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的AITL 1例
1
作者 徐腾飞 刘金立 朱永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淋巴瘤。本文报道1例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AIT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AITL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 单克隆B淋巴细胞 单克隆浆细胞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邹东梅 刘艳 +3 位作者 惠吴函 郭轶先 常晓丽 孙婉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61-365,393,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原发和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脑脊液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特点,及与无CNS累及DLBCL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2019年至2022年收治的初治、检测了脑脊液和血浆细胞因... 目的初步探索原发和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脑脊液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特点,及与无CNS累及DLBCL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2019年至2022年收治的初治、检测了脑脊液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DLBCL患者83例,根据临床特征分为3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组46例,继发CNSL(SCNSL)组12例,无CNS受累的系统性DLBCL(non-CNSL)组25例。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浆及脑脊液12种细胞因子结果,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FN-α、IFN-γ和TNF-α,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CNSL组脑脊液IL-10水平[41.08(6.90,98.73)pg/mL]显著高于SCNSL组[9.13(0.98,26.22)pg/mL]及non-CNSL组[1.58(1.42,1.79)pg/mL],P值分别为<0.0001、0.0185。PCNSL组血浆IL-10[2.20(1.39,2.64)pg/mL]明显低于non-CNSL组[5.49(2.02,21.36)pg/mL]。83例患者中,共有40例患者同时检测了脑脊液和血浆的细胞因子水平,其中PCNSL组23例、SCNSL组10例、non-CNSL组7例。比较脑脊液和血浆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PCNSL组中69.6%患者(16/23)仅有脑脊液IL-10水平升高、17.4%患者(4/23)脑脊液和血浆IL-10水平同时升高、13.0%患者(3/23)均无升高;SCNSL组患者中10.0%患者(1/10)仅有脑脊液IL-10水平升高、50.0%患者(5/10)脑脊液和血浆IL-10水平同时升高、40.0%患者(4/10)均无升高;non-CNSL组57.1%患者(4/7)仅有血浆IL-10升高、14.3%患者(1/7)脑脊液和血浆IL-10水平同时升高、28.6%患者(2/7)均无升高。脑脊液及血浆IL-10同时升高、且0.2<CSF IL-10/Plasma IL-10<5.0时,对诊断SCNSL的灵敏度为50.0%,特异性为96.4%。结论PCNSL组患者脑脊液IL-10明显高于non-CNSL及SCNSL,血浆IL-10明显低于non-CNSL。当血浆及脑脊液IL-10升高、且脑脊液/血浆IL-10比值为0.2~5.0之间时,其诊断SCNSL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血浆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具有浆母细胞特征的B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定宝 宋秋静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浆母细胞特征的B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对3例少见的具有浆母细胞特点的B细胞肿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浆母细胞性浆... 目的探讨具有浆母细胞特征的B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对3例少见的具有浆母细胞特点的B细胞肿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浆母细胞性浆细胞骨髓瘤(plasmablastic plasma cell myeloma,PPCM)和间变性浆细胞骨髓瘤(anaplastic plasma cell myeloma,APCM)]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PBL患者具有免疫异常的病史,PPCM和APCM临床上有多发溶骨性破坏,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PBL、PPCM和APCM均具有浆母细胞的特征,PBL和APCM还可见免疫母细胞样肿瘤细胞。3例免疫组化均表达CD38、CD138、MUM1,不表达CD20、PAX5,Ki-67增殖指数高,EBER均阴性。其中1例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由分化成熟的普通型进展为浆母细胞型。结论 PBL、PPCM和APCM都具有浆母细胞的特征,三者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均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明确鉴别PBL和PCM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PCM可向高度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浆细胞骨髓瘤 间变性
下载PDF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会超 黄晨 +5 位作者 王芃堉 李宏 陈砚凝 张红 丁雅雯 高社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及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及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等检测7例PPCL及3例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及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及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等检测7例PPCL及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并进行分析。结果 7例PPCL及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均以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类浆细胞比例均大于20%,且伴形态学异常;外周血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显示7例PPCL均表达CD38及CD138,2例表达CD56,2例表达CD20,轻链(Lamda、Kappa)均呈单克隆限制性表达,符合PPCL诊断;3例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CD19、CD45呈弱阳性,CD38、CD138呈阳性,轻链Ig L未见限制性表达,属于正常浆细胞的免疫表型。3例轻链(Ig)未见限制性表达,经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例,CD30阳性窦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PPCL与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及相似的细胞形态学特征,PPCL的诊断需结合免疫固定电泳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而淋巴瘤伴浆细胞增多还需结合淋巴结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刚 郭佩琦 +1 位作者 崔煜艳 郝晓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纳入18例单侧眼眶淋巴瘤(淋巴瘤组)和25例单侧炎性假瘤患者(炎性假瘤组),观察2组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CDFI血流信号特点,比较其CEUS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和时...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纳入18例单侧眼眶淋巴瘤(淋巴瘤组)和25例单侧炎性假瘤患者(炎性假瘤组),观察2组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CDFI血流信号特点,比较其CEUS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点及相关定量参数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及CEUS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瘤、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38.89%(7/18)和36.00%(9/25)。淋巴瘤组DVPC多呈正负两相波形,TIC多呈快进快出模式;而炎性假瘤组DVPC多呈正向波形,TIC多呈快进慢出模式。CEUS诊断淋巴瘤和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55.56%(10/18)和52.00%(13/25);淋巴瘤组峰值强度(IMAX)明显高于炎性假瘤组(P<0.05),上升时间(R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低于炎性假瘤组(P均<0.05)。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淋巴瘤、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72.22%(13/18)和68.00%(17/2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EUS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淋巴瘤 肉芽肿 浆细胞 超声检查
