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尔齐斯河尖鳍鮈寄生舌状绦虫裂头蚴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研究
1
作者 刘豆豆 郝翠兰 +7 位作者 魏念文 张斐 穆妮热·喀迪尔 冯龙基 刘彦君 贾舒安 买买提·艾孜子 岳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额尔齐斯河流域尖鳍鮈(Gobio acutipimnatus)腹腔寄生绦虫(tapeworm)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类型,2020年10月,对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原调查过程中发现尖鳍鮈腹腔寄生有绦虫蚴,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舌状绦虫裂头蚴(Ligula... 为了研究额尔齐斯河流域尖鳍鮈(Gobio acutipimnatus)腹腔寄生绦虫(tapeworm)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类型,2020年10月,对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原调查过程中发现尖鳍鮈腹腔寄生有绦虫蚴,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舌状绦虫裂头蚴(Ligula intestinalis plerocercoid)。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尖鳍鮈腹腔寄生的舌状绦虫裂头蚴的总体、不同体长组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检查的346尾尖鳍鮈中,共检出320只舌状绦虫裂头蚴,总感染率、平均感染丰度和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52.30%、0.92±0.06和1.77±0.08;在6<L≤8体长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最高,在L>10体长组感染率和感染丰度最低,尖鳍鮈各体长组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L≤8体长组与其他体长组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舌状绦虫裂头蚴在宿主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且在L>10体长组聚集强度最强(0<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舌状绦虫裂头蚴 感染情况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桂林蛇源裂头蚴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雯雯 李健 +2 位作者 李树清 张鸿满 黄维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2,共5页
为研究从桂林草花蛇中分离到的裂头蚴的分子分类地位,对其核糖体18SrDNA、28SrDNA、ITS全基因及线粒体cox1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从GenBank获取相应基因序列,应用CLUSTAL W2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序列差异,应用MEGA 4.0软件构... 为研究从桂林草花蛇中分离到的裂头蚴的分子分类地位,对其核糖体18SrDNA、28SrDNA、ITS全基因及线粒体cox1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从GenBank获取相应基因序列,应用CLUSTAL W2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序列差异,应用MEGA 4.0软件构建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在基于18S、28S基因序列构建的种系发育树中,本株裂头蚴分别与欧猥迭宫绦虫(D64072)18S构成一个单独分支,自展值为100%;与拟曼迭宫绦虫(AF004718)、欧猥迭宫绦虫(AF004717)、无头蚴绦虫(AF096223)28S同属一个分支,自展值61%。基于ITS1、ITS2和cox1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种系发育树与所有欧猥迭宫绦虫均构成同一亚群,总分支自展值分别为100%、99%、64%,三者在不同的分离株之间呈现基因多态性,从总分支自展值来看cox1比ITS更适合用于种内遗传多态性研究,ITS适合做定种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小亚基 大亚基 内转录间隔区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
下载PDF
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 被引量:28
3
作者 裘明华 裘明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本文系"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一文的后续。综述两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裂头蚴病 无头蚴病 裂头蚴 无头蚴(绦虫)属 迭宫绦虫属 病理学 临床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西南宁市市售蛙和蛇感染裂头蚴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庆安 全琛宇 +4 位作者 曾芸 石云良 李健 张鸿满 黄维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售蛙和蛇体内裂头蚴的感染情况,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南宁各农贸市场购买632只蛙(其中泽蛙617只,其他蛙类15只)、158条蛇(其中眼镜蛇49条,滑鼠蛇105条,其他蛇类4条),逐只(条)用蠕虫学完...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售蛙和蛇体内裂头蚴的感染情况,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南宁各农贸市场购买632只蛙(其中泽蛙617只,其他蛙类15只)、158条蛇(其中眼镜蛇49条,滑鼠蛇105条,其他蛇类4条),逐只(条)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术检查裂头蚴感染情况,随机取一次收集的裂头蚴感染试验动物猫,待裂头蚴发育至成虫阶段后,对成虫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以鉴定。结果表明,蛙裂头蚴平均感染率为10.92%,其中泽蛙感染率为11.18%,感染强度为1条~24条,其他蛙感染率为0;蛇裂头蚴平均感染率为22.15%,其中眼镜蛇、滑鼠蛇、其他蛇类感染率分别为8.16%、29.52%和0,感染强度分别1条、1条~208条和0。剖检试验动物猫后可收集到成虫的10个头节,经鉴定为欧猥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结果表明,南宁市市售蛙、蛇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裂头蚴感染,且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大,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唐贵文 陈艳 +1 位作者 刘鲜林 常傲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取黑斑蛙肌肉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分别切取新鲜头颈部片段5~7个,经漂洗、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及染色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裂头蚴的超微结构。