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herbs-combination of Professor Yang Su-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1
作者 Xue Xiao Su-Qing Y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1年第20期55-59,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Professor Yang Suq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psoriasis vulgar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escription;Metho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 Objective:To explore Professor Yang Suq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psoriasis vulgar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escription;Metho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nd extra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tandardized processing.Then analyze the data by using set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Apriori algorithm.Results:A total of 149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were extracted.Among them,and the top 12 commonly used herbs with frequency>30 were Licorice,Saposhnikovia,Schizonepeta tenuifolia,Angelica sinensis,Paeonia lactiflora,Ligusticum chuanxiong,Rehmannia glutinosa,Cicada slough,Oyster and Keel through the set visualization analysis,herbs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and herbs combination analysis.Saposhnikovia,Liquorice,Schizonepeta tenuifolia,Angelica sinensis and Paeonia Alba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mbination of herbs by Professor Yang Su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psoriasis vulgaris.Conclusion:In addition to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erbs,which are preferr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s,Saposhnikovia and Schizonepeta tenuifolia,etc.,are used to synergistically exert the functions of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eliminating wind expression,with remarkable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riasis vulgaris blood stasis syndrome Herbs-combination
下载PDF
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血管病变及相关特征分析
2
作者 姚美丹 李雨 +3 位作者 黄尉威 冼绍祥 王卢曦 陈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例,进行人口学特征、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疾病、理化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指标的采集。比较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或Pearson分析探讨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脉、颈动脉病变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人口学特征及相关疾病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相比,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以男性发病为主(P=0.001),吸烟史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等冠心病类型的比例较高,且多合并血脂异常(P<0.01或P<0.001),而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在合并其他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的甘油三酯(TG)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较非热毒血瘀证显著升高(P<0.01);且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占54.55%(84/154),非热毒血瘀证患者以正常或轻度狭窄为主,占76.12%(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颈动脉斑块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增厚,存在斑块的比例较高[占79.79%(7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心脏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之间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二尖瓣侧壁瓣环舒张期e’值及E/e’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指标e’值较低、E/e’值较高,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可能存在舒张功能受损。(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心病类型、基于Gensini评分的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右侧颈动脉IMT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320、0.269、0.205(P<0.001);与男性、吸烟、血脂异常、CK-MB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186、0.266、0.193(P<0.01)。【结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大多处于不稳定阶段,冠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均较严重,与血脂异常及左、右侧颈动脉IMT有关,临证时应抓住中医热毒血瘀证的辨证特征,诊病于微,已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冠心病 热毒血瘀证 颈动脉斑块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临床观察
3
作者 卢懿 闵俊英 +2 位作者 赵爱平 宋淑华 刘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0例血瘀型白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0例血瘀型白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擦卡泊三醇软膏和黄连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0 d。对比2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瘙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结论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血瘀型白疕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疕 寻常型银屑病 血瘀证 走罐疗法 火针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T-Helper 17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er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of Blood-Heat Syndrome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斌 李欣 +7 位作者 迮侃 徐蓉 施若非 耿琳 李福伦 王一飞 陈洁 李斌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related to T-helper (Th) 17 cells in serum and signal transducers in the psoriatic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of blood-heat syndrome (BHS) and b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related to T-helper (Th) 17 cells in serum and signal transducers in the psoriatic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of blood-heat syndrome (BHS)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BS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BHS and BS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M). Ten healthy subject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ytokine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17, IL-23 and IL-6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xpression levels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and STAT6 in the psoriatic les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Western blot,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Production of IL-17, IL-23 and IL-6 in the BHS group and BS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Levels of IL-17 and IL-23 in the BH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SS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HC positive expressions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STAT3 and p38-MAPK, and the STAT3 mRNA expressions in the BHS and BSS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or P〈0.01).