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764-3 ON AGGREGATION AND CALCIUM MOVEMENTS IN AEQUORIN-LOADED HUMAN PLATELETS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怀珠 李家增 +2 位作者 彭林 滕彬 翟治清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2,共4页
EFFECTOF764-3ONAGGREGATIONANDCALCIUMMOVEMENTSINAEQUORIN-LOADEDHUMANPLATELETSWuHuaizhu武怀珠;LiJiazeng李家增;PengLi... EFFECTOF764-3ONAGGREGATIONANDCALCIUMMOVEMENTSINAEQUORIN-LOADEDHUMANPLATELETSWuHuaizhu武怀珠;LiJiazeng李家增;PengLin彭林;TengBin滕彬and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疾病 764-3 钙离子 血小板聚合 发光蛋白 ATP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肺癌大鼠血小板凝聚、EGFR-STAT3信号通路及抑瘤作用研究
2
作者 杨菊菊 詹莉琼 +1 位作者 崔伟建 任中海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究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肺癌大鼠血小板凝聚、EGFR-STAT3信号通路及抑瘤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盐酸安罗替尼组、多西他赛组、联合组,平均10只/组,除健康组外其余均建立肺癌模型,建... 目的探究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肺癌大鼠血小板凝聚、EGFR-STAT3信号通路及抑瘤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盐酸安罗替尼组、多西他赛组、联合组,平均10只/组,除健康组外其余均建立肺癌模型,建模后健康组与模型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多西他赛组在大鼠静脉注射多西他赛0.3mg/kg。盐酸安罗替尼组采用盐酸安罗替尼1.2 mg·kg^(-1)·d^(-1)灌胃干预,联合组予以静脉注射0.3mg·kg^(-1)·d^(-1)多西他赛注射液同时盐酸安罗替尼1.2 mg·kg^(-1)·d^(-1)灌胃,干预30d。采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对血小板凝聚率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对比肿瘤体积变化,免疫印迹及PCR分别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及mRNA。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安罗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降低(P<0.05);与盐酸安罗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联合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在肺癌的治疗中对改善血小板凝聚、调节EGFR-STAT3信号通路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积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盐酸安罗替尼 多西他赛 血小板凝聚 EGFR-STAT3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原研和仿制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相关对比研究
3
作者 周洋 张泽华 +4 位作者 彭文星 张芸楠 韩嘉伦 石秀锦 林阳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原研与仿制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为临床决策与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接受了... 目的通过对比原研与仿制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为临床决策与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接受了PCI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相关就诊与随访数据,根据患者使用的替格瑞洛品种分为原研药组与仿制药组。比较2组有效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其达标率)、安全性(出血事件)和经济性(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2685例患者,原研药组1838例,仿制药组847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各841例。2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研药组共9例患者出现便潜血事件,发生率为1.1%(9/841),仿制药组共10例患者出现便潜血事件,发生率为1.2%(10/841)。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替格瑞洛仿制药用药频度明显高于原研药且日均费用有较大下降。结论仿制替格瑞洛与原研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仿制药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若柠 郭展立 +1 位作者 王媛 孙建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8-444,共7页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 PEAR1)是2005年被发现的一种跨膜受体,主要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表达。PEAR1是血小板与血小板间相互接触的受体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细...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 PEAR1)是2005年被发现的一种跨膜受体,主要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表达。PEAR1是血小板与血小板间相互接触的受体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张力和血管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EAR1通过影响其增殖和相关新生血管的形成,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PEAR1逐渐被公认为是抗血栓药物的潜在靶点。本综述主要阐明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肿瘤相关血栓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血小板 内皮细胞 信号通路 肿瘤血栓药物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杰 韩丹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抑制率、TIMI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AA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DP)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TIMI分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计数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皮肤瘀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紧急冠脉血运重建等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优于氯吡格雷,可减少无/慢回流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单独及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丕达 唐宽飞 +6 位作者 苏冉 王莉 赵晓娟 商玉玲 寇瑶瑶 王维青 乔汉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4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单独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及C组,...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单独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及C组,各60例。A组使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B使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C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3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MARAA显著低于B组、C组、MARADP显著高于B组、C组(P <0.05),且B组、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B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C组临床总有效率78.33%(P <0.05),且B组、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TG、TC、LDL-C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33%、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P <0.05),且B组、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独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药物治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斑蝥素经PI3K/Akt/PKC通路对血小板功能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郭芳 田晓云 +5 位作者 熊秀琴 袁兆伟 张力 袁语静 刘涛 刘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8-1255,共8页
