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分型及测序 被引量:8
1
作者 诸欣平 周蕾 +1 位作者 刘强 高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确定云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M S P 1)基因分型和探讨 M S P 1 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及地理特征。方法:采用巢式 P C R法和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定法,对云南疫区恶性疟原虫群体 M S P1 基因分型,并对代... 目的:确定云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M S P 1)基因分型和探讨 M S P 1 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及地理特征。方法:采用巢式 P C R法和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定法,对云南疫区恶性疟原虫群体 M S P1 基因分型,并对代表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30 例云南恶性疟患者,检出38 个基因型虫株,其中 M A D20 型是优势虫株, K1 次之, R O33 最少,并存在不同基因株混合感染现象。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云南疫区的 M A D20 型、 K1 型和 R O33型均分别与国际上典型的 M S P1、 M A D 20、 K1 和 R O 33 等位基因代表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以 M S P1 为基因标记物的基因分型法,有助于掌握流行区疟原虫种群的基因特点、分布及流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MSP1 基因分裂 等位基因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勤 梁婉琪 +5 位作者 钱炳俊 申慧峰 曹建平 徐馀信 张大兵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msp1-42基因(3D7株)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并进行同质化筛选,为利用叶绿体表达系统生产MSP1-42蛋白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烟草偏爱密码子设计克隆恶性疟原虫(3D7株)msp1-42基因的引物,从含msp1-4...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msp1-42基因(3D7株)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并进行同质化筛选,为利用叶绿体表达系统生产MSP1-42蛋白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烟草偏爱密码子设计克隆恶性疟原虫(3D7株)msp1-42基因的引物,从含msp1-42基因的pBluntmsp质粒中扩增出msp1-42,构建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LRrrmsp。通过基因枪转化法转化烟草叶片,在500mg/L壮观霉素的选择压力下筛选抗性植株,采用PCR鉴定抗性植株的msp1-42基因及aadA基因,对鉴定阳性植株进行同质化筛选(叶片切碎、在含500mg/L壮观霉素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新的植株)3轮以上,并采用多重PCR分析其同质化情况。结果构建了恶性疟原虫msp1-42基因的叶绿体表达载体LRrrmsp。基因枪转化后获得6个转化子,转化频率为0.6个/枪。转化3~5d后,小块叶片开始增大增厚,并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绿色,7~10d后黄化或白化,再经约30d的筛选培养,叶片上出现绿色小芽。PCR检测抗性植株的msp1-42及aadA基因,分别扩增出约900bp与500bp的条带,与预期相符。多重PCR分析从经过3轮同质化筛选植株的叶绿体基因中扩增出与未转基因烟草对照大小一致的弱条带,表明经过3轮同质化筛选的转基因植株仍含有未插入外源基因的叶绿体基因组。结论获得含恶性疟原虫msp1-42的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并将恶性疟原虫msp1-42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获得尚未完全同质化的转基因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叶绿体 基因表达 裂殖子表面蛋白1 植物疫苗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DNA与改良痘苗病毒组合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应答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缪军 雷俊川 刘忠湘 王宪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用重组病毒追加强化,采用DNA/MVA组合方案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及其亚类水平,经腹腔接种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进行攻击。结果DNA免疫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SP1-190抗体,其终点稀释度为1∶2500,GM-CSF质粒共免疫组抗体的终点稀释度为1∶11150,抗体亚类的测定表明GM-CSF质粒显著促进了IgG1类抗体应答,MVA追加可使单独免疫组和共免疫组抗体分别增加53和10倍;两实验组产生了水平相近的抗19000抗体(1∶32000),其含量占血清中MSP1总IgG的1/4-1/3。经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采用合成MSP1全基因进行DNA/MVA组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体应答,抗体的详细特性和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抗体应答 痘苗病毒 疫苗诱导 组合 改良 BALB/c小鼠 ELISA测定 DNA免疫 伯氏疟原虫 MSP1 血清IgG MVA CSF 免疫组 人工合成 表达质粒 重组病毒 IgG1 抗体亚类 总IgG 存活时间 MSPI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17区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表达产物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缪军 薛采芳 +1 位作者 李珣 甄荣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区基因(MSP1- 17),本文原核表达了FUP株MSP1 的17 区基因,并纯化及鉴定了表达蛋白。方法 将MSP1- 17 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 ...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区基因(MSP1- 17),本文原核表达了FUP株MSP1 的17 区基因,并纯化及鉴定了表达蛋白。方法 将MSP1- 17 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形成pGEX- 4T- 1/MSP1- 17。IPTG诱导pGEX- 4T- 1/MSP1- 17 转化的BL21菌,纯化并用MSP1- 17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pGEX- 4T- 1/MSP1- 17,转化菌经诱导表达出与GST融合的蛋白(约40KD),纯化后纯度达72% ,MSP1- 17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识别表达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MSP1- 17 蛋白,为深入研究和应用MSP1-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 表面蛋白1 原核表达 纯化