下载PDF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血浆EB病毒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阳 林全德 +6 位作者 刘玉章 赵俊梅 王超 喻凤宽 张龑莉 李玉富 房佰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 T细胞淋巴瘤 血浆 EB病毒检测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转化为骨髓瘤两例临床及血液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洪乐 邢江涛 +4 位作者 杨丽妙 胡蕊 李伟皓 郝冀洪 朱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31-1533,共3页
为了提高对血液系统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本文对2例恶性淋巴瘤转化为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改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瘤 恶性肿瘤 浆细胞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孙莉 李娟 +1 位作者 颜敏 张宝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3,358,共4页
2008年WHO在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发生于皮肤,CD56和CD4阳性,并表达CD123,血树突细胞抗原2和4等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标记的所谓"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命名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认为其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2008年WHO在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发生于皮肤,CD56和CD4阳性,并表达CD123,血树突细胞抗原2和4等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标记的所谓"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命名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认为其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罕见的临床侵袭性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数为中老年男性。临床多有皮肤损害,表现为孤立性、多发性肿块、结节、斑块、红斑,可迅速累及淋巴结、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过程凶险。组织学有一定特点,确诊依赖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标记。患者最初对化疗可有较好反应,但复发快,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时间仅12~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母细胞性 皮肤肿瘤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下载PDF
伴浆细胞分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融辉 廖爱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80-682,共3页
老年男性患者,以"腹股沟包块进行性肿大半年,肋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示脾大。既往贫血史30余年。入院化验示血清Ig M明显升高,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Ig M-κ阳性,外周血MYD88L265p突变阴性,骨髓涂片可见大量淋巴样... 老年男性患者,以"腹股沟包块进行性肿大半年,肋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示脾大。既往贫血史30余年。入院化验示血清Ig M明显升高,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Ig M-κ阳性,外周血MYD88L265p突变阴性,骨髓涂片可见大量淋巴样浆细胞,骨髓免疫组化不除外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后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经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后取得部分缓解(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 浆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脾多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凡治国 李志平 +1 位作者 崔东海 任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脾多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pDC,用脾多肽刺激pDC 5 d,显微镜观察p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型,扫描电镜观察pDC超... 目的探讨脾多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pDC,用脾多肽刺激pDC 5 d,显微镜观察p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型,扫描电镜观察pDC超微结构,不同浓度的脾多肽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DC上清液中干扰素-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以35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脾多肽处理后,pDC的表面突起逐渐明显,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突起明显变长呈成熟特征;各浓度脾多肽组pDC上清液中IFN-α、TNF-α、IL-6水平均较脾多肽0 mg·L^(-1)组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明显,各浓度脾多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脾多肽组pDC细胞的CD11c、CD80、CD86表达阳性率均较脾多肽0 mg·L^(-1)组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明显,各浓度脾多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可以有效增强NHL患者pDC的功能,对其分化成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多肽 非霍奇金淋巴瘤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燕 黄琰 +4 位作者 字友梅 王莉华 张媛 吴隼 吕国庆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585-1590,共6页
收集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参考文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和发热,经骨髓病理活检确诊,经CHOP样方案化疗后好转。IVLBCL是一种少见的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 收集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参考文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和发热,经骨髓病理活检确诊,经CHOP样方案化疗后好转。IVLBCL是一种少见的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确诊需要结合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需与原发渗出性淋巴瘤和原发性骨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多浆膜腔积液 骨髓 组织病理
