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LD scor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fter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被引量:12
1
作者 Yu, Jian-Wu Wang, Gui-Qiang +3 位作者 Zhao, Yong-Hua Sun, Li-Jie Wang, Shu-Qin Li, Shu-Chen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5期492-496,共5页
BACKGROUND: Hepatic failure caused by severe hepatitis is a clinical syndrome where the major liver functions, particularly detoxification, synthetic functions,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are impaired to different degre... BACKGROUND: Hepatic failure caused by severe hepatitis is a clinical syndrome where the major liver functions, particularly detoxification, synthetic functions,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are impair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nd may result in major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scites, jaundice, cholestasis, bleeding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Plasma exchange (PE) has been found useful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by removing hepatic toxins and replacement of clotting factors, so PE treatment has temporary supportive effects on liver failure caused by severe viral hepatitis. in this study, our aim was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fter PE treatment using the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ing system.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 and control groups, and the MELD score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formula. The efficacy of PE was assessed by mortality or improvement i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ELD score. 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INR) in patients whose MELD scores were between 30 and 39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PE treatment, as those in patients whose MELD scores were 40 or higher.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PE group with MELD scores from 30 to 39 was 50.0%, while it was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MELD scores higher than 40 was 90.0% in the PE group and 98.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PE treatment can decrease 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and INR and MELD sco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n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E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MELD scores from 30 to 39, but has no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MELD scores of 40 or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hepatitis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plasma exchange MORTALITY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下载PDF
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海鹏 吴安定 黄昱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以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身目俱黄、高热烦渴、舌红苔黄、小便色黄、倦怠乏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IL-10、CD4+、CD4+/CD8+均升高,ALT、AST、TBil、TNF-α、IL-6、CD8+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预后,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热毒炽盛证 凉血解毒利湿方 血浆置换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赵玉杰 李婷 +3 位作者 关林萌 姜丹丹 王辉 杨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χ^(2)=4.209,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PMAS+半量PE治疗(HR=0.832,95%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CI:1.352~7.529,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苏丽容 谢志红 冀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期间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80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期间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80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评价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评价遵医行为,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睡眠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期间,个性化的护理的开展,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对于病情恢复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个性化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负面情绪
下载PDF
PE、DPMAS、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徐炜捷 黄水文 +2 位作者 刘宝荣 刘宁 蓝丽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治疗的HBV-ACLF患者90例...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治疗的HBV-ACLF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DPMAS组,CVVHDF组,每组均30例。对比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内毒素(ET)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随访60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TBIL、ALT、AST、PT低于DPMAS组及PE组,CVVHDF组PTA高于DPMAS组及PE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ET、HMG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ET、HMGB1水平低于DPMAS组及PE组(P<0.05);随访60 d后,CVVHDF组患者生存率高于DPMAS组及PE组(P<0.05)。结论三种人工肝模式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ET和HMGB1水平,提高生存率,但采用CVVHDF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吸附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雷青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11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32),2023年1-11月收治的患者为...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11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32),2023年1-11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n=30).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为(8.54±2.12)分,低于对照组的(10.05±2.27)分,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衰竭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邢汉前 刘俊微 +5 位作者 王开利 赵鸿 高登莲 崔艳华 白雪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PDF组89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1.39岁;共做PDF治疗210例次...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PDF组89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1.39岁;共做PDF治疗210例次。血浆置换(PE)组71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37岁。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本Kuraray公司产的KM-8900型人工肝治疗仪进行人工肝治疗。结果 PDF组治疗结束时低钾、低钠、低氯纠正率分别为100.00%、78.69%、79.37%,而PE组则分别为8.89%、13.46%、6.25%,PDF组电解质紊乱纠正率明显高于PE组(P<0.01);PDF组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8 h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PE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DF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 h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DF组治疗用血浆量及废弃血浆量均明显少于PE组(P<0.01);PDF组治疗结束时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PE组(P<0.01),且治疗48 h后总胆红素"反弹"幅度小于PE组(P<0.01);PDF组患者治愈好转率71.91%,高于PE组(56.34%)(P<0.01)。结论持续缓慢PDF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安全且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浆透析滤过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人工肝
