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omaly feature of seasonal frozen soil variation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Cheng-hai1,2, DONG Wen-jie3, WEI Zhi-gang2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AS, Lanzhou 730000, China 3. Inst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99-107,共9页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trong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also affects East Asia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freezing soil maximum depth of 46 statio...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trong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also affects East Asia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freezing soil maximum depth of 46 stations covering 1961–1999 on the plateau is analyzed by rotated experience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frozen anomaly regions on the plateau, i.e., the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and Qaidam Basin. The freezing soil depths of the annual anomaly regions in the abov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changing trends. The main trend, except for the Qaidam Basin, has been decreasing since the 1980s, a sign of the climate warming. Compared with the 1980s, on the average, the maximum soil depth decreased by about 0.02 m, 0.05 m and 0.14 m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plateau, but increased by about 0.57 m in the Qaidam Basin during the 1990s. It means there ar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system in the above areas. The spectrum analysis reveals different change cycles: in higher frequency there is an about 2-year long cycle in Qaidam Basin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plateau in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areas whereas in lower frequency there is an about 14-year long cycle in all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areas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and solutes in fou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seasonal frozen soil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anomaly areas
下载PDF
Study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et-dry condition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HuiGen He ZeYong Hu +4 位作者 XueYi Xun Jun Sun Li Hao LiJiao Xu Wen Pe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EOP/CAMP-Tibet observed data at AW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f MS3478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8. The variation c...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EOP/CAMP-Tibet observed data at AW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f MS3478 in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8.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 (potential evapotransph'a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enman-Monteith method recommended by FAO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lions). The contributions of dynamic, thermal and water factors to P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wet-dry condition of the plateau region was further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aily PE was between 0.52 mm and 6.46 mm for the whole year. Monthly PE was over 107 mm from May to September, but decreased to less than 41 mm from November to February. Annual PE was 1,037.8mm. In the summer, thermal P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dynamic PE, but conversely in the winter. Annual variation of thermal PE was of sine wave pattern. In addition, drought and semi-drought climate lasted for a long time while semi-humid climate was short. The effect of water and dynamic factors on PE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the seasons. Annual variation of thermal PE was of sine wav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seasonal frozen soil region potential evapolranspimtion dynamic and thermal effects water factor wet -dry condi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Subzero-Temperature Thermal Properties of Seasonally Frozen Soil in Alpine Forest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3
作者 Hui Sun Shuai Liu Jihong Qi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5期583-593,共11页
Seasonally frozen soil in alpine and subalpine zones in the mountains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refo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froze... Seasonally frozen soil in alpine and subalpine zones in the mountains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refo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frozen soil is crucial for predicting the responses of frozen soils to soil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rmal properties of frozen soil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under subzero temperature (0°C - 20°C) in an alpine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 were analyzed by KD<sub>2</sub> Pro in its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oil apparent volumetric specific heat capacity (C<sub>v</sub>) and appar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K)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tent show similar response patterns to changing temperature lower than -2°C in both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es. Moreover, ice content of frozen soils can be well predicted by Logistic model in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The C<sub>v</sub> and K tend to increase along with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s. Remarkably, asymptotic characters of the value of C<sub>v</sub> and K are at the vicinity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phase transitions, indicating that both C<sub>v</sub> and K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changing soil temperature at the range of -2°C to 0°C. Therefore, the widely distributed frozen soil layers with temperature above -2°C in alpine and subalpine zones over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re susceptible to the observed climate warming during cold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soil Seasonally frozen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高原特长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张耀阳 陈泽盟 《价值工程》 2024年第8期134-136,共3页
