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ter estim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over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1
作者 LunYu Shang Yu Zhang +4 位作者 ShiHua Lyu ShaoYing Wang YinHuan Ao SiQiong Luo ShiQiang Che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Based on the Monin-Obulchov similarity theory, a scheme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over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was then estimate... Based on the Monin-Obulchov similarity theory, a scheme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over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was then estimated using the scheme and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 data. Comparisons of estimated and measured wind speeds show that the scheme is feasible to calculate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The estimated roughness lengths at the measurement site during unfrozen, frozen and melted periods are 3.23x10(-3), 2.27x10(-3) and 1.92x10(-3) m, respectively.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demonstrates a deceasing trend with time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reby, setting the roughness length to be a constant value in numerical models could lead to certain degree of simulation errors. The vari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may be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Monin-Obuichov similarity theory least square fitting
下载PDF
云南高原昆明市城市发展对雨季长短变化的反馈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萍 赵锦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利用昆明站1991-2020年近30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昆明雨季(5-10月)的起止时期,进一步确定昆明市雨季的长短。又基于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年末总人口、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人均GDP等城市发展因子确定昆明的城市发展进... 利用昆明站1991-2020年近30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昆明雨季(5-10月)的起止时期,进一步确定昆明市雨季的长短。又基于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年末总人口、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人均GDP等城市发展因子确定昆明的城市发展进程,将昆明市的城市发展进程划分为缓慢发展期(1991-2003年)和快速发展期(2004-2020年),进而分析比较两段时期中昆明市雨季长短的特征和差异,采用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昆明市雨季长短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昆明市雨季长短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91-2020年昆明市的雨季开始日呈逐渐偏晚的趋势,而雨季结束日呈逐渐偏早的趋势,总体上雨季长度呈逐渐缩短的趋势;小波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在8年以下的时间尺度上,昆明市雨季长短变化的周期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在17年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明显,呈偏短-偏长-偏短-偏长-偏短的5个循环交替,2003-2008年、 2014-2017年雨季增长,1991-2002年、 2009-2012年、 2018-2020年雨季缩短,2018-2020年等值线未闭合说明还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通过M-K检验表明昆明市的雨季长短在1991-2020年间出现4次突变,分别发生在2002年、 2008年、 2012年和2017年。从昆明城市发展与雨季长短的关系来看,昆明城市发展缓慢期的雨季长短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而城市发展快速期2004年以后,昆明市雨季长度缩短的变化明显,并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其极端波动性更加明显。运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未来10年昆明的雨季长短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昆明雨季长短将持续偏短的趋势。在灰色关联度分辨率为0.5时,表征城市发展进程的4个因子对昆明雨季长短变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其关联度系数都在0.70以上,表明昆明城市发展与雨季长短显著关联性,其中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年末总人口,最小为人均GDP,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8和0.70,属于高度关联和显著关联。对4个因子的关联系数进行排序为:年末总人口>城镇化率>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均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昆明市 雨季长短 城市发展 灰色关联度分析 反馈
下载PDF
西藏牦牛绒原绒细度和伸直长度及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3
