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的丈量--景观诗词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畅 梁启凡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行系统文献综述,并总结出当前诗词文学定量研究的技术指标。同时,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丈量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探讨了诗词文学中的时空耦合对景观发展的作用机制、空间营建及引导意境感知体验的应用途径,以期丰富诗意的丈量手段与诗意景观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词文化景观 时空耦合 意境营造 诗词意境感知
下载PDF
以诗意为旨归——论作为诗人的汪曾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荻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诗在汪曾祺的艺术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自述中,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起步的。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的新诗创作多种风格并存,除了自称“有点朦胧”、多受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还有平实通俗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重抒情的... 诗在汪曾祺的艺术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自述中,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起步的。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的新诗创作多种风格并存,除了自称“有点朦胧”、多受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还有平实通俗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重抒情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些诗融入了汪曾祺个体化和私密化的生命体验,展现了被小说、散文盛名所遮蔽的诗情和才气,同时富有试验特征的“少作”也为他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此外,诗歌之于汪曾祺,不只是意味着文学生涯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感受和思考的起点,他不仅将诗意视作贯穿一生的追求,并且将诗歌的理念和技巧融入小说创作,使小说呈现出“向诗倾斜”的特征,积极推动了小说体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诗人 新诗创作 诗化小说
下载PDF
杨度诗学主张与诗歌艺术特征探析
3
作者 张颖 蒋鸿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杨度是清末民初声名颇著的政治人物,遗憾的是其诗人身份、诗歌创作较少受学界关注。在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其老师王闿运的影响下,杨度推崇盛唐诗歌,追求诗歌意境之美与音律和谐,推崇雄放、自然、明丽的诗风。杨度诗境阔大、诗格颇高;... 杨度是清末民初声名颇著的政治人物,遗憾的是其诗人身份、诗歌创作较少受学界关注。在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其老师王闿运的影响下,杨度推崇盛唐诗歌,追求诗歌意境之美与音律和谐,推崇雄放、自然、明丽的诗风。杨度诗境阔大、诗格颇高;意象壮美、情感充沛;刺世疾邪、悲壮慷慨,这是他对其诗学主张的充分实践。杨度带有佛学之思的诗作也独具特色,其除了自度还欲救世,带有佛学的入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度 诗歌 诗学主张 诗歌创作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诗性的复归: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符号的具象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文君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融合诗性思维理念与数字技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颖的传统文化现代传承路径。诗性思维中的感性可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度,引导其创造现实,并改变受众对文化审美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认知;想象力可拓展传统文化符号的时空张力,助力多元文化融合... 融合诗性思维理念与数字技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颖的传统文化现代传承路径。诗性思维中的感性可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度,引导其创造现实,并改变受众对文化审美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认知;想象力可拓展传统文化符号的时空张力,助力多元文化融合,并打开文化记忆空间建构现实;隐喻可以将传统文化符号打造成现代神话,激发受众在数字共在空间中的情感共鸣与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思维 传统文化符号 具象表达 感性创造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诗创造》中木刻图像的“民主诗学”想象
5
作者 许永宁 谭奕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诗人曹辛之主编的刊物《诗创造》在四十年代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民主的追求中,《诗创造》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索,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刊物及编者的观念,必须回到历史材料中关注被忽略的副文本。《诗创造》的“民主诗学”观... 诗人曹辛之主编的刊物《诗创造》在四十年代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民主的追求中,《诗创造》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索,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刊物及编者的观念,必须回到历史材料中关注被忽略的副文本。《诗创造》的“民主诗学”观念通过木刻作品得以表现,它坚持人本主义,以“创造性”的劳动者木刻表现对文艺个性真实的追求,进而表现“美、爱与自由”的理想,期待以美的文艺重塑国民灵魂。区别于唯美主义者,具有宗教色彩的木刻表现了《诗创造》对现实生命的关怀,在“为人生”传统的影响下,《诗创造》收录了具有民间风味的木刻与诗歌,以求“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综合,实现“不同中求和谐”的民主诗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创造》 中国新诗 木刻艺术 民主诗学
下载PDF
以象言说与律诗诗法之关系