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STAT3 in the BH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SS group (P〈0.05). Conclusions: Cytokines in serum and signal transducers in the psoriatic lesions alter with various CM syndromes of psoriasis. The resul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M in treating psoriasis vulg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riasis T-helper 17 cells signal transducers blood-heat syndrome blood-stasis syndrome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疗效观察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代昌波 张军 马一平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皮肤科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化... 目的:观察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皮肤科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化痰散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皮损颜色、皮损肥厚浸润、瘙痒、肌肤甲错),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改善状况,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颜色、皮损肥厚浸润、瘙痒、肌肤甲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SI及DL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17A、IL-2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及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散瘀汤能有效改善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皮损状况,缓解瘙痒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与调节IFN-γ、IL-4、IL-17A、IL-10、IL-22等免疫细胞因子,纠正患者机体紊乱的免疫机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斑块型 痰瘀互结证 化痰散瘀汤 皮损 皮肤瘙痒 免疫紊乱
下载PDF
宣解通透汤治疗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晶 张金波 《山西中医》 2023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宣解通透汤治疗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方宣解通透汤治疗,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 目的:观察宣解通透汤治疗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方宣解通透汤治疗,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宣解通透汤可以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血瘀 宣解通透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杜锡贤教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昊 唐志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4期81-83,89,共4页
此文介绍杜锡贤教授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经验。杜锡贤教授认为本病多由于外感侵袭,湿热蕴结、肝气郁结、气血两虚发病,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则导致血瘀。该病有初、中、后期之分,证型有寒热、表里、虚实等不同,活血化瘀法... 此文介绍杜锡贤教授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经验。杜锡贤教授认为本病多由于外感侵袭,湿热蕴结、肝气郁结、气血两虚发病,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则导致血瘀。该病有初、中、后期之分,证型有寒热、表里、虚实等不同,活血化瘀法要依据临床具体情况而施治。应在消除病因的同时兼活血,使气血运行通畅,湿热邪化,瘀血去,症状消退,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瘀证 杜锡贤
下载PDF
风痰瘀阻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驱动因素模型构建及分析
8
作者 解雨彤 范春香 +2 位作者 贺艳菊 张长明 黄云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风痰瘀阻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风痰瘀阻证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有无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斑块组90例和非斑块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风痰瘀阻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风痰瘀阻证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有无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斑块组90例和非斑块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风痰瘀阻证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风痰瘀阻证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组有吸烟史的患者占比为51.11%,高于非斑块组的30.00%;颈动脉内膜厚度厚于非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均高于非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血清FIB、CRP水平及NLR高是风痰瘀阻证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OR=2.751、2.438、2.659、2.815,P<0.05)。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t(P)=-11.874+吸烟史×1.012+血清FIB水平×0.891+血清CRP水平×0.978+NLR×1.03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1.67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9,95%CI为0.807~0.931,诊断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0.00%。结论有吸烟史、血清FIB、CRP水平及NLR高是风痰瘀阻证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据此构建回归模型对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风痰瘀阻证 斑块 驱动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田金洲 时晶 +7 位作者 倪敬年 魏雪飞 尹军祥 李林森 龙子弋 孙文军 邢亚楠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最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
下载PDF
“瘀毒致变”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假说的提出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73
10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2 位作者 殷惠军 张京春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瘀"、"毒"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提出"瘀毒致变"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假说,探讨了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发病特点、临床表征、治法方药及配伍特...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瘀"、"毒"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提出"瘀毒致变"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假说,探讨了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发病特点、临床表征、治法方药及配伍特点、干预时机,对于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毒 易损斑块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维文 王萍 +11 位作者 张广中 姜春燕 周冬梅 孙丽蕴 王莒生 邓丙戌 李萍 赵一鸣 刘瓦利 瞿幸 曾琳 李若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初次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接受证候调查时的年龄)、复发次数、总病程及本次病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 6.0建立数据库...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初次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接受证候调查时的年龄)、复发次数、总病程及本次病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 6.0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2 675例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病程等因素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中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最为常见,其中血热证1 489例(55.7%),血燥证593例(22.2%)和血瘀证323例(12.1%),以上3型之间发病年龄及患者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燥证发病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热证,血瘀证患发病年龄最大,血热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小,其次为血燥证,血瘀证患者平均年龄最大;血热证的复发次数少于血燥证和血瘀证(P<0.01);3型之中血热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均最短,血燥证次之,血瘀证的总病程和本次病程最长(P<0.01)。结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是"从血论治"银屑病的基本证候,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3个证候间不仅存在着时相性,而且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血热证 血燥证 血瘀证 发病年龄 病程
