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Chlorantraniliprole Resistance in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被引量:14
1
作者 HU Zhen-di FENG Xia +5 位作者 LIN Qing-sheng CHEN Huan-yu LI Zhen-yu YIN Fei LIANG Pei GAO Xi-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452-2459,共8页
The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 exhibits good efifcac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However,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has been observed re... The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 exhibits good efifcac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However,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has been observed recently in some ifeld populations. At present study, diamondback moths with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resistant ratio (RR) was 82.18) for biochemical assays were selected. The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lected resistant moths (GDLZ-R) and susceptible moth could be synergized by known metabolic inhibitors such as piperonyl butoxide (PBO), triphenyl phosphate (TPP) and diethyl-maleate (DEM) at different levels (1.68-5.50-fold and 2.20-2.89-fold, respectively), and DEM showed the maximum synergism in both strains. In enzymes assays, a high level of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was observed in the resistant moth, in contrast, moths that are susceptible to the insecticide had only 1/3 the GST activity of the resistant moths. The analysis of short-term exposure of chlorantraniliprole on biochemical response in the resistant strain also showed that GST activity was signiifcantly elevated after exposure to a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bout 1/3 LC50, 12 mg L-1) 12 and 24 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resistance, and GST is likely the main detoxiifcation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in P. xylostella L.,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P450) and carboxy-lesterase (CarE) are involved in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tella xylostella CHLORANTRANILIPROLE resistance biochemical mechanism
下载PDF
小菜蛾对定虫隆抗性种群的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青君 朱国仁 +2 位作者 赵建周 张兴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6-43,共8页
用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简称IGR)定虫隆(chlorfluazuron)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SZS)Plutelaxylostela(L)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经过8... 用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简称IGR)定虫隆(chlorfluazuron)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SZS)Plutelaxylostela(L)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经过8代饲养和6次药剂汰选,获得抗性种群(CHR),与相对敏感种群SZS比较,抗性指数(RI)为2378倍。CHR种群在去除选择压力条件下饲养5代,抗性逐渐下降。抗性汰选前后分别测定了10种药剂的剂量死亡毒力回归线,发现CHR抗性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辛硫磷、喹硫磷、灭多威、磺胺脲类衍生物杀螨隆、微生物杀虫剂Bt和齐墩螨素无明显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04~17;对两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和杀虫丹的敏感性却有所上升,有负交互抗性趋势。活体增效剂试验表明,增效醚(PBO)和三苯基磷酸酯(TPP)对定虫隆均有一定的增效活性,PBO的增效比最高为29倍,能够完全抑制对定虫隆的抗性,说明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主导抗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定虫隆 抗性选育 交互抗性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梁沛 高希武 +1 位作者 郑炳宗 戴洪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用叶片药膜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 对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谱以及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作用。小菜蛾对阿 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等菊酯类药剂间具有... 用叶片药膜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 对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谱以及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作用。小菜蛾对阿 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等菊酯类药剂间具有比较低的交互 抗性,对后者抗性为3~20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为575.6倍;对氟虫脲和氟啶脲没有交互抗 性。PB和TPP对阿维菌素分别增效8.2和5.5倍,说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 氧化酶(MFO)和羧酸酯酶有关。通过差光谱技术测定了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小菜蛾细胞色 素P450的含量,抗性品系是敏感品系的1.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交互抗性 增效剂 抗性机制 TPP PB 蔬菜害虫
下载PDF
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生化机制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青君 朱国仁 +2 位作者 赵建周 张兴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4-50,共7页
以定虫隆汰选的抗性指数为2378倍抗性种群(CHR),并以上海田间种群(SHR,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916倍)作为参比种群,研究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L)对定虫隆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CH... 以定虫隆汰选的抗性指数为2378倍抗性种群(CHR),并以上海田间种群(SHR,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916倍)作为参比种群,研究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L)对定虫隆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CHR种群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力比相对敏感种群(SZS)提高1倍,而SHR种群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力虽有所提高,但与SZS种群相比差异并不显著;CHR和SHR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均明显高于SZS种群,分别为SZS种群的461和218倍,且CHR种群的Km仅为SZS种群的1/20;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比活力种群间无明显差异;CHR种群的几丁质酶活力降低48%,酚氧化酶活力降低60%。说明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机制具有多因子性,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代谢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主导抗性机制之一,羧酸酯酶、几丁质酶和酚氧化酶也参与了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定虫隆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广西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8
