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的fMRI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宏图 王华 +1 位作者 徐海波 韩俊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MR 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MR 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等多个脑区信号发生变化。结论:电针刺激引起了多个脑区信号的变化,穴位治疗作用的发生可能是多个脑区互相联络,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周围性面瘫 脑/针刺效应 地仓
下载PDF
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对NO、SOD、MDA以及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亚东 高洪泉 +2 位作者 朱梅 王英 周迎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 ,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 目的 :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 ,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中NO的含量 ;能提高脑心肝肾组织中抗氧化能力 ,使SOD的含量增高 ,MDA的含量降低 ;能提高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指数。结论 :针刺“足三里”“关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针灸效应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关元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与下合穴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焕淦 姚怡 +6 位作者 沈雪勇 谭琳蓥 施茵 杨允 刘慧荣 施征 王晓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 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 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穴位疗法 大肠经 合谷 红外线 上巨虚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与足三里穴对脑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阚书慧 顾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与足三里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即时效应。方法对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及非经非穴,实时观察受试者脑磁图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合谷、足三里和非经非穴对照点脑磁图变化有差异。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与足...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与足三里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即时效应。方法对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及非经非穴,实时观察受试者脑磁图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合谷、足三里和非经非穴对照点脑磁图变化有差异。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与足三里穴的循经感传研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两穴针刺对脑部影响区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合谷 足三里 脑磁图
下载PDF
针灸联合药透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BI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孔林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69-67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联合中药透敷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以及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透敷进行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联合中药透敷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以及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透敷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肢肌力及BI指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FAC评分、B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膝关节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膝关节肌张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联合中药透敷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针灸疗法 脑卒中康复 地仓 百会
下载PDF
针刺治疗药源性流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典樟 易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26,共2页
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采用针刺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流涎60例(简称治疗组),并同时设药物治疗60例做对照(简称对照组),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患者中。
关键词 流涎 针灸疗法 地仓 氟哌啶醇
下载PDF
针刺地仓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德利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5-35,共1页
以地仓穴透刺结合局部针刺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6 5例。治疗 5次后 ,全部治愈。半年内未见复发。
关键词 口腔溃疡 针灸 地仓穴 阿是穴
下载PDF
“双固一通”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苏丹萍 宋玉娟 +2 位作者 王雪冰 刘剑 黄维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K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固一通"温针灸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K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固一通"温针灸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固一通"温针灸法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关元穴 足三里 阳陵泉 内膝眼 犊鼻
下载PDF
电针不同腧穴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miRN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华 卢继东 +5 位作者 吴松 杨书侠 望庐山 周焕娇 付伊萌 刘建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腧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电针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电针组(配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腧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电针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电针组(配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内关组和配穴组大鼠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2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造模后,内关组选取"内关",配穴组选取"关元""足三里""内关"分别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只抓取固定,每天1次,共21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ate enzyme isozyme,CK-M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及内皮素1(ET-1)的含量;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心肌细胞miRNA-1、miRNA-133、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组、配穴组大鼠血清CK-MB、VCAM-1、ET-1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均P<0.01);内关组、配穴组CK-MB、VCAM-1、ET-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均P<0.01),且配穴组低于内关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降低(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配穴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增加(均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均P<0.01);与内关组比较,配穴组miRNA-133表达增加(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腧穴尤其是配穴组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miRNA-133的表达,抑制心肌miRNA-1、miRNA-208、miRNA-499表达的双重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凋亡 电针 腧穴配伍 内关 关元 足三里 微小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艾灸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唐英 马彩云 +1 位作者 尚清 刘冬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与西药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于关元、肾俞、足三里穴行温和灸;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10 mL。两组均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目的:比较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与西药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于关元、肾俞、足三里穴行温和灸;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10 mL。两组均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90天。分别于治疗30天、60天、90天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发育商的变化,并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患儿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0、60、90天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发育商(P<0.01,P<0.05);在CD_3^+、CD_4^+、CD_4^+、CD_8^+及IgG、IgA、发育商方面,治疗30天后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均P<0.05),治疗60天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90天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CD_8^+、IgM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115)低于对照组的23.5%(27/115,P<0.01);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患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可改善脑瘫患儿的免疫功能,疗效优于西药匹多莫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艾灸 关元 肾俞 足三里 匹多莫德口服液 免疫功能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君 唐炜 +4 位作者 郭丰 杨黎明 王剑 傅国强 袁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TEAS在围术期脏器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TEAS在围术期脏器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 d内每天给予足三里、内关、合谷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频率2 Hz,刺激强度选择患者能耐受的最适宜强度(不超过2 m A)。对照组操作同观察组,但不开启电源。检测术前(TEAS前)及术后12、24、48、72 h各时间点血浆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肠黏膜屏障反应指标内毒素(LPS)含量及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4、48、72 h炎性因子IL-1、IL-6及TNF-α含量降低(均P<0.05);D-乳酸、LP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但对肠道黏膜通透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肠道手术 炎性反应 肠黏膜通透性 内关 足三里 合谷
