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profiles of gut microbiota reflect dietary changes in plateau pikas 被引量:6
1
作者 Chao FAN Liangzhi ZHANG +7 位作者 Shangang JIA Xianjiang TANG Haibo FU Wenjing LI Chuanfa LIU He ZHANG Qi CHENG Yanming ZH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379-395,共17页
Seasonal variations in gut microbiota of small mammals and how they ar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re relatively poorly understood.We sampled 162 wild plateau pikas(Ochotona curzoniae)in 4 seasons over 2 a... Seasonal variations in gut microbiota of small mammals and how they ar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re relatively poorly understood.We sampled 162 wild plateau pikas(Ochotona curzoniae)in 4 seasons over 2 and a half years and recorded the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and nutrient content in edible vegetation at the sampling site.After conducting 16S rRNA and shotgun metagenomic sequencing,we found that the highest alpha diversity,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irmicutes,and the simplest co-occurrence network occurred in winter,whereas the highest relative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 and the most complex network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in spring.The highest relative abundance of Verrucomicrobiota and Spirochaetota was seen in summer and autumn,respectively.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and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crude fiber,and polysaccharide in veget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Diet contributed more to microbial variation than climatic factors.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mino acid metabolism pathway and axillary activity enzymes were most abundant in summer,while abundance of 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 and carbohydrate esterases was highest in spring.These microbial variations were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dietary nutrition,indicating that gut microbiota of plateau pika contribute to the efficient use of food resources.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of how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of small mam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gene gut microbiota plateau pikas(Ochotona curzoniae) seasonal variation shotgun metagenomic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 被引量:18
2
作者 曲家鹏 李克欣 +3 位作者 杨敏 李文靖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 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 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域 巢区 高原鼠兔 季节动态 家群
下载PDF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曲家鹏 杨敏 +3 位作者 李文靖 李克欣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家群结构 年龄组成 性比 季节变异
下载PDF
高寒地区高原鼠兔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德华 王祖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原鼠兔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总消化道长度和含内容物组织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而组织鲜重和干重则季节性变化明显 ,均于条件较恶劣的草枯黄期达最大值 ;除含内...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原鼠兔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总消化道长度和含内容物组织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而组织鲜重和干重则季节性变化明显 ,均于条件较恶劣的草枯黄期达最大值 ;除含内容物组织重于草生长盛期较高外 ,胃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小肠的变化最为剧烈 ,各项指标均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明该器官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应强烈 ,各指标一般于草枯黄期和草生长盛期较高 ;盲肠的干重于草枯黄期显著增加 ,其它指标基本维持稳定 ;大肠的长度于草枯黄期显著增加 ,而其它指标则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表明在自然环境中 ,面对寒冷和食物质量降低等因素的胁迫 ,消化道各器官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反应 ,且反应的程度也不同。消化道形态的调节在高原鼠兔的消化对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消化道形态 营养 消化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高原鼠兔繁殖期攻击行为的动态格局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千权 曲家鹏 张堰铭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探讨高原鼠兔繁殖期攻击行为强度的变化、检验进化博弈理论有关预测,本研究于2009年5~8月采用标志重捕和中立竞技场法测定了高原鼠兔自然种群斗殴及进攻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月下旬及6月上旬高原鼠兔雄性斗殴行为... 为探讨高原鼠兔繁殖期攻击行为强度的变化、检验进化博弈理论有关预测,本研究于2009年5~8月采用标志重捕和中立竞技场法测定了高原鼠兔自然种群斗殴及进攻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月下旬及6月上旬高原鼠兔雄性斗殴行为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高于7月下旬和8月中旬;而雌性差异不显著。5月下旬和6月上旬,高原鼠兔雄性个体间的斗殴行为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雌性,其余时期两性间无显著差异。进攻发起者通常是该次殴斗的获胜者;自繁殖高峰期至末期,种群中雄性高原鼠兔鹰对策者比例逐渐下降,与进化博弈论的预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攻击行为 进化博弈论 繁殖期
下载PDF
高原鼠兔繁殖季节血液指标、血气及性激素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谢惠春 罗巧玉 +1 位作者 陈志 马永贵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青海省海北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附近,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高原鼠兔在其生境地繁殖季节前后血常规、血气和性激素的变化,并与繁殖期间的各种环境因子相关联,探讨鼠兔繁殖策略对环境及行为的响应。结果表明... 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青海省海北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附近,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高原鼠兔在其生境地繁殖季节前后血常规、血气和性激素的变化,并与繁殖期间的各种环境因子相关联,探讨鼠兔繁殖策略对环境及行为的响应。结果表明,可将该地区高原鼠兔的繁殖期分为过渡恢复阶段(5月以前);繁殖旺盛阶段(5月下旬~7月中旬);繁殖抑制阶段(7月下旬~9月下旬);繁殖静止阶段(10月及10月以后)4个阶段,不同的繁殖阶段高原鼠兔在体重、繁殖指数、血常规指标、血气指标、睾丸相对重量、甲状腺素及性激素水平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说明高原鼠兔在行为和繁殖力变化上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食物、光周期、温度等环境限制因子能够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繁殖动态,雌雄鼠兔的繁殖投入不同最终导致生理指标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繁殖季节 血常规 血气分析 性激素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活动对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生物量季节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飞达 龙瑞军 干友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7,211,共5页
