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gformer网络的地块尺度作物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与分类
1
作者 顾余庆 李晓文 +3 位作者 曹伟 王亚华 周鑫鑫 赵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为实现地块破碎化地区作物类型及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和分类,本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多尺度融合特征显著的Segformer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地块尺度的... 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为实现地块破碎化地区作物类型及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和分类,本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多尺度融合特征显著的Segformer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地块尺度的耕地信息精细化提取;同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主要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及植被生长关键时间节点的光谱反射特征,开展地块尺度的作物种植结构分类。结果表明:基于Segformer模型的分割方法可有效识别耕地,F1系数达92.4%;基于主要植被类型多时相NDVI时序特征及植被生长关键时间节点光谱反射特征的作物种植结构分类方法能够实现地块尺度的种植结构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82.38%。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实现地块尺度耕地信息的精细化提取及种植结构识别和分类,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地块尺度 精细化识别和分类 遥感
下载PDF
A two-scale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 wit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of Nepal 被引量:2
2
作者 Upama A.Koju Jiahua Zhang +4 位作者 Shashish Maharjan Sha Zhang Yun Bai Dinesh B.I.P.Vijayakumar Fengmei Y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119-2136,共18页
Forests account for 80%of the total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Thus,to better manage our responses to global warming,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and assess forest aboveground carb... Forests account for 80%of the total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Thus,to better manage our responses to global warming,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and assess forest aboveground carbon and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FAGB).Different levels of detail are needed to estimate FAGB at local,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Multi-scale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from high,medium and coarse spatial resolution data,along with field sampling,is one approach often used.However,the methods developed are still time consuming,expensive,and inconvenient for systematic monitoring,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as they require vast numbers of field samples for upscaling.Here,we recommend a convenient two-scale approach to estimate FAGB that was tested in our study site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Chitwan district of Nepal using GeoEye-1(0.5 m),Landsat(30 m)and Google Earth very high resolution(GEVHR)Quickbird(0.65 m)images.For the local scale(Kayerkhola watershed),tree crowns of the area were delineated by the 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on GeoEye images.An overall accuracy of 83%was obtained in the delineation of tree canopy cover(TCC)per plot.A TCC vs.FAGB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CC estimations from GeoEye and FAGB measurements from field sample plots.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of 0.76 was obtained in the modelling,and a value of 0.83 was obtained in the validation of the model.To upscale FAGB to the entire district,open source GEVHR images were used as virtual field plots.We delineated their TCC values and then calculated FAGB based on a TCC versus FAGB model.Using the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we developed a model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GB of GEVHR virtual plots with predictor parameters from Landsat 8 bands and vegetation indices.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extrapolate FAGB to the entire district.This approach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need for field data and commercial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while achieving two-scale forest information and FAGB estimates at high resolution(30 m)and accuracy(R2=0.76 and 0.7)with minimal error(RMSE=64 and 38 tons ha-1)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This methodology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cost-effective FAGB and carbon estimations and can be replicated with limited resources and time.The method is especially applicabl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have low budgets for carbon estimations,and it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REDD?)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 Google Earth IMAGERY MULTI-scale remote sensing Virtual plot Optical IMAGERY
下载PDF
耕地规模、细碎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1 位作者 胡贤辉 夏卫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1-1093,共13页
