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PCI后PMPs的影响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辉 陈雪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微粒(PMPs)的影响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STEMI患...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微粒(PMPs)的影响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A组,42例),半剂量替罗非班干预组(B组,44例)和全剂量替罗非班干预组(C组,4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微粒。比较三组ST段回落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B组和C组ST段回落率分别为56.3%±10.3%、74.7%±11.4%和75.2%±11.6%,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分级显示,A组患者PCI术后无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三组PM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三组PMPs水平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和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和C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6.8%和15.0%,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2%、15.9%和15.0%,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抑制PMPs水平,提高ST段回落率,降低再流的发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全剂量替罗非班显著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建议临床治疗选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进行PCI中抗血小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小板微粒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2
作者 邵雯 杜彬 +1 位作者 杜爱翠 任召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9-78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纳入30名DN患者、30名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s的数量和...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纳入30名DN患者、30名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s的数量和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onin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采用血生化检测肾脏功能。结果 DN组的PMPs数量为(1 564±346)个/μL,显著高于非DN组的(1 246±312)个/μL和对照组的(1 223±299)个/μL(P<0.05),DN组主要为表达CD62P和CD41a的PMPs,占(76.5±12.3)%。且PMPs水平和活化程度随DN进展而升高。PMPs数量与肾素等因子呈正相关(r=0.56~0.62,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64,P<0.05),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呈正相关(r=0.66,P<0.05),且是UAE的独立影响因素(β=12.34,P<0.05)。结论 PMPs在DN患者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肾脏损伤有关,但尚不足以证实其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粒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伤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浓度血小板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微粒膜表达PAC-1、CD62p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新立 丛玉隆 +1 位作者 殷宗健 时向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微粒 (PMP)膜表达PAC 1、CD6 2p的差异。方法 抽取 10例健康人静脉血 ,以枸橼酸钠抗凝 ,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DP(5、10、2 0 μmol/L)、凝血酶 (0 .1、0 .5、1.0U/...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微粒 (PMP)膜表达PAC 1、CD6 2p的差异。方法 抽取 10例健康人静脉血 ,以枸橼酸钠抗凝 ,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DP(5、10、2 0 μmol/L)、凝血酶 (0 .1、0 .5、1.0U/ml)、胶原 (5、10、2 0 μg/ml)作诱导剂 ,激活同一标本中的血小板 ,比较其PMP表达PAC 1和CD6 2p的情况。 结果 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 ,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都逐渐增加 ,同一诱导剂各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刺激强度的血小板诱导剂ADP、凝血酶、胶原 ,随浓度的增加 ,其诱导血小板所形成的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剂 激活 血小板微粒膜 表达 PAC-1 CD62P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与缺血性脑卒中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庆运(综述) 曾俊玲(综述) 陈煜森(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041-1045,共5页
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激活或自身凋亡释放的直径在0.1~1.0μm的颗粒样物质,具有促进血栓形成、血管新生、参与炎症调节等多种特性,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该文旨在探讨PMP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生理... 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激活或自身凋亡释放的直径在0.1~1.0μm的颗粒样物质,具有促进血栓形成、血管新生、参与炎症调节等多种特性,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该文旨在探讨PMP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标志物、治疗方面关系并据此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治疗 血小板微粒 预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