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ersonal Theory of Poetry in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by TS Eliot
1
作者 Dan Li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Eliot,an important poet,playwright,and literary critic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was the founder of Western modernism.He pioneered the modern poetic criticism.His practice of modernist poetry is t... Eliot,an important poet,playwright,and literary critic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was the founder of Western modernism.He pioneered the modern poetic criticism.His practice of modernist poetry is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ist poetics to modernist po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His famous poetics theory declaration“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is an immortal classic in the field of poetics theory,in which h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Traditional,”the theory of“Impersonal”poetry,“Objective Correlative,”and so on.All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20th-century poetry creation.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t“Impersonal”theo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ts connot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ersonality”and its intertextuality with New Criticism,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Eliot’s poetic conce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OT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Impersonal theory POETICS
下载PDF
A Study of Ezra Pound's Cath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Theory 被引量:1
2
作者 安玉婷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Ezra Pound, not only a prominent poet but also a translator, published Cathay, which is translation of 19 classic Chinese poems on the basis of Fenollosa's notes. Since its publication, it receives warm welcome fr... Ezra Pound, not only a prominent poet but also a translator, published Cathay, which is translation of 19 classic Chinese poems on the basis of Fenollosa's notes. Since its publication, it receives warm welcome from western readers but dispute also exists due to some mistransl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use rewriting theory to evaluate this work from a fresh perspective.Rewriting theory, which was proposed by Andre Lefevere, asserts that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would exert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With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work, notes of Fenollos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athay is under the manipulation of ideology and poetics of Pound's era. With regard to ideology, The World WarⅠinfluences the subject Pound chose and the methods he used. On the part of poetics, Pound launched Imagism Movement against the dominant Victorian poetics. Direct images,concise language and free verse are embedded in Cath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writing theory CATHAY IDEOLOGY POETICS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ai We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3
作者 罗聪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6年第3期144-147,136,共5页
"Cai Wei",an ancient Chinese poem from a poetry collection called Shi Jing,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many people,while those English versiom differ.According to Andre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 "Cai Wei",an ancient Chinese poem from a poetry collection called Shi Jing,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many people,while those English versiom differ.According to Andre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the three main factors that manipulate translation are patronage,ideology,arid poetics.This translation theory can be well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versions of"Cai Wei".The factors that manipulate the two versiom,respectively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and Ezra Pound,can be located through detailed analyse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osen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nipulation Theory.More specifically,it is Xu's readers,personal experiences,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deology,as well as the theories of the former Chinese translators that constitute the major manipula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his Chinese-oriented translation;for Pound,his English-oriented translation was affected by his avantgarde readers,Ernest Fenollosa and imag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i Wei manipulation theory PATRONAGE IDEOLOGY POETICS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Mul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writing Theory