不科学不合理的化肥投入所导致的化肥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最稀缺的资源,耕地规模、耕地细碎化等耕地资源禀赋特征直接制约着农户的化肥投入行为,因此,探究耕地规模、细碎化等耕地资源禀赋特征对化肥面源污... 不科学不合理的化肥投入所导致的化肥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最稀缺的资源,耕地规模、耕地细碎化等耕地资源禀赋特征直接制约着农户的化肥投入行为,因此,探究耕地规模、细碎化等耕地资源禀赋特征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对化肥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耕地规模细分为耕地经营规模与地块规模,从理论上探讨耕地经营规模、地块规模、耕地细碎化三者间的关系及其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洞庭湖区域595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耕地细碎化会增加化肥面源污染,且随耕地细碎化程度加深,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或地块规模扩大对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正向影响;2)耕地经营规模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之间呈“U”型关系,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削弱耕地细碎化产生的负向影响,加强地块规模扩大对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正向影响;3)地块规模对化肥面源污染有显著削减作用,且地块规模扩大,能削弱耕地细碎化加深产生的负向影响,加强耕地经营规模扩大产生的正向影响。据此,为减少化肥面源污染,应将土地整治与耕地流转相结合,鼓励农户在适度范围内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推动地块规模的扩大,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有效发挥耕地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经营规模 地块规模 耕地细碎化 化肥面源污染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区域农田小区尺度氮、磷、镉、砷输移特征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薛雪 毛宇鹏 张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9-1186,共8页
区域氮、磷、镉、砷输移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基于土壤表观平衡模型,以珠三角流域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田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农田小区尺度土壤表观氮、磷、镉、砷平衡模型,对4种元素在土壤中输移结... 区域氮、磷、镉、砷输移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基于土壤表观平衡模型,以珠三角流域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田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农田小区尺度土壤表观氮、磷、镉、砷平衡模型,对4种元素在土壤中输移结构和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4种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施肥,而输出的主要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氮、磷主要输出形式是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57.5%和39.0%;镉、砷主要输出形式分别是地表径流和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66.7%和10.7%。研究区域4种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土壤富集现象,农田小区尺度氮、磷平衡处于盈余状态,而镉、砷平衡处于亏损状态,4种元素的平衡强度分别为37.40、8.88、-1.35和-20.50 kg/(hm^(2)·a),仅氮、磷未超过当地土壤环境安全阈值。分析试验农田中5类蔬菜各部位镉、砷富集情况发现,砷的富集系数均达到70.0%以上,而镉的富集只在辣椒叶中较为突出,富集系数达到57.5%。研究显示,应重视肥料输入的有效利用,加强农田灌溉水、农作物和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监测,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观平衡 农田小区尺度 流域元素输移变化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特征、驱动与管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广 廖宇波 +3 位作者 孔祥斌 雷鸣 温良友 张蚌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生产 地块尺度 驱动因子 管控 GWR模型
下载PDF
多尺度相容的林木年生长模型组研究
6
作者 代劲松 季碧勇 +1 位作者 徐达 陶吉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以浙江省2018年和201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252个固定样地数据为建模样本,其中,随机预留10%的样本用于对蓄积、胸径、树高模型进行独立验证,其余数据用于建模,分为林分和散生四旁树2类建模单元,对4个不同的树种组(松木、杉木、硬... 本文以浙江省2018年和201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252个固定样地数据为建模样本,其中,随机预留10%的样本用于对蓄积、胸径、树高模型进行独立验证,其余数据用于建模,分为林分和散生四旁树2类建模单元,对4个不同的树种组(松木、杉木、硬阔和软阔)建立蓄积、胸径、树高的生长率模型,并结合转换系数建立省、市、县多尺度相容的林木年生长模型组——蓄积生长模型、树高生长模型、胸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的R^(2)均在0.63以上,rRMSE小于0.2,胸径生长模型的R^(2)均在0.98以上,rRMSE小于0.1,树高生长模型的R^(2)均在0.61以上,rRMSE小于0.2,模型组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组应用于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年蓄积生长率验证效果较好(R^(2)为0.8109,rRMSE小于0.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建立林木年生长模型组,能够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模型更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度监测 生长模型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 尺度变换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小规模生猪养殖企业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进芳 罗丽霞 +6 位作者 李驰 罗顺辉 容标 王爱民 苏惠龙 许文元 张义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是我国推行的对抗非洲猪瘟疫情的重要举措。该文就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实施、配套、制度问题进行讨论。从实际的场区规划、洗消防控和制度建设出发,分析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重点要... 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是我国推行的对抗非洲猪瘟疫情的重要举措。该文就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实施、配套、制度问题进行讨论。从实际的场区规划、洗消防控和制度建设出发,分析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重点要点、申请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常见问题,总结出适合中小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过程中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规模 生猪养殖企业 非洲猪瘟 无疫小区 建设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许标文 王海平 +1 位作者 杨军 郑百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7-1323,共7页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Bootstrap纠偏后的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为0.610 7,化肥、农药及能源等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分别为0.679 9、0.575 5、0.481 9;Truncated回归结果显示耕地规模、教育程度、产品认证及复种指数对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环境补贴对生态效率改善还未起作用。