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泽庆 文家智 +2 位作者 张泽奎 陈见中 刘真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M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M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化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损伤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活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I评分高于A组(P<0.05);B组血清MDA、H-FABP、NT-proBNP、CRP、IL-6和ET-1水平均低于A组,SOD、NO、VEGF高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治疗AMCI,能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有效减轻神经损伤,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血管生成,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PAI-1、IL-33水平及预测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2
作者 王小兰 夏凌燕 赵维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952-2956,共5页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D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手术,依据...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D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手术,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有效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血清PAI-1、IL-33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清PAI-1、IL-33水平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DIE患者血清PAI-1、IL-33水平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I-1、IL-33水平对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测效力。结果:126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无效19例(15.1%)纳入无效组;部分缓解33例(26.2%),完全缓解74例(58.7%),纳入有效组。无效组术前血清PAI-1(224.09±36.58 mg/L)、IL-33(110.74±20.64 ng/L)水平均高于有效组(170.95±31.63 mg/L、75.36±17.72 ng/L);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AI-1与IL-33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均P<0.05)。绘制ROC曲线,患者血清PAI-1、IL-33均可预测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二者联合预测效力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DIE患者血清PAI-1、IL-33水平异常升高,且均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治疗效果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腹腔镜手术 治疗效果 预测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姚美芬 丁刚玉 +1 位作者 徐建华 王国江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 观察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3分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的有效性和安全... 目的 观察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3分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基线NIHSS评分≤3分,发病到就诊时间≤4.5 h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按照是否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静脉溶栓组(n=92),非静脉溶栓组(n=9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判断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TOAST分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同型半胱氨酸,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基线、发病24 h NIHSS评分,发病14 d NIHSS评分比基线增加≥1分占比,发病7 d、90 d mRS评分,发病90 dmRS评分比7 d mRS下降≥1分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静脉溶栓组比较,静脉溶栓组年龄较小,发病后7 d、14 d NIHSS评分较低,发病24 h、7 d和14 d的NIHSS评分比基线下降≥1分占比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事件。静脉溶栓组出现颅内出血转化占比大于非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转化均为非症状性出血转化,未造成临床症状加重或NIHSS评分分值的改变。结论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有所增加,但无严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瑞明 冯为民 欧阳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溶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溶栓治疗者为溶栓组...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溶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溶栓治疗者为溶栓组,患者于发病4.5 h内给予0.9 mg/kg rt-PA治疗,总剂量最高不超过90 mg,其中10%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60 min内缓慢静脉滴注(静滴);30例未溶栓治疗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1 h、24 h和14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0.5、1.0、1.5 h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溶栓组不同年龄、合并症及NIHSS评分患者的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分:15.2±3.6比15.5±3.3)、BI评分(分:45.0±8.8比44.1±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溶栓后14 d为最低,BI逐渐升高,溶栓后1.5 h为最高,且以溶栓组的变化更显著〔NIHSS评分(分):9.7±2.6比12.8±4.2,BI评分(分):82.6±7.8比69.6±9.8,均P<0.05〕。溶栓组脑出血转化2例,牙龈出血3例,皮肤出血1例,血尿1例,黑便1例;对照组脑出血转化1例;两组均无明显的全身性出血。30例溶栓组患者中,年龄>80岁者基线NIHSS评分高于年龄≤80岁者(15分比12分);合并房颤者的年龄(岁:71.0±4.1比61.5±2.6)、基线NIHSS评分(14分比11分)、出血转化率〔37.50%(3/8)比18.18%(4/22)〕均高于未合并房颤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基线NIHSS评分较未升高者低(11分比14分);NIHSS评分≤4分者出血转化率低于NIHSS评分>4分者〔16.67%(1/6)比29.17%(7/24)〕;NIHSS评分≥20分者3个月mRS评分高于NIHSS评分<20分者(4分比2分)、3个月mRS评分≤2分的比例低于NIHSS评分<20分者〔11.11%(1/9)比52.38%(11/21),均P<0.05〕。两组病死率均为3.33%。结论 rt-PA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早期恢复,改善其预后,且安全性较好,对年龄>80岁、合并房颤、INR升高及轻型或重型患者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PAI-1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国彬 叶仁群 +5 位作者 邓淑玲 曾纪斌 潘艳 彭俊杰 宋群利 杨丛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CRP及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血清CRP及PAI-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血清CRP及PAI-1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其血清炎性因子CRP及PAI-1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糖尿病肾病/中药疗法 C-反应蛋白/血液 PAI-1/血液