5
作者 龙丽萍 蔡健和 +1 位作者 唐文伟 覃建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从1997年下半年起,广西开始使用定虫隆防治小菜蛾。不同年份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小菜蛾对定虫隆仍敏感;2001~2002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8.76~9.75,属低水平抗性;2003~2004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 从1997年下半年起,广西开始使用定虫隆防治小菜蛾。不同年份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小菜蛾对定虫隆仍敏感;2001~2002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8.76~9.75,属低水平抗性;2003~2004年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为20.41~21.25,已达到中抗水平;2002~2003年广西田间不同小菜蛾种群对定虫隆的抗性指数在11.43~28.14之间,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2000年以前,5%抑太保乳油1000~2000倍液,药后7d对小菜蛾的防效均在90%以上,2001年只有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2002~2003年防效下降很快,到2004年,柳州、南宁试验点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0%,显著低于前几年的防效。抗性监测与田间药效变化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定虫隆 抗药性监测
下载PDF
小菜蛾对定虫隆的抗性选育和增效剂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龙丽萍 蔡健和 +2 位作者 覃建林 唐文伟 凌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用定虫隆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F1~5仍属敏感状态,F6的敏感性已下降,F7~10达到低水平抗性,F11~13达中等水平抗性.从F14开始停止汰选,无毒饲养到F20,具有明显的抗性衰退现象.以对定虫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小菜蛾种群测定3... 用定虫隆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F1~5仍属敏感状态,F6的敏感性已下降,F7~10达到低水平抗性,F11~13达中等水平抗性.从F14开始停止汰选,无毒饲养到F20,具有明显的抗性衰退现象.以对定虫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小菜蛾种群测定3种增效剂对定虫隆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对F0代,TPP对定虫隆是负增效作用或几乎没有增效作用,SV1和PBO对定虫隆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F13代和F20代,3种增效剂均有增效作用,但以SV1和PBO的增效作用更明显,最高增效倍数分别为24.26和13.79;增效剂的比例不同,增效的幅度也不同,质量比为5∶1的混配增效作用比3∶1的更明显,增效倍数随小菜蛾对定虫隆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定虫隆 抗性选育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黄剑 吴文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7-104,共8页
小菜蛾作为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对多种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甚至植物源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的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杀虫剂之间的交互抗性... 小菜蛾作为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对多种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甚至植物源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的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杀虫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分子、遗传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研究进展 农业害虫 十字花科蔬菜 生理生化机制 遗传机制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小菜蛾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艳红 姬琨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4期60-62,共3页
小菜蛾抗药性发生严重,目前已经对多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该文主要对小菜蛾抗药性发生现状、抗性机制、杀虫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小菜蛾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抗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文敏 徐丽 +1 位作者 郁东航 郁建飞 《长江蔬菜》 2016年第8期35-38,共4页
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高、抗性产生速度快、抗性谱广,已成为当前最难治和最严重的作物害虫之一,为更好地防治小菜蛾,重点论述了小菜蛾的抗性分布、抗性机理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小菜蛾可持续防抗对策。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抗性机理 防抗
下载PDF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选育及其机理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传秀 李凤良 +1 位作者 韩招久 陈之浩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本研究用溴氰菊酯在室内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4龄幼虫,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F_(65)代,抗药性提高到1163倍,已形成高抗性品系。其抗性的形成发展趋势为前期相对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迅速增长。于1992、1993、1994年分别以氯氰菊... 本研究用溴氰菊酯在室内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4龄幼虫,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F_(65)代,抗药性提高到1163倍,已形成高抗性品系。其抗性的形成发展趋势为前期相对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迅速增长。于1992、1993、1994年分别以氯氰菊酯、敌敌畏、杀虫双、灭多威等杀虫剂测定该抗性品系选育过程中不同抗性程度时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它对菊酯类杀虫剂有明显的正交互抗性,对其它非菊酯类杀虫剂没有产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测定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的产生可能与非特异性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提高有关。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以及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有着密切关系,它是该抗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溴氰菊酯 抗性选育 抗性机理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广州、深圳地区小菜蛾对定虫隆、Bt 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维专 陈伟平 +1 位作者 卢叔勤 徐要葵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采用 Potter's 喷雾塔喷雾的方法测定广州和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儿丁质合成抑制剂定虫隆、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定虫隆产生明显抗性,1990年11月测定抗性倍数为15.0,1991年12月为70.9,对氟虫脲、... 采用 Potter's 喷雾塔喷雾的方法测定广州和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儿丁质合成抑制剂定虫隆、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定虫隆产生明显抗性,1990年11月测定抗性倍数为15.0,1991年12月为70.9,对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具有不同程度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6.7,15.5 和5.8。广州菜区小菜蛾对以上药剂均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最高为2.8)。采用浸渍法测定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 Bt 抗性的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 Bt 的抗性逐年提高,1990年12月测定的抗性倍数为21.1,1991年12月为26.9,1992年3月为35.0,广州菜区小菜蛾具有强的耐药性或低抗药性,抗性倍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定虫隆 BT 交互抗性
