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tic Wisdom, Mind and Senses, Media. How to Deal With Phenomenon of Crisis of Humanities?
1
作者 Bartlomiej Knosal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
下载PDF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2
作者 成松柳 毛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追求使得他们更看重“风骨”之“骨”对言辞的要求,并在宋代理学家“气本论”的影响之下,变“风骨”为“气骨”;南宋后期的诗论代表严羽虽对江西诗派的观点有所纠正,但又将“风骨”论从美学要求变成了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概括,当前学术界评价建安文学最常用的“建安风骨”便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宋代诗话 文学接受
下载PDF
“诗境说”探源新见——台律融合视野下的中晚唐江南士僧交游
3
作者 李华伟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中晚唐江南地区士僧交游,实以天台与律学的融合为线索,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法慎、玄俨、守直等律师为中心,此时对文士的摄受概因律德之崇高;第二阶段以灵一、刘长卿为核心,这一时期示人文艺、示见谈笑的诗僧风范开始形成;... 中晚唐江南地区士僧交游,实以天台与律学的融合为线索,表现出相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法慎、玄俨、守直等律师为中心,此时对文士的摄受概因律德之崇高;第二阶段以灵一、刘长卿为核心,这一时期示人文艺、示见谈笑的诗僧风范开始形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的过渡人物是灵澈,他既连接越州与长安,又连接越州交游与湖州交游;第三阶段的交游核心是皎然,这一时期皎然表现出明确的干预文学、探讨文学理论、通过文学实现人生价值的志趣,而李华、梁肃、权德舆等文士经过天台影响长期的浸染,表现出对天台法义的深入理解,两方面共同导向了中唐“诗境说”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诗境说 皎然 灵澈
下载PDF
悬置本体或本体论:古典诗学话语的叙述法则
4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直是与哲学上的“道”或“气”紧密相关。所以对此方面的叙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遵循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原则。这一特殊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古典诗学话语的理解与阐释,不能只着眼于字、词的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哲学结构中。基于这一理解,从理论叙说的层面把古典诗学话语奠基时期的构成形态分解、还原出来,从而说明古典诗学话语从其开始就是一种悬置本体(论)或者说有意识地虚化了逻辑源头的特殊构成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话语 悬置 心本体 气(道)本体 叙述法则
下载PDF
“体性”与“风骨”:《文心雕龙》身体诗学论
5
作者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以人的性格与精神气象。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样受到了“体验哲学”的影响。在刘勰类比性论述中,诗文有辞采风骨,人的身体对应有五官形骸。艺术作品是情性和文采的融合,这与身体是肉体与精神统一的观念相一致,发中国诗学借体论艺、以身论文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身体诗学 身体隐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6
作者 雷恩海 田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杂论补充,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实乃《序志》。如此,《沧浪诗话》则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形式,其具体论述,也效法学习,体大虑周,折衷群言,深于诗学之理,由资闲谈的随笔式札记转变为比较有理论体系的诗学专著。《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严密,努力解决古典诗学“什么是诗”这一根本性问题,彰显其理论内涵以及对唐风宋调不同特质的体认,以盛唐诗为典范,不仅重其风格,亦重其精神与思想内容,是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的理论上的反拨,以一个新的视阈探讨宋诗发展之路,寄予热切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下载PDF
从《滇蹄集》看宋湘宦滇心路历程
7
作者 彭淼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45-48,共4页
清代广东嘉应文人宋湘是岭南三大家后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元气淋漓,比美杜甫。他人生后期宦滇十三年,作品思想成熟,艺术造诣达其顶峰。该时期作者深入社会底层,其心境发生变化,具体为:悲悯民众、心系农事、批判陋俗、淡看功名、慎行律... 清代广东嘉应文人宋湘是岭南三大家后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元气淋漓,比美杜甫。他人生后期宦滇十三年,作品思想成熟,艺术造诣达其顶峰。该时期作者深入社会底层,其心境发生变化,具体为:悲悯民众、心系农事、批判陋俗、淡看功名、慎行律己。这些变化让他体悟渐深,使其诗富含厚重的情感,令诗境情景浑融,醇豪真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湘 宦滇 心境 诗境
下载PDF
论王阳明“秀逸有致”的诗风
8
