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Pathogens of Main Sugarcane Varieties in Yunnan Province
1
作者 Xiaoyan WANG Wenfeng LI +3 位作者 Yinhu LI Hongli SHAN Rongyue ZHANG Yingkun HU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6期43-47,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species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main varieties in Yunnan sugarcane areas,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species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main varieties in Yunnan sugarcane areas,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Methods]Specific primers Fv-F3/Fv-R3 and Fp-F4/Fp-R4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ribosomal DNA non-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gene sequences of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and Fusarium proliferarum,the main pathogen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and 117 typical sugarcane pokkah boeng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ain varieties in different sugarcane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PCR.[Results]Among the 117 sugarcane pokkah boeng samples,112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F.verticillioides with a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95.7%;103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F.proliferarum with a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88%;103 samples were infected by 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rum,and the compound infection rate was 88%;and the two pathogens were not detected in 5 samples,which might be sugarcane pokkah boeng caused by other species.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23 F.verticillioides positive samples and 19 F.proliferarum positiv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ugarcane varieties in different sugarcane areas were sequenced.The BLAST align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s of the 23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F.verticillioides shared 99.45%-100.00%homology with F.verticillioides(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U508286),and the sequences of the 19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F.proliferarum shared 99.26%-100.00%homology with the sequence of F.proliferarum(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K252904).Part of the F.verticillioids and 11 F.proliferarum sequence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an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y belonged to the F.verticillioids group and F.proliferarum group,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verticillioides and F.proliferarum were the main pathogens causing sugarcane pokkah boeng of the main sugarcane varieties in Yunnan,and there was a common phenomenon of compound infection.F.verticillioide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Pu er,Lincang,Honghe and Yuxi sugarcane areas,but the detection rate of F.proliferarum was also high,and there were other species.In the future,the discovery of resist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breeding of resistant varie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iming at these two pathogen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Conclusions]The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pathogens,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breeding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scientif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pokkah boeng PATHOGENS Dominant species Main varieties PCR detec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Detection,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Yunnan Sugarcane Areas
2
作者 Xiaoyan WANG Xiaoyan CANG +4 位作者 Wenfeng LI Yinhu LI Hongli SHAN Rongyue ZHANG Yingkun HU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4期22-25,共4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 species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the sugarcane areas of Yunnan in the low-latitude plateau,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atho...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 species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the sugarcane areas of Yunnan in the low-latitude plateau,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kkah boeng.