高原冻土区隧道边坡常常发生边坡滑塌、洞口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运营。以圭嘎拉隧道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工况下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边坡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自进式锚杆、钢筋网挂网、喷射C25水下防冻混凝土... 高原冻土区隧道边坡常常发生边坡滑塌、洞口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运营。以圭嘎拉隧道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工况下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边坡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自进式锚杆、钢筋网挂网、喷射C25水下防冻混凝土等施工措施后工况3的边坡塑性值增加32.85%、水平位移增加量有所降低、边坡喷混最大主应力增加25.46%,边坡防护结构层后对边坡抵抗土层冻融循环影响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隧道边坡防护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冻土 特长隧道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高原公路含盐冻土力学强度研究
5
作者 李海燕 王正伟 刘亚伦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基于控制温度、含盐率、含水率3个变量的低温GDS三轴试验,研究温度、盐分、水分三因素综合作用对高原多年冻土动、静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降低使得冻结含盐细砂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增大,在低围压范围内抗剪强度随围压增大而线... 基于控制温度、含盐率、含水率3个变量的低温GDS三轴试验,研究温度、盐分、水分三因素综合作用对高原多年冻土动、静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降低使得冻结含盐细砂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增大,在低围压范围内抗剪强度随围压增大而线性提高,抗剪强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在动荷载作用下冻结含盐细砂的破坏振次随动荷载的提高而降低;温度对冻结含盐细砂的动强度影响为温度越低,含冰量越大,自由水含量越低,动强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公路 含盐冻土 多场耦合 三轴试验 破坏特性
下载PDF
长输管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探讨
6
作者 侯永朋 《红水河》 2024年第4期42-45,49,共5页
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给长输管道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和环境的特点,从材料控制、焊接控制、安装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重点分析穿越冻土层、沼泽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 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给长输管道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和环境的特点,从材料控制、焊接控制、安装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重点分析穿越冻土层、沼泽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工要点,以及管道防腐处理和施工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提出加强施工前准备、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训等提高长输管道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为青藏高原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青藏高原 施工 质量控制 冻土 沼泽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Anomalous Thaw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荣 韦志刚 +1 位作者 董文杰 钟海玲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8-245,共8页
The impact of the anomalous thawing of frozen soil in the late spring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frozen soil thawing date data of the 50 meteorol... The impact of the anomalous thawing of frozen soil in the late spring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frozen soil thawing date data of the 5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NCEP/NCAR monthly average reanalysis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awing dat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gradually become earlier from 1980 to 1999,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 20th century. Because differences in the thermal capacity and conductivity between frozen and unfrozen soils are larger, changes in the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of soil may chang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thus affecting exchange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between the ground surface and air. The thermal state change of the plateau ground surface must lead to the thermal anomalies of the atmosphere over and around the plateau, and then further to the anomalies of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impact of the thawing of the plateau on summer (July) precipitation may be as follows. When the frozen soil thaws early (late) in the plateau, the thermal capacity of the ground surface is large (small),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small (large), therefore, the therm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ground surface and the air are weak (strong). The small (large) ground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lead to a weak (strong) South Asian high, a weak (strong)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a little to south (north) of its normal position. Correspondingly, the ascending motion is strengthened (weakened)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decreases) in South China, whil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ascending motion and precipitation show the opposite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thawing of frozen soil summer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冻土层重构技术在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飞 李聪聪 +2 位作者 赵欣 马俊强 王佟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4期50-54,58,共6页