原文传递
热敏灸干预膝骨性关节炎兔模型效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付勇 陈树涛 +6 位作者 冒姣娜 潘毅 黄超 熊俊 颜纯钏 黄小冬 章海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模型一氧化氮(NO)、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Ⅱ型胶原、蛋白多糖(PG)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雄性日本长耳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模型一氧化氮(NO)、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Ⅱ型胶原、蛋白多糖(PG)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雄性日本长耳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6只)、艾灸组(24只)、假手术组(6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组与艾灸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膝关节腔建立KOA模型,每日强迫活动30 min,造模15 d。假手术组腔内注射0.9%Na Cl溶液。造模结束后,艾灸组艾灸"犊鼻"穴,每日1次,每次40 min,共14 d,根据兔艾灸过程中温度变化分为热敏灸组和非热敏灸组,两组各随机抽取6只;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各组兔体质量、行为学变化;干预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NO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软骨ADAMTS-4、Ⅱ型胶原、PG含量。结果:(1)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兔体质量均下降,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假手术组兔体质量仍下降,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干预后兔体质量升高,Lequesne MG评分降低(P<0.05,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兔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但Lequesne M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NO、ADAMTS-4表达均升高,Ⅱ型胶原、PG表达均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干预后NO、ADAMTS-4表达均明显降低,Ⅱ型胶原、PG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干预后NO、ADAMTS-4表达明显降低,Ⅱ型胶原、PG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热敏灸可能通过抑制NO和ADAMTS-4表达,减少炎性反应、保护关节软骨从而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热敏灸 一氧化氮(NO)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 Ⅱ型胶原 蛋白多糖(PG) 犊鼻
原文传递
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指数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骅 丁敏 +2 位作者 蒋亚秋 靳长旭 林天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有效针刺手法。方法:将10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3例)。两组在针刺患侧攒竹、四白、颊车、牵正的基础上,同取患侧口三针(地仓、口禾髎、夹承浆),观察组采用滞针牵拉法,对照...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有效针刺手法。方法:将10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3例)。两组在针刺患侧攒竹、四白、颊车、牵正的基础上,同取患侧口三针(地仓、口禾髎、夹承浆),观察组采用滞针牵拉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NFI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率为87.5%(42/48),优于对照组的67.9%(36/53)(P<0.05)。结论: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是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顽固性 口眼歪斜 面神经功能指数 滞针 地仓 口禾醪
原文传递
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玉红 郑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 评价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直... 目的 评价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直流感应单向脉冲波定向透穴治疗.2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及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测,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22/33)、对照组为43.8%(14/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75,P=0.013).治疗后,治疗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Ⅰ级15例、Ⅱ级4例、Ⅲ级3例,对照组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9,P=0.018);治疗组瞬目反射R1、R2波检出率为87.9%(29/33)、对照组为81.3%(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5,P=0.016).治疗后,治疗组瞬目反射R1波[(12.28±2.55)ms比(13.84±3.07)ms,t=2.227]、R2波[(32.28±7.08)ms比(35.95±5.11)ms,t=2.396]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20).结论 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可缩短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R1、R2波,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面部 脉冲电针疗法 地仓 颊车 阳白 太阳
原文传递
足三里、关元温针灸联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15
作者 吴松 严江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关元温针灸联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与西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5例。针灸组采用足三里、关元温针灸(30 min)联合八髎穴隔姜灸(1.5 h)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 目的:观察足三里、关元温针灸联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与西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5例。针灸组采用足三里、关元温针灸(30 min)联合八髎穴隔姜灸(1.5 h)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口服克龄蒙治疗,从月经来潮第5天起服用,每次1片,每天1次,连续服用21 d停药,停药7 d后继续服用,共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使用电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酶联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_2),采用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测定卵巢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及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SH、FSH/LH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灸组FSH/LH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E_2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PSV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灸组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RI、PI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卵巢体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两组AFC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灸组高于西药组(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关元温针灸联合八髎穴隔姜灸对卵巢早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改善患者FSH/LH、PSV以及卵泡数量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针灸 温针灸 隔姜灸 足三里 关元 八髎
原文传递
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成泽东 宁玉楼 王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和造模组(19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和造模组(19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1只兔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变化确定是否造模成功。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加干预因素,同电针组抓取、固定;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及"关元"穴,双侧"内关""足三里"穴连接电针仪20 min,采用疏密波(4 Hz/20 Hz,1 m A);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 mg/kg/d)混悬液20 m L灌胃给药,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蛋白表达,采用RNA的反转录(RT)和c 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相结合的技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m RNA表达。结果:空白组血管壁厚度较均一,内皮较完整,未见泡沫细胞的堆积以及粥样斑块;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受损,内膜下可见明显的粥样斑块,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泡沫细胞。