作者 崔冶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8-15,共8页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其诗歌创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秀逸有致”是王阳明诗歌最突出的风格,尤其是王阳明涉及山水、隐逸题材的创作,更具秀美、洒脱、有情趣、富于哲理的特征。王阳明山水诗在继承...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其诗歌创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秀逸有致”是王阳明诗歌最突出的风格,尤其是王阳明涉及山水、隐逸题材的创作,更具秀美、洒脱、有情趣、富于哲理的特征。王阳明山水诗在继承六朝以来审美传统的同时,又展示出创新。王阳明追求的清空之美,是一种心灵境界的外化,展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在创作技法上,他善用气与光影,结合天气及节物的描写,详细刻画气的种种形态与固化的山间景象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铸造了一个清丽、秀美的诗歌世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人生情感都是“秀逸有致”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思想 人生情感 山水诗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论儒者的诗意工夫——以邵雍《击壤集》为例
9
作者 郑朝晖 Liu Huawen(Translated) 《孔学堂》 2023年第3期69-78,169-182,共24页
邵雍击壤体为道学诗之代表。击壤体的诗学价值在于将诗言志的儒家诗学传统,发展为诗意工夫。诗意工夫具体展现为洗心沉吟、寡过自吟、知音和吟三个阶次的工夫操作方式,通过此三阶次的工夫使沉默世界得以语词呈现,经语意澄明而得以语句共... 邵雍击壤体为道学诗之代表。击壤体的诗学价值在于将诗言志的儒家诗学传统,发展为诗意工夫。诗意工夫具体展现为洗心沉吟、寡过自吟、知音和吟三个阶次的工夫操作方式,通过此三阶次的工夫使沉默世界得以语词呈现,经语意澄明而得以语句共振,从而形成以美为中心概念的“美[善(真)]”或“(真)美(善)”合一的清吟雅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工夫 洗心沉吟 寡过自吟 知音和吟
下载PDF
意象、诗情、翻译——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之比较与翻译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保红 刘士聪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以意象、诗情、翻译为题,从意象、音韵、节奏、修辞、创作手法、形式与内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 本文以意象、诗情、翻译为题,从意象、音韵、节奏、修辞、创作手法、形式与内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诗情 比较研究 翻译
下载PDF
诗中有史不是史,史蕴诗心终非诗——事实与价值视域下文史关系的哲学辨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史学因其"诗性"的当代凸显而面临"史即诗"的学科尴尬,循陈寅恪"诗史互证"理路而来的重材料考辨且迷恋"原意"或"本意"的诗学史学化走势,共同把文史关系逼入了困境。"诗中有史&qu... 史学因其"诗性"的当代凸显而面临"史即诗"的学科尴尬,循陈寅恪"诗史互证"理路而来的重材料考辨且迷恋"原意"或"本意"的诗学史学化走势,共同把文史关系逼入了困境。"诗中有史"根自古典诗学的诗可以观、物感说和兴寄传统,"史中有诗"看到了历史著述先天固有的主体性因素。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与历史著述的主体性正是上述极端之论的逻辑根源。若从事实与价值的"二向度思维"看,历史之追求客观性和真实性与文学之祈向超越性和创造性,皆为价值理想,绝非文学实际上无法完全摆脱现实、史乘根本上必带主观这类"事实"因素所能取消和否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关系 诗史互证 史蕴诗心 事实与价值
下载PDF
壮族歌咏文化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斐 王敦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关键词 壮族歌咏文化 诗性思维 民族心理
下载PDF
“风人深致”与清人所至——从《人间词话》看作为自觉转型期士人的深与不深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兆勇 方霞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5-68,共4页
《人间词话》作为以词话论词的殿军之作,诞生在清末国门被打开士人普遍以西土为先进的所谓心态转型时期,王国维以倡"风人深致"显其高端;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显其逻辑思路的清晰;以"境界"显其理论的谨... 《人间词话》作为以词话论词的殿军之作,诞生在清末国门被打开士人普遍以西土为先进的所谓心态转型时期,王国维以倡"风人深致"显其高端;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显其逻辑思路的清晰;以"境界"显其理论的谨严。然把这些理论置于唐五代宋词背景上反观其理论,能发现静安有"真""深"的理论成就,更有真亦不真、深亦不深可加以追寻的诸漏隐匿,读《人间词话》者对此若心知肚明,也许更有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乎 出乎 境界 情景 风人深致
下载PDF
