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Novel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1
作者 Xian Chao CHENG Xin Yong LIU Wen Fang X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317-1320,共4页
A series of novel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ese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d ESI-MS. The preliminary antiplatelet a... A series of novel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ese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d ESI-MS. The preliminary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screen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pounds 7a, 7b and 7c showed higher potency than ligustraz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LIGUSTRAZINE DERIVATIVE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下载PDF
A practical synthesis of 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 and in vitro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its analogues
2
作者 Chen, Guo Hua Wang, Sheng Wu, Fei Hu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 SYNTHESIS
下载PDF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Arylsulfonamide and Arylamide Derivatives for the Platelet Aggression Inhibitor 被引量:2
3
作者 SongQingWANG XiuJieLIU +1 位作者 ZhiMingYI KangZ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1-584,共4页
关键词 Arylsulfonamide arylamide SYNTHESI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
下载PDF
PRELIMINARY CRYSTALLOGRAPHIC STUDY OF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4
作者 桂璐璐 牛秀田 +2 位作者 毕汝昌 林政炯 陈远聪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16期1394-1396,共3页
In addition to esterasic activity, phospholipase A<sub>2</sub> (PLA<sub>2</sub>) from snake venom possesses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oxicities, such as hemolysis, anticoagulation... In addition to esterasic activity, phospholipase A<sub>2</sub> (PLA<sub>2</sub>) from snake venom possesses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oxicities, such as hemolysis, anticoagulation, platelet function, presynaptic toxicity, muscular toxicit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enom from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has three homologous PLA<sub>2</sub>,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enzymatic activity, presynaptic toxicity, platelet function, hemo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For example, the neutral PLA<sub>2</sub> has strong presynaptic toxicity, but no platelet func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acidic PLA<sub>2</sub> can inhibit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crystal PHOSPHOLIPASE A2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
原文传递
Functional and binding studies of gallic acid showing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y effect as a thrombin inhibitor
5
作者 Yuxin Zhang Xing Wang +7 位作者 Binan Lu Yanbin Gao Yanling Zhang Yatong Li Hongjuan Niu Lu Fan Zongran Pang Yanjiang Qia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2年第2期303-309,共7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voted to identifying natural thrombin inhibitor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evaluating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in vitro and binding characteristics.Methods:A combination strat...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voted to identifying natural thrombin inhibitor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evaluating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in vitro and binding characteristics.Methods:A combination strategy containing molecular docking,thrombin inhibition assay,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were applied to verify the study result.Results:Gallic acid was confirmed as a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with IC;of 9.07μmol/L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rombin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SPR-based binding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gallic acid interacted with thrombin with a KDvalue of 8.29μmol/L.Molecular dynamics and binding free ener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rombin-gallic acid system attained equilibrium rapidly with very low fluctuations,the calculated binding free energies was-14.61 kcal/mol.Ala230,Glu232,Ser235,Gly258 and Gly260 were the main amino acid residues responsible for thrombin inhibition by gallic acid,providing a mechanistic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ed that gallic acid is a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with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y effect,which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novel thrombin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ic acid molecular dynamics natural thrombin inhibitor platelet aggrega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原文传递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诊治二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黄四春 张忠胜 +1 位作者 孔学健 成家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样症状(快速进展性四肢瘫痪和发音困难),另1例患者以双侧肢体无力及麻木为主要表现。临床医师根据症状、体征和发病模式(急性发作,特别是在睡眠期间发作或睡眠期间迅速恶化)等特点,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早期给予强化三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两例患者初期均迅速好转。本研究旨在通过报道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体会,以为神经内科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四肢瘫痪 早期诊断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杨军 汪捷 文洪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尤...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及MMP、神经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2.61%比97.83%)及平均血流速率(Vm)[(25.91±2.94)cm/s比(29.88±2.18)cm/s]、神经生长因子(NGF)[(69.91±6.54)pg/ml比(79.07±8.72)pg/ml]、神经营养因子(NTF)[(4.12±1.30)ng/ml比(4.85±0.93)ng/ml]水平显著提高,外周阻力(Rv)[(89.33±14.89)kPa·s/m比(79.89±12.32)kPa·s/m]、动态阻力(DR)[(37.81±5.18)kPa比(33.98±4.6)kPa]、MMP-2[(248.63±12.06)μg/L比(207.06±12.06)μg/L]、MMP-9[(234.99±12.86)μg/L比(200.30±11.78)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6.14±2.81)μg/L比(12.66±2.77)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也能进一步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神经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8
