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形弧形建筑的超长层间悬挑铝板幕墙安装技术
1
作者 刘逾亮 何浪军 +2 位作者 王若竹 张晁硕 司国记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1期2652-2657,共6页
基于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项目异形弧形建筑和多层次退台建筑特点,对玻璃幕墙、露台栏杆、层间超长悬挑铝板、大屋面铝板飘带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合理施工顺序部署和采取吊篮多吊点施工的方法,解决了玻璃幕墙和层间超长悬挑铝板幕... 基于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项目异形弧形建筑和多层次退台建筑特点,对玻璃幕墙、露台栏杆、层间超长悬挑铝板、大屋面铝板飘带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合理施工顺序部署和采取吊篮多吊点施工的方法,解决了玻璃幕墙和层间超长悬挑铝板幕墙工序转换间的施工难点,保证幕墙安装和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实现整个建筑的外立面流线飘逸效果,为不规则多层退台建筑形状情况下层间超长悬挑铝板幕墙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弧形建筑 多层退台 层间超长悬挑铝板 屋面铝板飘带 吊篮多吊点施工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机制--古太平洋板块反复俯冲-后退模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耀辉 王国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广泛分布。笔者近几年在赣南和闽西北鉴别出一系列早侏罗世镁铁质岩石和A型花岗岩,其中A型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构成一条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中国东南部还存在另外3条...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广泛分布。笔者近几年在赣南和闽西北鉴别出一系列早侏罗世镁铁质岩石和A型花岗岩,其中A型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构成一条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中国东南部还存在另外3条A型花岗岩带,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A型花岗岩带,它们与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带一样均呈北东向展布,平行于现今海岸线,其中晚侏罗世A型花岗岩带更靠内陆一侧,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带几乎与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带重叠,晚白垩世A型花岗岩带则分布于沿海地区。通过镁铁质和花岗质岩石成因综合研究,认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可用古太平洋板块反复俯冲-后退模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花岗岩 地球动力学机制 板片反复俯冲-后退 古太平洋板块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西太平洋板块向我国东北地区深部俯冲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桂芝 石耀霖 +1 位作者 陈石 张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0-957,共8页
本文采用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以及考虑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厚度差异等特征,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会聚速率作为板块速度的主要约束,通过变化海沟后撤速度模型,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北的俯冲过程.结果表明,要产生类似于中国东北... 本文采用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以及考虑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厚度差异等特征,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会聚速率作为板块速度的主要约束,通过变化海沟后撤速度模型,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北的俯冲过程.结果表明,要产生类似于中国东北之下低角度的板片俯冲,海沟后撤是重要条件;而上下地幔黏度的较大差异是决定俯冲板片不穿透660 km相变而的决定因素;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应早于70 Ma B.P.,海沟后撤速度可能小于一些地质学家估计的45 mm/a,而且可能是分阶段变化的;速度场表明运动学模型的反过程:大陆岩石圈之下物质的不断水平向东的流动和推挤可能成为海沟后撤的力源之一,地幔物质的这种东向流动可能与印度板块挤压碰撞欧亚板块有关,沿欧亚板块东缘的扩张构造可能是太平洋欧亚板块运动和印度-欧亚板块运动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 西太平洋板块 中国东北地区 深部俯冲 海沟后撤
下载PDF
浓缩黄金退镀液制备及其高效性
4
作者 陈静静 张莉琼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9-441,共3页
以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氢氧化钾为原料,铋化合物为催化剂,D-葡糖酸钾和柠檬酸钾以一定配比作为助剂,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研制了浓缩黄金镀层退镀液。研究了铋化合物的催化机理,并对配合使用助剂的高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铋... 以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氢氧化钾为原料,铋化合物为催化剂,D-葡糖酸钾和柠檬酸钾以一定配比作为助剂,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研制了浓缩黄金镀层退镀液。研究了铋化合物的催化机理,并对配合使用助剂的高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铋化合物代替传统的无机催化剂(Fe3+,Co3+,Ni 2+),可以有效提高黄金镀层退除速率,在表面活性剂协助下,D-葡糖酸钾和柠檬酸钾配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黄金镀层退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 退镀 铋化合物 D-葡糖酸钾 柠檬酸钾
下载PDF
