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旋毛虫感染对伯氏疟原虫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3 位作者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染组(Ts+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A组比较,Ts+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7.623比45.032±9.849,60.218±2.776比76.778±6.351,P均<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