作者 白管兵 潘波 潘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I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I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小板相关参数、临床疗效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cy、MPV及PDW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于治疗ACI伴H型高血压患者,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并发症 急性病 高血压/并发症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9
作者 钱方圆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2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参照组(n=109)、分析组(n=109),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分析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2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参照组(n=109)、分析组(n=109),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分析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结果分析组血脂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确切,可切实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10
作者 吴荔嘉 刘玉姗 刘海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将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用药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水平,还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聚集药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可视化与知识图谱分析
11
作者 刘玲 陶松 +2 位作者 罗新新 朱云峰 王传锋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近20年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热点,预测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8月收录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3软件进行发文量、发文期刊、研究作者、... 目的分析近20年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和热点,预测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8月收录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3软件进行发文量、发文期刊、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纳入文献657篇,其中《中国医药指南》载文量最多(22篇),河北医科大学发文量最多(13篇),论文《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TIMI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最高(102次);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替罗非班、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冠心病、心功能、安全性、护理、疗效等为其高频关键词,也是其研究重点。关键词突现分析预测未来研究热点方向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的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未来的研究热点方向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对于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的相关研究各研究机构合作交流少,未形成明显合作区域网络,建议相关研究团队应加强跨区域合作,为后续盐酸替罗非班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替罗非班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中国知网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禹越 杨伟 +5 位作者 罗丹 孟恬宇 郑文玲 张玮 任延平 苏显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 目的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抗凝组12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是否抗凝的相关因素。结果抗凝组吸烟、饮酒、冠心病、出血史、肿瘤、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HAS-BLED评分明显低于未抗凝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OR=0.320,95%CI:0.120~0.853,P=0.023)、肿瘤(OR=0.348,95%CI:0.139~0.869,P=0.024)、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0.095,95%CI:0.049~0.185,P=0.000)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结论出血史、肿瘤及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可影响房颤患者出院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青斑样血管病研究进展
13
作者 原元 刘宇 +1 位作者 廖文俊 王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慢性血栓闭塞性皮肤疾病,以网状青斑、下肢反复疼痛性溃疡及白色萎缩性瘢痕为主要临床特征。青斑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高凝易栓相关因素,包括凝血或纤溶功能异常。青斑样...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慢性血栓闭塞性皮肤疾病,以网状青斑、下肢反复疼痛性溃疡及白色萎缩性瘢痕为主要临床特征。青斑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高凝易栓相关因素,包括凝血或纤溶功能异常。青斑样血管病治疗策略较多,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促纤溶药物治疗等,但目前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指南。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青斑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病 溃疡 血栓形成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嘉琦 李映辰 伍大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2-348,367,共8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自建库至2022-10-31,语种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文献和排除文献标准筛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简称试验组)与常规治疗+双抗治疗(简称对照组)PIS患者的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P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共计1302例患者,其中6项为队列研究,9项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D=-2.47,95%CI:-2.99~-1.94;P<0.01),试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OR=1.96,95%CI:1.03~3.71;P=0.04),试验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MD=-0.72,95%CI:-0.95~-0.49)、血小板聚集率(MD=-2.72,95%CI:-4.82~-0.62)、纤维蛋白原水平(MD=-0.50,95%CI:-0.66~-0.34)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两组间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9,95%CI:0.53~4.83;P=0.41),但试验组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1.78,95%CI:1.03~3.09;P=0.04)。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PIS有效,能改善P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3个月时的功能预后,能降低P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但增加其他系统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进展性脑卒中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META分析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杰 韩丹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抑制率、TIMI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AA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DP)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TIMI分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计数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皮肤瘀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紧急冠脉血运重建等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优于氯吡格雷,可减少无/慢回流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Effect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ctivity: extracts from 3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ith the property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 被引量:10