胶东半岛乳山地区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志宣 金超 +2 位作者 田忠华 李同宇 文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60,共18页
大规模伸展构造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低角度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变形后所展现的构造形式。本文研究了王格庄韧性剪切带的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显示:韧性剪切带走向近南北向,剪切带断层面倾向多变(... 大规模伸展构造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低角度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变形后所展现的构造形式。本文研究了王格庄韧性剪切带的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显示:韧性剪切带走向近南北向,剪切带断层面倾向多变(倾向西、西南、西北方向)。大部分区域面理低角度倾向西,矿物拉伸线理近东西向,不对称旋转碎斑及S-C组构指示顶端指向西的剪切特征。结合研究区西侧与伸展构造相匹配的半地堑伸展盆地证据:本研究认为伸展构造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的后撤相关,即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引发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地壳减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度韧性剪切带 伸展构造 锆石U-PB定年 苏鲁构造混杂带 板块后撤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variation and extensional break-up in the Western Pacific back-arc region based on a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被引量:2
6
作者 Jianghao Qi Xunhua Zhang +7 位作者 Zhiqiang Wu XiangjunMeng Luning Shang Yang Li Xingwei Guo Fanghui Hou Enyuan He Qiang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96-313,共18页
The marginal sea and back-arc basi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ectonics due to their unique tectonic location.To understand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back-arc region,we present a 5... The marginal sea and back-arc basi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ectonics due to their unique tectonic location.To understand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back-arc region,we present a 545-kmlong active-source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wide-angle reflection/refraction profile in the East China Sea.The P wave velocity model shows that the Moho depth rises significantly,from approximately 30 km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to approximately 16 km in the axis of the Okinawa Trough.The lower crustal high-velocity zone(HVZ)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with V_(p) of 6.8-7.3 km/s,is a remarka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ntle material upwelling and accretion to the lower crust.This confirms that the lower crustal high-velocity mantle accretion is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During the process of back-arc extension,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is completely invaded and penetrated by the upper mantle material in the axis region.In some areas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graben,the crust may has broken up and entered the initial stage of seafloor spreading.The discontinuous HVZs in the lower crust in the back-arc region also indicate the migration of spreading centers in the back-arc region since the Cenozoic.The asthenosphere material upwelling in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zone is constantly driving the lithosphere eastward for episodic extension,and is causing evident tectonic migrat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back-arc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acific back-arc region Back-arc extension Wide-angle reflection/refraction seismic profile High-velocity zone plate subduction retreat Tectonic migration
下载PDF
浙江中部芙蓉山花岗斑岩及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秀玲 汪方跃 +3 位作者 闫海洋 顾海欧 孙贺 葛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6,共29页