下载PDF
5例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王红红 勉睿清 +3 位作者 杨丽娜 刘瑞 宋小萍 肖红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HIV均为阴性,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均表现...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HIV均为阴性,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均表现免疫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Ki-67增值指数均较高(70%~95%,平均83%)。结论 浆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形态学上表现出免疫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但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治疗及诊断仍然是一个难题,更有效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浆母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细胞见棒状小体一例
13
作者 曾宪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一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涂片中浆细胞出现类 Auer小体的机制及意义。方法患者骨髓穿刺涂片,瑞姬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回顾患者治疗过程。结果该患者骨髓涂片中,除有少量淋巴瘤细胞外,部分浆细胞可见明显棒状小体。... 目的:探讨一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涂片中浆细胞出现类 Auer小体的机制及意义。方法患者骨髓穿刺涂片,瑞姬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回顾患者治疗过程。结果该患者骨髓涂片中,除有少量淋巴瘤细胞外,部分浆细胞可见明显棒状小体。结论浆细胞棒状小体出现,可能与放、化疗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AUER小体 浆细胞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报告
14
作者 罗荣 杨继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0-142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个月"于2016年8月24日收入我院。2016年6月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块,外院超声检查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6 cm×1.3 cm)。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淋巴造... 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个月"于2016年8月24日收入我院。2016年6月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块,外院超声检查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6 cm×1.3 cm)。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倾向髓细胞源性。骨髓穿刺检查示有核细胞增殖活跃,粒系、红系病态改变,巨核系大致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皮肤肿瘤 淋巴瘤 浆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Indolent lung opacity: Ten years follow-up of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被引量:3
15
作者 Jad A Degheili Nadim A Kanj +1 位作者 Salwa A Koubaissi Mouhamad J Nass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 diagnostic challenge. Its rarity and resemblance to other more common pathological entities imposes that neither clinical nor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 diagnostic challenge. Its rarity and resemblance to other more common pathological entities imposes that neither clinical nor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lead to a definitive diagnosis. The surgical excision of the lesion is the ultimate approach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cure. Moreover the true nature of IPT, its origin as a neoplastic entity or an overreacti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an unknown trigger, has been a long debated matter. Surgery remain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PT is mostly an indolent disease with minim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Loca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predict a poor prognosis. We hereby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pulmonary IPT that was surgically excised, but recurred contralaterally, shortly thereafter. Despite no medical o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en years, the lesion has remained stable in size, with neither symptoms nor extr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plasma cells granuloma IgG4-related SCLEROSING disease
下载PDF
浆细胞淋巴瘤
16
作者 陈彰曾 贾云 《铁道医学》 1987年第4期195-197,261,257,共5页
本文收集11个单位原诊断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浆细胞性以及FCC 淋巴瘤伴浆化的病例,对其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观察,选出83例符合浆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分成五个类型:①淋巴浆细胞性、②淋巴浆细胞样、③浆细胞性、④前浆细胞性、... 本文收集11个单位原诊断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浆细胞性以及FCC 淋巴瘤伴浆化的病例,对其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观察,选出83例符合浆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分成五个类型:①淋巴浆细胞性、②淋巴浆细胞样、③浆细胞性、④前浆细胞性、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本组病例常见的部位为淋巴结及消化道,其次是上呼吸道、神经系统及眼眶。其中12例有随访结果,提示浆母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浆细胞
下载PDF
儿童良性淋巴浆细胞斑块1例
17
作者 蒋俊青 齐潇丽 +2 位作者 李群燕 顾安康 张理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1-824,共4页