[Methods]With 14 pokkah boeng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ugarcane areas in Yunnan as materials,pokkah boeng-specific detection primers FvF4/Fv-R4 and Fp-F3/Fp-R3 were designed based on ribosomal DNA non-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sequences,respectively,and used to perform PCR on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and F.proliferatum.[Results]In 12 of the 14 pokkah boeng samples,two species of pokkah boeng pathogens were detected,and 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composite infection.Seven composite infection samples were selected for sequence 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The sequences of F.verticillioides(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MZ126549-MZ126555)and F.proliferatum(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MZ102259-MZ102265)from seven composite infection samples shared 98.6%-100%and 100%with F.verticillioides strain 20(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KU508286)and F.proliferatum Dehong strain(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J629482)published in Gen Bank,respectively.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s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in Yunnan we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verticillioides group and F.proliferatum group.In the F.verticillioides group,except for ROC 25(Lancang,Yunnan)and Funong10-1405(Maitreya,Yunnan)which were on an independent branch,the remaining five composite infection samples were grouped with F.verticillioides strai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and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F.oxysporum Guangxi strain.All strains of F.proliferatum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origins were clustered into another group.[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garcane pokkah bo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CANE pokkah boeng Dominant speci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甘蔗种质资源的梢腐病抗性评价
3
作者 张池 许誉芝 +10 位作者 魏乙斌 姜春秀 杨世常 李火建 伍玉玲 陈珺 曾力方 黄凤敏 杨光琴 张木清 暴怡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4-2343,共10页
甘蔗梢腐病是我国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给甘蔗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筛选和培育抗梢腐病甘蔗种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丁当和云南德宏进行为期3 a的田间试验,分析2015—2017年甘蔗梢腐... 甘蔗梢腐病是我国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给甘蔗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筛选和培育抗梢腐病甘蔗种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丁当和云南德宏进行为期3 a的田间试验,分析2015—2017年甘蔗梢腐病的田间自然发病数据,评价了我国选育引进的98份甘蔗种质的抗病性,旨在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梢腐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差异,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示为丁当>德宏。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种质、年份、地点、月份、种质×年份、种质×地点、地点×月份均对梢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其中,种质和年份对甘蔗梢腐病的影响最大,表明梢腐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比较不同地点的气象条件发现,梢腐病发病程度与气温和年降雨量呈现正向相关趋势。在98个甘蔗种质中,16个种质表现为高抗,占比16.33%;32个种质表现为抗病,占比32.65%;18个种质表现为中抗,占比18.37%;24个种质表现感病,占比24.49%;8个种质表现高感,占比8.16%。其中,高抗甘蔗种质CP94-1100、Q202、ROC21、ROC23、粤糖93-159、桂糖02-1247、桂糖02-208、桂糖02-761、桂糖03-1403、粤甘16、桂糖05-3846、桂糖05-827、ROC22、粤糖00-236、粤糖89-240和粤糖94-128可考虑用作亲本进行抗病育种。而表现为高感的甘蔗种质CP72-2086、PINDAR、ROC26、桂糖02-619、桂糖05-2743、桂糖05-322、柳城03-182、水电25则需要谨慎应用。总之,本研究筛选出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对后续种质的利用和抗性种质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泽平 段维兴 +4 位作者 李毅杰 梁强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分级标准 抗性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霆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有总 唐仕云 王泽平 李毅杰 刘平武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296,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区域性 聚类分析 抗性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病害调查及其病原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龙盛风 李文教 +4 位作者 韦绍龙 林善海 李毅杰 梁强 王泽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及致病菌种类,探讨两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广西隆安和百色分别设置甘蔗连作、香蕉—甘蔗轮作、香蕉连作和甘蔗—香蕉轮作4种... 