主体间诗学: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的特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毓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60,共12页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个话语主体,并基于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主要采取边译边释的话语方式,以另一主体的方式与其进行平等对话。双方话语之间真正的意义和交织,不仅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源性和类似,而且在于它们之间的比较,也即发现每个传统内相对于另一个传统的差异性,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理解而非判断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跨文化 《文心雕龙》研究 主体间诗学 他者
下载PDF
象外形无迹 寰中影有迁——论刘禹锡意境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学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1-75,共5页
刘禹锡诗学理论深受佛禅的影响,从主体性灵心性出发,提出了因地乘气的主体心性论、因定得境的审美虚静论和至言无辩的言意论,从而构建了以境生象外为中心的意境理论。
关键词 刘禹锡 意境 理论
下载PDF
中国心灵诗学之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晓明 沈喜阳 Zhu Yuan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3期14-26,I0015-I0023,共22页
本文在中国诗歌文化的论域,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心灵诗学的概念。目前的诗学,还只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而中国诗学最深的义涵,是文化的结晶体。在中国文化中,“心”是广大精微、更能涵盖文化之中国性、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之概念。道心、人心... 本文在中国诗歌文化的论域,首次系统提出中国心灵诗学的概念。目前的诗学,还只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而中国诗学最深的义涵,是文化的结晶体。在中国文化中,“心”是广大精微、更能涵盖文化之中国性、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之概念。道心、人心只是一心之不同认知觉解,所谓“一心开二门”。借用西哲的概念,“心灵”起自“心”,是对“心”的自我否定,是一种更高的、经历否定运动的、充满灵性的“心”。但依中国文化,心灵不是独立于心之外或者超越于心之上的超绝概念,心灵就寄寓于心之中,心灵是自由之心。中国文化破除我执以混融万物而为一是无我,保证个人生命之自足与完整是有我,此“心灵境界”可谓“无我而有我”。中国文化合理想于现实,融高明性于中庸性,此“心灵境界”可谓“有限而无限”,是哲学境界,也是审美境界,或者说是具有审美性的“天地境界”。因而,中国心灵诗学,是由“心”转化为“心灵”但又包含了“心”之丰富性和具体性的诗学,是赋予天地万物与人类以更高心灵生命之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的文化 心灵诗学 有限与无限
下载PDF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清代闺秀诗学中“江山之助”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清秀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江山之助"是闺秀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清代闺秀游湖赏花的闺中之游、登山涉水的行旅壮游与游记画卷中的闺中卧游,都很好地诠释了刘勰"得江山之助"的诗学理论。从《诗经》里的汉广游女到有"山水癖"的... "江山之助"是闺秀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清代闺秀游湖赏花的闺中之游、登山涉水的行旅壮游与游记画卷中的闺中卧游,都很好地诠释了刘勰"得江山之助"的诗学理论。从《诗经》里的汉广游女到有"山水癖"的清代闺秀,因"得江山之助"而使女性文学具有了远较以往丰富与深刻的内涵;闺秀在践行"江山之助"的同时又将女性特质融入其中,使之成为闺秀诗学中的重要概念,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山之助 闺秀诗学 行旅 卧游
下载PDF
生态的伦理学——关于《诗学》和《文心雕龙》学术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益民 罗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虽然分别讨论《诗学》和《文心雕龙》的成果业已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讨论尚不热烈。是什么原因致使二者影响下的学术和思想传统大为不同?是什么因素使二者十分相像,却又道行殊途?多种解释都可能是看似合理的答案... 虽然分别讨论《诗学》和《文心雕龙》的成果业已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讨论尚不热烈。是什么原因致使二者影响下的学术和思想传统大为不同?是什么因素使二者十分相像,却又道行殊途?多种解释都可能是看似合理的答案。但唯有伦理生态,配合思想传统的方法模式,构成了中西风格和精神迥异的两种学术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伦理学 《诗学》 《文心雕龙》 学术历程
下载PDF
历史原型李白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念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呈现在今人面前的李白 ,并非一个历史本真的李白。从研究者的角度看 ,有必要寻觅出历史原型李白。作为社会角色 ,历史原型李白是一位鲜明的志士型和诗人型的历史人物 ,而超常的奇异性则是其独特的个案特征。当然 ,历史原型李白也有其从... 呈现在今人面前的李白 ,并非一个历史本真的李白。从研究者的角度看 ,有必要寻觅出历史原型李白。作为社会角色 ,历史原型李白是一位鲜明的志士型和诗人型的历史人物 ,而超常的奇异性则是其独特的个案特征。当然 ,历史原型李白也有其从俗性的一面。研究历史原型李白对于研究“李白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原型 李白 志士型 诗人型 奇异性 从俗性 文化意义 精神实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