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elastomeric poly (glycerol sebacate)/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被引量:3
1
作者 Rajeswari Ravichandran Jayarama Reddy Venugopal +2 位作者 Subramanian Sundarrajan Shayanti Mukherjee Seeram Ramakrishn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3期28-41,共14页
AIM: To facilitate engineering of suitable biomaterial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Poly (glycerol sebacate)/collagen (PGS/ 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were fabricated by cor... AIM: To facilitate engineering of suitable biomaterial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Poly (glycerol sebacate)/collagen (PGS/ 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were fabricated by core/ shell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with core as PGS and shell as collagen polymer; and the scaffol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contact angle and tensile testing for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 Collagen nanofibers were also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for comparison with core/shell fibers. Studies on cell-scaffold interaction were carriedout using cardiac cell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o-culture system with cardiac cells and MSCs separately serving 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 respectively. The co-culture system was characterized f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into cardiomyogenic lineage in the co-culture environment using dual immunocytochemistry. The co-culture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cardiac specific marker proteins like actinin and troponin and MSC specific marker protein CD 105 for proving the card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Further the morphology of cells was analyzed using SEM.RESULTS: PGS/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core is PGS polymer having an elastic modulus related to that of cardiac fibers and shell as collagen, provi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cellular activities like cell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SEM micrographs of electrospun fibrous scaffolds revealed porous, beadless, uniform fibers with a fiber diameter in the range of 380 ± 77 nm and 1192 ± 277 nm for collagen fibers and PGS/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PGS/collagen core/shell fibrous scaffolds were hydrophilic having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7.9 ± 4.6° compared to collagen nanofibers which had a contact angle value of 30 ± 3.2°. The PGS/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ha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able to that of native heart muscle with a young's modulus of 4.24 ± 0.7 MPa, while that of collagen nanofibers was comparatively higher around 30.11 ± 1.68 MPa. FTIR spectrum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functional groups present in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s. Amide Ⅰ and amide Ⅱ of collagen were detected at 1638.95 cm -1 and 1551.64 cm -1 in the electrospun collagen fibers and at 1646.22 cm -1 and 1540.73 cm -1 for PGS/collagen core/shell fibers respectively. Cell culture studies performed using MSCs and cardiac cells co-culture environ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ellprolife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PGS/collagen core/shell scaffolds compared to collagen fibers and the cardiac marker proteins actinin and troponin were expressed more on PGS/collagen core/shell scaffolds compared to collagen fibers alone. Dual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further confirm the card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by employing MSC specific marker protein, CD 105 and cardiac specific marker protein, actinin. SEM observations of cardiac cells showed normal morphology on PGS/collagen fibers and providing adequate tensile strength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PGS/collagen fibers and cardiac cells/MSCs co-culture system providing natural microenvironments to improve cell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could bring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RDIAC CELLS COCULTURE CARDIAC patch poly (glycerol sebacate) Core/ shell fibers.
下载PDF
PGS-PLA共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桂宗彦 陆冲 +1 位作者 李勇锋 程树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塑化过程大幅延长。DSC分析表明:随着PGS含量的增加,PGS-PLA共混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而结晶度提高;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5.6 J/m,较纯PLA提高了447%;SEM观测表明PGS和PLA是分相的,且随PGS含量的提高,PGS分散相尺寸变大,混合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甘油酯 聚乳酸 共混改性
下载PDF
PGS/PLLA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包广洁 钟妮 +4 位作者 张文霞 李燕梅 吕玮 张树江 康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7-71,97,共6页
基于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优异的亲水性能,左旋聚乳酸(PLLA)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PGS与PLLA按质量比1∶3、1∶1、3∶1配制成25%的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新型三维纳米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傅... 基于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优异的亲水性能,左旋聚乳酸(PLLA)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将PGS与PLLA按质量比1∶3、1∶1、3∶1配制成25%的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新型三维纳米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Instron微力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共纺膜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纺膜片分布均匀,交织成网状;共纺膜片中加入PLLA对PGS聚合物结构几乎没有影响;随着PGS含量增加,结晶度呈增强趋势;伴随PLLA质量增加,热稳定性也趋于稳定;加入PGS,PGS/PLLA共纺膜片获得较好的亲水性,支架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PGS/PLLA三维支架和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共培养,结果表明关节盘细胞在不同比例支架上粘附、铺展均良好,且在PGS/PLLA(1/3)膜片上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s PLLA 静电纺丝 三维纳米支架
下载PDF