下载PDF
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缪军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甄荣芬 刘忠湘 秦恩强 喻启桂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 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VR1012/TPA/HG-MSP1-17(分泌性)和VR1012/HG-MSP1-17(非分泌性)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分别用分泌性与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肌注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 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VR1012/TPA/HG-MSP1-17(分泌性)和VR1012/HG-MSP1-17(非分泌性)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分别用分泌性与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肌注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每只小鼠经3 次100 μg/100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7BL/6 小鼠均产生明显的抗HG和抗真菌表达的MSP1 17 区蛋白(YMSP119 )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3 次200 μg/100 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产生较高的抗HG抗体, 但抗MSP1-17 的抗体无明显变化。经3 次200 μg/100 μl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只产生较低的抗HG抗体。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核酸疫苗 MSP1 分泌性
下载PDF
以恶性疟原虫MSP1和AMA1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保护性免疫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2 位作者 缪军 刘忠湘 薛采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目的以MSP1和AMA1的DNA疫苗、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针对疟疾红内期抗原MSP1和AMA1的保护性抗体。方法将编码恶性疟原虫MSP1全片段和AMA1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190.3和VR1020/E)、痘苗病毒载体(rMVA/19... 目的以MSP1和AMA1的DNA疫苗、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组合免疫小鼠,诱导针对疟疾红内期抗原MSP1和AMA1的保护性抗体。方法将编码恶性疟原虫MSP1全片段和AMA1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190.3和VR1020/E)、痘苗病毒载体(rMVA/190.3和rMVA/E)及重组蛋白(d-GX190H和E)的同种类型疫苗混合,作为核酸疫苗(D)、病毒疫苗(V)及蛋白疫苗(P)按照“初始-强化”策略免疫小鼠。间接ELISA测血清中抗MSP1和AMA1抗体;用免疫血清进行体外原虫入侵红细胞抑制实验;由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和P.bANKA株分别对免疫鼠进行体内攻击。结果各组免疫血清中均产生了较强的抗体应答,抗MSP1抗体与抗AMA1抗体滴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组免疫小鼠血清在体外对两株原虫入侵红细胞均有较大程度的抑制。体内攻击实验中实验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略长。结论采用以MSP1和AMA1为基础的DNA、重组痘苗病毒和重组蛋白疫苗的组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出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以上结果为疟疾红内期疫苗合理免疫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抗原1(MSP-1) 顶端膜抗原1(AMA-1) 疫苗 免疫
下载PDF
在减毒伤寒杆菌CVD908疫苗株中四环素诱导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31片段基因 被引量:3
7
作者 钱锋 潘卫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用含 PL tet O启动子的 p ZE11质粒在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疫苗株中表达恶性疟原虫 MSP1- 31片段基因。 方法 :构建受四环素诱导调控的重组质粒 p ZE11/ MSP1- 31,将该重组质粒用电穿孔转化法转化入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 tet R... 目的 :用含 PL tet O启动子的 p ZE11质粒在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疫苗株中表达恶性疟原虫 MSP1- 31片段基因。 方法 :构建受四环素诱导调控的重组质粒 p ZE11/ MSP1- 31,将该重组质粒用电穿孔转化法转化入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 tet R疫苗株中 ,用免疫印迹反应检测 MSP1- 31在 CVD90 8/ tet R株中的四环素诱导表达。结果 :构建了重组的 p ZE11/ MSP1- 31质粒 ,免疫印迹反应显示该 MSP1- 31基因在 CVD90 8/ tet R株中得到有效表达 ,且依赖于四环素的存在。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由四环素诱导的、表达恶性疟原虫 MSP1- 31的减毒伤寒杆菌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四环素 基因表达 PLteto启动子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MSP1 C端基因亚克隆及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世同 吴少庭 +5 位作者 张仁利 袁仕善 黄达娜 雷明军 秦莉 潘晖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 ,以获得能作为检测抗原的重组蛋白GST PvMSP1C。 方法 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质粒pMD/PvMSP1C ,获得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片段 ,柱纯化后 ,插入表达质粒载...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 ,以获得能作为检测抗原的重组蛋白GST PvMSP1C。 方法 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质粒pMD/PvMSP1C ,获得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片段 ,柱纯化后 ,插入表达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体 pGEX 4T 2 /PvMSP1C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DE3 ) ,阳性克隆以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后 ,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以SDS PAGE电泳与免疫印迹分析。 结果 双酶切质粒pMD/PvMSP1C ,获得 1119bp的PvMSP1C编码基因片段 ,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 ;所构建的 pGEX 4T 2 /PvMSP1C重组体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 ;SDS PAGE电泳显示 ,GST PvMSP1C融合表达蛋白的大小约 63ku ,且能够分别被GST抗体与间日疟患者的血清所识别。 结论 成功亚克隆并构建了间日疟原虫MSP1C端编码基因 pGEX 4T 2 /PvMSP1C表达质粒 ,诱导表达了GST PvMSP1C融合蛋白 ,表达蛋白具有一定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间日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基因克隆 融合表达