木里矿区露天煤矿山的开挖对天然冻土层造成破坏,形成的采坑、渣山及积水等直接影响了多年冻土层的特性,对矿区周边水源涵养及生态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中冻土层的修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木里矿区修复治理作为我国... 木里矿区露天煤矿山的开挖对天然冻土层造成破坏,形成的采坑、渣山及积水等直接影响了多年冻土层的特性,对矿区周边水源涵养及生态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中冻土层的修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木里矿区修复治理作为我国在高原高寒生态功能脆弱区实施的首例大型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在分析冻土层原始形态和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探测监测及试验等方法,构建了冻土层回填、活动场再造和冻土层保护三大结构层。冻土层重构技术在聚乎更四号矿井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冻土层修复和植被复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 冻土层重构 生态修复 生态地质层
下载PDF
高原寒区地表土壤冻融作用的空间参数化表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会然 许冲 +2 位作者 张万昌 易亚宁 肖子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9-1874,共1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区季节冻土环境变化对陆地表面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陆地景观格局演化的影响十分剧烈。摸清季节冻土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对开展寒区自然科学研究、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区季节冻土环境变化对陆地表面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陆地景观格局演化的影响十分剧烈。摸清季节冻土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对开展寒区自然科学研究、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冻土遥感技术和冻土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前冻土研究成果在区域尺度下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领域中的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冻土研究成果在应用中的短板,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山峡谷区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重点解决地表土壤冻融循环及其水热传输过程的系统性表达,建立了适用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区的空间全分布式的冻土水热耦合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研究区2010—2020年的冻土系统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表土壤冻融作用的空间参数化表征方法,提出冻融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损伤系数。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季节冻土随气温升高变化剧烈,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季节冻土除了周期性冻融循环外,总体呈退化趋势,为冻融作用下岩土体结构抗剪强度的变化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最后,利用土体抗剪强度损伤系数,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角度揭示了地表土壤冻融作用对冻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土体抗剪强度损伤系数可以有效刻画地表季节冻土水热过程及其冻融作用特征,为冻融灾害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寒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冻土系统动态演化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季节冻土 冻融作用 土体损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广宁 张军 +1 位作者 付龙海 王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162,共5页
为解决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地区防雷接地工程问题,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与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类似的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降低接地电阻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和使用低电阻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方... 为解决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地区防雷接地工程问题,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与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类似的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降低接地电阻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和使用低电阻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方法.证明了低电阻接地模块在降低高原冻土接地电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采用多个接地模块并联达到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接地 高原 冻土 电阻率 接地电阻 接地模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冻融对地表辐射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尚伦宇 吕世华 +2 位作者 李锁锁 孟宪红 奥银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0月1日~2007年4月30日的辐射和5cm土壤温度和湿度资料研究了土壤冻融对地表辐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冻结降低了土壤中的液态水含量,致使冻结阶段地表反照率大于冻结前的值,也大于土... 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0月1日~2007年4月30日的辐射和5cm土壤温度和湿度资料研究了土壤冻融对地表辐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冻结降低了土壤中的液态水含量,致使冻结阶段地表反照率大于冻结前的值,也大于土壤融化后的值;受总辐射和地表反照率共同作用,整个冻融过程中反射辐射可区分为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土壤冻结减缓了地表温度降低的速率,相应地减缓了地表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降低的速率;整个冻融过程中净辐射变化与总辐射的变化比较相近,在冻结阶段,地表反照率大于冻结前的值,也大于融化后的值,因此冻结阶段的净辐射值也更小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冻融 反照率 地表辐射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高荣 钟海玲 +1 位作者 董文杰 韦志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 利用RegCM3模式,通过计算青藏高原不同积雪、冻土年的气候状况,分析了高原地区不同积雪状况下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egCM3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积雪状态下高原土壤冻结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多雪年当高原土壤冻结较厚时,在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西部降水偏多,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北部降水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积雪融化和冻土解冻不同配置型对夏季高原土壤湿度的不同影响,加上相变过程吸收能量的差异.冻结较厚时,地表感热偏大,高原地区上升运动偏强,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强,850hPa水平风场差值在长江流域形成一条气流辐合带,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华南地区降水偏少;而少雪年冻结较厚时土壤含水量偏高,加上吸收相变潜热,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偏低,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均偏弱,长江以北有明显的北风距平,使得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积雪 冻土 夏季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高荣 董文杰 韦志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0-744,共5页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性冻土 Q指数 突变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冻结、融化期间的陆面过程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海宏 肖宏斌 +1 位作者 祁栋林 李甫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前后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冻土持续时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深层土壤的冻结较浅层土壤滞后,融化过程快于冻结过程,5—40 cm土壤全...