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ITO玻璃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桂初
王德苗
+1 位作者
任高潮
陈抗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0,共2页
通过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玻璃基片表面沉积的ITO (或SiO2 )膜 ,不仅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而且提高了膜层在基片上的附着力。与未经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基片沉积的ITO膜相比 ,膜层附着力提高了 3.5倍。此项成果已在ITO膜透明导电玻璃连续...
通过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玻璃基片表面沉积的ITO (或SiO2 )膜 ,不仅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而且提高了膜层在基片上的附着力。与未经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基片沉积的ITO膜相比 ,膜层附着力提高了 3.5倍。此项成果已在ITO膜透明导电玻璃连续生产线上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ito
膜
附着力
氧化铟锡膜
导电玻璃
液晶显示器
导电电极
制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TO透明导电膜的湿法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鑫
李小丽
王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8,85,共4页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溶胶,通过涂布的方式将其制备成ITO透明导电膜,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及表面粗糙度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溶胶颗粒粒度分布较窄,分散性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ITO薄膜的导...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溶胶,通过涂布的方式将其制备成ITO透明导电膜,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及表面粗糙度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溶胶颗粒粒度分布较窄,分散性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ITO薄膜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均逐渐增强;相同热处理温度下,薄膜表面粗糙度越低越有利于获得低电阻率、高透光率的ITO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透明导电膜
湿法
表面粗糙度
导电性
透光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薄膜传感器制备工艺与参数研究
3
作者
董依依
衷洪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112,共6页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柔性薄膜传感器在流体力学风洞试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是微加工制备薄膜传感器的理想衬底材料之一。但该材料表面有疏水基团,制备的金属镀层极容易被破...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柔性薄膜传感器在流体力学风洞试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是微加工制备薄膜传感器的理想衬底材料之一。但该材料表面有疏水基团,制备的金属镀层极容易被破坏,降低了应用价值。针对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柔性薄膜传感器制备中衬底材料与镀层金属结合力欠佳的情况,使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改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了与金属材料的结合力。同时根据光刻胶紫外曝光变性的特点,通过匀胶与光刻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将设计的传感器图案转移到薄膜上。再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对所需金属层进行物理沉积,实现微纳米图案化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并且对磁控溅射这一关键工艺步骤定性研究确定最佳溅射功率和时间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加工
柔性薄膜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光刻工艺
磁控溅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等离子体无掩膜干涉光刻系统的数值分析(英文)
被引量:
5
4
作者
董启明
郭小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64,共7页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具有近场增强效应,可以代替光子作为曝光源形成纳米级特征尺寸的图像.本文数值分析了棱镜辅助表面等离子体干涉系统的参量空间,并给出了计算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适当地选择高折射率棱镜、低银层厚度、入射波长和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具有近场增强效应,可以代替光子作为曝光源形成纳米级特征尺寸的图像.本文数值分析了棱镜辅助表面等离子体干涉系统的参量空间,并给出了计算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适当地选择高折射率棱镜、低银层厚度、入射波长和光刻胶折射率,可以获得高曝光度、高对比度的干涉图像.入射波长为431nm时,选择40nm厚的银层,曝光深度可达200nm,条纹周期为110nm.数值分析结果为实验的安排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克莱舒曼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TO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的可控调节
被引量:
4
5
作者
蔡昕旸
王新伟
+7 位作者
李如雪
王登魁
方铉
房丹
张玉苹
孙秀平
王晓华
魏志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0-334,共5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浮法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薄膜。通过改变薄膜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厚度的ITO薄膜。随着膜厚由16nm逐渐增大到271nm,其结晶程度得到增强,对应的载流子浓度由4.79×1020 cm-3增大到2.41×1021 ...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浮法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薄膜。通过改变薄膜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厚度的ITO薄膜。随着膜厚由16nm逐渐增大到271nm,其结晶程度得到增强,对应的载流子浓度由4.79×1020 cm-3增大到2.41×1021 cm-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波长由1802nm逐渐蓝移到1204nm,实现了近红外区域SPR波长较宽范围的可控调节。采用Drude自由电子气模型,对不同厚度ITO薄膜的SPR波长进行了理论计算,进一步证明了SPR波长的有效调节取决于膜厚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表面等离子体
氧化铟锡薄膜
薄膜厚度
载流子浓度
原文传递
题名
ITO玻璃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桂初
王德苗
任高潮
陈抗生
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0,共2页
文摘
通过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玻璃基片表面沉积的ITO (或SiO2 )膜 ,不仅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 ,而且提高了膜层在基片上的附着力。与未经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基片沉积的ITO膜相比 ,膜层附着力提高了 3.5倍。此项成果已在ITO膜透明导电玻璃连续生产线上得到应用。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ito
膜
附着力
氧化铟锡膜
导电玻璃
液晶显示器
导电电极
制备
Keywords
plasma
,
surface processing
,
ito films
,
cohesion
分类号
TN141.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10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TO透明导电膜的湿法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鑫
李小丽
王虹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8,8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2BAF13B05)
文摘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溶胶,通过涂布的方式将其制备成ITO透明导电膜,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及表面粗糙度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溶胶颗粒粒度分布较窄,分散性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ITO薄膜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均逐渐增强;相同热处理温度下,薄膜表面粗糙度越低越有利于获得低电阻率、高透光率的ITO薄膜。
关键词
ito
透明导电膜
湿法
表面粗糙度
导电性
透光性
Keywords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et process,
surface
roughness, conductivity, transmittance
分类号
TQ134.3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薄膜传感器制备工艺与参数研究
3
作者
董依依
衷洪杰
机构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020184)。
文摘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柔性薄膜传感器在流体力学风洞试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是微加工制备薄膜传感器的理想衬底材料之一。但该材料表面有疏水基团,制备的金属镀层极容易被破坏,降低了应用价值。针对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柔性薄膜传感器制备中衬底材料与镀层金属结合力欠佳的情况,使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改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了与金属材料的结合力。同时根据光刻胶紫外曝光变性的特点,通过匀胶与光刻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将设计的传感器图案转移到薄膜上。再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对所需金属层进行物理沉积,实现微纳米图案化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并且对磁控溅射这一关键工艺步骤定性研究确定最佳溅射功率和时间等参数。
关键词
微加工
柔性薄膜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光刻工艺