下载PDF
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珣 缪军 +2 位作者 薛采芳 秦恩强 喻启桂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2,20,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VR1012/MSP1-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经每次每只200μg/100μl和100... 目的初步研究编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的17区片段的核酸疫苗(VR1012/MSP1-17)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经每次每只200μg/100μl和100μg/100μl的VR1012/MSP1-17三闪肌注免疫后,用ELISA间接法检测免疫鼠血清中抗MSP117区的抗体。结果两种小鼠均产生明显的抗MSP117区的抗体,BALB/c小鼠较C57BL/6小鼠产生的抗体略高,但总体抗体水平不是很高。结论该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核酸疫苗 MSP1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MSP1-1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光友 陈勇 +4 位作者 夏惠 方强 刘丹 买月琴 贺文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35-937,共3页
目的:构建间日疟原虫MSP1-19(Plasmodium vivax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1-19,Pv MSP1-19)基因克隆及表达的载体。方法:将MSP1-19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 目的:构建间日疟原虫MSP1-19(Plasmodium vivax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1-19,Pv MSP1-19)基因克隆及表达的载体。方法:将MSP1-19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以重组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重组Pv MSP1-19蛋白。采用亲合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应用SDS-PAG电泳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ET28a/Pv MSP1-19,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表达的蛋白能与间日疟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成功地原核表达出Pv MSP1-19目的蛋白,为间日疟的疫苗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MSP1-19基因 原核表达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MSP1_(19)与PfCMR基因的体外重组与克隆鉴定
11
作者 李学荣 余新炳 罗树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MR的重组质粒pWR450-1/PfCMR用EcoRⅠ+SalⅠ双酶切,回收复合基因PfCMR,将MSP119基因与PfCMR基因串联后与经EcoRⅠ+Xba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进行重组,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电泳初筛、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结果:PCR扩增获得363bp的MSP119基因,重组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后获得正确重组克隆子pcDNA3-PfCMR-MSP119(命名为pcDNA3-Pf8),Pf8基因长度为618bp。结论:成功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Pf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CR 核酸疫苗 克隆 MSA1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_(19)基因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12
作者 李学荣 余新炳 +3 位作者 罗树红 陈观今 徐劲 方建民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67-271,共5页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得363bp大小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采用“压碎与浸泡法”纯化回收PCR产物,PCR产物经套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与预期大小相符,说明所获确为MSP119基因。为进一步将该基因与PfCM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复合抗原和免疫接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CR 疟疾疫苗 MSP1
下载PDF
恶性疟裂殖子表面蛋白1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冬梅 潘卫庆 陆德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3-726,共4页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本研究建立了ms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将合成的msp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 pPIC3 5 ,构建了重组质粒 pPIC3 5 /msp1,用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转化子 ,经PCR证实msp1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染色体中。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毕赤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后表达出全长msp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能与识别MSP1分子二硫键依赖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抗发生很强的反应 ,表明msp1重组蛋白至少在该表位构象上与天然蛋白一致。从毕赤酵母中分离得到大量msp1为开展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特别是测定其疟疾保护性免疫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恶性疟原虫 疟疾疫苗 表面蛋白1