4
作者 林璐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69-172,共4页
As globalization and the film market develop rapidly,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 Since the rewriting theory was put forward,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effectively applied in translation pract... As globalization and the film market develop rapidly,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 Since the rewriting theory was put forward,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effectively appli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aking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as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Chines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Disney film Mulan as its corpus, this thesis adopt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writing phenomenon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The thesis attempts to sum up 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the translator in the rewriting,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and manipulating the rewriting.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translator’s rewriting behavior has been manipulated by both ideology and poetics. The translator has adopted Chinese idioms and folkadages, highlight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used alternative words to rewrite, all of which helps to transcend th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WRITING theory IDEOLOGY POETICS SUBTITLE TRANSLATION Mulan
下载PDF
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论
5
作者 方长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动的特定“大众”;二是读者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其阅读反应是新诗文本是否属于大众化文本的评判依据;三是新诗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文本大众化。一百年来,新诗大众化因时而动,具有时代性与反思性。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性诗学,它在言说逻辑上有时存在着语义传达大众化和诗意表达大众化相混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的大众 文本大众化 读者依据论 现代性价值 诗学反思
下载PDF
论“批判诗学”的品质——赵勇《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试评
6
作者 路遥 李自召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勾勒了“批判诗学”的理论路径和具体实践,是针对中国批评现状所提出的创造性的文艺理论话语。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境之一是学院批评及论文体,深层威胁则在于批判精神流失。应对批评的窘境,批判诗学具有以下品...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勾勒了“批判诗学”的理论路径和具体实践,是针对中国批评现状所提出的创造性的文艺理论话语。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境之一是学院批评及论文体,深层威胁则在于批判精神流失。应对批评的窘境,批判诗学具有以下品质:它从内在批评和文学介入获取方法论资源和价值观取向,以介入为实践品格;从马克思主义传统和法兰克福学派汲取元气和力量,以批判为核心立场;重视互动和对话,力图在艺术自主与文学介入之间、作家与知识分子角色扮演之间等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以居间为路径和方法;反思、拓展童庆炳的文化诗学话语而有所创造,交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尝试新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诗学” 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从“独鹤与飞”到“译事之光”——鲁迅早期文学活动中的“呐喊”
7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学道路,即一面介绍外国文学,一面从事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早期的一些重要文章和文学活动完全可以视为后来发出“呐喊”的前奏,或者说就是其最初的“呐喊”。对此,应结合鲁迅与绍兴地域文化关系及其在京环境影响等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文学活动 “呐喊” 《斯巴达之魂》 《摩罗诗力说》
下载PDF
勒菲弗尔“重写”理论视域下的张维为自译研究——以The China Wave: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为例
8
作者 张建平 高琳琨 余艳如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9-304,共6页
著名政治学者张维为所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实践的精辟理论总结。该书英译本The China Wave: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推出后,受到全球政要、国际主流媒体及英语读者的广泛... 著名政治学者张维为所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实践的精辟理论总结。该书英译本The China Wave: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推出后,受到全球政要、国际主流媒体及英语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成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通过以勒菲弗尔的“翻译即重写”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系统三个角度,分析三者对译者翻译过程的操纵。研究发现:译者对英文版的内容进行调整的方法,即70%是汉语文本的翻译,30%为改写、重写或调整,明显受到了意识形态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诗学传统,诗学因素无形中在字词、句法和修辞等层面操纵着译者的翻译抉择;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译本在英语世界中的流通和接受,作为英译本主要赞助人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像一只“看得见的手”,左右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理论 张维为 自译 意识形态 诗学 赞助人
