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当代诗歌的视觉诗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良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6,112,共8页
美国当代诗歌呈现出清晰的视觉转向趋势。诗人们通过自觉的视觉诗学实践,以视觉驱动的版式建构、语言文字的物质性开发、非语言视觉元素的文本化等方式,强化外在视觉呈现在当代诗歌文本建构及其意义生成机制中的作用。当代视觉诗学不仅... 美国当代诗歌呈现出清晰的视觉转向趋势。诗人们通过自觉的视觉诗学实践,以视觉驱动的版式建构、语言文字的物质性开发、非语言视觉元素的文本化等方式,强化外在视觉呈现在当代诗歌文本建构及其意义生成机制中的作用。当代视觉诗学不仅深刻改变了诗歌文本的质地与观念,颠覆了传统诗学观和语言观,突破了既有的诗歌艺术范式和阅读模式,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美学意义;而且对美国当代文化转向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回应与反思,彰显了强烈的时代性和文化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诗歌 视觉诗学 视觉转向 诗歌文本 视觉文本
下载PDF
有温度的阅读: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仝宇光 李颖 陈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5-2039,共15页
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共情体验... 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共情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效,共情与文本阅读共享的脑区三方面进行剖析。未来亟需在基础加工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多维研究,促进读者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阅读 共情 策略叙事共情理论 神经认知诗学模型
下载PDF
诗学观下时政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为例
3
作者 赵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6-60,共5页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视野下,可为探索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时政文本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诗学 翻译策略 时政文本
下载PDF
诗词文本价值路径下川西平原乡村景观意境图景构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岩 李朝阳 黄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共6页
川西地区乡村文明发源于古蜀时期,繁富兴盛富甲一方,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被誉为天府之国。该地区大量的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勾勒出一幅有序、完整、原真、诗意栖居的乡村意境图景。本研究将以唐代川西地区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为载... 川西地区乡村文明发源于古蜀时期,繁富兴盛富甲一方,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被誉为天府之国。该地区大量的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勾勒出一幅有序、完整、原真、诗意栖居的乡村意境图景。本研究将以唐代川西地区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为载体,探究乡村景观意象结构范式和景观意境构型机制为目标。文章将使用解释性混合方法研究,在定量阶段,搜集了近200首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作为定量数据,并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从中分析了以“竹居林盘”“百花潭水”“江川胜览”为典型的乡村意象,并试图验证了景观意象生成机制,即包含乡村景观意象感知对象、乡村景观意象格局、乡村景观感知路径、乡村景观意象感知特征组合的结构范式。定性阶段利用立意抽样的定性数据来解释定量结果,进一步验证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意境认知的整体图景。该研究以见微知著的视角提炼出宏观的乡村景观意境构型框架,为乡村人居环境场所精神的可持续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文本 乡村景观意象 乡村景观意境 混合方法
下载PDF
口头诗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关于“文学文本论”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虹君 徐向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7-93,共7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中“文学文本论”将文学定义为“文本艺术”,创造性地提出了“脑文本”等文本概念来解决文学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本”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字文本”,忽视了发生学意义上以语言为基础的“口头文本”,限制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将“脑文本”看作口头文学的文本,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口头文本的产生、传播、接受规律,不能科学全面地描述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本质。利用跨学科方法与视角,运用“口头诗学”等理论分析“文学文本论”对“文学形态”“文本类型”“文学本质”等问题的理解,或许可以弥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和“语言”的断裂,促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论”理论完善,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文本 口头诗学 文学本质
下载PDF
经学语境下的文学解读与“务探诗人意旨”的文本阐释——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2,157,共10页