作者 孙建平 阿旺 +4 位作者 吕汪汪 刘云霞 贾跃凤 斯确多吉 汪诗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晰该区域牦牛绒品质及市场开发前景,采集藏北高原12个县1107头牦牛的牦牛绒样品,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和钢尺分别测量牦牛绒的细度和伸直长度,并分析其与牦牛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藏北高... 为了解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晰该区域牦牛绒品质及市场开发前景,采集藏北高原12个县1107头牦牛的牦牛绒样品,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和钢尺分别测量牦牛绒的细度和伸直长度,并分析其与牦牛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平均细度和伸直长度分别为17.88μm和47.2 mm,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牦牛绒的细度显著增加,而伸直长度变化不显著;牦牛性别并不影响牦牛绒细度和伸直长度的变化,为藏北高原乃至我国牦牛绒等级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牦牛绒 细度 伸直长度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climate effect of high-altitude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4
作者 YinHuan Ao ShiHua Lyu +2 位作者 ZhaoGuo Li LiJuan Wen Lin Zh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5期379-391,共13页
Lakes regulate the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atmosphere on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However, studies of the lake effect in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TP) rarely have been ... Lakes regulate the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atmosphere on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However, studies of the lake effect in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TP) rarely have been performed until recently, and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odelling of frozen lakes. In this study,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 v. 3.6.1) is employed to conduct thre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 the Ngoring Lake Basin(the original experiment, an experiment with a tuned model, and a no-lake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n the lake simulation and of the high-altitude lake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After the lake depth, the roughness lengths, and initial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corrected in the model, the simulation of the air temperature is distinctly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 using a tuned model, the simulated sensible-heat flux(H) is clearly improved,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ice melting(from late spring to early summer) and freezing(late fall). The improvement of latent-heat flux(LE)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the sharp increas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imulation and observation, whereas the improvement in the average value is small. The optimization of initial surface temperature shows the most prominent effect in the first year and distinctly weakens after a freezing period. After the lakes become grassland in the model, the daytime temperature clearly increases during the freezing and melting periods; but the nocturnal cooling appears in other stages, especially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The annual mean H increases by 6.4 times in the regions of the Ngoring Lake and the Gyaring Lake, and the LE declines by 56.2%. The sum of H and LE increases from 71.2 W/m2(with lake) to 84.6 W/m2(no lake). For the entire simulation region, the sum of H and LE also increases slightly. After the lakes are removed,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ver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lakes, and an abnormal convergence field app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cipitation clearly increases over the two lak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surface temperature roughness length turbulent flux Ngoring Lake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雨型和坡长对侵蚀泥沙粒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凯 李玄添 +2 位作者 张风宝 申楠 杨明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7,66,共9页