下载PDF
论扬雄儒者身份认同下的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
9
作者 李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赋作方面,在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下,扬雄辞赋创作体现出以赋入仕、以赋纳谏的目的;同时继承儒家美刺传统,采用修饰文辞、婉转达意的创作方法;将儒家明哲保身、重视民生的观念纳入创作内容;晚年又因赋不能“用”而“悔赋”。赋论方面,在儒家重文观、中庸观、诗怨观的影响下,扬雄最早认识到了赋文体“丽”的审美本质,率先将“则”作为辞赋的分类标准,创新建构了赋文体“讽谏”的实际功能,在中国赋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儒者身份 辞赋书写 赋论成就
下载PDF
维柯美本质论的意义与价值
10
作者 钟仕伦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作为美学学科的奠基人,维柯以他对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相分离和认识与实践相联系的研究开辟了实践论美学的源头。基于起源不同的各民族具有一个共同的真理基础的理论,维柯经过长期思考,赋予“各部分及其整体的和谐”新的内涵,对美的本质... 作为美学学科的奠基人,维柯以他对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相分离和认识与实践相联系的研究开辟了实践论美学的源头。基于起源不同的各民族具有一个共同的真理基础的理论,维柯经过长期思考,赋予“各部分及其整体的和谐”新的内涵,对美的本质作了规定。维柯在对维纳斯雕像所具有的通过想象、激情、类比、隐喻等“诗性逻辑”所创造出来的艺术魅力的综合考察中归纳出美的本质理论。这个理论涵盖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审美意识以及自然美、艺术美和人体美的性质,揭示了美的普遍规律和“诗性逻辑”的本质,为美学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维柯《新科学》和前期论著中相关论述的仔细分析,运用文本细读和历史批评的方法证明了维柯美本质论的内涵和价值,发现了维柯美本质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阐释了维柯美本质论的美学史意义,对推进维柯美学思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维纳斯 美的本质 诗性智慧 历史哲学理论
下载PDF
“全球”的局限:论理论和诗学的关系
11
作者 李采真(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206,共9页
考察世界文学和文学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和诗学在西方、中东和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性关系,可以发现诗学和理论二者应被去同义化(de-synonymised),在这些文化区域中,理论与诗学的概念以不同方式形成和运作,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涉... 考察世界文学和文学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和诗学在西方、中东和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性关系,可以发现诗学和理论二者应被去同义化(de-synonymised),在这些文化区域中,理论与诗学的概念以不同方式形成和运作,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涉及一种超越了现有西方理论假设的概念工具。当今,作为西方文化体制产物的“文学理论”,不应再固守旧有观念,而应该尊重和承认世界不同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学传统。相应地,“世界文学”作为一个宏观的、动态的研究领域,要以包容的态度和多元化的视角来构建自己的体系,以保持文学探索的自由性、客观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理论 诗学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俄罗斯诗学背后的“故事”——凌建侯教授访谈录
12
作者 洪昕 凌建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在本篇专访中,凌建侯教授讲述了他研究俄罗斯诗学时所发生的“故事”,主要涉及他研究俄罗斯诗学的缘起、诗学本身的内涵、欧洲古典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在英语国家的发展演变。凌建侯教授发现,欧洲传统诗学在英美学界演化为当代... 在本篇专访中,凌建侯教授讲述了他研究俄罗斯诗学时所发生的“故事”,主要涉及他研究俄罗斯诗学的缘起、诗学本身的内涵、欧洲古典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在英语国家的发展演变。凌建侯教授发现,欧洲传统诗学在英美学界演化为当代的“理论”,中间约180年空白史并不意味着克里斯特瓦所说的“诗学的毁灭”,事实上,俄罗斯现代诗学正好可以填充这片空白。这一发现成为他提出“俄罗斯诗学学派”概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凌建侯教授廓清欧洲诗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界重估俄罗斯为欧洲诗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重审伊格尔顿对现代文学理论之发端的界定,亦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有益启迪。在“万物皆可诗学”的背景中,俄罗斯学者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关于俄罗斯诗学的“故事”还会继续,凌建侯教授带来的思考早已超越诗学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诗学 俄罗斯诗学学派 诗学科学化 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
下载PDF
《诗经·卫风·木瓜》诗旨考辨
13
作者 张丹琦 王英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5-89,共5页
《诗经·卫风·木瓜》篇诗旨,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美桓公说”“淫诗说”“赠答说”成为学界的主要观点,体现了诗文阐释的丰富与多元,而其分歧亦值得讨论。文章对已有主流说法进行了梳理辨析,并从《木瓜》文本出... 《诗经·卫风·木瓜》篇诗旨,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美桓公说”“淫诗说”“赠答说”成为学界的主要观点,体现了诗文阐释的丰富与多元,而其分歧亦值得讨论。文章对已有主流说法进行了梳理辨析,并从《木瓜》文本出发,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今人成果,运用诗史互证方法对“藏愿”“币帛”“苞苴之礼”等进行考释,客观推知《木瓜》应是一首反映崇礼观念的礼赠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诗旨 《孔子诗论》 礼赠诗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性文本中诗词典故的日译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14
作者 高源 于传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翻译策略主要有汉文训读法、汉文训读加解释性翻译法、解释性翻译法三种,均符合目的论原则。另外,在具体翻译时要结合发言者意图,译出切合观点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诗词典故 模糊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树上的男爵》中的图形—背景转换机制研究
15
