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与韩愈“以问为诗”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敏 赵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韩愈诗中包含问句的诗歌占比接近一半,问的内容和方式也十分广泛,“以问为诗”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王安石作为唐音转宋调的关键人物,将韩愈作为师法对象。在对韩愈的文学接受中,王安石虽有尊韩、诋韩的矛盾,但创作中却不自觉受其诗歌... 韩愈诗中包含问句的诗歌占比接近一半,问的内容和方式也十分广泛,“以问为诗”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王安石作为唐音转宋调的关键人物,将韩愈作为师法对象。在对韩愈的文学接受中,王安石虽有尊韩、诋韩的矛盾,但创作中却不自觉受其诗歌风格影响。王安石的问在选词造句、立意手法等方面都对韩愈进行了研习。同时又在诗问广度、艺术性、诗歌意境上对韩愈实现了新变和超越。在这种创造性的文学接受中,王安石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并深刻影响了宋诗“好议论、重学问”的整体面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王安石 韩愈 诗问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二十四诗品》伪书说再证——兼答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质疑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尚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8,共15页
我与汪涌豪教授1994年提出《二十四诗品》伪书说,至今已经十多年。学者补充了许多新的证据,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后者尤以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论述为详,然而其"(伪书说)主要证据已被否定"之论,并无有力证据支持。本... 我与汪涌豪教授1994年提出《二十四诗品》伪书说,至今已经十多年。学者补充了许多新的证据,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后者尤以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论述为详,然而其"(伪书说)主要证据已被否定"之论,并无有力证据支持。本文详尽罗列三家的主要依据,并就张少康《关于〈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的争论》所陈八条观点,逐一申述我见,认为"八条"都不能成立。又对苏轼"二十四韵"一段话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并罗列宋元人对苏轼这段话的申述,以明苏轼语与司空图无涉。此外,对《二十四诗品》里唐以后的痕迹作了考释,并对唐宋文献的传布规则,从学理上作了适当的说明。本文结论是:从目前来看,《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时间,还没有突破十四世纪初(即西元1300年)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辨伪 答疑 祖保泉 张少康 王步高
下载PDF
主体性和诗学元问题的回归
3
作者 张文初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共3页
20世纪,莫斯科-布拉格-巴黎的欧洲大陆诗学和欧美新批评以其共同的对于文本世界、诗性形式的集中关注,合奏了一曲反主体性的壮歌。其合奏的合理性与文学既受科学主义影响,又企图摆脱科学主义支配的努力密切相关。其不合理性在于半途上... 20世纪,莫斯科-布拉格-巴黎的欧洲大陆诗学和欧美新批评以其共同的对于文本世界、诗性形式的集中关注,合奏了一曲反主体性的壮歌。其合奏的合理性与文学既受科学主义影响,又企图摆脱科学主义支配的努力密切相关。其不合理性在于半途上遗失了对文学人性意义的关注。文学与人的存在的关联是诗学的元问题。在经历了从创作到文本到接受的演变之后,当代的诗学应该回归新型的“作者”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诗学 元问题
下载PDF
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应斌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本文下篇探索黄遵宪等超前的“诗界革命”理论和创作的文化背景 ,岭东诗派和诗人宋湘等是其精神文化土壤 .在“诗界革命”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嘉应现象”,岭东诗人与“诗界革命”有着深刻的联系。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黄遵宪 丘逢甲 嘉应现象 诗人 文学研究 文化渊源 岭东诗派 宋湘 地理成因
下载PDF
元刊杂剧选择问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家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3,共5页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元杂剧 元刊杂剧 选择问句 并列问句 反复问句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一个另类文本——《一件小事》细读 被引量:1
6
作者 严虹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0-51,共2页
《一件小事》是鲁迅短篇小说中很特别的一篇,它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车夫和启蒙者——"我"的形象,为了表达对启蒙者的质疑和反省,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车夫,表现了正剧的美学风格,反映了鲁迅早期对民众和启蒙者的... 《一件小事》是鲁迅短篇小说中很特别的一篇,它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车夫和启蒙者——"我"的形象,为了表达对启蒙者的质疑和反省,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车夫,表现了正剧的美学风格,反映了鲁迅早期对民众和启蒙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众”不同 虚设 质疑 启蒙者 正剧
下载PDF
操纵理论三要素视域下“God”译名之争的历史演变
7
作者 黄旦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9期122-123,145,共3页
"God",作为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它在东方之国——中国的汉译问题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上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其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广,使其拥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译名之争。译名之争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 "God",作为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它在东方之国——中国的汉译问题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上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其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广,使其拥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译名之争。译名之争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其核心问题在于究竟是用中文的"上帝"还是"神"来翻译英文的"God"。中文和英文因语言生成环境殊异而具有各自的文化特性,"God"的译名之争不仅涉及中英文的转换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语言背后的操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d”译名之争 操纵理论 意识形态 诗学观 赞助者
下载PDF
界在有无缥缈间——评鲁枢元的《文学的跨界研究》
8
作者 李红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跨界研究 鲁枢元 无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