通过对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条件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分析表明: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和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洞穴数量达到中等密度时(512个/hm2),其生物量降到最低。生长季内(5-10... 通过对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条件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分析表明: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和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洞穴数量达到中等密度时(512个/hm2),其生物量降到最低。生长季内(5-10月)地上生物量变化呈"单峰"曲线,由于不同程度的鼠类活动致使其最大生物量较无鼠害样地提前一月来临,即8月底达到生长季最大值;年均生物量近似零密度样地最大,中等密度样地最小,7月底生物量可以作为年度产草量平均水平的重要依据。生长季内地下生物量于8月底均降到最低值,中等密度样地最小,近似零密度样地最大。总生物量主要由地下根系所支配,生长季内各样地基本与地下生物量保持相似的趋势,中等密度样地总生物量最小。总之,地上生物量对鼠洞密度和月份的敏感程度要强于地下生物量,鼠类活动对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形成和数量在短期内没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洞密度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季节分布
下载PDF
高原鼠兔季节性繁殖中的神经内分泌调控Ⅰ.在性休止期不同光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子巍 杜继曾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本文研究了处于性休止期的雄性高原鼠兔在不同光周期饲养后体重和性腺重量的变化,同时 对其血浆睾酮水平和松果腺褪黑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1)无论在长日照、自然光照、或是短 日照条件,高原鼠兔的体重无明显差异(P>0. 05... 本文研究了处于性休止期的雄性高原鼠兔在不同光周期饲养后体重和性腺重量的变化,同时 对其血浆睾酮水平和松果腺褪黑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1)无论在长日照、自然光照、或是短 日照条件,高原鼠兔的体重无明显差异(P>0. 05);2)长日照组鼠兔的睾丸、附睾、输精管和精 囊腺远重于自然光照组(P<0.001)和短日照组(P<0.001);3)长日照组鼠兔血浆睾酮的含量 明显高于自然光照组(P<0.001)和短日照组(P<0.001);4)长日照组鼠兔松果腺褪黑激素含 量远低于自然光照组(P<0.001)和短日照组(P<0.001)。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是长日照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季节性 繁殖 性腺 光周期 神经递体
下载PDF
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中丰富及稀有类群的季节性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超 张良志 +7 位作者 付海波 刘传发 李文靖 张贺 唐显江 程琪 沈文娟 张堰铭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630,共14页
气候及食物是驱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产生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此类研究很少涉及肠道丰富及稀有微生物类群。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探讨丰富及稀有肠道微生物类群的结构... 气候及食物是驱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产生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此类研究很少涉及肠道丰富及稀有微生物类群。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探讨丰富及稀有肠道微生物类群的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功能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丰富类群对菌群主要门和功能的季节性变异贡献大于稀有类群,稀有类群对菌群OTU和alpha多样性的变异贡献大于丰富类群。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香农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丰富类群的ACE指数在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稀有类群的ACE指数则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丰富类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冬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但在稀有类群中,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丰富类群中氨基酸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而在稀有类群中,其相对丰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中的营养物质与肠道菌群中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变化均显著相关,环境变量对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变化的总解释率分别为18%(气温:3%;降水:4%;植被营养成分:10%;联合:1%)和9%(气温:1%;降水:2%;植被营养成分:5%;联合: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中的丰富和稀有类群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和季节性特征,二者对整体菌群变异的贡献存在差异,环境因素更多地影响丰富类群,反映了肠道微生物不同类群对季节变化响应的非一致性。本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季节性变化过程及环境适应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基因 丰富和稀有类群 季节性特征 高原鼠兔
下载PDF
高原鼠兔繁殖及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晓涛 何秀琼 +2 位作者 曹玉琼 李发明 谢文彬 《四川畜牧兽医》 2000年第B07期54-55,共2页
为指导草地鼠害防治 ,我们对甘孜州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鼠兔的繁殖及种群更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为季节繁殖的动物 ,其繁殖期为 4月下旬至 7月中旬 ,约 90天 ;雄雌比为 1 :1 31 ,S R为 44 3± 7 2 ,繁殖期中... 为指导草地鼠害防治 ,我们对甘孜州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鼠兔的繁殖及种群更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为季节繁殖的动物 ,其繁殖期为 4月下旬至 7月中旬 ,约 90天 ;雄雌比为 1 :1 31 ,S R为 44 3± 7 2 ,繁殖期中平均繁殖指数为 1 35 ;雌鼠年平均繁殖 2 4胎 ,胎仔数为 1— 6只 /胎 ,平均为2 93只 /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繁殖 种群密度 种群更替特征 草原害鼠 防治
全文增补中
高原鼠兔褪黑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茜 贾功雪 +2 位作者 王玉军 宋玉坤 阿布力孜·吾斯曼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褪黑素在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与性腺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褪黑素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实现其调控功能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取典型的长日照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 褪黑素在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与性腺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褪黑素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实现其调控功能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取典型的长日照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雄鼠兔的血清褪黑素水平昼夜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褪黑素受体基因Mtnr1a与Mtnr1b在下丘脑、垂体与性腺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确认两种受体在性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非繁殖期雄性鼠兔的血清褪黑素含量始终高于繁殖期,且呈现不同的昼夜变化模式;雌性鼠兔的血清褪黑素含量远低于雄性鼠兔,且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Mtnr1a与Mtnr1b在下丘脑、垂体与性腺中均有表达,雄性鼠兔在下丘脑与垂体中表现出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基因表达的显著差异,而雌性鼠兔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垂体与性腺中。两种受体蛋白在雄性性腺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均有分布,但MTNR1A更局限于精原细胞内,MTNR1B则在管腔内生殖细胞中表达。雌性性腺中MTNR1A在卵母细胞胞质内有表达,但更集中表达于颗粒细胞;MTNR1B在颗粒细胞以及卵母细胞核质内均有表达,且在生长卵泡的卵泡膜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褪黑素调控雌雄高原鼠兔季节性繁殖的模式并不相同,其作用不仅限于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间接调控,也可能通过性腺内靶向受体直接影响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季节性繁殖 MTNR1A MTNR1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