6
作者 韩黛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语义跳跃成为律诗重要的句法特征。由于以言尽象、以象尽意成为律诗的追求,律诗的章法自然会以意为枢纽,而关涉起承转合,以言意为基础,以诗意为旨归。律诗的尚意追求,又使得诗歌整体上追求味外之味的意境混成,神完气足的境界的巧妙营构。正是以象言说方式对律诗诗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才造就了律诗尤其是唐人律诗兴寄高远、气象浑然、惟在妙悟的独特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象言说 以言明象 以象尽意 律诗 诗法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4,共7页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关键词 穆旦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外国诗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疯狂是理智的同义语——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对读 被引量:9
8
作者 范革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和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疯狂演变过程和文学创作经验,揭示出女性的社会性别内涵、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中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她们的创作动力来自对女性的自我否定和对其肉体的嘲讽。她们在...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和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疯狂演变过程和文学创作经验,揭示出女性的社会性别内涵、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中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她们的创作动力来自对女性的自我否定和对其肉体的嘲讽。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美国 疯狂 理智 女性诗人 文学比较 艾米莉·狄金森 西尔维亚·普拉斯
下载PDF
从《元音》看兰波诗歌创作的接受与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户思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法国诗人兰波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兰波不但继承了从波德莱尔开始的象征主义审美观,而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象征主义的审美理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元音》中,兰波利用感觉上的错乱让声音与色彩互相转换,让气... 法国诗人兰波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兰波不但继承了从波德莱尔开始的象征主义审美观,而且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象征主义的审美理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元音》中,兰波利用感觉上的错乱让声音与色彩互相转换,让气味与形状互相交错;通过听觉与视觉、嗅觉与触觉的反复重叠,反复转化,用那些鲜活的语言和形象建造起了兰波诗歌世界的立体空间。兰波的作品对象征主义诗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曾飞跃国界,波及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波 《元音》 诗歌创作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 被引量:23
10
作者 肖曼琼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忠实再现原诗神韵,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当然,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都必须适可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陌生化
下载PDF
唐代馆驿场域与诗歌的生产及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仁敏 刘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唐代兴盛一时的馆驿构筑了诗人与诗歌赖以存在的一个文学场域空间,对唐诗的生产与传播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馆驿外部空间的诸多因素触引诗歌的发生,包括现实空间的位移带给诗人以心理冲击,场域外力与人文因素引发诗人情绪波荡形诸文咏... 唐代兴盛一时的馆驿构筑了诗人与诗歌赖以存在的一个文学场域空间,对唐诗的生产与传播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馆驿外部空间的诸多因素触引诗歌的发生,包括现实空间的位移带给诗人以心理冲击,场域外力与人文因素引发诗人情绪波荡形诸文咏等。其次,馆驿自身还可内化为诗歌的意象,幻化成人生羁旅的象征、亲友离合的音符、世事变迁的镜像等符号要素。同时,馆驿场域还是诗歌传播的重要媒介,其打破传播时空、阶层限制的特性,不仅有利于实现传播目标,也有助于提升传播效率;而传播过程中内容增损带来的诗歌形变,则会引发诗歌的"二次创作",形成新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驿场域 诗歌生产 传播 价值再造
下载PDF
郭沫若诗歌创作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探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5,共5页
本文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外国文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文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 本文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外国文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文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所吸收、消化、综合进而产生新的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歌创作 外国文学 文学影响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泛神论 浪漫主义 文艺观
下载PDF
绿色设计诗意内涵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涛频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1-114,共4页