可见裂头蚴的体壁由皮层和实质区组成。微毛位于皮层的外表面,呈尖棘状。基质区... 取黑斑蛙肌肉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分别切取新鲜头颈部片段5~7个,经漂洗、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及染色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裂头蚴的超微结构。可见裂头蚴的体壁由皮层和实质区组成。微毛位于皮层的外表面,呈尖棘状。基质区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颗粒状分泌小体、囊泡、内质网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多位于近基膜处。实质区有表层肌、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和排泄系统等分布,并可见皮层细胞形成的胞质连接小管通过基膜伸向基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裂头蚴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动态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楠 崔晶 +5 位作者 王书伟 李旭旭 王莉 姜鹏 蔺西萌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裂头蚴IgG抗体水平。结果 2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7.5%(7/8),感染后3周升至100%(8/8);1、4、6及8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抗体阳性率即达100%(8/8)。5组小鼠均是在感染2~4周后血清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感染后5~7周达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稍有下降,至感染后第18周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5组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18周血清抗体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296,P〈0.05),且抗体水平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小鼠感染不同剂量裂头蚴后2周即可检出血清抗裂头蚴抗体,ES抗原ELISA对不同感染度小鼠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裂头蚴病 ELISA 排泄分泌抗原 小鼠
下载PDF
感染曼氏裂头蚴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红涛 陈艳 唐贵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w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在皮下、肌肉、肝脏、肺腔及腮腺等处发...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w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在皮下、肌肉、肝脏、肺腔及腮腺等处发现裂头蚴,主要为皮下肌肉组织;(2)组织病理观察:肉眼观察,寄生处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囊包块形成;HE镜下观察,皮下组织结构破坏,点状的脂肪组织变性、坏死,伴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重度扩张充血,肺泡上皮中度增生,灶性肺组织坏死。肝组织少部分肝细胞轻度胞浆疏松化,小灶性肝细胞液化性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取代。腮腺组织结构破坏,重度变性、坏死,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脓肿形成。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多组织器官有裂头蚴寄生,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裂头蚴寄生可引起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变性、坏死,组织结构破坏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小鼠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地区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光大 龚世平 +4 位作者 王付民 李伟业 魏玉峰 葛研 肖嘉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为了解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3年—2015年,从广州、肇庆和韶关等地区农贸市场共采集虎纹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沼蛙和棘胸蛙等5种常见食用蛙样本1 304只,并对这些蛙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剖检。结果显示,曼... 为了解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3年—2015年,从广州、肇庆和韶关等地区农贸市场共采集虎纹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沼蛙和棘胸蛙等5种常见食用蛙样本1 304只,并对这些蛙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剖检。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感染个体148只,总感染率为11.35%,共发现裂头蚴553条;沼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虎纹蛙和棘胸蛙的感染率分别为3.61%、13.68%、3.11%、25.59%和2.93%;个体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1.44、3.41、1.43、4.48、1.16条/只;肌肉、体腔和皮下组织三个部位的寄生率分别为89.69%、6.87%和3.44%。结果表明,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比较普遍,对蛙类消费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感染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质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红涛 陈艳 +1 位作者 唐贵文 陈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组分。方法提取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总蛋白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转膜后用感染裂头蚴小鼠的血清和健康小鼠血清作为一抗,行蛋白质印迹(We... 目的分析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组分。方法提取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总蛋白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转膜后用感染裂头蚴小鼠的血清和健康小鼠血清作为一抗,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结果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经SDS-PAGE分离出3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Mr)范围在13800~145400,其中Mr26500、Mr37600、Mr88200和Mr130200为高丰度蛋白区带。