下载PDF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严慎强 毛颖盈 +2 位作者 钟根龙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8-6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II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8±12.9)岁,女性151例(33.6%),男性298例(66.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0±103.7)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0(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不良(mRS≥3)的比例(OR=1.517:95%CI:O.504—4.568;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微出血(i〉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P=0.569)。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而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静脉内 预后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万锦平 张圣 +4 位作者 刘克勤 蔡新 娄一萍 陈智才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分析深部出血转化与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了解不同梗死部位出血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结局的...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分析深部出血转化与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了解不同梗死部位出血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无出血转化、深部出血转化和非深部出血转化分成三组进行基线特征及神经功能结局的比较.三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的比较用多组卡方检验,并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部位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92例患者纳入分析,82例(28 1%)发生出血转化,其中深部出血47例(57 3%)、脑实质血肿型19例(6 5%)、出血性脑梗死型63例(21 6%);症状性出血 8例(2 7%).三组患者的年龄、基线NIHSS评分、收缩压以及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校正后发现基线NIHSS评分(OR=1 126,95%CI:1 063~1 193,P〈0 001)和收缩压(OR=0 982,95%CI:0 967~0 998,P=0 025)是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深部出血转化是影响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 291,95%CI:0 133~0 640,P=0 002).结论: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收缩压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深部出血转化提示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系统 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心房颤动 脑梗死 生物转化 统计学(主题) 预后
下载PDF
益气化瘀化痰法对肺纤维化大鼠TGF-β_1、PAI-1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贺雄 曹文富 +2 位作者 赵苹利 李艳 黄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03-1905,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法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来霉素5mg/kg诱导生成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气组、...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法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来霉素5mg/kg诱导生成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益气化瘀化痰组、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于造模后28d分别给予益气汤、化瘀汤、化痰汤、益气化瘀化痰汤30g.kg-1.d-1灌胃,激素组给予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0mg.kg-1.d-1干预,2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PAI-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及益气化瘀化痰组大鼠血浆PAI-1含量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其中益气化瘀化痰组降低最显著(P<0.05);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及益气化瘀化痰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减弱(P<0.05),尤以益气化瘀化痰组减弱最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法能显著改善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及PAI-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益气化痰化瘀法
下载PDF
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永玲 朱海暴 +3 位作者 李勇 桑小一 张冠文 齐丽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应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和对照组45... 目的研究和分析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应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和对照组45例(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1、3、7、14天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各时段的TIA控制率,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转为急性脑梗死的比例。结果治疗第1、3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t-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各时点,2组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段TIA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4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转为急性脑梗死,2组患者转为急性脑梗死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低剂量rt-PA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提高TIA初期患者的血浆t-PA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对于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的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下载PDF
rt-PA和尿激酶冠脉内溶栓治疗AMI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文波 孙萍 +1 位作者 丁国成 孙晓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与尿激酶 (UK)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为 rt PA组和 UK组 ,分别应用 rt- PA和 UK溶栓治疗。术后 3周行心脏彩超检查。结...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与尿激酶 (UK)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为 rt PA组和 UK组 ,分别应用 rt- PA和 UK溶栓治疗。术后 3周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再通率 :rt- PA组为 84.61 % ,UK组为 60 .8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 :rt- PA组分别为 7.69%和 42 .59% ,UK组为 1 0 .87%和 39.1 3% ,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左心室残留功能 :rt- PA组 LVEF为 0 .574± 0 .0 84,较 UK组 (0 .457± 0 .1 2 5)有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FS为 0 .30 7± 0 .0 71 ,与 UK组 (0 .2 4 5± 0 .0 84)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二尖瓣血流 A/ E值 rt- PA组为 1 .0 9± 0 .2 3,与 UK组 (1 .1 0± 0 .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rt- PA与 UK冠脉内溶栓治疗 AMI安全有效。 rt- PA疗效优于 U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尿激酶 冠脉内溶栓 治疗 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宁荣霞 陈凤英 崔晓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4792-4794,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Pro—uk组(n=43)和尿激酶(UK)组(n=25)。其中Pro—uk 50mg组22例、Pro-uk 60mg组21例。观察主要...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Pro—uk组(n=43)和尿激酶(UK)组(n=25)。其中Pro—uk 50mg组22例、Pro-uk 60mg组21例。观察主要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在溶栓后90min进行冠状动脉造影,Pro—uk组总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2级+TIMI3级)为76.7%,明显高于UK组52.2%(P〈0.05),其中Pro—uk50mg为77.3%(17/22),60mg为76.2%(16/21)。Pro—uk组轻度出血并发症显著低于UK组(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早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时应用Pro—uk50-60mg进行静脉溶栓成功率高,使用安全,副作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急性病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效宏 陈士良 +3 位作者 王小冬 杨杰 刘晓靖 张金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6例(男43例,女34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30万U/d,共7~10d,对照组未使用尿激酶,其他治疗方法与溶栓组...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6例(男43例,女34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30万U/d,共7~10d,对照组未使用尿激酶,其他治疗方法与溶栓组完全一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出血并发症及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1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有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组未出现急性心脏事件。2溶栓组FIB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FIB无明显变化,溶栓前后Plt、PT、APTT无明显变化。结论:1NSTE-ACS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2在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且出现纤溶亢进,提示小剂量溶栓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下载PDF