原文传递
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监测、抗性生化机制及交互抗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琼 黄水金 +3 位作者 秦文婧 邱高辉 陈洁琼 秦厚国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22,共8页
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 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尚未产生明显抗性,永丰县、德安县和余江县小菜蛾种群对唑虫酰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5.20~8.20倍;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茚虫威有中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72、3.44、2.77和2.20倍,而对溴虫腈、定虫隆和丁醚脲无交互抗性;增效剂磷酸三苯酯和胡椒基丁醚对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3.42倍和2.64倍;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18倍和1.64倍。研究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可能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唑虫酰胺 抗性生化机制 交互抗性
原文传递
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评价与抗性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杨 秦文婧 +1 位作者 黄水金 秦厚国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1-488,共8页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制,为三氟甲吡醚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abashnik&Mc Gaughey的阈性状分析方法评估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采用浸叶法...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制,为三氟甲吡醚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abashnik&Mc Gaughey的阈性状分析方法评估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采用浸叶法测定增效剂(胡椒基丁醚、磷酸三苯酯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三氟甲吡醚的增效作用,通过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结果】经过18代次筛选,小菜蛾种群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水平上升至14.8倍,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558;当h^2=0.155 8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抗性增加10倍分别需要16.1-7.3代。在小菜蛾三氟甲吡醚抗性品系中,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34倍和1.45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与敏感品系的无显著差异。抗性品系的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对三氟甲吡醚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1.21倍和1.43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三氟甲吡醚没有明显增效作用。【结论】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产生抗性的风险较大,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三氟甲吡醚 抗性风险 生化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氟啶脲的抗性动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珍娣 冯夏 +5 位作者 包华理 李振宇 林庆胜 周小毛 尹飞 陈焕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2-297,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模式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氟啶脲(Chlorfluazuron)的抗性动态,旨在为该药剂的田间抗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技术规程"...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模式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氟啶脲(Chlorfluazuron)的抗性动态,旨在为该药剂的田间抗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技术规程"(NY/T 2360-2013)进行。【结果】与敏感种群相比,不同监测点小菜蛾种群由于地理位置、种植模式、用药习惯等的不同,对氟啶脲的抗性表现出地区差异和年度间差异。小户型连年种植模式的广东广州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该药剂抗性相对最高,以中等及以上抗性水平为主,最高抗性比(RR值)为437.58;而规模化连年种植模式的广东惠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仅次于广东广州地区,也以中等及以上抗性水平为主,最高RR值为337.18;小户型连年种植为主的连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氟啶脲的抗性动态与广东惠州地区的非常相似,抗性水平比广东广州地区和广东惠州地区稍轻;山区小户型多样化种植模式的广西柳州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相对最低,以低水平抗性为主,最高RR值仅为23.24。但4个抗性监测点也存在抗性发展大趋势基本一致的共同点。具体表现在4个监测点小菜蛾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在2008年均为中等以上抗性水平,随后通过调整了用药策略,多数地区2009—2011年抗性下降至低水平(RR值小于10)。2012年随着田间防治压力的上升,氟啶脲用药量和用药频次再次增加,造成多数地区抗性再次上升至中等及以上水平,并持续到2014年。【结论】小菜蛾对氟啶脲的抗性田间稳定性不高,停用或过度依赖该药剂一段时间,抗性即出现下降或上升,基本与用药情况、频次和强度等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种植模式 氟啶脲 抗性监测
原文传递
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建军 韩召军 王荫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1-545,共5页
通过解毒酶活性测定与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研究了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的生化和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京抗性种群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06和1.16倍,无显著差异;以2,4二硝基氯... 通过解毒酶活性测定与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研究了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的生化和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京抗性种群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06和1.16倍,无显著差异;以2,4二硝基氯苯(CDNB)和1,2-二氯-4-硝基苯(DCNB)为底物,南京抗性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0.68倍和1.03倍;进一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从敏感和抗性小菜蛾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位于钠离子通道结构域IIS6的232bp和248bp的DNA片段;与敏感种群相比,南京抗性种群钠离子通道基因存在一个保守性点突变,即C突变为T,并导致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表明神经不敏感性是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机制 解毒酶 钠离子通道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