下载PDF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念海 王英杰 +3 位作者 刘俊 李佳佳 刘国栋 王宇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1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原活动...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1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5 8.8% ,最终存活率仅为 11.8%。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常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重型 血浆置换 人工肝 肝支持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肝炎肝脏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林加豪 郭艳雪 +1 位作者 周秀华 陈方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血浆置换 (PE)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 (HDF)相结合对国内重症肝炎肝脏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 2 6例不同病因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 5 8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血浆置换 (PE)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 (HDF)相结合对国内重症肝炎肝脏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 2 6例不同病因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 5 8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血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 ,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患者意识、黄疸、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均明显缓解 ,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降低 (190 .8± 93.6 )μmol/L ,PTA上升 (19.7± 8.9) % ,治疗后存活率达 80 .8% ,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浆过敏居多 ,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及应用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 ,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PE联合 HDF可显著改善重症肝炎肝脏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近期存活率 ,且安全可行 ,值得在国内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脏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滤过 治疗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特征及血浆置换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菲菲 吴吉圆 +2 位作者 张海月 张冬琴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Beckman LH750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并发症 血浆置换 预后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症肝炎后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云 戚应杰 +1 位作者 岳莉 姚有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643-644,647,共3页
目的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肝、肝细胞再生、充足休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清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联合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3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7 位作者 张亚男 刘竞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张军华 文贤惠 桂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腹膜炎 自发性 并发症 有效输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肝性脑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大海 张楠 +1 位作者 高金莹 吴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在HE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益生菌、锌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血液净化、肝移植和胎儿肝干细胞移植等技术... 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在HE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益生菌、锌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血液净化、肝移植和胎儿肝干细胞移植等技术亦用于HE治疗。本文就HE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血浆肾换 血液灌注 肝移植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悦 汤守斌 +5 位作者 刘莉 柯昌征 李东 龚钰清 喻成波 任泽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 ,研究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 ,研究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并能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 ,增加血浆置换量和次数能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采用血浆置换疗效明显好于中期及晚期患者。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选择适当血浆置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江元森 陈幼明 +5 位作者 姚集鲁 李学俊 曾彩虹 邓练贤 陆玮伦 邓友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重型肝炎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66.7%,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42.8%,降低了重型肝炎病死率。结论ALSS为重...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重型肝炎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66.7%,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42.8%,降低了重型肝炎病死率。结论ALSS为重型肝炎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ALSS对重型肝炎的早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中不同血管通路对重型肝炎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揭盛华 姚景宏 +2 位作者 张建傲 魏屏 何生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不同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及两种方法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 2组 ,分别采取股静脉插管 (插管组 )和前臂动、静脉穿刺 (穿刺组 )建立血管通路。...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不同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及两种方法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 2组 ,分别采取股静脉插管 (插管组 )和前臂动、静脉穿刺 (穿刺组 )建立血管通路。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治疗的有效率、感染发生率 ,以及对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插管组和穿刺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5 .5 6 %和78.0 5 % ,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5 .5 6 %和 4 .88% ;血浆置换后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C3 均得到显著改善 ,除总胆红素降低幅度在穿刺组更加明显外 ,其余各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各主要异常血液指标 ;与插管法相比 ,穿刺法在降低血液总胆红素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人工肝 血管通路 治疗应用
下载PDF
术前即时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庆良 卢实春 +5 位作者 王孟龙 赖威 张振 韩大康 代丽丽 李宁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血浆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也少(P<0.01);术后脱呼吸机早(P<0.05),胃肠功能及意识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率、1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前状况,虽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但有利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肝炎 肝移植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柳忠生 单忠元 +6 位作者 李亚明 周汉 姬淑芳 金淑艳 韩白乙拉 赵桂兰 吴晓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将 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 5 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 85例次 ,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将 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 5 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 85例次 ,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 ,判断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 ,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肝功能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 6 1.5 3% ,其中早期重型肝炎有效率为 80 % ,中期 6 9.2 3%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 ,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 ,血浆置换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下载PDF
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云英 叶跃红 +1 位作者 李兴禄 张莉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FP和FP各一半作血浆置换。对FFP和FP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病人术前、术后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FFP和FP中的不稳定的FV:C和FⅧ:C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的FⅦ的活性水平在FFP和FP中无差别。用不同类型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病人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V:C、FⅦ:C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凝血酶时间(TT)和FⅧ:C无差别。结论在FFP供应不足的情况下,24h内制备的FP可以代替FFP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血浆置换 凝血因子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