【目的】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及致病菌种类,探讨两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广西隆安和百色分别设置甘蔗连作、香蕉—甘蔗轮作、香蕉连作和甘蔗—香蕉轮作4种种植模式,于每年7—10月调查各点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对采集到的具有典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病株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香蕉—甘蔗轮作模式下,百色点2016年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明显高于2015和2017年,隆安点2016年的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略高于2015年同期,2017年的病情指数低于2015和2016年;甘蔗连作模式下,百色点的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变化不明显,隆安点2016年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2015和2017年。香蕉连作模式下,百色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不断增长趋势,而隆安点明显高于同期百色点;甘蔗—香蕉轮作模式下,百色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虽然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同期病情指数低于连作模式。病原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存在多种致病菌,其中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结论】香蕉和甘蔗上均存在丰富的镰刀菌类群,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现象。轮作模式有利于丰富真菌种类,同时有效降低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香蕉 枯萎病 镰刀菌 轮作
下载PDF
生物炭对旱坡地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桂意云 李海碧 +7 位作者 韦金菊 毛莲英 张荣华 区惠平 祝开 赵培方 周会 刘昔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6-784,共9页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炭 土壤 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梢腐病发病率 产量
下载PDF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泽平 陈奕 +5 位作者 孙海军 李毅杰 段维兴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主栽品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我国甘蔗梢腐病2种主要病原菌孢子萌发特性及品种(系)抗性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泽平 刘璐 +6 位作者 高轶静 罗霆 段维兴 张保青 杨翠芳 周珊 张革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5-601,共7页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度20℃、葡萄糖浓度0.02%、黑暗、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F.proliferatum在孢子浓度8×10~6、温度35℃、葡萄糖浓度0.05%、紫外光、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18份参试甘蔗品种(系)中16份属于梢腐病抗性材料,只有GT 37和GT 21表现出明显感病特征。F.verticillioides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力和致病性强于F.proliferatum。利用两个病原菌筛选出来的2个感病品种(系)GT 37、GT 21及3个高抗品种(系)Q 202、ROC 1、YT 94-128可作为典型种质材料来进行抗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致病菌 孢子萌发特性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桂糖37和桂糖40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霆 李毅杰 +5 位作者 王泽平 周会 段维兴 梁强 黄诚华 林善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904,共6页
为了探讨较佳种植密度,为甘蔗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以桂糖37号和桂糖40号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11.61、13.58、15.72、17.87和20.01万芽·hm-2,研究种植密度对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种量密度对桂糖3... 为了探讨较佳种植密度,为甘蔗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以桂糖37号和桂糖40号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11.61、13.58、15.72、17.87和20.01万芽·hm-2,研究种植密度对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种量密度对桂糖37的出苗数有明显的影响,当下种量为17.87万芽·hm-2时,出苗数最多。而下种量密度对桂糖40的出苗数没有明显影响。两个品种的出苗率均随着下种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种植密度对2个甘蔗品种新植蔗的黑穗病发生无明显影响。随着下种量增加,桂糖37梢腐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然后减轻。桂糖40甘蔗梢腐病较轻,规律不明显。2个品种的花叶病均表现为随着下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但2个品种的枯心率均随着下种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下种量分别与螟害枯心苗率和出苗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对甘蔗梢腐病、花叶病和螟害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植密度 梢腐病 花叶病 枯心苗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强 崔一平 +1 位作者 徐世强 张木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49-1955,共7页
为探讨甘蔗梢腐病病原菌菌株的群体结构及种内的分化,以采自广西、云南、福建和海南等不同地区的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为材料,通过初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病原种。利用KCl O3培养基诱导筛选获得Nit... 为探讨甘蔗梢腐病病原菌菌株的群体结构及种内的分化,以采自广西、云南、福建和海南等不同地区的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为材料,通过初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病原种。利用KCl O3培养基诱导筛选获得Nit突变体,其中1个菌株没有产生Nit突变体,剩下的29个菌株共产生266个Nit突变体。营养体亲和群的测定结果表明:9个菌株的VCG没有同一性,1个菌株组成1个VCG;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株间互不亲和,分属于不同的VCG;同一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株间亦不亲和;暗示引起甘蔗梢腐病的串珠镰刀菌属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在不同的栽种地区群体结构变化很大,并且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及寄主品种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串珠镰刀菌 NIT突变体 营养体亲和群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原因及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被引量:27
12