下载PDF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林森 田金洲 +3 位作者 蔡艺灵 时晶 邢亚楠 孙文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琳 贾莉 +3 位作者 牟秀霞 王瑶 吴巍 朱建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进行健康宣教。同时予补肾活血方颗粒剂,每日1剂,每日2次,冲服。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进行健康宣教。同时予补肾活血方颗粒剂,每日1剂,每日2次,冲服。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中医症状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保护素(OPG)水平,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斑块Crouse积分、斑块等级积分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P=0.336);改良斑块总积分、最大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第4、8、12周,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F=160.352,P<0.001)。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5.11%(40/47)。治疗后血清FBG、TC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L-C、HCY、CRP、IL-6、IGF-1、OPG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并稳定斑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肾虚血瘀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53例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赛忠 严立平 +2 位作者 孙杰 于佳卫 姜亚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1期2120-2122,共3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等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92例,入院后常规查颈动脉超声、血脂、凝血功能。比较两...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血脂及凝血功能等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照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92例,入院后常规查颈动脉超声、血脂、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在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脂、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脂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在凝血功能方面,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瘀阻络证是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无论是进展性还是非进展性均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和凝血功能等发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进展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APTT、D-D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类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早识别、早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痰瘀阻络证 颈动脉斑块 血脂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彭春丽 梁东辉 +4 位作者 黄曾艳 刘永源 黄曼萍 张慧杰 江宇宁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非钙化斑块组(37例)、混合斑块组(31例)、钙化斑块组(28例)。采集各组基本临床资料,计算血瘀证积分,检测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1)非钙化斑块组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混合斑块组及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hs-CRP浓度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r=0.577,P=0.001)。(3)ACS患者斑块分布主要以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为主,SAP患者以钙化斑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S患者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S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浓度、血瘀证积分与AS斑块性质密切相关,且hs-CRP与血瘀证积分在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中呈正相关,提示联合两者可能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瘀证积分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倩 王萍 +3 位作者 蔡念宁 王禾 张广中 王莒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3-2835,共3页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名老中医经验方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祛淤解毒方,对照组口...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名老中医经验方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祛淤解毒方,对照组口服接诊医师自拟方。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PASI评分,并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皮损浸润程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82.6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降低(P<0.01)、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治疗组皮损真皮厚度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皮损表皮、真皮厚度均降低(P<0.05)。结论活血祛淤解毒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淤证疗效满意,与医师自拟方疗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皮损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淤证 活血祛瘀解毒方 血液流变学 皮损厚度
下载PDF
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华云 王文会 +3 位作者 陈伟强 罗子幸 余秀兰 贺青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血脂康,治疗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山楂消脂胶囊。两组均不用他...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血脂康,治疗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山楂消脂胶囊。两组均不用他汀类调脂药,疗程6个月。观察急性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痰浊证、血瘀证积分以及MACE发生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瘀证、痰浊证计分(26.53分±6.18分、22.0分±7.35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32.45分±6.12分,33.52分±8.22分,P<0.01)。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MMP-2、MMP-9,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通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痰浊血瘀状态,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外MMP-2、MMP-9水平的表达,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症患者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消脂胶囊 非急性期冠心病 痰浊证 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412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雪松 罗光云 +2 位作者 叶建州 王丽波 李柏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因子分析的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证候要素分布,为寻常型银屑病证候分布的数据挖掘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4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数据挖掘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因子分析的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证候要素分布,为寻常型银屑病证候分布的数据挖掘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4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寻常型银屑病的四诊变量的公因子,明确各证候要素与四诊信息的对应关系。寻找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客观再现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本质。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4个公因子,因子1和2的出现率最高,其包括的中医证候为血热证和湿热证;本虚证的因子中以阴虚血燥为主的因子3的出现率最高,最低出现率的因子4为血瘀证。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和湿热证发生率最高,而静止期及消退期以阴虚血燥证和瘀血证最为多见,提示血热和湿热是寻常型银屑病的重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因子分析 血热 湿热 阴虚血燥 瘀血 证候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于宁 张宪忠 徐东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内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观察心功能,监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2(Thromboxane 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8.79%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减轻,每周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厚度、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心肌功能指标心肌耗氧量、LVESD、LVEDD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上升,ET-1、TXB2、AngⅡ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良性调控血清ET/NO的平衡、TXB2、AngⅡ水平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中菊 舒适 +1 位作者 黄金阳 陈宝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5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予以督灸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予以督灸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5个月后观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15个月后,两组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能够更好地降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C反应蛋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颈动脉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督灸 阿托伐他汀 气虚血瘀型 颈动脉斑块 C反应蛋白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