花岗岩的源区、温压条件及与其他岩石的共生组合的研究可以限定其形成构造背景,了解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对浙江中部中生代芙蓉山花岗斑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Ti温度计和全岩Sr—Nd... 花岗岩的源区、温压条件及与其他岩石的共生组合的研究可以限定其形成构造背景,了解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对浙江中部中生代芙蓉山花岗斑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Ti温度计和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芙蓉山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及其与镁铁质包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限定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芙蓉山花岗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33.6±1.6 Ma(MSWD=2.1,2σ),镁铁质包体加权平均年龄为130.3±4.2 Ma(MSWD=5.8,2σ),其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形成于早白垩世。全岩地球化学表明芙蓉山花岗斑岩属于亚碱性系列,同时具有低的Ga/Al(<2.6),高的Na_(2)O含量(2.75%~4.5%,平均3.78%),较高的全碱含量(Na_(2)O+K_(2)O=7.93%~8.75%),以及较低的锆石Ti饱和温度特征(631~690℃),这些特征显示芙蓉山花岗斑岩为I型花岗岩,而非A型花岗岩。芙蓉山花岗斑岩中锆石Hf同位素有比较大的范围[ε_(Hf)(t)=-10.9~-1.1],全岩[n(^(87)Sr)/n(^(86)Sr)]i=0.7062~0.7078,相对富集的ε_(Nd)(t)=-5.6~-4.7值;而包体表现为均一的[n(^(87)Sr)/n(^(86)Sr)]i=0.7071~0.7079和弱富集的ε_(Nd)(t)=-3.8~-2.8特征。野外及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镁铁质包体源区可能来自于俯冲交代地幔,芙蓉山花岗斑岩则形成于古老富钾地壳熔体和交代地幔熔体混合后的结晶分异。混合模型计算表明混合比例为:~80%的地幔端元和~20%地壳端元。浙江中部芙蓉山富钾I型花岗斑岩与镁铁质包体共生可能指示其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初始弱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杭构造带 芙蓉山岩体 Ⅰ型花岗岩 岩浆混合 古太平洋俯冲 洋壳俯冲后撤
下载PDF
镀锡基板的点状锈蚀缺陷分析
8
作者 赵奇少 黄久贵 +1 位作者 李冉 聂文金 《甘肃冶金》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简要阐述了镀锡基板的两种点状锈蚀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通过分析点锈机理对锡板连退线点状锈蚀和污染源进行排查,找出镀锡基板点状锈蚀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止锈蚀的解决方法,有效改进了镀锡基板点锈缺陷。
关键词 镀锡基板 锡板连退线 点状锈蚀 蜂窝状 涂油 炉内漏水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重合闸远方投退监控装置的研究
9
作者 常志增 杨超 +2 位作者 陈梦 胡琪 杨雨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18期15-16,共2页
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投入重合闸能高效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减少停电故障;退出重合闸是电力部门保证优质服务进行带电作业或及时抢修的前提条件;及时操作重合闸可以既保证用电可靠... 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投入重合闸能高效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减少停电故障;退出重合闸是电力部门保证优质服务进行带电作业或及时抢修的前提条件;及时操作重合闸可以既保证用电可靠性又能满足客户用电需求。故此,在分析辖区内变电站现状和运维人员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重合闸远方投退装置的设计方案和操作流程的应用研究。该装置利用TCP/IP协议和GPRS通信网络为无线传输方式,通过在原变电站10 kV开关柜重合闸硬压板上安装这种装置,通过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分方式实现及时对重合闸远方投退功能和远程监控,从而达到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的目的,进而推进变电站智能化发展,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合闸 远方投退监控 硬压板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被引量:74
10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11 位作者 李玺瑶 王永明 曹现志 王鹏程 郭玲莉 于胜尧 兰浩圆 李少俊 赵淑娟 周在征 张臻 张国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550-1593,共44页
中生代期间,华北与华南地块受西太平洋的板块俯冲过程、东亚大陆边缘深浅部过程的影响,其构造、岩浆、成矿、地貌演化趋势表现出一些共性,但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动力机制一般认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致,但是它们是如何关联的,长期未得到... 中生代期间,华北与华南地块受西太平洋的板块俯冲过程、东亚大陆边缘深浅部过程的影响,其构造、岩浆、成矿、地貌演化趋势表现出一些共性,但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动力机制一般认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致,但是它们是如何关联的,长期未得到解决,是地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存在巨大争论.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十年来已有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变形分析、岩浆岩年代学、层析成像等多学科成就,简要探讨了前燕山期的中国陆块的最终聚合、统一陆缘的形成,随后主要侧重综述侏罗纪、白垩纪东亚洋陆过渡带燕山期地质过程的新认识.本文将浅部构造变形规律、岩浆岩年龄分带和迁移、地形巨大反转,与深部过程紧密结合,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总体受深部岩石圈早幕向西的分层回卷拆沉、减薄制约,导致早期构造、岩浆作用伴随西迁,中幕多向拆沉,晚幕拆沉向东回撤;同时,北部鄂霍茨克洋闭合与南部班公湖-怒江俯冲系统的同期联合作用使得东亚洋陆过渡带总体处于挤压背景下,且深部上涌的软流圈不断向东跃迁,带动岩石圈不断向东、幕式、交替性伸展和挤压.华南深部早期则经历了向西平板俯冲,导致变形和岩浆作用西迁;后期发生两幕拆沉,导致构造-岩浆作用向东跃迁.总之,华北与华南构造-岩浆差异的内因是深部过程,外因是东亚大汇聚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过渡带 古太平洋板块 东亚 燕山期 大陆边缘 俯冲后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