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相关基因Pfcrt 72-76位点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国庆
官亚宜
+5 位作者
胡铃
汤林华
冯晓萍
蔡玥
姚俊敏
刘德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云南和海南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72-76位点基因型,并分析该位置不同基因型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
目的了解我国云南和海南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72-76位点基因型,并分析该位置不同基因型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采用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测定同批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单元型在氯喹敏感株均为CVMNK。其中海南的氯喹抗性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为单一的CVIET单元型,云南氯喹抗性株中除一株为CVIKT,另1株为SVMNT外,均为CVIET单元型。结论我国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基因型为CVMNK。抗性株主要为CVIET型,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氨基酸基因型可作为氯喹抗性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药物抗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周银发
张山鹰
+3 位作者
林耀莹
杨发柱
谢汉国
肖方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分离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Pf AMA-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集2006-2012年福建省2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以血样中的疟原虫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AMA-1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3份...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分离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Pf AMA-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集2006-2012年福建省2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以血样中的疟原虫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AMA-1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3份血样均扩增出目的条带(约505 bp),发现32个多态位点,共计18个单倍型,其中8个为新报道序列。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度(Hd)=0.985,核苷酸多样度(π)=0.0258],亚洲(东南亚和中国云南)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Hd=0.909,π=0.0221)。多样化选择分析结果显示,非同义突变率与同义突变率差值(d N-d S)为0.031±0.006,中性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内重组分析显示,重组事件的最低数量(Rm)为10,连锁不平衡指数R2随核苷酸遗传距离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所有分离株分为3个群(G1,G2和G3),G1多为非洲分离株,G3大部分为亚洲分离株。结论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顶端膜抗原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
作者
蒋春雷
管惟滨
+1 位作者
王笑利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用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克隆化,获得4株(C6,H6,B6,2H6)分泌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C6,B62株单克隆抗体(McAb)有显著的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外...
用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克隆化,获得4株(C6,H6,B6,2H6)分泌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C6,B62株单克隆抗体(McAb)有显著的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的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它们均能识别分子量为71kD的疟原虫抗原,提示此抗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4株McAb能与恶性疟原虫Fcc-1/HN,Fcc7802/HN、Fcc8703/JS以及伯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发生交叉免疫荧光反应,说明这些疟原虫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簇,这为疟疾免疫学研究和血清诊断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相关基因Pfcrt 72-76位点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国庆
官亚宜
胡铃
汤林华
冯晓萍
蔡玥
姚俊敏
刘德全
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5-728,共4页
基金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资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课题(2009A105)
文摘
目的了解我国云南和海南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72-76位点基因型,并分析该位置不同基因型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采用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测定同批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单元型在氯喹敏感株均为CVMNK。其中海南的氯喹抗性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为单一的CVIET单元型,云南氯喹抗性株中除一株为CVIKT,另1株为SVMNT外,均为CVIET单元型。结论我国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基因型为CVMNK。抗性株主要为CVIET型,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氨基酸基因型可作为氯喹抗性分子标志。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药物抗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氯喹
Keywords
plasrnodium falciparum
drug resistanc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hloroquine
分类号
R382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周银发
张山鹰
林耀莹
杨发柱
谢汉国
肖方震
机构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347,共4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Z0516066)~~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分离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Pf AMA-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集2006-2012年福建省2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以血样中的疟原虫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AMA-1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3份血样均扩增出目的条带(约505 bp),发现32个多态位点,共计18个单倍型,其中8个为新报道序列。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度(Hd)=0.985,核苷酸多样度(π)=0.0258],亚洲(东南亚和中国云南)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Hd=0.909,π=0.0221)。多样化选择分析结果显示,非同义突变率与同义突变率差值(d N-d S)为0.031±0.006,中性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内重组分析显示,重组事件的最低数量(Rm)为10,连锁不平衡指数R2随核苷酸遗传距离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所有分离株分为3个群(G1,G2和G3),G1多为非洲分离株,G3大部分为亚洲分离株。结论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顶端膜抗原1
基因多态性
Keywords
plasrnodium falciparum
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
Genetic polymorphism
分类号
R382.312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
作者
蒋春雷
管惟滨
王笑利
孔宪涛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寄生虫学教研室
长征医院临床免疫中心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用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克隆化,获得4株(C6,H6,B6,2H6)分泌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C6,B62株单克隆抗体(McAb)有显著的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的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它们均能识别分子量为71kD的疟原虫抗原,提示此抗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4株McAb能与恶性疟原虫Fcc-1/HN,Fcc7802/HN、Fcc8703/JS以及伯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发生交叉免疫荧光反应,说明这些疟原虫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簇,这为疟疾免疫学研究和血清诊断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
Keywords
plasrnodium falciparum
antibodies, monoclonal
immunoblotting fluorescent antibody tedmic
分类号
R531.303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相关基因Pfcrt 72-76位点基因型分析
张国庆
官亚宜
胡铃
汤林华
冯晓萍
蔡玥
姚俊敏
刘德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
周银发
张山鹰
林耀莹
杨发柱
谢汉国
肖方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恶性疟原虫Fcc7801/HN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蒋春雷
管惟滨
王笑利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