为揭示降雨和坡长对侵蚀泥沙粒径特征的影响,以不同坡长野外观测试验小区为对象,结合82场降雨资料,以降雨量(P,mm)、最大30 min雨强(I30,mm/h)和降雨侵蚀力[R,MJ·mm/(hm2·h)]为降雨特征指标,利用系统聚类法进行雨型划分(A雨型... 为揭示降雨和坡长对侵蚀泥沙粒径特征的影响,以不同坡长野外观测试验小区为对象,结合82场降雨资料,以降雨量(P,mm)、最大30 min雨强(I30,mm/h)和降雨侵蚀力[R,MJ·mm/(hm2·h)]为降雨特征指标,利用系统聚类法进行雨型划分(A雨型:大雨量、高雨强、高侵蚀力;B雨型:中雨量、小雨强、中等侵蚀力;C雨型:低雨量、中雨强、中低等侵蚀力),分析了11场降雨事件中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侵蚀泥沙粒径特征受不同雨型影响,有效黏粒和最终黏粒含量在C雨型下最高,有效砂粒和最终砂粒含量在B雨型下最高,而有效粉粒和最终粉粒含量分别在A和C雨型下最高。(2)坡长对侵蚀泥沙粒径特征的影响存在临界坡长效应(14 m),小于临界坡长时,黏粒级和粉粒级颗粒含量随坡长增加而降低;超过临界坡长后,黏粒级和粉粒级颗粒含量随坡长增加而增加,该效应在最终粒径下更为显著。(3)有效砂粒输移形式受雨型和坡长影响较大,在B雨型下主要以团粒形式输移,在A,C雨型下达临界坡长时以单粒形式输移。侵蚀泥沙的有效粒径颗粒比原坡面土壤细,而最终粒径颗粒则比原坡面土壤粗。整体上,降雨类型和坡长对侵蚀泥沙粒径特征产生显著影响,侵蚀泥沙有效粒径颗粒呈细化趋势,而最终粒径颗粒呈粗化趋势,坡长对泥沙颗粒影响存在临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坡长 粒径分布 黄土高原 泥沙输移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苹果园生草覆盖对深层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惟婕 王立 +1 位作者 马景永 王自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4,共12页
研究苹果园长期生草覆盖后深层土壤水分及果树根系的分布规律,以期阐明旱作条件下果园根水互作关系,为黄土旱塬区果园生草覆盖实践的优化提供依据。试验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苹果园中进行,设置果园生草覆盖... 研究苹果园长期生草覆盖后深层土壤水分及果树根系的分布规律,以期阐明旱作条件下果园根水互作关系,为黄土旱塬区果园生草覆盖实践的优化提供依据。试验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苹果园中进行,设置果园生草覆盖(生草为鸭茅草,2014年建植)和清耕处理,以一年生作物田为对照;连续两年夏季测定果树行上和行间距离树干100和200 cm共4个位置0~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和果树细根长密度,分析生草覆盖对果园深层水分亏缺及细根长密度的影响。清耕果园0~300 cm土壤水分较对照农田下降了6.7%~8.3%(P<0.01),而30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照农田差异不显著(P>0.05);生草覆盖果园0~500 cm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均低于清耕果园,平均下降了11.5%~12.3%。果园生草覆盖6~7年后0~500 cm土层土壤较对照农田水分亏缺量为163.9~172.1 mm,是清耕果园水分亏缺量的3.2~4.2倍。果树根系在0~100 cm土层的细根长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0.187 cm·cm^(-3),生草覆盖促进了0~100 cm土层果树根系的分布,对深层根系影响不显著。清耕果园和生草覆盖果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含量随果树细根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生草覆盖后二者相关性提高,干旱年份二者相关性更高。黄土旱塬区苹果园长期生草可促进果树根系生长,降低深层土壤水分,加剧土壤干燥化,对苹果树的利用年限和农田水分循环具有负面效应。旱作条件下应加强果园生草覆盖管理以保障水分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果草复合系统 土壤水分亏缺量 细根长密度 深层干燥化
下载PDF
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良才 张因子 +3 位作者 王海服 种小雷 邵斌 曲崇杰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70,共6页
分析了高原机场的飞机着陆滑跑过程,针对现有方法关于刹车折算摩擦系数的取法不适合计算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速度与摩擦系数关系的刹车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刹车性能、位置的影响,建立了高原着陆数学模型。... 分析了高原机场的飞机着陆滑跑过程,针对现有方法关于刹车折算摩擦系数的取法不适合计算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速度与摩擦系数关系的刹车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刹车性能、位置的影响,建立了高原着陆数学模型。应用Visual C++语言编写了飞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程序,经高原机场测试,Ⅰ型飞机的实测滑跑距离与程序计算距离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48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2.7%;Ⅱ型飞机的实测滑跑距离与程序计算距离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100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2%,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用于高原机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模型精度较高,计算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机场 滑跑距离 压力高度 摩擦系数 测试模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国平 赵邦杰 卢敬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7,共8页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设在西藏的 4个自动气象站(AWS)获得的5a多(199年7月~1998年12月)时次密集、观测连续的近地层梯度资料,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出相应站点各季节的地表粗糙度,并应用廓线-通量法计算了4站逐日的总体输...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设在西藏的 4个自动气象站(AWS)获得的5a多(199年7月~1998年12月)时次密集、观测连续的近地层梯度资料,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出相应站点各季节的地表粗糙度,并应用廓线-通量法计算了4站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动量输送系数的多年平均值为3.53×10-3~4.99×10-3,热量输送系数为4.67×10-3~6.73×10-3,并且两种输送系数都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部分站点还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另外,还讨论了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地表粗糙度以及地面风速等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可用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计算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地面粗糙度 时间变化 影响因子 下垫面 大气 季风机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非均一下垫面粗糙度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文煜 张宇 +2 位作者 陆晓静 郭振海 王晓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3-768,共6页