目的 探讨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提取洗涤血小板,聚集仪检测CTD(2.5、5、10μmol·L^(-1))对胶原、凝血酶、ADP和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 目的 探讨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提取洗涤血小板,聚集仪检测CTD(2.5、5、10μmol·L^(-1))对胶原、凝血酶、ADP和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PKC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对ATP释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拍照观察CTD对纤维蛋白原表面的血小板扩展功能和对血小板斑块回缩的影响。检测CTD联用740Y-P(PI3K特异性激动剂)对胶原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率,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磷酸化水平。小鼠腹腔注射CTD(0.35、0.7 mg·kg^(-1))和阿司匹林(30 mg·kg^(-1)),观察胶原诱导各组离体血小板聚集率,检测PI3K、Akt和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小鼠断尾流血时间。结果 CTD抑制胶原、凝血酶和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抑制ATP释放,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CTD抑制血小板扩展和斑块回缩,740Y-P处理能够减弱CTD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CTD抑制离体血小板聚集功能和PI3K、Akt和PKC磷酸化水平,延长APTT和小鼠尾巴出血时间。结论 CTD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扩展、斑块回缩和影响止血功能,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和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血小板聚集 斑块回缩 抗血小板药 PI3K/AKT PKC通路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
8
作者 高洋 冯艳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3期103-106,共4页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5,行替罗...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5,行替罗非班治疗),双数分到对照组(n=45,行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血小板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53±0.89)分,低于对照组的(5.71±1.2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7.20±5.89)分,高于对照组的(60.23±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0、6.870,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替罗非班的疗效更显著,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指标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析
9
作者 杨波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价值,选取正安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急性脑梗死指征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比。选取其中3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抗血... 为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价值,选取正安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急性脑梗死指征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比。选取其中3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另外3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丁苯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上述治疗实施后患者实验室指标状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状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数据差异大,前者优于后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高于研究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经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实验室指标、生活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高,有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莪术二酮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夏泉 董婷霞 +2 位作者 詹华强 梁嘉荣 李绍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1-1152,共2页
关键词 莪术二酮 腺苷二磷酸 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玲 杨昉 +5 位作者 李敏 侯华娟 刘亚红 陈光辉 张仁良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TAS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①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为(80±2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5例患者中,对阿司匹林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反应低、无效者分别为45(69.2%)、8(12.3%)、7(10.8%)、5例(7.7%),氯吡格雷分别为19(29.2%)、14(21.5%)、23(35.4%)、9例(13.8%)。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3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4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均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4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5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4例效果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χ2=33.311,P<0.01)。③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者为5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12例;而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为3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32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15.042,P<0.01)。结论采用TEG仪检测PTA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PTA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抵抗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微栓子信号监测评估抗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坚 王玉凯 +2 位作者 章成国 张虹桥 邵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应用微栓子信号(MES)监测评估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联治疗组(30例,采用氯比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和瑞舒伐他汀组(32例,采用氯比格雷、阿司匹林... 目的应用微栓子信号(MES)监测评估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联治疗组(30例,采用氯比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和瑞舒伐他汀组(32例,采用氯比格雷、阿司匹林及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第7 d和第14 d采用TCD监测MES。比较两组MES监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3 d、第7 d和第14 d的MES数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第3 d、第7 d和第14 d,瑞舒伐他汀组MES数量较两联治疗组明显下降(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第3 d、第7 d和第14 d的MES下降率均明显高于两联治疗组(均P<0.05)。结论两联抗血小板聚集药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较于单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信号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聚集药 他汀类药物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谭丽玲 贾三庆 +6 位作者 王明生 李虹伟 王雷 赵敏 沈潞华 贾宁 孙志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及维持量75mg/d,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h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浓度25#mol/L)诱导...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及维持量75mg/d,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h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浓度25#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结果102例ACS患者,其中△A≤10%(包括负值)者43例(42.2%),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置入支架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高。结论ACS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中,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其发生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及是否置入支架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抗药性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远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玮 罗建平 +3 位作者 刘惠亮 马春梅 刘英 荆立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对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患者,常规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对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患者,常规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下降≤10%。