16
作者 Chen Cen Wang Fengqin +4 位作者 Xiao Wen Xia Zhining Hu Guang Wan Jianbo Yang Fengq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4-75,共1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3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 with the property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 in terms of TCM theory.METHODS: The 31 TCM...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3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 with the property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 in terms of TCM theory.METHODS: The 31 TCMs extracts were prepared using water, 90% ethanol and ethyl acetate., and the effects on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tested on a platelet aggregation analyzer in vitro with adenosine 5'-diphosphate, bovine thrombin and arachi-donic acid(AA) as aggregation inducers, respectively. Aspirin was the positive control.RESULTS: Lots of the tested TCMs had inhibitory effects with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on platelet aggregations induced by various agonists.Especially, some of the TCMs such as Chuanxiong(Rhizoma Chuanxiong), Yanhusuo(Rhizoma Corydalis Yanhusuo) and Danshen(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showed good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effect similar or higher than that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scientific references that several TCMs such as Chuanxiong(Rhizoma Chuanxiong), Yanhusuo(Rhizoma Corydalis Yanhusuo) and Danshen(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possess the property of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Adenosine diphosphate THROMBIN Arachidonic acid Blood activating stasis removing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
17
作者 王洪 任保权 谢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港口医院接受PCI术的1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港口医院接受PCI术的1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9例)、B组(59例)和C组(60例)。A组在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负荷,行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B组在PCI术前给予吲哚布芬片2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负荷,行PCI术后给予吲哚布芬片100 mg/次、2次/d,替格瑞洛片用法同A组。C组吲哚布芬片和替格瑞洛片用法同B组,1个月后给予吲哚布芬片100 mg/次、2次/d,替格瑞洛片60 mg/次、2次/d。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3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的血小板功能,术后6个月内的MACE事件、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6个月,A组、B组及C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83%、93.22%、88.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血小板凝聚率水平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诱导的最大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1个月后低于治疗前,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1个月后高于治疗前,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C组的MACE发生率为20.00%,均高于A、B组的15.25%、13.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A组的28.81%(P<0.05)。术后6个月内,A、B组轻微出血发生率较C组高(P=0.03);A、B组呼吸困难发生率较C组高(P=0.01)。结论 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确切,而减量替格瑞洛治疗安全性较高,不增加MACE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替格瑞洛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老年人
下载PDF
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张建军 靳志雄 +1 位作者 胡常晖 黄秀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下肢DVT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表达及多重PCR扩增目标区域后再进行高通量测序PAI-1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估算PAI-1基因4G/5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血小板聚集率与DVT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分析PAI-1 SNP与血小板聚集率的交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89.56±51.27)×10^(12)/L vs(209.16±71.91)×10^(12)/L]水平降低;D-二聚体(0.96±1.27 mg/L vs 0.45±1.26 mg/L)、PAI-1(33.26±10.12 mg/ml vs 15.14±8.56mg/ml)、卧床时间(4.12±1.20 h vs 2.32±0.78 h)和血小板聚集率(55.25%±15.56%vs 35.75%±16.23%)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2.550,12.227,11.249,7.757,均P <0.05)。观察组PAI-1 4G/5G基因型4G4G,4G5G和5G5G基因频率分别为41.25%,47.50%和11.25%,对照组分别为12.50%,67.5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5,P <0.001)。观察组PAI-1 4G/5G等位基因4G,5G频率分别为65.00%,35.00%,对照组分别为46.25%,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P <0.001)。与5G5G基因型患者相比,基因型4G5G,4G4G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次升高(35.25%±12.55%vs 45.78%±13.45%,56.48%±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7,P <0.001)。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OR=5.248,95%CI:1.787~17.124)、携带等位基因4G(OR=4.268,95%CI:1.897~15.252)和血小板聚集(OR=5.514,95%CI:1.815~21.148)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与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3.135<1.864×2.024,为次相乘模型)。结论 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和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易感性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并早期制定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交互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5
19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梁磊 黄志恩 +2 位作者 罗高权 姚晖 吴新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脑血管病是中国的第一大死因,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疗效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并受到各国指南推荐。但它的净效益并不理想,所以能否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服用阿司... 脑血管病是中国的第一大死因,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疗效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并受到各国指南推荐。但它的净效益并不理想,所以能否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短期合并应用氯吡格雷,以及联用能否取得更好疗效等问题都存在争议。本文结合近几年新近发表的国内外指南及经典临床试验,对双联抗小血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