作者 单红丽 李文凤 +6 位作者 张荣跃 王晓燕 李婕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40-42,45,共4页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因,梢腐病为害的病株率为63.3%~95.0%,平均81.1%;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为30.2%~48.5%,平均38.42%;蔗糖分减少2.63%~5.21%,平均3.61%;蔗汁锤度减少2.40~4.69°Bx,平均3.61°Bx;蔗汁重力纯度减少1.99%~8.14%,平均4.83%;蔗汁还原糖分提高0.05%~0.60%,平均0.16%。可见,目前甘蔗梢腐病发生为害严重,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甘蔗的增产增收。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甘蔗梢腐病防控对策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流行原因 甘蔗产量和糖分 损失评估
下载PDF
甘蔗主要病害抗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瑜华 卢加举 李向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甘蔗生产长期受到病害的严重影响,这些病害不仅降低蔗茎产量和糖分,还影响宿根性,甚至造成品种种性退化,而抗病品种的选育是保证甘蔗生产的有效途径。概述了甘蔗花叶病、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梢腐病4种主要甘蔗病害在病原物检测、种质... 甘蔗生产长期受到病害的严重影响,这些病害不仅降低蔗茎产量和糖分,还影响宿根性,甚至造成品种种性退化,而抗病品种的选育是保证甘蔗生产的有效途径。概述了甘蔗花叶病、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梢腐病4种主要甘蔗病害在病原物检测、种质筛选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抗病育种工作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育种 花叶病 黑穗病 宿根矮化病 梢腐病
下载PDF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梢腐病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红丽 张寒舒 +8 位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张荣跃 仓晓燕 房超 李泽娟 黄丕忠 周游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284,共8页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防效均达90.73%以上,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489 kg/hm^(2)以上,糖分增加1.8%以上,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连喷2次,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精准施药 梢腐病 防效评价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伟怀 李锐 郑服丛 《甘蔗糖业》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是甘蔗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害。更为重要的是,甘蔗梢腐病株中常含有串珠镰刀菌类水溶性毒素,对人畜禽均有毒害作用,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针对从海南岛不同甘蔗种植区采集甘蔗梢腐病的典... 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是甘蔗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害。更为重要的是,甘蔗梢腐病株中常含有串珠镰刀菌类水溶性毒素,对人畜禽均有毒害作用,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针对从海南岛不同甘蔗种植区采集甘蔗梢腐病的典型病斑,对其分离和单孢纯化及鉴定。继而从中挑选了分别来自不同蔗区的4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而选择了6种常用杀菌剂,于室内对它们分别进行了毒力测定。进一步分别求得不同杀菌剂对相应菌株的剂量反应回归方程,各药剂对相应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50、EC75及相关系数r值等。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灭病威、正品甲津托3种药剂对甘蔗梢腐病菌毒力较强,尤以多菌灵为最佳,其EC50为1.77~2.51μg/mL。菌核净的次之。比较而言,百菌清和代森锰锌2种药剂效果均不如前者的,特别是代森锰锌,其EC50为62.5~227.6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原菌 毒力 杀菌剂
下载PDF
甘蔗响应梢腐病菌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泽平 林善海 +4 位作者 梁强 李长宁 宋修鹏 刘璐 李毅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6,共8页
本文旨在解析甘蔗响应梢腐病菌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甘蔗抗梢腐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参考。以我国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孢子悬浮液为病原,以高抗梢腐病品种YT94/128和高感梢腐病品种GT37... 本文旨在解析甘蔗响应梢腐病菌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甘蔗抗梢腐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参考。以我国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孢子悬浮液为病原,以高抗梢腐病品种YT94/128和高感梢腐病品种GT37为宿主材料,在温室条件下进行针刺法接种,提取病情指数最严重时期,即接种后第14天的甘蔗叶片蛋白质进行iTRAQ定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从GT37中成功鉴定3707个蛋白,获得542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表达187个,下调表达355个;从YT94/128中成功鉴定到3068个蛋白,获得差异蛋白449个,其中上调表达191个,下调表达258个。这说明遗传背景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蛋白质组成上有很大差异,推测这是不同甘蔗品种间抗梢腐病性差异的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轮枝镰孢菌 蛋白质组学 侵染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宇峰 王海玄 +1 位作者 李奕莎 商贺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共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共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469 9 mg·L^(-1),在试验设计的最大剂量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90.30%;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卷叶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247 4、0.784 0、2.657 4和4.189 7 mg·L^(-1),在试验设计的最大剂量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3.45%、73.88%、79.21%和83.11%。可分别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进一步开展防治甘蔗梢腐病和卷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串珠镰刀菌 甘蔗卷叶病 卷叶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云南低纬高原甘蔗梢腐病菌检测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18