利用2007年4月17日—2008年4月16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边界层气象塔的风速、风向、温度、气压、湿度等观测资料,采用经典的廓线法和风速、风向标准差法,分别计算了中性大气层结下观测站下垫面粗糙度长度,并得到了具有黄土... 利用2007年4月17日—2008年4月16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边界层气象塔的风速、风向、温度、气压、湿度等观测资料,采用经典的廓线法和风速、风向标准差法,分别计算了中性大气层结下观测站下垫面粗糙度长度,并得到了具有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地表粗糙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粗糙度的影响幅度可达0.159 m,空间非均一性对粗糙度的影响幅度可达0.155 m。测站附近粗糙度春季为0.017 m,夏季为0.062 m,秋季为0.065 m,冬季为0.018m。测站西北方向上游粗糙度春季为0.17 m,夏季为0.22 m,秋季为0.34 m,冬季为0.05 m。测站东南方向上游粗糙度春季为0.11 m,夏季为0.17 m,秋季为0.19 m,冬季为0.05 m。该站下垫面粗糙度计算宜选用风速为6±1.5 m.s-1,风向变化30°范围内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表粗糙度 非均一下垫面 特征分析 计算方法比较
下载PDF
板型元件表面铀污染测量仪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向阳 韩淑萍 张晓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7-629,563,共4页
介绍了板型元件表面铀污染测量仪的组成、技术指标、数据处理方式及探测器构成,同时给出了部分实验数据。
关键词 β对α的串道比 最低可探测下限 α坪长 探测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近地层湍流温湿特征及总体输送系数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平 张强 +3 位作者 赵文 王胜 史晋森 王若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9,共9页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夏季晴天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SACOL站近地层湍流温、湿统计特征,确定了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粗糙度长度,讨论了总体输送系数随大气稳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层结不稳...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夏季晴天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SACOL站近地层湍流温、湿统计特征,确定了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粗糙度长度,讨论了总体输送系数随大气稳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无量纲温度和比湿脉动方差与稳定度Z/L之间均满足-1/3次规律;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温湿脉动方差总体趋势是随大气稳定度增加而减小。水汽通量全天大于零,最大值为0.063 g·m-2·s-1,地表日平均蒸发量为1.9 mm。中性条件下,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动力学粗糙度长度为6.6×10-3m,热力学粗糙度为1.85×10-5m。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CD平均值为4.4×10-3,CH平均值为3.9×10-3;中性条件下,CD和CH平均值分别为4.2×10-3和2.8×10-3;层结稳定条件下,CD平均值为3.1×10-3,CH平均值为2.1×10-3,表明总体输送系数随稳定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湍流特征 粗糙度长度 总体输送系数
下载PDF
W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评价——以坡长因子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建勋 郑粉莉 +1 位作者 江忠善 张勋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5,共6页
利用安塞试验站1985—199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坡长径流小区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监测资料,评价了WEPP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长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10,20,30和40m这4个坡长条件下,WEPP模型对次降雨、年平均和多年平均径... 利用安塞试验站1985—199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坡长径流小区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监测资料,评价了WEPP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长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10,20,30和40m这4个坡长条件下,WEPP模型对次降雨、年平均和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模拟结果略差;而WEPP模型对次降雨和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模拟结果较好,无论是模拟值在不同坡长之间的差值,还是模拟值随坡长变化趋势均与实测值接近。WEPP模型对次降雨和年平均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ME分别为0.915和0.879;对次降雨和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ME分别为0.853和0.758。WEPP对多年平均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模拟效果可满足要求。I30对WEPP模型模拟次降雨径流量有重要影响,当I30大于0.92mm/min,模型模拟误差较大。WEPP模型对次降雨土壤侵蚀量的模拟与PI30密切相关,当PI30大于129mm2/min时,模型模拟误差较大。∑PI30对WEPP模型模拟年平均径流量和侵蚀量有重要影响,当∑PI30大于150mm2/min时,模拟精度明显下降,且∑PI30对径流模拟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土壤侵蚀模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 土壤侵蚀 坡长 适用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选萍 吉成均 安丽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6-1366,共11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大多数种类在叶片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气孔随机排列,气孔器多为无规则型。