +3 位作者 骆雨生 吕康婷 马瑞婷 闫东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及其目标树光环境的影响,在登封林场40a生栓皮栎人工林内设置了2块面积为1hm2固定样地(分别为间伐和对照样地),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植物冠层技术获取了全林及目标树冠层图像,比较分析了间伐和对照样地...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及其目标树光环境的影响,在登封林场40a生栓皮栎人工林内设置了2块面积为1hm2固定样地(分别为间伐和对照样地),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植物冠层技术获取了全林及目标树冠层图像,比较分析了间伐和对照样地冠层结构和光环境指标差异规律。结果表明,间伐样地林冠开度和林下光照辐射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而叶面积指数和光照消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面积指数与林冠开度、林下光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间伐样地径阶为14,16,18cm的目标树平均叶面积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但间伐样地径阶20cm的目标树平均叶倾角和漫射透射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强度增强,目标树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光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于栓皮栎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和制定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环境 目标树 抚育间伐 栓皮栎人工林
下载PDF
细叶龙竹人工林高产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美秀 孙穆玲 谭宏超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107-111,共5页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广西、云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布设标准地,调查研究细叶龙竹人工林生长情况,得出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择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层厚度40cm以上的土山、退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作为造林地;使用1a生实生营...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广西、云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布设标准地,调查研究细叶龙竹人工林生长情况,得出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择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层厚度40cm以上的土山、退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作为造林地;使用1a生实生营养杯苗造林;幼林期每年除草1~2次,追肥2次,扩塘1次,并采伐小老竹;种植密度为630丛/hm^2,每丛留养母竹6~9株.按此技术措施造林和经营,可达到1年成丛,2年成林,3年成材,采伐量达22.5~30t/hm^2。4年时采伐量达45~60t/hm^2,5年时进入高产稳产期.采伐量达75-105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龙竹 人工林 高产培育技术 营养杯苗
下载PDF
林苗两用林培育及效益研究——以青阳县酉华林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包国强 包敏 《安徽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25-27,共3页
林苗两用林不仅可以全方位拓展造林绿化空间,而且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化结合。本文从安徽省青阳县林苗两用林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树种选择、混交模式、造林技术、造林后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介绍了青阳县酉华林场林苗两用林的... 林苗两用林不仅可以全方位拓展造林绿化空间,而且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化结合。本文从安徽省青阳县林苗两用林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树种选择、混交模式、造林技术、造林后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介绍了青阳县酉华林场林苗两用林的培育、经营做法及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苗两用林 培育 成本 效益 酉华林场
下载PDF
阜阳市发展林苗两用林的几点建议
10
作者 程心杰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8-49,共2页
本文就全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以来,皖西北林苗两用林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林苗两用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林苗两用林 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目标利润管理在速生丰产林经营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立丰 李敖彬 +1 位作者 吴天顺 王开轩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7期163-165,168,共4页
指出了目标利润管理是企业确定利润目标为获取最大化利润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树立可实现的利润目标,通过激励员工精准管理,在保证质量与进度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提高产出,进而实现较高水平的经营效益。以岑溪市中林... 指出了目标利润管理是企业确定利润目标为获取最大化利润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树立可实现的利润目标,通过激励员工精准管理,在保证质量与进度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提高产出,进而实现较高水平的经营效益。以岑溪市中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为例,总结了速生丰产林经营中目标利润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为营造林企业提供借鉴,以期进一步精准提升目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助力我国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利润管理 速生丰产林 精准提升 森林经营
下载PDF
明光市发展乡土树种林苗两用林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宋心灯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分析了明光市乡土树种林苗两用林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从政策、技术、协会、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乡土树种林苗两用林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林农增收致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乡土树种 林苗两用林 对策
下载PDF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被引量:137
13
作者 陆元昌 张守攻 +2 位作者 雷相东 宁金魁 王懿祥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7,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如何科学地经营人工林,持续地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在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试点研究,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如何科学地经营人工林,持续地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在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试点研究,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包括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不同作业模式及以目标树为特征的林分作业体系。最后讨论了规避近自然化改造风险的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实施技术可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人工林改造 目标树作业体系 森林发展类型
原文传递
黄龙山油松人工林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0
14
作者 高云昌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王晋堂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3-1319,共7页
分别对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5%(弱度间伐)、30%(中度间伐)和45%(强度间伐)的油松人工林进行样地调查,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7年后油松人工林幼苗更新、林分生长、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等指标的变化,评价间伐抚育的效果.... 分别对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5%(弱度间伐)、30%(中度间伐)和45%(强度间伐)的油松人工林进行样地调查,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7年后油松人工林幼苗更新、林分生长、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等指标的变化,评价间伐抚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1~7年生油松幼苗的数量和各项生长指标均增加,而生长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以中度间伐最大;与对照相比,弱度、中度和强度间伐使油松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20.9%、32.1%和52.6%,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减少了4.4%、15.1%和25.3%,但蓄积量的年均增长率却增加了28.6%、46.2%和82.0%;间伐样地内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得到改善,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本试验条件下,间伐强度45%更适宜黄土高原地区油松人工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近自然经营 幼苗更新 林分生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性
原文传递
干旱影响下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进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晗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3-750,共8页
通过植被状况调查、气象条件分析以及地面处理试验,在分析人工林天然更新因子的同时,对更新幼苗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落种的萌发成苗过程是干旱影响下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关键环节,其间水分因子起着显著的作用。更新幼苗与降水特点... 通过植被状况调查、气象条件分析以及地面处理试验,在分析人工林天然更新因子的同时,对更新幼苗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落种的萌发成苗过程是干旱影响下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关键环节,其间水分因子起着显著的作用。更新幼苗与降水特点密切相关,冬季积雪、春季或旱季出现连续数日的降水过程或连阴雨天气,都是更新幼苗发生的有利条件。冬、春季缺少持续降水,干燥的地表使得更新幼苗难以发生。地面处理产生的覆土效果可改善落种的水分环境,克服降水条件的制约,从而促进更新幼苗的发生。为使成苗状况稳定和完成天然更新,进一步讨论了人工促进更新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更新 幼苗建立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