患儿男,9岁,左上肢红斑块5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后改善不明显。皮肤科检查:左上肢伸侧暗红色地图状斑块,边界清,表面附着少许白色鳞屑,边缘有卫星灶。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免疫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儿男,9岁,左上肢红斑块5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后改善不明显。皮肤科检查:左上肢伸侧暗红色地图状斑块,边界清,表面附着少许白色鳞屑,边缘有卫星灶。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免疫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上层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脂肪间隔可见上述炎症细胞浸润,局灶形成淋巴滤泡;免疫组化:CD3滤泡间区阳性,CD20滤泡中心阳性,CD38浆细胞阳性,IgG Kappa链、IgG Lambda链均阳性;过碘酸希夫染色及抗酸染色均阴性。诊断:儿童良性淋巴浆细胞斑块。治疗:局部外用卤米松乳膏每日晨起1次、他克莫司软膏每晚1次,口服活血化瘀中药。随访6个月,皮疹略变平,颜色略变淡,无新发皮疹。继续治疗及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斑块 淋巴浆细胞浸润 黏膜相关淋巴样淋巴瘤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 儿童肢端假性淋巴瘤样血管角皮瘤
原文传递
血浆外泌体微RNA-2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18
作者 李丹 李娜 +2 位作者 梁英 李洵婷 曹苏娟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中微RNA(micro RNA,miR)-2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DLBCL患者血浆外泌体,将U2932细胞分为miR-21模拟阴性对照(mimic negative con...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中微RNA(micro RNA,miR)-2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DLBCL患者血浆外泌体,将U2932细胞分为miR-21模拟阴性对照(mimic negative control,NC)组、miR-21组、miR-21+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组、DLBCL患者外泌体组、DLBCL患者外泌体+miR-21抑制剂组(A组)以及DLBCL患者外泌体+PTEN组(B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2932细胞中miR-21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1与PTEN的靶向关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Transwell检测各组U293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DLBCL患者外泌体为双层膜,且形态呈“茶托”样,粒径30~100 nm,表面表达标志蛋白肿瘤易感基因101、分化抗原9以及热激蛋白70。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PTEN为miR-21的靶基因。与miR-NC组相比,miR-21组U293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 <0.05);与miR-21组比较,miR-21+PTEN组U293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 <0.05)。与PBS组比较,DLBCL患者血浆外泌体组U2932细胞中miR-21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 <0.05);A、B组U293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DLBCL患者血浆外泌体组(P <0.05)。结论 血浆外泌体miR-21可抑制PTEN,促进U293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微RNA-2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长和转移
原文传递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与脑胶质瘤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头颅C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建国 戚晓昆 +5 位作者 姚生 邱峰 钱海蓉 张文洛 王巍 田增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对于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与脑胶质瘤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鉴别意义。方法对20例TID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6~51岁,平均年龄(35.6+14.0)岁]与32例脑胶质瘤[男性16例,女性16例... 目的探讨头颅CT对于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与脑胶质瘤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鉴别意义。方法对20例TID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6~51岁,平均年龄(35.6+14.0)岁]与32例脑胶质瘤[男性16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2.0+19.8)岁]及6例PCNSL[男性3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3.8±11.8)岁]的头颅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8例脑肿瘤患者中19例(50.0%)头颅CT显示病灶呈高密度(其中胶质瘤14例,PCNSL5例),10例(26.3%)呈等密度(其中胶质瘤9例,PCNSL1例),9例(23.7%)呈低密度(均为胶质瘤);而TIDD组病灶均为低密度。(2)所有PCNSL及90%高级别胶质瘤(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均有头颅CT病灶呈高或等密度特点,而Ⅱ级者仅占41.7%。(3)19例头颅CT显示高密度病灶的脑肿瘤患者中,7例呈不均匀点片状高密度影(其中胶质瘤6例,PCNSL1例),呈均匀大片状高密度影(其中胶质瘤1例,PCNSL3例)、周边高密度环(均为胶质瘤)及弥漫性高密度影(其中胶质瘤3例,PCNSL1例)者各4例。另外,脑肿瘤组仅4例PCNSL行增强CT检查,均有增强(平扫高密度者3例,等密度1例),而TIDD组7例行增强CT仅3例可见轻度强化。(4)经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发现,胶质瘤组头颅CT病灶呈高或等密度与WHO分级密切相关(r=0.435,P=0.013),即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患者和PCNSL患者头颅CT病灶呈高或等密度的出现概率较高,而胶质瘤WHO分级Ⅱ级者则较少出现。结论头颅CT对脑胶质瘤及PCNSL与TIDD的诊断及鉴别意义显著,该检查简单、经济、实用,是对于头颅MRI、磁共振波谱等影像技术的必要补充,若CT显示占位病变为高密度和(或)显著强化,可基本除外TI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肉芽肿 浆细胞 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原文传递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永锋 薛汝增 +1 位作者 潘慧清 黄莉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5-557,共3页
患者男,51岁,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斑丘疹、结节1年余.皮损逐渐增多,初发时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触痛.体检:头面、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浸润性斑块、皮下结节,边界尚清,部分有触痛,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余... 患者男,51岁,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斑丘疹、结节1年余.皮损逐渐增多,初发时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触痛.体检:头面、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浸润性斑块、皮下结节,边界尚清,部分有触痛,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淋巴系统占32.5%,其中幼稚淋巴细胞占10%,此类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细胞质量中等,色蓝,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颗粒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及脂肪组织大量中等大小异型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染色质细颗粒状,稀疏,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CD4、CD56、CD43强阳性;CD68及TdT少量细胞阳性;L26、CD3、CD38、颗粒酶B、MPO均阴性.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树突细胞 干细胞 浆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