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Mr31600和Mr37600条带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特异性蛋白条带,能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裂头蚴总蛋白双向电泳凝胶的蛋白质斑点总数为367个,大部分分布在Mr18840~46800,246个蛋白质斑点的等电点为4.0~7.0,占总数的67%;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30个抗原抗体结合点为特异性抗原斑点。结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有2条特异性蛋白带和30个特异性蛋白斑点,以偏酸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裂头蚴 抗原 SDS-PAGE 蛋白质印迹 双向电泳
下载PDF
猬迭宫绦虫幼虫一个含重复序列的cDNA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殿武 刘殿军 +1 位作者 冷双英 刘树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用鼠抗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用微机分析其一级结构。并用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与cDN... 目的: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用鼠抗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用微机分析其一级结构。并用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与cDNA杂交的mRNA长度。结果: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长度为1084bp的克隆,此克隆的开放读码框为828bp,编码276个氨基酸。开放读码框内有一个由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位,此重复单位在开放读码框内重复5次。重复单位编码的41个氨基酸内疏水性氨基酸占53.7%。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1.1kb处有一个很强的杂交带,1.7kb处有一个弱的杂交带。1.1kb处的杂交带与cDNA克隆的长度几乎相等。结论:裂头蚴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停留时,这些含重复序列的抗原性多肽可能作为逃避抗原,使裂头蚴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裂头蚴 CDNA 重复序列
下载PDF
贵州省黑斑蛙体内裂头蚴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婧 陈艳 +1 位作者 唐贵文 刘鲜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2-373,共2页
自野生黑斑蛙体内检获的裂头蚴,选择5条完整、活动度好的虫体,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经乙醇梯度脱水、真空冷冻干燥、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发现,虫体前后两端略膨大,不分节,但表面有不规则环形皱褶;体前端无吸槽,顶端中... 自野生黑斑蛙体内检获的裂头蚴,选择5条完整、活动度好的虫体,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经乙醇梯度脱水、真空冷冻干燥、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发现,虫体前后两端略膨大,不分节,但表面有不规则环形皱褶;体前端无吸槽,顶端中央有一横向凹陷,凹陷周围体壁呈唇状突起;体后端形态类似前端,但中央为一裂隙,裂隙较前端的凹陷浅、窄;体表的质膜内陷形成大小不等的凹窝和沟纹;整个虫体体表密布尖棘状长短不一的微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裂头蚴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稚绦与丝绦蚴及对绦虫中文名词审订的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廷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0-296,共7页
根据绦虫发育各期系统拉丁术语词源及其定义,对应中文名词,有若干脱离原义或不贴切。稚绦(metaces-tode)是绦虫发育幼绦后的时期,词义、定义符合原文,"中绦期、续绦期、感染期"均不达意。丝绦蚴(sparganum)是假叶目全尾蚴的俗... 根据绦虫发育各期系统拉丁术语词源及其定义,对应中文名词,有若干脱离原义或不贴切。稚绦(metaces-tode)是绦虫发育幼绦后的时期,词义、定义符合原文,"中绦期、续绦期、感染期"均不达意。丝绦蚴(sparganum)是假叶目全尾蚴的俗名,用作专业术语,发展为集群名sparganum,可以属名对待,长期以来其中译名混称"裂头蚴",最近有称"无头蚴",均不妥。全尾蚴名词原义正确而无歧义,应予重新启用,裂头蚴、双槽蚴不符拉丁文术语。钩球蚴是六钩蚴的正名,不应将钩毛蚴叫做钩球蚴。前尾蚴名词比原尾蚴确切,"钩尾"词意比"小尾球"或"小尾"更符合拉丁术语。棘球囊是棘球蚴虫体连同外包宿主炎症组织而形成,名词含义并不混同;原绦头不属"蚴"类。绦头、绦颈、绦体、绦节和绦片可为成绦期结构更贴切的术语。建议审订一个与拉丁名词确切对应的系统中文名词,以利于医学、教学和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幼绦 稚绦 全尾蚴 丝绦蚴 集群名 变态发育 演替
下载PDF
丝绦蚴集群与猬旋宫绦虫种名有效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廷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450,共7页
寄生虫和宿主的学名要服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关键要素是科、属、种分类单元名称的载名模式原则、优先原则和同名关系原则,指导动物学家正确、一致地使用可用名,不正确的名称是无效名。集群是为某些集合动物体的分类权宜而特别建立... 寄生虫和宿主的学名要服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关键要素是科、属、种分类单元名称的载名模式原则、优先原则和同名关系原则,指导动物学家正确、一致地使用可用名,不正确的名称是无效名。集群是为某些集合动物体的分类权宜而特别建立的名称,按属级名称对待,但无模式种,不参预优先原则竞争。假叶目绦虫的稚绦期发育中,全尾蚴的中文术语不合称裂头蚴,无据称"无头蚴";俗名丝绦蚴用作专业术语丝绦蚴,以属级名称对待权宜称丝绦蚴集群。双槽绦虫名称不该被裂头绦虫占用,旋宫绦虫名称比迭宫绦虫更符合原文。旋宫绦虫属genus Spirometra原始指定的属模种是伪装双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 decipiens(Diesing,1850);2010年英国保健与农业局数据库(CAB Thesaurus)收录猬旋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是有效名,欧猬旋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和曼氏双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 mansoni(Joyeux et Houdemer,1928)都是其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稚绦 全尾蚴 丝绦蚴 集群 双槽绦虫属 猬旋宫绦虫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下载PDF
