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家强 龚道元 +6 位作者 李炜煊 潘晓芬 吴志刚 杨宇 伏红霞 彭艳 王晓娟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VI)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GPVI和I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GPVI和IL-6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VI)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GPVI和I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GPVI和IL-6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GPVI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在最适诊断参考值17.76荧光强度(FI)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3.33%。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在最适诊断参考值0.55n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6.67%。结论:血小板GPVI含量和血清IL-6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GPVI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白介素-6 水平变化 发病早期 血清 血小板表面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体外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自强 董宁征 +4 位作者 白霞 祝怀平 季顺东 江淼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Ⅵ)功能及筛选特异性抑制剂,利用基因重 组技术体外表达GPⅥ胞外区片段。采用PCR方法扩增GPⅥ胞外区片段cDNA,构建表达载体pET-20b(+)-GP Ⅵ,转化大肠杆茵BL21(DE3)pLysS,经IPTG... 为了深入研究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Ⅵ)功能及筛选特异性抑制剂,利用基因重 组技术体外表达GPⅥ胞外区片段。采用PCR方法扩增GPⅥ胞外区片段cDNA,构建表达载体pET-20b(+)-GP Ⅵ,转化大肠杆茵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 Resin纯化、复性;使用Western blot方 法鉴定重组蛋白性质;采用胶原结合试验测定重组蛋白的胶原结合能力。结果表明,经测序证明PCR扩增产物与 GPⅥ胞外区cDNA序列完全一致;酶切分析证明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0b(+)-GPⅥ;原核细胞经诱导表达后 出现新的相对分子量32 kD蛋白条带,诱导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抗Penta- His抗体和抗GPⅥ多抗特异性结合;胶原结合试验表明重组蛋白拥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结论:正确构建了GPⅥ 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胶原受体 血小板糖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RDW、PLR及GPⅥ的测定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雪 张庭瑛 +1 位作者 房华 汪瑞忠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小板胶原受体蛋白Ⅵ(GPⅥ)在冠心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37例(UAP组),心肌梗死32例(AMI组)和稳定型心绞...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小板胶原受体蛋白Ⅵ(GPⅥ)在冠心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37例(UAP组),心肌梗死32例(AMI组)和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RDW、PLR、GPⅥ等指标水平,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各组病情。结果 UAP组和AMI组RDW、PLR、GPⅥ分别为(15.11±1.60)%和(15.03±1.89)%、(140.41±32.24)和(137.55±30.15)、(62.16±14.46) pg/mL和(60.70±15.51)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UAP组和AM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为(132.44±24.44)IU/L 和(140.58±30.22)IU/L、(0.94±0.10) g/L和(0.98±0.09) g/L、(6.22±1.24) g/L和(6.48±1.31) g/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AMI组Gensini评分为(70.24±9.87)分,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UAP组Gensini评分为(48.44±10.46)分,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DW、PLR与cTnI呈正相关( r =0.322和0.311, P <0.05);GPⅥ与cTnI、CK-MB、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r =0.307、0.322和0.297,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RDW、PLR及GPⅥ明显升高,与心肌损伤标记物存在相关性,其中GPⅥ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胶原受体蛋白 冠心病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一种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学指标 被引量:1
4
作者 Boris Bigalke 李忠民 +1 位作者 Meinrad Gawaz 陈乃耀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活性标志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GPIbα(CD42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发现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小板膜糖... 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在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活性标志蛋白如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GPIbα(CD42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发现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表达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有明显的提高,且其表达量与P-selectin正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Ⅵ高表达水平往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肌坏死因子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相关。同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的表达比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这些心肌受损的指标提早数小时。因此认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潜在性危险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 胶元纤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抗血小板糖蛋白V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自强 董宁征 +4 位作者 白霞 沈飞 季顺东 邵波静 阮长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制备抗血小板糖蛋白VI(GPVI)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在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体外表达血小板糖蛋白VI胞外区重组蛋白(rGPVI)。以rGPVI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及筛选后制备抗GPVI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小板聚集实... 目的:制备抗血小板糖蛋白VI(GPVI)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在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体外表达血小板糖蛋白VI胞外区重组蛋白(rGPVI)。以rGPVI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及筛选后制备抗GPVI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该单抗对胶原、Convu lxin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技术研究在高剪切力条件下该单抗对血小板在胶原表面黏附的抑制效果。结果:正确构建了rGPVI表达载体pET-20b(+)-GPVI,rGPVI在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rGPVI能够被抗Penta-H is单抗和抗GPVI多抗识别。制备的抗GPVI单克隆抗体SZ118能够识别rGPVI,并与血小板有特异的结合能力。SZ118能明显抑制纤维状胶原和Convu lx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抗体剂量依赖性;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SZ118能够明显阻断在高剪切力条件下血小板与纤维状胶原表面的黏附。结论:成功制备抗GPVI单克隆抗体SZ118,该抗体与血小板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显著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明显降低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 胶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