表明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整体较为低下,应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及加大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力度,以提高耕地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Bootstrap-DEA 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田块尺度的丹江上游坡改梯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萍萍 李占斌 +2 位作者 徐国策 张铁钢 刘晓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通过对丹江上游流域的梯田和坡耕地样地进行网格法分层(0~10和10—20cm)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田块尺度上坡改梯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梯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异系数整体小于坡耕地;全... 通过对丹江上游流域的梯田和坡耕地样地进行网格法分层(0~10和10—20cm)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田块尺度上坡改梯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梯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异系数整体小于坡耕地;全氮、全磷在梯田土壤中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程度微弱,且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空间相关性在梯田和坡耕地中均较强,更多受到成土过程影响。Kriging插值绘制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显示出,梯田全氮、有机碳养分受梯田坎梗影响而呈阶梯状分布。梯田全磷养分分布较为连续,显示出相对较好的空间同质性特征。坡耕地田块的养分分布多呈层状和块状分布,养分含量不连续、不稳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块尺度 坡改梯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启林 任静华 +5 位作者 许伟伟 李文博 范健 金洋 崔晓丹 汪媛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0-1400,共11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田块尺度上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相关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土壤Cd>1.0 mg.kg^-1时,其田块中土壤Cd分布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在一块面积不足0.13 hm^2的田块内土壤Cd含量最大可相差几十倍,... 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田块尺度上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相关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土壤Cd>1.0 mg.kg^-1时,其田块中土壤Cd分布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在一块面积不足0.13 hm^2的田块内土壤Cd含量最大可相差几十倍,且同时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长条状田块土壤中Cd污染分布有近似的指数衰减趋势,距离源头最近地段土壤Cd污染最严重。旱地较水田土壤中Cd污染分布更不均匀。Cd污染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田块的水平方向上,在田块土壤垂直方向上Cd污染主要聚集在表层20 cm以上土层。与Cd相反,Cu、Pb、Zn、As、Cr等重金属在田块土壤中则以相对均匀分布为主。微地貌的差异、人工干扰不均衡等是导致田块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CD污染 分布不均匀性 田块尺度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HJ-1 A/B卫星数据的冬小麦成熟期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健熙 牛文豪 +2 位作者 马鸿元 黄然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284,共7页
准确、及时地掌握大区域尺度的冬小麦成熟期信息能够为农业机械调度、优化农作物收割顺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华北平原中部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2013年研究区冬小麦生育期内HJ-1 A/B CCD时间序列影像,通过线性插值构建像元尺度... 准确、及时地掌握大区域尺度的冬小麦成熟期信息能够为农业机械调度、优化农作物收割顺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华北平原中部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2013年研究区冬小麦生育期内HJ-1 A/B CCD时间序列影像,通过线性插值构建像元尺度上逐日的时间序列NDVI,随后采用上包络线S-G滤波方法重构时间序列NDVI,通过动态阈值法逐像元提取冬小麦抽穗期;然后以抽穗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模型为判别依据,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日平均气温预报数据,实现未来10 d冬小麦成熟期的动态预测;最后采用农业气象站点的成熟期观测值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重点对比分析了从不同成熟期预报起始时间点获得的冬小麦成熟期精度,以确定最优的预报起始时间点。结果表明:当预报时效小于等于10 d时,成熟期预测精度趋于稳定,因此,综合考虑确定提前10天对预测冬小麦成熟期在时效和精度上最优,平均误差为3 d。该方法为地块尺度的区域农作物成熟期预测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成熟期 预报数据 地块尺度 HJ-1 A/B CCD 气象数据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兆娟 丁声源 +1 位作者 魏朝富 张仕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共8页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价值 价值提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71-1976,共6页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数据包络分析(DEA) 利用效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VB的数据采集图形绘制与缩放的实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成慧 孟建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600-4602,4613,共4页
Visual Basic作为可视化编程软件,不仅提供多种数据类型,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而且支持跨平台开发,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振动时效配套装置的监控软件开发系统采用了VB开发,介绍了振动时效监控软件中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并存储数据库的全... Visual Basic作为可视化编程软件,不仅提供多种数据类型,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而且支持跨平台开发,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振动时效配套装置的监控软件开发系统采用了VB开发,介绍了振动时效监控软件中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并存储数据库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后的处理与分析对于数据采集的后期分析非常重要,当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后,进一步阐述了振动时效分析的图形绘制分析方法并实现,并进行图形绘制后放大缩小查看图形的功能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编程 振动时效 数据采集 图形绘制 缩放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与提升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兆娟 丁声源 +1 位作者 魏朝富 高立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5-252,共8页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总体较高的水田地块的社会稳定功能价...