人体肩部皮下感染裂头蚴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海峰 姚尧 +1 位作者 林科 潘妮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4-105,共2页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引起裂头蚴病。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主要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或采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我国曼氏裂头蚴病的报道广泛,但湖北...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引起裂头蚴病。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主要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或采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我国曼氏裂头蚴病的报道广泛,但湖北黄冈一直未见公开报道。预防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的关键,是消除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等陋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第二中间宿主 人体感染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 被引量:26
15
作者 裘明华 裘明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0,共7页
裂头蚴不应误作无头蚴。裂头蚴头节具吸槽或吸槽裂,无头蚴没有头节。裂头蚴是迭宫绦虫的一个发育期,无头蚴是假叶目绦虫一个属的属名。裂头蚴引起良性的裂头蚴病,无头蚴引起恶性的无头蚴病。人裂头蚴病是由迭宫绦虫幼虫引起的,为食源性... 裂头蚴不应误作无头蚴。裂头蚴头节具吸槽或吸槽裂,无头蚴没有头节。裂头蚴是迭宫绦虫的一个发育期,无头蚴是假叶目绦虫一个属的属名。裂头蚴引起良性的裂头蚴病,无头蚴引起恶性的无头蚴病。人裂头蚴病是由迭宫绦虫幼虫引起的,为食源性、水源性、接触源性或亲源性等多种方式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20年来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前者。欧猬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和增殖无头蚴病主要分布于东亚,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见于美国。迄今全球已记载裂头蚴病患者约1400例(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泰国等地),确诊的增殖无头蚴病患者16例(分别于日本、中国、泰国、美国、巴拉圭、委内瑞拉和菲律宾等地)。人是迭宫绦虫裂头蚴的终止宿主,桡足类和蛙为其中间宿主,蛇、猪、鸟和食肉类动物为其转续宿主。无头蚴(绦虫)属的生活史尚不了解。本文综述了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的病原学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待续第二部分将涉及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病 无头蚴病 裂头蚴 无头蚴 迭宫绦虫属 无头蚴(绦虫)属
下载PDF
4种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中裂头蚴DNA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蒙兴慧 陈艳 +3 位作者 李金福 胡月 刘巧霞 刘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5-638,642,共5页
目的筛选一种快速、简单、高效、价格合理的从病理组织切片中提取猬裂头蚴DNA的试剂盒。方法用4种不同的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含虫白片/HE染色片)中裂头蚴DNA,通过比较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提取时间、提取价格及PCR产物... 目的筛选一种快速、简单、高效、价格合理的从病理组织切片中提取猬裂头蚴DNA的试剂盒。方法用4种不同的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含虫白片/HE染色片)中裂头蚴DNA,通过比较所提取DNA的浓度、纯度、提取率、提取时间、提取价格及PCR产物的亮度,评价4种市售商品试剂盒提取DNA的效果。结果 4种试剂盒提取裂头蚴有虫组织白片DNA的结果:试剂盒1提取DNA的浓度、纯度及提取率最高,提取成本也最高且耗时较短;试剂盒2的提取效果与试剂盒1相近,提取成本较低且时间最短;试剂盒3的提取效果介于试剂盒2与试剂盒4之间,成本最低但时间长达26h;试剂盒4提取效果最低,PCR产物条带也最暗,提取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4种试剂盒提取HE染色片DNA的结果:试剂盒1与试剂盒2提取的效果相近,两者成本较高耗时较短,试剂盒3与试剂盒4的提取效果相近,两者成本低耗时长,试剂盒3与试剂盒4的提取效果均低于试剂盒1和试剂盒2的提取效果。结论 4种商品试剂盒均能满足裂头蚴感染有虫组织的DNA提取,其中试剂盒2更适用于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裂头蚴 DNA提取 病理组织切片 商品试剂盒
下载PDF
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贵文 陈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取含有裂头蚴的黑斑蛙肉(约1 cm3),分别经不同温度(-20℃、4℃、37℃和56℃)或不同乙醇浓度(20%、30%、40%、50%和60%)处理1、2或3 h,或经生姜汁、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 3.05)或... 目的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取含有裂头蚴的黑斑蛙肉(约1 cm3),分别经不同温度(-20℃、4℃、37℃和56℃)或不同乙醇浓度(20%、30%、40%、50%和60%)处理1、2或3 h,或经生姜汁、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 3.05)或食用酱油(含19.3%NaCl)浸泡3、6、12或24 h,同时均设20℃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种条件分别处理含30条裂头蚴的蛙肉,喂饲10只昆明小鼠(3条/只)。另将含20条裂头蚴的蛙肉机械匀浆处理3 min后平均喂饲10只小鼠。所有处理组喂饲1周后剖杀,计数阳性感染鼠数和小鼠体内的裂头蚴数。结果裂头蚴于-20℃处理2 h,无小鼠感染;56℃处理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和13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3%,与对照组(均为90%,27/3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头蚴于60%乙醇中浸泡2 h,无小鼠感染;60%乙醇中浸泡1 h,或者50%乙醇中浸泡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17和15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和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93%,28/30)(P<0.05)。裂头蚴于食用醋中浸泡24 h,或食用酱油中浸泡6 h后,无小鼠感染。裂头蚴经生姜汁浸泡24 h后的感染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裂头蚴的蛙肉匀浆后感染小鼠,其中5只小鼠被感染,检获6条裂头蚴。结论 -20℃或60%乙醇处理2 h,食用酱油中浸泡6 h,或食用醋中浸泡24 h,均可使1 cm3蛙肉中的裂头蚴对小鼠的感染性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感染性 理化因素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实验观察