《诗经原始》是中国《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在文学与经学不可分离的诗学解释学背景下探讨了《诗经原始》文学解读的可能性,强调《诗经原始》无论是以经学教化的眼光看待《诗》,还是对《诗》做出富有美感和诗意的阐释,都能立足于... 《诗经原始》是中国《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在文学与经学不可分离的诗学解释学背景下探讨了《诗经原始》文学解读的可能性,强调《诗经原始》无论是以经学教化的眼光看待《诗》,还是对《诗》做出富有美感和诗意的阐释,都能立足于文本,以“务探诗人意旨”为目的。它所提出的“读《诗》当涵咏全文,得其通章大意”等解读原则与方法,以及从诗体自身看待《诗》之正变、以“托辞”言《诗》等,都做到了从文本出发、重视文本细读,重视读者涵咏体验在《诗》的解读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切,相对于中国诗学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以“自得“”私意”参与作品的释义、轻视本文客观释义的理论来说,无疑体现出新的特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本诗学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经学语境 文学解读 文本阐释 中国诗学解释学传统
下载PDF
《潘子真诗话》异文商榷
7
作者 刘蕙嘉 王媛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95-100,共6页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以《潘子真诗话》为例,《辑佚》仍然存在漏校、错校、漏辑异文等现象,在诗话内容的取舍方面,也有需要值得完善之处,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子真诗话》 《宋诗话辑佚》 异文 商榷
下载PDF
诗画关系视角下“饮中八仙”的文图转释
8
作者 洪鑫 程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1期6-10,共5页
唐代题画诗的发展在杜甫之上达到了高潮,杜甫所创作的《饮中八仙歌》是其诸多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它在体裁上往往被人怀疑为题画诗。该文通过对杜甫题画诗的罗列,认为《饮中八仙歌》在题材上并不一定属于题画诗,但在内容上极具其... 唐代题画诗的发展在杜甫之上达到了高潮,杜甫所创作的《饮中八仙歌》是其诸多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篇作品,它在体裁上往往被人怀疑为题画诗。该文通过对杜甫题画诗的罗列,认为《饮中八仙歌》在题材上并不一定属于题画诗,但在内容上极具其他诗体所不具备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更加接近于空间艺术的呈现,在多个层面促进了后世大量相关诗意画的转释。宋代之后,尤其李公麟以来的画家,唐寅、任仁发、张翀等以各自的独到理解打破了诗画壁垒,书写了《饮中八仙歌》的接受史长卷,也在多个方面加速了“饮中八仙”形象由语言到图像的超文本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饮中八仙 题画诗 诗意画 文图关系 诗画壁垒
下载PDF
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二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杰舜 叶舒宪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26,共7页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互动关系 人类学诗学 民族志诗学 口传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从古今《诗经》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说开去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春青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文化诗学是一种跨学科、跨文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重建文化语境;二是尊重研究对象固有的互文本关系;三是将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三个研究层面联为一体。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在先秦两汉《诗经》功能演变与儒家诗学生... 文化诗学是一种跨学科、跨文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重建文化语境;二是尊重研究对象固有的互文本关系;三是将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三个研究层面联为一体。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在先秦两汉《诗经》功能演变与儒家诗学生成轨迹之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说明和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文化语境 文本 体验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改写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斌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6-60,共5页
传统的翻译理论反对改写原文 ,但翻译实践中改写是经常出现、有时是非常必须的。改写翻译主要有五种情况 :原文有误 ,为了意识形态的需要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诗学因素。
关键词 改写 翻译 原文有误 诗学
下载PDF
荒草没残碑,百年有余情——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故事,对普通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挚烈关注使萧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去询问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城人民的生与死,他们原本暗淡无光、微不足道的一生,在萧红的关注下焕发出奇异的艺术光彩。《呼兰河传》是诗化小说的精品,具有空间小说的结构,以及浓厚的散文意味和自叙化的抒情特点,感觉化、超常规的语言,传神细腻、力透纸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作品题材 生命故事 诗化文本
下载PDF
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有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3-59,共7页
"人凡有理解,就总有不同"——现代西方解释学的多元意义观和理解观在中国诗学解释史上从来就是一种自觉承续的阐释实践。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多元共存思想的滋润和涵养中,中国诗学解释者始终对作者意图及本身固有的情理悖论... "人凡有理解,就总有不同"——现代西方解释学的多元意义观和理解观在中国诗学解释史上从来就是一种自觉承续的阐释实践。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多元共存思想的滋润和涵养中,中国诗学解释者始终对作者意图及本身固有的情理悖论和逻辑矛盾保持着清醒的质疑,对诗歌文本独特的本质属性与理解的多义性之间的关联持有深刻的体认,对读者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所生发的丰富多样的意义世界一直报以肯定的态度。所有这些质疑、体认和肯定也最终注定了中国诗学解释学的基本解释向度是多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解释学 阐释向度 多元论 原意观 诗歌文本