体外治疗性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如意 殷洁 +4 位作者 岳文伟 薛建峰 王涛 虞化鹏 柳翠霞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体外治疗性超声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影响,评价超声对纤溶系统的作用,初步探讨超声助溶的机制。方法选择拒绝接受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 目的观察低强度体外治疗性超声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影响,评价超声对纤溶系统的作用,初步探讨超声助溶的机制。方法选择拒绝接受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39例)、超声对照组(31例)。超声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1.2W/cm2的超声治疗,每天1次,每次15min。两组患者分别于观察治疗前和观察治疗后10 d后采血,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治疗前,超声对照组与超声治疗组t-PA、PAI-1、t-PA/PAI-1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超声治疗组t-PA显著高于超声对照组,超声对照组与超声治疗组治疗后PAI-1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治疗性超声作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心前区,可使血浆t-PA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治疗性超声 冠状动脉疾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
下载PDF
醒后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丽萍 陈智才 +4 位作者 严慎强 钟根龙 张圣 徐梦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指导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WUIS病例资料。出血转化参照ECASSII标准,临床结局评估采用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3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有6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8例为WUI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年龄〈80岁的WUIS患者,年龄≥80岁的WUIS患者中男性(41.2%与76.5%,P=0.007)及吸烟者(11.8%与43.1%,P=0.019)比例低,心源性卒中(64.7%与35.3%,P=0.034)比例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神经功能良好的比例低(52.9%与78.4%,P=0.043)。以临床结局良好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是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24,95%CI:0.141-1.953,P=0.336)。以出血转化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房颤动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4.947,95%CI:1.194-20.506,P=0.028),而年龄则不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39,95%CI:0.972—1.111,P=0.262)。结论:高龄不增加WUIS患者在多模式影像检查指导下的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也不独立影响其神经功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LOGISTIC模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小杰 邓海 +2 位作者 昝沁 杨俊芬 赵统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6811-6813,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液纤维系统改变及降压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探讨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发生机制及降压治疗减少血栓事件的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竞争及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EH患者分别于降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血浆Fib,t-PA及PAI-1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PTS与纤维系统低下有关,福辛普利与贝尼地平联合降压治疗能改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疗法 纤维蛋白原/分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液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血液 福辛普利/治疗应用 抗高血压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登富 张波 蒋世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1期3215-321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溶栓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h、...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溶栓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h、24 h、14 d及3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0、60、90 d评定Barthel指数(BI)。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组出现脑出血转化2例,死亡1例。对照组脑出血转化1例,死亡1例。两组无明显全身性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死 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溶栓对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凝血指标观察
18
作者 王聪霞 牛小麟 +3 位作者 张超英 董新 朱参战 张明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 :分析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改良溶栓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2 5例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制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效果不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目的 :分析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改良溶栓的疗效 ,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2 5例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制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效果不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 ,肌钙蛋白阳性且心肌酶升高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 ,应用尿激酶 30万 U加入 0 .9%氯化钠 1 0 0 ml中 ,于 30 min内输完 ,每日 1次 ,连续应用 3d,溶栓前 1天及期间服用阿斯匹林 30 0 mg,观察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 :改良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减轻、肌钙蛋白转为阴性、心肌酶降至正常。结论 :改良溶栓可使梗死后心绞痛缓解 ,临床上对于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选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后心绞痛 溶栓 肌钙蛋白 疗效 观察 凝血指标 效果不佳 结论 理论依据 目的
下载PDF
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李忠山 郭西文 +2 位作者 陈宝琅 季秀丽 晁金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进行溶栓治疗 ;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所获数据...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进行溶栓治疗 ;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所获数据进行χ2 或 t检验。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血流动力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激肽释放酶类/治疗应用 脑梗塞/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红芳 龚筱弦 +10 位作者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时间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