(2)气孔长度(SL)较小,上、下表皮的气孔平均长度分别为26.20μm与25.56μm,且气孔密度(SD)与气孔指数(SI)相对较大。(3)不同科、属、种间叶片上、下表皮的SL、SD、SI差异均极显著。(4)叶片上、下表皮的6个气孔数量特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5)上表皮的SL、SD与不同科、属、种间显著相关,下表皮除SI与物种间相关不显著外,其他指标与科、属、种间显著相关。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独特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是对高寒极端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且气孔数量特征对植物辅助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双子叶植物 气孔长度 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木材表面火蔓延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英 孙金华 +1 位作者 纪杰 黄新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拉萨高原地区和合肥平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木材表面火蔓延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火蔓延过程中一些重要特性参数(固相热解温度、气相火焰温度、燃烧区长度和燃烧速率等)的测量,分析了高原地区的火灾危害特性.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的固相热解... 在拉萨高原地区和合肥平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木材表面火蔓延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火蔓延过程中一些重要特性参数(固相热解温度、气相火焰温度、燃烧区长度和燃烧速率等)的测量,分析了高原地区的火灾危害特性.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的固相热解温度与平原差别不大,但是气相火焰温度要略高一些.火蔓延过程中高原地区的燃烧区长度比平原的小,而且两地的燃烧区长度都随着试样宽度的增加而呈幂数增加的规律.高原地区的燃烧速率要更小一些,且两地的燃烧速率都随着试样宽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两地燃烧速率之间的差异也随着试样宽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也意味着在本实验开展的尺寸范围内,随着火灾尺寸的增加,高原地区的火灾危害性和平原地区越来越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火蔓延 火焰温度 燃烧区长度 燃烧速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特性 被引量:42
15
作者 韦兰英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64-4170,共7页
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本(白羊草)、灌木(沙棘)和乔木(辽东栎)为对象,研究了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它细根参数和土壤物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6~55ram/rag。在0... 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本(白羊草)、灌木(沙棘)和乔木(辽东栎)为对象,研究了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它细根参数和土壤物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6~55ram/rag。在0,80cm土层,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变化范围分别为18—55mm/mg,14—4JDmm/mg,6—33mm/mg。3种植物0--80cm土层平均细根比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羊草〉沙棘〉辽东栎。3种植物0-10cm土层细根比根长依次为沙棘〉辽东栎〉白羊草,10-80cm依次为白羊草〉辽东栎〉沙棘,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不仅在这两土层中的分布不具一致性,而且与0-8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也不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3种植物沿土壤剖面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与其它细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不相同,制约程度存在差异。与土壤物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对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并无一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比根长 土壤物理因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高原机场飞机减载使用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斌 李柯 +3 位作者 黄文广 王观虎 侯照 陈奇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25-2532,共8页
高原气候环境特殊,空气稀薄,飞机在高原机场运行时,起降性能受气温气压影响显著,飞机载重受到限制。基于高原机场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分析,提出飞机减载的判定准则和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轮胎速度、跑道长度、刹车能量和道面承载能力等因... 高原气候环境特殊,空气稀薄,飞机在高原机场运行时,起降性能受气温气压影响显著,飞机载重受到限制。基于高原机场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分析,提出飞机减载的判定准则和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轮胎速度、跑道长度、刹车能量和道面承载能力等因素对飞机起降质量的限制。根据运动学理论分析起飞离地、着陆接地平衡状态,得到离地速度与起飞质量、接地速度与着陆质量的关系,计算轮胎速度限制的最大起飞着陆质量;分析高原机场跑道长度计算理论,利用解析积分法计算跑道长度限制的飞机最大起飞着陆质量;将刹车能量对飞机起飞着陆质量的限制转化为决断速度对飞机起飞着陆质量的限制,通过决断速度计算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采用ACN-PCN(aircraft classification number-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评价法,确定飞机的最大起飞着陆质量。以某高原机场为例计算某型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和最大着陆质量,给出了具体的减载方案。研究表明,对于正常起飞和正常着陆,轮胎速度对最大起飞质量和最大着陆质量影响最敏感;对于一发失效,刹车能量对最大起飞质量影响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减载 高原机场 跑道长度 轮胎速度 刹车能量 道面承载能力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洪晓强 赵二龙 宋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到18%.苗期根长小并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孕穗期和灌浆期根长大大增加,主要分布在0~60cm和0~90cm土层.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蓄水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单产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速度 农田土壤水分 秸秆覆盖 产量表现