下载PDF
由古文经学的渊源再论《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林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战国至秦汉的古文经学流传情况为背景,以子夏、李 克、吴起以至《毛诗序》的流传情况为线索,以上博简《诗论》、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与《毛 诗序》的对比研究为依据,可以进一步证明《诗论》与《毛诗序》之间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毛诗序》古文经学 子夏
下载PDF
汉语诗性:事实、概念与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卫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汉语诗性既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在当前的学科体制之内,汉语诗性研究是一个边缘性的领域,但它将会对文学研究及其他以汉语文献为依托的人文学科产生影响。汉语诗性研究一方面必须厘清一系列的相关概念,一方面还要进... 汉语诗性既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在当前的学科体制之内,汉语诗性研究是一个边缘性的领域,但它将会对文学研究及其他以汉语文献为依托的人文学科产生影响。汉语诗性研究一方面必须厘清一系列的相关概念,一方面还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文本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文本 汉语诗性
下载PDF
诗性文本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和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诗性文本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文本结构的整体性;文本结构的二元对立性;文本结构的转换性;文本结构的可调节性。
关键词 诗性文本 结构 特点
下载PDF
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为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而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本相 《美育学刊》 2017年第4期1-15,共15页
中国文学的传统与其说是抒情传统,不如说是诗化传统更确切。中国的戏曲最深刻也是最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的诗歌传统的强大的辐射力量和渗透力量。中国现代的话剧作家以"情本体"传统改造了、创造性地转化了西方的话剧。田汉、郭... 中国文学的传统与其说是抒情传统,不如说是诗化传统更确切。中国的戏曲最深刻也是最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的诗歌传统的强大的辐射力量和渗透力量。中国现代的话剧作家以"情本体"传统改造了、创造性地转化了西方的话剧。田汉、郭沫若是中国话剧诗化传统的开拓者。曹禺不但是中国话剧诗化传统之集大成者,而且是中国话剧诗化之典范。夏衍的戏剧在中国话剧的诗化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宋之的和吴祖光都继承和扩展了这种话剧诗化的传统。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制约着中国话剧文本的诗化进程,也自然影响到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艺术的诗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抒情传统 诗化传统 话剧文本 舞台艺术
下载PDF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珂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欣赏 欣赏者 审美活动 重构 诗美 诗歌文本
下载PDF
历史虚构的文学本文——以《兵车行》为例解读杜诗的“诗”与“史”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桂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0-93,共4页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者相结合,形成...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者相结合,形成其“诗史”之表达形式。“诗史”与一般史书的不同,在于其虚构历史和诗性艺术思维,而与一般诗歌不同则在于其运用“史笔”与作者表现出来的史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虚构的历史 文学本文 诗性艺术思维 史识
下载PDF
法国近代诗学首篇宣言的开创性奠基作用——《保卫和弘扬法兰西语言》的文本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洪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6,共6页
法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近代的文艺批评宣言",在法国文学与诗学的生存过程中,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力和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作用。为此它已成为法国乃至欧美近代诗学研究中的一大重镇。然而我国的法国诗学或西方诗学研究中... 法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近代的文艺批评宣言",在法国文学与诗学的生存过程中,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力和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作用。为此它已成为法国乃至欧美近代诗学研究中的一大重镇。然而我国的法国诗学或西方诗学研究中,还鲜有对此宣言做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的文章,由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该宣言的文本内容与价值作用,进而揭示其在法国近代诗学生成过程中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性贡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诗学 首篇宣言 文本分析 文化诗学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