作者 程鹂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祖先三部曲系列之一。全书景物刻画细致,情感渲染浓郁,画面感强烈,图形—背景的更迭转换使得读者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图形上,在阅读认知过程中产生新颖有趣的审美体验。... 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祖先三部曲系列之一。全书景物刻画细致,情感渲染浓郁,画面感强烈,图形—背景的更迭转换使得读者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图形上,在阅读认知过程中产生新颖有趣的审美体验。作为认知诗学的文本细读方法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有助于深入分析《树上的男爵》中的图形—背景动态转换机制:图形相对于背景,更为突出醒目,但图形随着情节的进展经常变成背景,反之亦然。图形—背景理论可用于人物群像分析,有些人物属于图形性人物,有些人物属于背景性人物,它们之间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换。在某些场景下,同时存在正图形和负图形,相辅相成。特定的图形凸显策略对于聚焦读者的注意力也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 认知诗学 转换机制
下载PDF
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传承与转化
16
作者 汤文益 程晋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36-151,共16页
高品质的诗性教育需要高品质的诗性领导。西方学者从诗学与领导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正式提出并阐发了“诗性领导”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治理实践中,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诗性领导”概念及其表述,但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艺术的、审美的、... 高品质的诗性教育需要高品质的诗性领导。西方学者从诗学与领导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正式提出并阐发了“诗性领导”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治理实践中,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诗性领导”概念及其表述,但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艺术的、审美的、诗意的治理主张和实践探索层出不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性领导资源。这些资源至少为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滋养:“道德仁艺”的诗性领导人格、“兴观群怨”的诗性领导功能以及“成风化人”的诗性领导境界。随着社会生产力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持续增长,教育正从“功利教育”转向“美好教育”,教育治理也迫切需要进入法治、善治、美治相得益彰的境界。这对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领导理论 诗性领导 诗教传统 美好教育
下载PDF
诗意教育的生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实现回归生活教育本质、重申生活教育价值、擢升生活教育品质的目的。诗意教育的展开要澄清生活教育的价值迷思,通过追寻个体合德性的生活、重建个体自我精神秩序,破解生活教育的困境,借由重拾闲暇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关注生命教育、追寻审美教育,勘定生活教育的理性边界,进而通达理解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诗意教育 存在本身 审美意向 审美人格 闲暇教育 生命教育 劳动教育
下载PDF
世界诗学新形态的建构与中国贡献
18
作者 何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04-114,I0004,共12页
共同诗学与世界流通诗学是世界诗学已有的两种形态。但是,共同诗学由于自身所隐含的问题,迟迟没能建立起来,至今仍停留于设想的层面。世界流通诗学主要是西方诗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学。因此,反思世界诗学学术史、建构世界诗学新... 共同诗学与世界流通诗学是世界诗学已有的两种形态。但是,共同诗学由于自身所隐含的问题,迟迟没能建立起来,至今仍停留于设想的层面。世界流通诗学主要是西方诗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学。因此,反思世界诗学学术史、建构世界诗学新形态确有必要。我们认为,世界诗学新形态应该是一种包含“同”且主要是由“异”构成的体系,是世界不同文化体对于文学存在空间与文学理论形态相同且主要是不同的探索的总和。在世界诗学新形态建构的过程中,中国学界拥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其以“跨文明”、以“异”为研究重点建立起来的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变异学,可以为中国学界多元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学理支撑,进而可以为新形态的世界诗学建构提供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学 共同诗学 世界流通诗学 民族文学理论 变异学
下载PDF
夜梦验工夫:陆游记梦创作及其诗学原理
19
作者 蒲柏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3,共14页
陆游对诗体与梦境的独特认知及大量创作实践是中国古代记梦文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夜梦验工夫”则是其凝练的经验总结。在宋诗日常化的背景下,陆游所记之梦由仙界降临人间,成为创作的“诗料”。因果关系的建构令破碎的梦境得以形成融叙... 陆游对诗体与梦境的独特认知及大量创作实践是中国古代记梦文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夜梦验工夫”则是其凝练的经验总结。在宋诗日常化的背景下,陆游所记之梦由仙界降临人间,成为创作的“诗料”。因果关系的建构令破碎的梦境得以形成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境,制题、诗序和句法的灵活安排则让记梦诗的各项表达功能得以被充分挖掘。在陆游记梦诗创作背后,江西宗派以来所倡工夫论影响尤大:梦境的题材内容体现了存养正气的诗外工夫,衔接梦境碎片乃至梦中作诗的能力则体现了熟参前人句法的诗内工夫。由此,作为诗料的梦既是道与技融通的产物,又是记梦诗的创作素材,记梦诗因而成为陆游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也对后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围绕陆游记梦诗的考察,说明研究者不但要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更应在作家的实践中抽绎古代文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记梦诗 诗料 工夫论 梦的诗学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史诗对立观的历史美学剖析
20
作者 路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5,176,共14页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史诗二元对立观”,这一对历史学的成见影响深远。黑格尔与叔本华也受这一观念影响,将史学与诗学对立。黑格尔否认历史学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叔本华贬低历史学所蕴含的内在真实性。不过,...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史诗二元对立观”,这一对历史学的成见影响深远。黑格尔与叔本华也受这一观念影响,将史学与诗学对立。黑格尔否认历史学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叔本华贬低历史学所蕴含的内在真实性。不过,史诗二元对立观实与古希腊的文化传统相悖,黑格尔与叔本华也在他们的论述中不自觉地给予史诗关系以“历史美学”的启迪。在中国传统史论中,无论是刘知几、钱谦益还是章学诚,都有关于史诗相通的大量论述,这既是对传统史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同时也是对现代史家重新定位历史学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美学 中国传统史学 史学 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