18
作者 黄金妹 钟赛凤 +1 位作者 吕刚 芦亚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723-1724,共2页
目的探讨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稳定的体外培养介质。方法从野生黑斑蛙体内获取裂头蚴虫体,置于生理盐水、牛肉汤培养液及PRMI 1640培养并观察虫体存活情况。结果在三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裂头蚴在生理盐水中存活时间最短,在PRMI 1640中存活... 目的探讨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稳定的体外培养介质。方法从野生黑斑蛙体内获取裂头蚴虫体,置于生理盐水、牛肉汤培养液及PRMI 1640培养并观察虫体存活情况。结果在三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裂头蚴在生理盐水中存活时间最短,在PRMI 1640中存活时间最长,且虫体活动力也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和牛肉汤培养液(P<0.05)。结论 PRMI 1640是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在这三种不同培养液中最稳定的体外培养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裂头蚴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体内虫体分布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裘学丽 陈艳 +1 位作者 蒋红涛 唐贵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观察昆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中裂头蚴的寄生情况及血清中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以了解昆明小鼠用于曼氏裂头蚴感染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口服法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 目的观察昆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中裂头蚴的寄生情况及血清中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以了解昆明小鼠用于曼氏裂头蚴感染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口服法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进行大体观察,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结果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多组织器官有裂头蚴寄生,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裂头蚴寄生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或囊包块形成。实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于感染后第2周检出,第2~8周呈上升趋势,第8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结论昆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中可检出裂头蚴和特异性抗体,用于建立曼氏裂头蚴感染模型,成功率高、造模简单、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动物模型 IG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小鼠皮下肌肉组织β1转化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的观察
20
作者 张勇 李金福 +1 位作者 陈艳 蔡倩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3,279,共5页
目的探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猬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裂头蚴感染小鼠皮下肌肉组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对采自野生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的裂头蚴进行形态学观察和PCR检测。昆明小鼠80只,用数字随机表法挑选40只,... 目的探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猬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裂头蚴感染小鼠皮下肌肉组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对采自野生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的裂头蚴进行形态学观察和PCR检测。昆明小鼠80只,用数字随机表法挑选40只,雌雄各半作为实验组,剩余40只为对照组。用蛇源裂头蚴经口喂饲实验组小鼠,5条/鼠。于喂饲后第7、14、28、56天各随机剖杀10只,分别收集含有裂头蚴寄生的皮下肌肉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裂头蚴感染病灶周围的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皮下肌肉中TGF-β1的含量变化。对照组不喂饲裂头蚴,检测时间及方法同实验组。结果PCR扩增获得约4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该裂头蚴COX1基因与Gen Bank中的猬迭宫绦虫序列一致性为99.12%。HE染色检查,皮下肌肉中的裂头蚴被炎性囊壁所包裹,虫体与囊壁之间形成穴腔,穴腔有时出现少许的浆液或血液。囊壁最里面的区域有薄层的纤维蛋白、坏死的碎片,壁中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也有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随着病程的进展,炎性囊壁逐渐扩大,壁中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囊壁周围是宿主的组织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并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TGF-β1的主要表达部位为裂头蚴周围的炎症反应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位。TGF-β1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逐渐增高,于感染第28天达峰值(0.654 5±0.045 5),第56天时明显下降。在感染后第7~56天,实验组的TGF-β1水平为(0.502 6±0.008 2)^(0.346 8±0.030 4)与同期对照组的(0.270 0±0.001 6)^(0.274 0±0.005 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感染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早、中期,TGF-β1表达水平均提高,其免疫抑制作用不利于清除和控制皮下肌肉组织中的裂头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裂头蚴 Β1转化生长因子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