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S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9个月的临床终点指标(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及造影结果。结果共45例(26.8%)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中女性和肥胖患者的比例高于CS组,两组患者其他基线临床特征和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9个月随访期间,CR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26.7%vs11.4%,P=0.03),CR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13.3%vs4.1%,P=0.02),CR组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也显著高于CS组(48.8%vs12.2%,P=0.02)。90例(53.6%)完成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CR组和CS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血栓(P>0.05)。两组再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12.5%vs12.1%,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与DES置入后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缺血事件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抗药性 血小板聚集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保存过程中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的形成及其预防措施 被引量:16
15
作者 欧阳锡林 刘景汉 +2 位作者 黄宁 王海宝 Gao Dayong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6-1097,共2页
为研究悬浮红细胞 (CRCs)在体外 4℃保存过程中血小板 白细胞聚合物 (PLA)形成的数量及其变化特点及使用滤器的预防效果 ,将每袋 8个单位分离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的CRCs等分为两袋 ,即对照组和滤器过滤组。当天和每周测定对照组和过滤... 为研究悬浮红细胞 (CRCs)在体外 4℃保存过程中血小板 白细胞聚合物 (PLA)形成的数量及其变化特点及使用滤器的预防效果 ,将每袋 8个单位分离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的CRCs等分为两袋 ,即对照组和滤器过滤组。当天和每周测定对照组和过滤组CRCs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 淋巴细胞 (P Lym)聚合物、血小板 单核细胞 (P Mon)聚合物、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P Neu)聚合物及总的PLA百分比率及浓度。结果显示 ,两组经过 4℃保存后 ,CRCs所含PLA比率和浓度都显著升高。与体内循环血液比较 ,P lym、P mon升高 2~ 5倍 ,P neu升高 10~ 2 0倍 ,其中分离血浆制备的CRCs在第 1天就已经显著升高。CRCs内PLA在保存 1周时浓度和比率最高 ,然后缓慢下降 ,但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P neu占总PLA的 80 %~ 90 %。过滤组在保存过程中 ,利用流式细胞术未能检测出其产生的PLA。研究发现 ,在 4℃保存CRCs内检测出高浓度的PLA ,利用去白细胞滤器能有效防止PLA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 预防 体外保存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秀华 李红 +1 位作者 温克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 (P<0 .0 5或 P<0 .0 1 )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 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 (P<0 .0 5 ) ,还可明显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 (P<0 .0 5 )。结论 :GSTT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治疗应用 脑缺血/药物疗法 血小板聚集 脑梗塞 血液凝固
下载PDF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监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锡林 林子林 +7 位作者 王海宝 马曙轩 李卉 于洋 刘景汉 李锡金 卢发强 Dean P.Bondma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导的血小板50%聚集率的时间(T50);随机检测了41例心血管内科口服 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和327健康捐血者SPAT值;观察了健康志愿者 服用ASA前后的静脉血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 T50无显著性差异(P=0.147);AA诱导的服药前后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服药前后c-PG诱导的志愿 者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SPAT值与c-PG诱导的T50呈显著的直线相关(r=0.998,P =0.000)。②服药前健康志愿者的SPAT值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853);与服药前比较,健康志 愿者服药后SPAT时间明显延长,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心血管内科患者SPAT时间与健康献血人群、健 康志愿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0);健康献血人群SPAT cut-off值为44.6±11.7秒,参考值范围 为21.1-68.0秒。③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无显著差异(P=0.815)。结论:SPAT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下载PDF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6
18
作者 吴笃初 吕传真 +2 位作者 余慧贞 邵福沅 汪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吴笃初,吕传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余慧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邵福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吴笃初,吕传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余慧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邵福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汪昕(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脑梗塞 药物评价
下载PDF
溶栓1号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恩龙 李艳春 +1 位作者 曹颖林 丁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溶栓 1号是从蚯蚓中提取的酸性蛋白酶 ,并经进一步纯化 ,可静脉给药考察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 ,电刺激致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及穿线法形成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 3种实验性血栓模型 ,考察溶栓 1号的... 溶栓 1号是从蚯蚓中提取的酸性蛋白酶 ,并经进一步纯化 ,可静脉给药考察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 ,电刺激致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及穿线法形成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 3种实验性血栓模型 ,考察溶栓 1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溶栓 1号静脉注射给药 (1 5 0、3 0 0、60 0u/kg)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可明显抑制小鼠肺血栓、家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1号 血小板聚集 抗栓作用 蝗蚓提取物 酸性蛋白酶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芳 王峥 +2 位作者 成静 夏俊芝 谭含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调查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在年龄≥75岁老年患者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226例(老年组),年龄<75岁270例(成年组),比较2组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的不良... 目的调查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在年龄≥75岁老年患者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226例(老年组),年龄<75岁270例(成年组),比较2组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另对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组患者178例,成年组患者249例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老年组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43.8%vs 23.7%,P<0.01)。老年组与成年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vs 12.7%,P>0.05)。结论年龄≥75岁老年人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与成年人同样有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需要仔细评价风险并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糖尿病 药物剂量计算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