下载PDF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及一些异常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 毕惠祥 +2 位作者 谢毅 李英杰 任大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将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第二区基因(MSA1R2)和MSA2全基因克隆入pWR450-I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MSA1R2和MSA2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2kD和94kD... 将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第二区基因(MSA1R2)和MSA2全基因克隆入pWR450-I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MSA1R2和MSA2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2kD和94kD,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5—30%和5—8%。用兔抗恶性疟原虫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诱导的pWR-MSA1R2和pWR-MSA2工程菌分别在72kD和94kD处出现与抗恶性疟抗体反应的特异染色区带,而未经诱导的工程菌和pWR450I转化菌则无反应。对MSA2-pWR工程菌在诱导后出现的工程菌生长缓慢、表达量低、表达产物分子量偏大等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裂殖子 表面抗原 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5
作者 陈志辉 管惟滨 +2 位作者 吴少廷 缪为民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msp2表达MSP2蛋白抗原,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w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出824bp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2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下载PDF
3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16
作者 单志新 余新炳 +3 位作者 徐劲 吴忠道 马长玲 李学荣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谷氨酸富集蛋白 (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 (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 1(MSA1)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采用 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GARP、SERA和 MSA1基因...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谷氨酸富集蛋白 (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 (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 1(MSA1)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采用 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GARP、SERA和 MSA1基因片段 ,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 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 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 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 结果 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GARP基因全长 2 2 6 3bp,编码6 82个氨基酸残基 ,谷氨酸占 2 3.6 1% ,包含 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 ;SERA基因全长 344 8bp,编码 995个氨基酸残基 ,丝氨酸含量为 10 .6 5 % ,包含 1个连续 32个丝氨酸 (S)残基的序列 ;MSA1基因全长 5 0 85 bp,编码 16 94个氨基酸残基 ,MS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 MAD2 0型特征。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与 3D7、FC2 7株 G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 C-末端 ;FCC1/ HN株与 FCR3、3D7、FCBR、Hondulas- 1株 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 N-端。FCC1/ HN株与MAD2 0、3D7、HN1、HN2、FC2 7、RO- 71、RO- 33、CAMP和 Palo- alto株 MSA1的同源性高 ,K1和 WEL L COME株 MSA1的同源性高 ,各分离株 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 2至 16分区。 结论 了解了恶性疟原虫 FCC1/ HN株 GARP、SERA和 MSA1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谷氨酸富集蛋白 丝氨酸重复抗原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42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勤 梁婉琪 +4 位作者 曹建平 徐馀信 钱炳俊 张大兵 汤林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6,F0003,共5页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表达的可溶性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蛋白(MSP1-42,3D7株),检测其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MSP1-42,用带组氨酸标签的镍柱纯化可溶性的MSP...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表达的可溶性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蛋白(MSP1-42,3D7株),检测其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Rosetta gami(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MSP1-42,用带组氨酸标签的镍柱纯化可溶性的MSP1-42。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用MSP1-42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抗原免疫剂量每次为200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以PBS代替抗原同法免疫。免疫前及末次免疫2周后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天然抗原的反应,用含10%和20%免疫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检测免疫血清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结果经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MSP1-42蛋白;免疫组个体在第4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依次为1:640000、1:640000、1:160000,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表明MSP1-42免疫兔血清与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有阳性反应;免疫血清能抑制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在10%浓度时,3只免疫兔血清的抑制率依次为(51.9±24.2)%、(29.4±8.6)%和(86.7±7.4)%,在20%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93.3±7.5)%、(65.3±10.6)%和(96.4±1.0)%。