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e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蒙蒙 张丽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82-584,共3页
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提出依据分子改变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突变型,MSI(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高拷贝数型,低拷贝数型。其中,pole基因突变型具有形态学高度恶性,但具有较好预后,对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pol... 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提出依据分子改变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突变型,MSI(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高拷贝数型,低拷贝数型。其中,pole基因突变型具有形态学高度恶性,但具有较好预后,对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pole基因突变可能与合并多个基因突变的子宫内膜癌有关,因此认识和了解pole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非常重要。另外,对于pole突变合并P53,或者错配修复蛋白基因突变以及P53和错配修复蛋白基因同时突变,或者三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pole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复习文献,对pole基因突变的子宫内膜癌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e基因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下载PDF
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师琨 范亚莉 +1 位作者 范阳阳 李娜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期23-25,34,共4页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ε的第二大亚基(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唐都医院胸外科实施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20对,详细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ε的第二大亚基(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唐都医院胸外科实施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20对,详细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进行POLE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POLE2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高于癌旁组织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E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LE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与肿瘤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POLE2基因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肺癌的一个潜在靶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ole2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POLE、POLD1基因突变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逸菲 何磊 +5 位作者 杜俊 崔娣 杨丽 邸婧 刘东戈 王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携带POLE、POLD1基因突变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诊断结直肠癌的45岁及以上中老年患者276例,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携带POLE、POLD1基... 目的探讨携带POLE、POLD1基因突变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诊断结直肠癌的45岁及以上中老年患者276例,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携带POLE、POLD1基因胚系有害突变及体细胞变异,并将276例患者分为:有害突变组6例,意义不明变异组18例,野生型组252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其他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包括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MSI)、基因共突变情况等。结果276例结直肠癌患者成功进行二代测序检测,所有患者中未检测出POLE、POLD1基因胚系突变,18例(6.5%,18/276)患者携带POLE基因突变,其中6例(2.2%,6/276)为有害突变,12例(4.3%,12/276)为意义不明变异,余为POLE基因野生型患者。10例(3.6%,10/276)患者携带POLD1基因突变,均为意义不明变异。5例(1.8%,5/276)同时携带两种基因突变。6例有害突变组患者与意义不明变异组及野生型组患者相比显示肿瘤分期早(P<0.05),发生低级别肿瘤出芽现象多见(P<0.05)。而有害突变组及意义不明变异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比较,均更多见于结肠癌患者(P<0.05)及组织学表现低分化组(P<0.05)。有害突变组患者TMB中位数257.76muts/Mb,意义不明变异组患者TMB中位数74.4 muts/Mb,野生型组患者TMB中位数5.81muts/Mb,3组间TMB-H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害突变组、意义不明变异组及野生型组患者检出MSI-H状态分别为1例(16.7%,1/6)、14例(77.8%,14/18)及18例(7.1%,18/276),而意义不明变异组患者MSI-H状态高于野生型组及POLE基因有害突变组患者(均P<0.01)。有害突变组患者KRAS、NRAS、BRAF、PIK3CA基因共突变发生频率高于意义不明变异组及野生型组患者(均P<0.05)。结论有害突变组、意义不明变异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独特临床病理特征,意义不明变异组结直肠癌患者更好发于结肠,组织学分化差多见,伴TMB-H及MSI-H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ole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