下载PDF
坡沟系统水动力因子的坡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洋 李占斌 +1 位作者 王飞 杨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3,共7页
基于可调控的放水冲刷试验,建立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坡沟系统试验模型,研究不同放水流量和坡长条件下坡沟系统各过水断面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坡沟系统水蚀过程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采用5个放水流量(6,8,1... 基于可调控的放水冲刷试验,建立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坡沟系统试验模型,研究不同放水流量和坡长条件下坡沟系统各过水断面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特征,为研究坡沟系统水蚀过程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采用5个放水流量(6,8,10,12,14L/min)和3个坡长(4,6,8m)研究坡沟系统侵蚀动力因子的坡长效应。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中沿程各过水断面的雷诺数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放水流量和坡长条件下坡面雷诺数明显大于沟道。弗劳德数在坡沟系统中沿程变化过程中逐渐增大,且沟道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坡面;不同坡长条件下放水流量为10L/min时,弗劳德数远大于其他放水流量。相同放水流量条件下,沟道的径流流速明显大于坡面,坡沟系统的坡面径流流速相对沟道明显稳定且变化范围较小。不同坡长条件下放水流量为10L/min时沿程阻力系数值从2号断面急剧减小到0.03~0.05范围之内,且远小于其他放水流量下同断面的阻力系数值;相同放水流量条件下(除10L/min外),坡长越小,坡面和沟道的波动性相对越小,且坡面处的波动值大于沟道。径流侵蚀功率与雷诺数、弗劳德数、流速显著相关,与雷诺数呈对数函数关系,而与弗劳德数、流速和沿程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值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坡长能够影响坡沟系统中坡面和沟道的侵蚀动力因子,并对坡面和沟道沿程侵蚀能量削减和增加效应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水动力特性 不同坡长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粗糙度的确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尚伦宇 吕世华 +4 位作者 张宇 奥银焕 罗斯琼 李锁锁 王少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2,共6页
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0月—2007年4月的湍流观测资料和一种新的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的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所用的计算粗糙度的方法是可行的,玛曲土壤未冻结阶段、冻结阶段和融化后... 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0月—2007年4月的湍流观测资料和一种新的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的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所用的计算粗糙度的方法是可行的,玛曲土壤未冻结阶段、冻结阶段和融化后阶段的地表粗糙度分别为3.23×10-3m,2.27×10-3m和1.92×10-3m,地表粗糙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三阶段地表粗糙度有明显区别,以前将冬季前后的粗糙度取为定值的计算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冻融 地表粗糙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山地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黄翌 汪云甲 +2 位作者 王猛 田丰 敖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了测度山地井工采煤区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该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揭示了黄土高原煤矿区山地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坡度、坡长、植被覆盖3大因子在空间上的... 为了测度山地井工采煤区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该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揭示了黄土高原煤矿区山地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坡度、坡长、植被覆盖3大因子在空间上的改变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壤侵蚀变化量,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研究区因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平均坡度减少0.025°,平均坡长因子减少0.139;沉陷区内土壤侵蚀量不变、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3.083、3.412和4.707 km2,沉陷区外土壤侵蚀量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43和0.023 km2,土壤侵蚀总量减少78426.95 t,平均减小689.892t/(km2·a);开采沉陷导致坡长因子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波及到沉陷区以外的部分地区;山地开采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平地差异明显,不存在绝对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并且在沉陷区内外均可能为正向或负向,其结果与原地貌及沉陷幅度、区位密切相关;沉陷可能导致坡面下游区域的汇水面积和坡长因子变化。该研究结论为山地矿区土壤侵蚀区位、侵蚀量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开采 沉陷 坡度 坡长 山地矿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