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总体较高的水田地块的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普遍高于旱地地块,耕地质量越高,越利于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作用的发挥;大多数调查耕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内部构成特征均表现为固定资产量所占比重>培肥投入折现值所占比重>收益损失折现值所占比重,要促进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高决定耕地地块固定资产凝结量的耕地质量水平;3个村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均受到耕地地块自然质量条件、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性的影响制约,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应从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产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社会稳定功能价值 价值提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地表火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喻泓 杨晓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选择无地表火发生、当年发生地表火和地表火发生后12 a的天然樟子松林分,利用多尺度、面积1 000 m2改进的Whittaker样方,研究了地表火对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v.)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 选择无地表火发生、当年发生地表火和地表火发生后12 a的天然樟子松林分,利用多尺度、面积1 000 m2改进的Whittaker样方,研究了地表火对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v.)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所有林木的平均胸径(DBH)差异极显著(P<0.01)。在1 m2样方尺度上,3种林分的林下植被盖度有极显著差异(P<0.000 1),其中地表火发生后12 a的林分林下植被盖度最低(32.0%)。在面积1和10 m2样方尺度上,各林分林下植被的α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且以当年发生地表火的林分林下植被丰富度最高;不同功能群植物(包括木本植物、禾本科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也仅在小尺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林下植被的β多样性随火后持续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无地表火发生的林分β多样性最高。间接梯度分析(DCA)结果表明,当年发生地表火的林分中植物种类较多,林下植物均表现出从偏旱生到偏湿生、沿水分梯度分布的趋势。因此,樟子松林下植被多样性仅在小尺度上对地表火干扰产生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多样性趋于一致,表明天然樟子松林的林下植被具有抵御地表火干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林 地表火 多样性 改进的Whittaker样方 尺度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上环境因子对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黄建雄 郑凤英 米湘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群落的谱系结构是反映作用于群落组成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指标。通过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能够有效地推断形成群落谱系结构的生态过程。该文从环境因子(海拔、地形、pH、土壤湿度和土壤元素等)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圆... 群落的谱系结构是反映作用于群落组成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指标。通过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能够有效地推断形成群落谱系结构的生态过程。该文从环境因子(海拔、地形、pH、土壤湿度和土壤元素等)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圆形随机取样,在半径为5、25、50、75和100m5个尺度上,深入研究了古田山24hm2永久样地群落的谱系结构。研究发现:古田山样地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半径>5m)都表现为谱系聚集,随着尺度的增加,群落的聚集程度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格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尺度的增加,环境因子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强;在小尺度上,环境因子对谱系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度上近缘种之间较强的竞争排斥作用所致。当尺度达到100m半径时,高海拔区域表现出谱系发散格局,而低海拔区域保持谱系聚集,这可能是由于古田山样地海拔较高的地带生境异质性较强和较大的干扰所致。该研究在所有的尺度上都表现出显著的谱系聚集,与中性理论所预测的群落是物种的随机组合、无谱系结构相反,因而为生态位理论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大样地 谱系结构 空间尺度
下载PDF
基于地块面积的土地整理耕作效率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丹 徐艳 +1 位作者 王跃朋 张凤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8,共6页
研究目的: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地块归并、扩大耕作面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通过探讨土地面积与耕作效率的关系、量化研究土地整理后评价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田间实验法对不同面积梯度... 研究目的: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地块归并、扩大耕作面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通过探讨土地面积与耕作效率的关系、量化研究土地整理后评价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田间实验法对不同面积梯度的地块进行耕作效率测算,并用数学模型法构建耕作效率与地块面积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耕作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两者近似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并稳定在1.017 s/m2;同时时间利用率也随着地块面积增加而提高,表明地块面积大,耕地所花费的总时间中纯作业时间占的比重大,用于机械掉头等无效时间少,时间利用效率高。研究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面积在3600 m2以上的地块,是中小型机械化耕作的适宜地块面积范围。将地块尺度的耕作效率进行修正后,可以对土地整理区域的耕作效率进行核算,以量化整理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规模效益 地块面积 耕作效率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小尺度范围非点源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泉 朱波 +2 位作者 杨小林 黄文军 任三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大于林地流失负荷值,且旱地氮素流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初期降水事件中,占流失总量的76.1%;壤中流氮素平均浓度为0.98~54.1mg/L;旱地氮素迁移有显著月变化特征,明显受到当地施肥习惯和汛期降雨量影响。陈家湾农林复合小流域氮素迁移特点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受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径流氮素浓度波动范围不大;但在大雨降雨事件中,浓度在降雨后期有所升高,体现了"末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调控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氮素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氮 径流 流失负荷 地块-小流域尺度
下载PDF
天山云杉森林8hm^2样地的建立及三维可视化管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毓涛 常顺利 +4 位作者 芦建江 李翔 王智 师庆东 张新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大型固定样地(简称大样地)能够为人们系统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物种共存机制等问题提供翔实、充分、长期的数据(马克平,2008;兰国玉,2007)。因此,通过建立大型固定样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叶万辉等,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大型固定样地 GIS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