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慢性旋毛虫感染对伯氏疟原虫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3 位作者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染组(Ts+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A组比较,Ts+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7.623比45.032±9.849,60.218±2.776比76.778±6.351,P均<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慢性旋毛虫感染对伯氏疟原虫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955、8187321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667、2021A1515012115)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0ZX02)。
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染组(Ts+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A组比较,Ts+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7.623比45.032±9.849,60.218±2.776比76.778±6.351,P均<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关键词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Keywords
Mice
Trichinella spiralis
plasmodium bergeri
Liver
Pathology
分类号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慢性旋毛虫感染对伯氏疟原虫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
常遇晴
钟秋婷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