结论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MSP1-42蛋白免疫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体外培养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苍林 杨亚明 +3 位作者 叶润 聂仁华 刘慧 潘卫庆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 对云南省及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的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MSP)1,2基因进行分型研究,确定其等位基因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合当地的恶性疟原虫株流行病学信息,为该地区疟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缅... 目的 对云南省及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的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MSP)1,2基因进行分型研究,确定其等位基因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合当地的恶性疟原虫株流行病学信息,为该地区疟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缅甸拉咱、那威和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德宏瑞丽、保山腾冲采集恶性疟患者血样。用巢式PCR(nest-PCR)扩增18S rRNA基因,确定感染疟原虫的种类。对检测为恶性疟原虫以及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的样本,进行恶性疟原虫MSP-1、MSP-2基因的扩增并作测序、验证与序列分析。 结果 共采集89份恶性疟样本,经18S rRNA基因检测,确定间日疟9例,恶性疟78例和混合感染2例。在检测为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80份样本中,69例扩增出MSP-1基因片段,77例扩增出MSP-2基因片段。在MSP-1等位基因中,以MAD20型68.75%为主,RO33型23.75%和K1型20.00%次之。来源于勐腊的样本均未检出RO33型和K1型;MSP-2等位基因FC27型和3D7型的感染率均为91.25%,无明显的优势虫株;MSP-1和MSP-2基因多克隆样本所占百分比与多重性感染(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22.50%、1.81和86.25%、3.51。MSP-1 和MSP-2等位基因目的片段多样性与其原虫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Spearman’s r=0.496,P<0.05;Spearman’s r=0.240,P<0.05)。MSP-1和MSP-2等位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FC27型基因序列3'端发现1个新的APK序列,在3D7基因型序列中检测到1个新的PAT重复序列和其它19个新的序列。 结论 云南省及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MSP-1等位基因存在MAD20型、K1型和RO33型3种类型,以MAD20型为优势虫株,勐腊样本未发现K1型和RO33型;MSP-2等位基因存在FC27型和3D7型2种类型,其优势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裂殖子表面蛋白2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片段的减毒鼠伤寒杆菌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锋 管惟滨 +1 位作者 方军 蒋春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检测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基因在减毒鼠伤寒直菌X40 6 4株中的表达。方法 将 7个克隆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基因片段的表达质粒 pQEM用氯化钙法转化到修饰系统正常、限制系统缺陷的鼠伤寒杆菌LB5 0 0 0中 ,再通过... 目的 检测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基因在减毒鼠伤寒直菌X40 6 4株中的表达。方法 将 7个克隆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基因片段的表达质粒 pQEM用氯化钙法转化到修饰系统正常、限制系统缺陷的鼠伤寒杆菌LB5 0 0 0中 ,再通过专一性噬菌体P2 2 转导入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环腺苷酸受体基因双重突变的减毒鼠伤寒杆菌X40 6 4株中 ,用质粒酶切、Westernblot鉴定构建的重组菌株、测定重组菌株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 7个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X40 6 4(pQEM )株 ,重组pQEM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杆菌X40 6 4株中获得了表达。结论 X40 6 4(pQE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减毒鼠伤寒杆菌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羧基端编码基因真核表达重组克隆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缪军 薛采芳 +1 位作者 喻启桂 秦恩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构建以恶性疟原虫红内期重要的疫苗候选抗原——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羧基端编码分子量42000蛋白的基因片段为外源基因的可用作候选核酸疫苗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目前对疟疾核酸疫苗的研究仅见于鼠疟,将恶性疟原虫F... 目的构建以恶性疟原虫红内期重要的疫苗候选抗原——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羧基端编码分子量42000蛋白的基因片段为外源基因的可用作候选核酸疫苗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目前对疟疾核酸疫苗的研究仅见于鼠疟,将恶性疟原虫FUP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羧基端编码42000蛋白的基因片段用常规分子克隆方法,分别克隆入非分泌性真核表达载体VR1012和改建后的分泌型载体VR1012/TPA中,通过PCR和酶切鉴定出重组克隆。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VR1012/MSP1-42和VR1012/TPA/MSP1-42。结论目前对疟疾核酸疫苗的研究仅见于鼠疟红外期,该研究对研制有效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核酸疫苗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免疫保护作用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疫 裂殖子表面蛋白 基因表达 疟原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