干预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蛋白、m 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1),电针组和西药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蛋白、m 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电针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蛋白、m RNA水平表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电针 内关 足三里 关元 阿托伐他汀钙片 巨噬细胞 CD36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米智华 高巨 +2 位作者 陈小萍 葛亚丽 卢开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于双侧合谷与内关、足三里与其外侧2寸的非穴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介于8~12 mA),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相应的穴位上贴刺激电极,不进行相应的电刺激。统计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地佐辛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术前1 d(T_0),术后4 h(T_1)、8 h(T_2)、24 h(T_3)、48 h(T_4)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简易智能状态(MMSE)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记录T_1~T_4时点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及地佐辛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时H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T_0比较,T_1、T_2、T_3时,两组患者QoR-40量表总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总评分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总评分(均P<0.05);观察组在T_1时、对照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较T_0时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降低;T_1、T_2、T_3时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MMSE评分(均P<0.05)。T_1、T_2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0%(11/50)、12.0%(6/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24.0%(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_3、T_4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0%(3/50)、2.0%(1/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4/50)、4.0%(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减少术中麻醉药和术后镇痛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恢复质量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原文传递
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李英南 王健 +2 位作者 周鸿飞 刘峻 张晓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cm、颊车穴向地仓穴方向深刺约3. 3 cm。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 0%,对照组为66.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口角歪斜、眼裂闭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提升(P <0. 05),且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 <0. 05)。结论深刺地仓、颊车穴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面神经功能,其较常规浅刺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 针刺深度 地仓 颊车 生活质量 面神经评分
原文传递
Differences in thermal effects of moxibustion at 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 on various facial areas in healthy people 被引量:13
19
作者 Yiling Yang Laixi Ji +3 位作者 Gaobo Li Xiufang Deng Peisi Cai Ling Gu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97-403,共7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different facial areas by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two points,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and probe the phenomena underlying self-regulation in the human body after 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different facial areas by suspended moxibustion at two points,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and probe the phenomena underlying self-regulation in the human body after thermal stimulation.METHODS:Thirty healthy volunteers accepted moxibustion over 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and the order of moxibustion points was randomly determined.Moxibustion method:suspension of moxibustion over 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 on both sides was performed using an ignited moxa stick stuck in a support for 20 min.Observation method:An infrared thermal image of the face wa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suspended moxibustion using a CK350 medical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instrument.Data analysis:A thermal microscopic section view system(TMTSy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in special facial area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PSS 14.0 software.RESULTS:Before moxibustion was suspended,the facial thermal image showed a T-shaped thermal area related to the vascular distribution with even temperature and good symmetry on both sides.Suspended moxibustion over Zusanli(ST 36)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t the forehead,around the nose,at the corners of the mouth,and at the cheeks and lips(P<0.01).Suspended moxibustion over Hegu(LI 4) also have a significant(P<0.05)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round the nose,the corners of the mouth,the cheeks,and lips,where has a new high temperature area was formed(P<0.01).Suspended moxibustion over Hegu(LI 4) raised the temperature at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lips more obviously than did Zusanli(ST 36) in the same person,(P<0.05).After 10 min of moxibustion over Zusanli(ST 36) and Hegu(LI 4),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in the facial area reached its peak value.CONCLUSIONS:Faci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of healthy people revealed a T-shaped thermal area reflecting a physiological thermal area.Moxibustion over Zusanli(ST 36) or Hegu(LI 4) raised the temperature in this facial T-shaped thermal area.Hegu(LI 4)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thermal area in the lips.The time required for moxibustion to regulate human body temperature was 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point ST 36(Zusanli) point LI 4(Hegu) Infrared thermal image
原文传递
Clinical studies on different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被引量:3
20
作者 Xue Xiao Huang Yan +1 位作者 Liu Xin Yue Zeng-hu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6期416-419,共4页
Objective: To seek the optimal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optim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 Methods: A total of 9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 Objective: To seek the optimal acupuncture tim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optim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 Methods: A total of 90 eligible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Points Guanyuan(CV 4), bilateral Zusanli(ST 36) and Sanyinjiao(SP 6) were selected for patients in all three groups, with a different treatment duration: 15 min in group A, 30 min in group B and 45 min in group C.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each group was evaluated by pain symptom scoring. Results: As for the pain symptom scor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ra-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all P〈0.05); coupl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B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both P〈0.05). As for clinical efficac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B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both P〈0.05), indicating that 30 min of acupuncture is the optimal du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Conclusion: With the same needling manipulation, 30 mi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chieves a better efficacy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 Guanyuan(CV 4) point Zusanli(ST 36) point Sanyinjiao(SP 6) DYSMENORRHEA Needle Retai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