以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是诗意的生活为启示,反思"过度设计"和"过度消费"对地球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了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焦点,... 以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是诗意的生活为启示,反思"过度设计"和"过度消费"对地球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了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焦点,从自然、情感、和谐几个方面来探讨绿色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呼唤人们对诗意世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创造 绿色设计 心灵健康 合谐共生 审美地生存
下载PDF
陆游词体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庭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3,164,共5页
陆游在宋代词坛是一位很有艺术特色的作家。从其创作总体上看,放翁词在词体形式上有很明显的诗化创作倾向。究其原因,与陆游的创作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宋词坛整体文风的转变,苏轼"以诗为词"的模式影响以及陆游的词学... 陆游在宋代词坛是一位很有艺术特色的作家。从其创作总体上看,放翁词在词体形式上有很明显的诗化创作倾向。究其原因,与陆游的创作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宋词坛整体文风的转变,苏轼"以诗为词"的模式影响以及陆游的词学观念影响,都促使陆游必然在词中带有很浓郁的剑南诗风。具体到词体形式而言,放翁词以诗法诗句入词,融铸剑南情韵,追求工丽之美,这使词在表现形式与艺术境界上均得到了相当大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陆游 诗化 创作动机 词体形式
下载PDF
试论林徽因诗作的“建筑美”特色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励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从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创作与建筑艺术的交叉问题,揭示了建筑学知识的厚重积淀,使林徽因的诗歌既有对新月派建筑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其突破和创新既体现在诗形的建构上,也表现在诗歌艺... 从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创作与建筑艺术的交叉问题,揭示了建筑学知识的厚重积淀,使林徽因的诗歌既有对新月派建筑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其突破和创新既体现在诗形的建构上,也表现在诗歌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深层交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创作 建筑美 建筑艺术 诗歌艺术 人生道路
下载PDF
工具和本体:庄子美学的语言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翔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庄子对于语言的批判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他认为语言既是工具也是本体,体现出一定的辩证理性。语言是一种诗性的精神存在并且参与了文化的创造,而《庄子》文本的语言印证了庄子的诗意语言观。
关键词 工具 本体 诗性 创造
下载PDF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
关键词 南朝至唐代 诗歌艺术 壅塞现象 诗境 构成 创作 阅读
下载PDF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70,共8页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创作发生时作家、艺术家的动机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言说。其理论自觉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创作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内在动力,它必须借助于外物激发才能显现出创造的价值;第二,在创作感物的...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创作发生时作家、艺术家的动机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言说。其理论自觉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创作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内在动力,它必须借助于外物激发才能显现出创造的价值;第二,在创作感物的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隐蔽的,从而,形成了创作动机的确定性与隐蔽性特征;第三,创作动机促成了作家、艺术家的心灵与自然万物产生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物美学 诗论 创作动机 激发 感应
下载PDF
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90,共7页
余光中是诗、文兼擅的当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倡导和应用“适度散文化”的艺术方法。此一方法既是对中国古代“以文为诗”传统的回顾和借鉴,更是一个现代诗人、诗论家为促进现代诗创作的健康成长而提出的开拓... 余光中是诗、文兼擅的当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倡导和应用“适度散文化”的艺术方法。此一方法既是对中国古代“以文为诗”传统的回顾和借鉴,更是一个现代诗人、诗论家为促进现代诗创作的健康成长而提出的开拓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适度散文化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诗诗:立论与立美的双重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淑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论诗诗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对于源远流长而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理论升华。对论诗诗立论与立美两个建构过程进行比较,把握其中的同构关系,是不可能靠形式逻辑,而只能凭借直觉的。论诗诗既是诗的理论,又是理论的诗;既含震慑人心的... 论诗诗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对于源远流长而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理论升华。对论诗诗立论与立美两个建构过程进行比较,把握其中的同构关系,是不可能靠形式逻辑,而只能凭借直觉的。论诗诗既是诗的理论,又是理论的诗;既含震慑人心的审美激情,又寓发人深省的理论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诗 立论 立美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