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前后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冻土持续时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深层土壤的冻结较浅层土壤滞后,融化过程快于冻结过程,5—40 cm土壤全部冻结历时51 d,全部融化历时19 d。土壤体积含水量年变化幅度达0.6 m^3/m^3。冻结过程5—4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融化过程5—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土壤冻结之后,感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潜热通量白天的值降低,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均降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增大。土壤融化之后,潜热通量、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地表反照率、鲍恩比、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冻结后增大融化后减小,土壤热容量冻结后减小融化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湿地 冻土 陆面过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热融湖对冻土工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战举 牛富俊 +2 位作者 刘华 鲁嘉濠 罗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4-1402,共9页
热融湖的侧向热侵蚀对周围冻土工程产生较大影响。在柱坐标下,运用带相变的数值热传导模型,预测了热融湖影响下冻土路基的地温场发展状况和可能造成的工程病害。预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湖岸坍塌后退、面积扩大的情况下,热融湖对冻土路基... 热融湖的侧向热侵蚀对周围冻土工程产生较大影响。在柱坐标下,运用带相变的数值热传导模型,预测了热融湖影响下冻土路基的地温场发展状况和可能造成的工程病害。预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湖岸坍塌后退、面积扩大的情况下,热融湖对冻土路基的热影响主要受湖底年平均温度和湖边到路基的距离两个因子的影响。湖底年平均温度越高,对路基的热影响越严重;湖边到路基的距离越近,对路基的热影响亦越严重。突出的表现在坡脚、路基中心平均地温升高和融化夹层在水平、竖直方向的发展。如果考虑热融湖的湖岸坍塌后退,实际增温要比模拟的结果更明显,影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融湖 冻土工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年际变化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92
16
作者 王澄海 董文杰 韦志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3-531,共9页
对 1 961~ 1 999年 46个站点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变化采用旋转主成份 ( REOF)分析 ,发现存在 4个变化敏感区 :青藏高原东北区 ,青藏高原东南区 ,柴达木盆地区 ,青藏高原南部区。4个变化异常敏感区的最大冻土深度随时间变化有不同的趋势... 对 1 961~ 1 999年 46个站点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变化采用旋转主成份 ( REOF)分析 ,发现存在 4个变化敏感区 :青藏高原东北区 ,青藏高原东南区 ,柴达木盆地区 ,青藏高原南部区。4个变化异常敏感区的最大冻土深度随时间变化有不同的趋势。其中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高原东北部、高原东南部和高原南部区冻土厚度表现出变薄趋势 ,其代表站的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比 80年代变浅 0 .0 2、 0 .0 5、 0 .1 4m,反映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呈现出与全球气候增暖的趋势 ;柴达木盆地和高原中部则表现为与前 2个区域相反的变化趋势 ,即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冻土深度有所增加。其代表站的最大冻土深度较之 80年代加厚 0 .5 7m。由于土壤质地和溶质的差异 ,4个敏感区最大冻土深度在高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周期 :柴达木盆地和高原南部具有 2年的周期 ;在较低频段上 ,均表现为 1 4年左右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性冻土 旋转主成份分析 异常敏感区 年际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及地球化学勘查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吴自成 吕新彪 王造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4,共6页
高原冻土带是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保存的潜在源区。对青藏高原西大滩—安多长达556km的多年冻土区烃类有机地球化学剖面的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的酸解氢、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热释汞异常明显,其异常下限远高于背景值,其中酸... 高原冻土带是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保存的潜在源区。对青藏高原西大滩—安多长达556km的多年冻土区烃类有机地球化学剖面的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的酸解氢、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热释汞异常明显,其异常下限远高于背景值,其中酸解甲烷的背景值为395.54μL/kg,异常下限为883.84μL/kg,可见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很好的远景。通过统计学分析和综合地球化学对比分析,指出烃类“负异常”是地下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据此初步建立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天然气水合物 有机地球化学勘查
下载PDF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慧根 胡泽勇 +4 位作者 荀学义 孙俊 郝丽 徐丽娇 彭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蒸散量在0.52~6.46mm之间;夏季蒸发力最旺盛,5~9月的月潜在蒸散量均超过了100mm,11月份潜在蒸散锐减至33mm,潜在蒸散年总量为1037.83mm;夏季热力蒸散量明显大于动力蒸散,而冬季动力蒸散明显大于热力蒸散。藏北冻土区仅在5~9月为半湿润气候,持续时间较短,冬半年的干旱和半干旱维持时间长。水分因子和动力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土壤水分不是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季节性冻土区 潜在蒸散 动力和热力作用 水分因子 干湿状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确立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罗斯琼 吕世华 +4 位作者 张宇 胡泽勇 马耀明 李锁锁 尚伦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本文针对模式发展的需要,在Farouki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综合Johansen和C(?)té的参数化方案,发展了一个用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计划(CAMP/Tibet... 本文针对模式发展的需要,在Farouki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综合Johansen和C(?)té的参数化方案,发展了一个用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计划(CAMP/Tibet)"中那曲布交(BJ)站实际资料对该方案进行了检验,并将它用于公共陆面模式(CoLM)中,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冻结及冻结土壤中,新方案比Farouki方案计算的土壤热传导率小,更接近实测值.加入新方案的CoLM模式对土壤温度模拟的准确性比原模式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土壤热传导率 参数化方案 土壤质地 CoLM 冻土
下载PDF
冻结状态青藏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测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虎 张建明 +1 位作者 张致龙 柴明堂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粉质黏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为了充分认识其在冻结状态下的渗透性质,开展了一系列渗透试验测量了在-0.6℃~0.1℃条件下含水率为50%的青藏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结果显示:在高负温区间内,冻结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处于8.22... 粉质黏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为了充分认识其在冻结状态下的渗透性质,开展了一系列渗透试验测量了在-0.6℃~0.1℃条件下含水率为50%的青藏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结果显示:在高负温区间内,冻结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处于8.22×10^(-11)~7.19×10^(-9) cm/s之间;另外,渗透系数与土温之间呈现出幂函数关系,土温越接近于0℃,渗透系数增大越快;冻土的渗透系数表现出随着未冻水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大的趋势。渗透性的存在可测意味着高温冻土在外荷载下会存在固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粉质黏土 高温冻土 渗透系数 渗透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