磁控溅射
Keywords
Micromachining
Flexible film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Photolithography process
Magnetron sputtering
分类号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V26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等离子体无掩膜干涉光刻系统的数值分析(英文)
被引量:
5
4
作者
董启明
郭小伟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64,共7页
基金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60906052)
文摘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具有近场增强效应,可以代替光子作为曝光源形成纳米级特征尺寸的图像.本文数值分析了棱镜辅助表面等离子体干涉系统的参量空间,并给出了计算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适当地选择高折射率棱镜、低银层厚度、入射波长和光刻胶折射率,可以获得高曝光度、高对比度的干涉图像.入射波长为431nm时,选择40nm厚的银层,曝光深度可达200nm,条纹周期为110nm.数值分析结果为实验的安排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干涉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克莱舒曼结构
Keywords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surface
plasmon plort
ito
n
Kretschmann structureCLCN: TN305.7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4-4213(2012)05-0558-70 Introduction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new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s with high efficiency,low cost and large-area fabrication to fabricate nanoscale devices for 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s.Conventional photolithography has remained a useful 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 because of its ease of repetition and suitability for large-area fabrication[1].The diffraction limit,however,restricts the fabrication scale of photolithography[2].Potential solutions that have actually been pursued require increasingly shorter illumination wavelengths for replicating smaller structures.It is becoming more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to use the short optical wavelengths to reach the desired feature sizes.Other methods such as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3],ion beam lithography[4],scanning probe lithography[5],nanoimprint lithography(NIL)[6],and evanescent near-field optical lithography(ENFOL)[7]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achieve nanometer-scale features.As we know,the former three techniques need scanning and accordingly are highly inefficient.In NIL,the leveling of the imprint template and the substrate during the printing process,which determines the uniformity of the imprint result,is a challenging issue of this method.ENFOL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subwavelength structures with high efficiency,but it encounters the fact that the evanescent field decays rapidly through the aperture,thus attenuating the transmission intensity at the exit plane and limiting the exposure distance to the scale of a few tens of nanometers from the mask.In recent years,the use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
ito
ns(SPPs) instead of photons as an exposure source was rapidly developed to fabricate nanoscale structures.SPPs are characterized by its near field enhancement so that SPP-based lithography can greatly extend exposure depth and improve pattern contrast.Grating-assisted SPP interference,such as SPP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8] and SPP-assisted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9],achieved a sub-100nm interference pattern.The techniques,however,are necessary to fabricate a metal grating with a very fine period and only suitable for small-area interference.To avoid the fabrication of the metal grating,a prism-based SPP maskless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was proposed in 2006,which promises good lithography performance.The approach offers potential to achieve sub-65nm and even sub-32nm feature sizes.However,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always not ideal in a real system.One wants to know how much influence the parameter variations have on the pattern resolution and what variations of the parameters are allowed to obtain an effective interference.Thu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arameter spaces.1 SPP maskless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systemThe SPP maskless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system is shown in Fig.1.A p-polarized laser is divided into two beams by a grating splitter,and then goes into the prism-based multilayer system.Under a given condition,the metal film can exhibit collective electron oscillations known as SPPs which are charge density wave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onfined to the metallic
surface
.If the metal layer Fig.1 Schematic for SPP maskless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systemis sufficiently thin,
plasma
waves at both metal interfaces are coupled,resulting in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SPPs.When the thickness h of metal film,dielectric constant ε1,ε2,ε3 of medium above,inside,below the metal film are specified,the coupling equation is shown as followstanh(S2h)(ε1ε3S22+ε22S1S3)+(ε1ε2S2S3+ε2ε3S1S2)=0
分类号
TN305.7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TO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的可控调节
被引量:
4
5
作者
蔡昕旸
王新伟
李如雪
王登魁
方铉
房丹
张玉苹
孙秀平
王晓华
魏志鹏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0-33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4009)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170520118JH)
长春理工大学校创新基金(XJJLG-2016-11)
文摘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浮法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薄膜。通过改变薄膜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厚度的ITO薄膜。随着膜厚由16nm逐渐增大到271nm,其结晶程度得到增强,对应的载流子浓度由4.79×1020 cm-3增大到2.41×1021 cm-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波长由1802nm逐渐蓝移到1204nm,实现了近红外区域SPR波长较宽范围的可控调节。采用Drude自由电子气模型,对不同厚度ITO薄膜的SPR波长进行了理论计算,进一步证明了SPR波长的有效调节取决于膜厚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材料
表面等离子体
氧化铟锡薄膜
薄膜厚度
载流子浓度
Keywords
materials
surface
plasma
s
ito
films
film thickness
carrier concentrations
分类号
O531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ITO玻璃在线等离子体清洗的研究
吴桂初
王德苗
任高潮
陈抗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ITO透明导电膜的湿法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鑫
李小丽
王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阵列式高频热流信号薄膜传感器制备工艺与参数研究
董依依
衷洪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表面等离子体无掩膜干涉光刻系统的数值分析(英文)
董启明
郭小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ITO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的可控调节
蔡昕旸
王新伟
李如雪
王登魁
方铉
房丹
张玉苹
孙秀平
王晓华
魏志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