作者 王晓燕 仓晓燕 +6 位作者 李文凤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张荣跃 卢文洁 黄应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 【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抗病育种和精准科学防控,亟需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采自云南省耿马县、孟连县、新平县、澜沧县、开远市和弥勒市等不同蔗区的14份梢腐病样品为材料,分别利用基于核糖体DNA非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设计的梢腐病特异性检测引物Fv-F4/Fv-R4和Fp-F3/Fp-R3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和Fusarium proliferatum(Fp)进行PCR检测。【结果】14份梢腐病样品中有12份均检测到2种梢腐病病原菌,存在混合侵染现象。选取7份混合侵染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Fv(MZ126549~MZ126555)和Fp(MZ102259~MZ102265)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Fv菌株20(KU508286)和Fv德宏菌株(KJ629482)的同源性为98.6%~100%和100%。系统进化树中云南蔗区梢腐病病原菌主要分成两组,即Fv组和Fp组。除来自云南澜沧ROC 25和云南弥勒福农10-1405上的Fv单独聚为一个小组外,在Fv组中,5个混合侵染样品与不同地理来源Fv菌株聚为一组,并与F.oxysporum(广西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Fp而言,本研究获得的Fp序列与不同地理来源Fp菌株聚为一组。【结论】初步确认Fv和Fp是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梢腐病的主要病原,且普遍存在混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菌 优势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甘蔗镰孢菌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致病变异突变体筛选及突变基因定位
19
作者 蒙姣荣 黄海娟 +3 位作者 杨惠贞 曾泉 李珅雨 陈保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由镰孢菌复合种引起的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PBD)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西,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是PBD的优势病原菌。尽管PBD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远未得到阐明。为研究甘蔗镰孢... 由镰孢菌复合种引起的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PBD)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西,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是PBD的优势病原菌。尽管PBD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远未得到阐明。为研究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构建甘蔗镰孢菌FF001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采用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pTHR1-AH双元载体的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转化F.sacchari分生孢子,获得3018个转化子;随机选取12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突变株均插入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多数为单拷贝插入。采用离体叶片接种评价转化子的致病力,获得致病力明显减弱21个和致病力增强9个,共30个突变体。通过TAIL-PCR扩增测序并与甘蔗镰孢菌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了其中27个突变株的T-DNA插入位点。观察到多个插入位点伴随有基因组片段缺失,导致1个插入位点可以影响1个以上的功能基因。T-DNA插入位点多为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少数为终止子区和间隔区。受影响的基因分别编码α-甘露糖苷酶(alpha-mannosidase)、中性氨基酸渗透酶(neutral amino acid permease)、寡聚高尔基复合体成分4(oligomeric golgi complex component 4)、寡肽转运蛋白(oligopeptide transporter)、酰基辅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乙酰乙酰-CoA合成酶(acetoacetyl-CoA synthetase)、碳酐酸酶(carbonic anhydrase)、Bud 10蛋白(Bud 10 protein)、类驱动蛋白bimC(kinesin-related protein bimC)、锌指蛋白ASD4(zinc finger protein ASD4)、转录起始因子TFIID(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factor TFIID)、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cutinase G-box binding protein)、吖啶黄素敏感性控制蛋白(acriflavine sensitivity control protein ACR-2)、核类VCP蛋白(nuclear VCP-like protein)、热激蛋白HSP30(heat shock protein 30)、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2C型蛋白磷酸酶(type 2C protein phosphatase)、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ease)、硒蛋白(selenoprotein)、DNA聚合酶η(DNA polymerase eta)、存活因子1(survival factor 1)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等22个已知功能蛋白和16个未知功能蛋白。部分突变基因,如锌指蛋白ASD4、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寡肽转运蛋白和2C型蛋白磷酸酶等,已分别在稻瘟病菌、稻曲病菌、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孢菌等植物病原真菌中证实为致病相关基因。多种类型致病相关突变体的获得,为深入研究甘蔗镰孢菌致病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镰孢菌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致病力相关基因 侧翼序列 甘蔗梢腐病
下载PDF
甘蔗褐条病与梢腐病病原菌快速大量产孢的培养方法
20
作者 单红丽 李银煳 +4 位作者 李婕 王晓燕 张荣跃 李文凤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22年第4期55-58,共4页
甘蔗褐条病和梢腐病是为害甘蔗叶部的灾害性真菌病害。为了改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存在病菌生长速度缓慢、产孢时间长、产孢数量少等问题,对甘蔗褐条病与梢腐病病原菌快速大量产孢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褐条病菌... 甘蔗褐条病和梢腐病是为害甘蔗叶部的灾害性真菌病害。为了改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存在病菌生长速度缓慢、产孢时间长、产孢数量少等问题,对甘蔗褐条病与梢腐病病原菌快速大量产孢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褐条病菌接种于褐条病菌产孢培养基后,经去除菌丝处理后暗培养7 d可产生大量褐条病菌分生孢子;甘蔗梢腐病接种于梢腐病菌产孢培养基后,振荡培养3 d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本方法培养基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廉,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污染率低,与PDA培养基传统培养方法相比,培养周期显著缩短,每个视野分生孢子增加6倍以上,充分满足了甘蔗褐条病和梢腐病深入研究与防控的需求,为甘蔗褐条病和梢腐病病菌变异动态、致病力差异、筛选抗病品种及绿色高效杀菌剂等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褐条病 甘蔗梢腐病 分生孢子 诱导产孢 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