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重建肌性功能性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欣 杨帆 +2 位作者 郭晓宝 吴炜 高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织学方面均相似的细胞化的新生血管。结论: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可以改建成为肌性、功能性的动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建 颈动脉置换 聚癸二酸丙三酮酯(pgs)
下载PDF
聚癸二酸甘油酯的优化合成 被引量:7
5
作者 宁卓远 张青山 李云政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用等摩尔量甘油和癸二酸在N2流除水条件下缩聚,对N2流量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采用FTIR、酸值、特性黏度、凝胶渗透色谱和1 H NMR对产物进行分析,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当N2流量0.1m3/h,聚合温度160℃,反应时间7.75h时,产物羧基酯化率达90.3%... 用等摩尔量甘油和癸二酸在N2流除水条件下缩聚,对N2流量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采用FTIR、酸值、特性黏度、凝胶渗透色谱和1 H NMR对产物进行分析,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当N2流量0.1m3/h,聚合温度160℃,反应时间7.75h时,产物羧基酯化率达90.3%,特性黏度为42.0mL/g,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200,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9 800,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和3 000的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50.5%和71.5%.该方法经济性地合成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癸二酸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甘油酯 氮气流量 羟基功能化聚酯 生物降解材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丙三醇-癸二酸-柠檬酸)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珺玥 刘全勇 +2 位作者 石锐 雷丽娟 张立群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采用熔融共缩聚反应法合成聚(丙三醇-癸二酸-柠檬酸)酯(PGSC)弹性体,再采用半原位聚合和研磨分散的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PGS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WCNT对PG-SC的玻璃化温度影响不大;随着MWCNT用量... 采用熔融共缩聚反应法合成聚(丙三醇-癸二酸-柠檬酸)酯(PGSC)弹性体,再采用半原位聚合和研磨分散的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PGS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WCNT对PG-SC的玻璃化温度影响不大;随着MWCNT用量的增大,MWCNT/PGSC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总体增大,溶胀度和吸水率逐渐减小;当MWCNT用量达到或超过1份时,与PGSC相比,MWCNT/PGSC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较大,降解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三醇-癸二酸-柠檬酸)酯弹性体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
7
作者 桂宗彦 高世岗 +2 位作者 曹国磊 陆冲 程树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LA/PGS)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并使用Jeziorny法修正了Avrami方程中的结晶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PGS的加入降低了PLA的结晶温度,结晶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Avrami指数n与...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LA/PGS)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并使用Jeziorny法修正了Avrami方程中的结晶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PGS的加入降低了PLA的结晶温度,结晶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Avrami指数n与升温速率及PGS的含量无关,结晶生长机理为二维方式;修正后的结晶动力学常数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PGS的加入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 共混 非等温结晶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乌艳 刘全勇 +3 位作者 石锐 刘晓 李丽 张立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通过原位聚合和界面改性,制备出SiO2含量0phr~20phr(质量份数)的纳米SiO2/聚(癸二酸-丙三醇-柠檬酸)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对弹性体表现出了优异的补强效果,拉伸强度可从0.9MPa提高到5.3... 通过原位聚合和界面改性,制备出SiO2含量0phr~20phr(质量份数)的纳米SiO2/聚(癸二酸-丙三醇-柠檬酸)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对弹性体表现出了优异的补强效果,拉伸强度可从0.9MPa提高到5.3MP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明,SiO2以纳米网络状态分散于基体中,与基体间界面结合良好;X射线衍射(XRD)谱图从分子短程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映出SiO2的存在不利于有序结构的生成;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显示,随SiO2含量增加,材料的Tg向低温方向移动;降解性能测试表明,SiO2的加入有助于调节材料的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丙三醇-柠檬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的合成及电纺支架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吉 李文博 +2 位作者 张树江 包广洁 康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75-978,共4页
通过熔融共缩聚反应,将1∶1和1∶2两种摩尔比的丙三醇和癸二酸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聚癸二酸丙三醇聚酯弹性体(PGS),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1∶1组PGS与左旋聚乳酸(PLLA)共混,应用静电纺丝方法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结果表明,PGS弹性体具有优异的... 通过熔融共缩聚反应,将1∶1和1∶2两种摩尔比的丙三醇和癸二酸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聚癸二酸丙三醇聚酯弹性体(PGS),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1∶1组PGS与左旋聚乳酸(PLLA)共混,应用静电纺丝方法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结果表明,PGS弹性体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PLLA改性电纺的PGS支架符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 亲水性能 降解性能 力学性能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锂掺杂聚癸二酸甘油酯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卢亚东 金巨楼 +3 位作者 刘定坤 杨楠 高尚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0-196,220,共8页
目的:利用锂(Li)离子的特异性作用及聚癸二酸甘油酯(PGS)优良的性能制备PGS-Li复合支架,为其作为牙骨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支架分为2组,PGS交联过程中加入磷酸锂后制备的PGS-Li组和等比例PGS与甘油重结晶纯化后合成的... 目的:利用锂(Li)离子的特异性作用及聚癸二酸甘油酯(PGS)优良的性能制备PGS-Li复合支架,为其作为牙骨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支架分为2组,PGS交联过程中加入磷酸锂后制备的PGS-Li组和等比例PGS与甘油重结晶纯化后合成的PGS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2组支架的相对分子质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2组支架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组支架的表面形态并测定2组支架的孔隙率及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2组支架的Li离子含量,热重分析仪分析2组支架的热稳定性,接触角测量仪比较2组支架的亲水性,体外失重实验测定2组支架的降解率。将OCCM-30细胞分为PGS-Li组(加入PGS-Li支架浸提液)、PGS组(加入PGS支架浸提液)及空白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和72h)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钙黄素-AM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凝胶渗透色谱,PGS-Li组支架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大于PGS组支架。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PGS-Li组支架出现了磷酸根特异性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组支架均呈无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为20~160μm,PGS组支架的孔隙率为(53.92±2.18)%,PGS-Li组支架的孔隙率为(53.58±1.73)%,2组支架孔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S检测,PGS-Li组支架的XPS在54.9eV处出现了与Li 1s相符的峰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PGS-Li组支架中Li离子含量为0.084%。热重分析,PGS-Li组支架的起始失重温度高于PGS组支架,而停止失重的温度则低于PGS组支架。接触角测量,2组支架均为亲水性材料,PGS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为78.26°±2.00°,PGS-Li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为69.78°±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降解实验,PGS-Li组支架的降解速率快于PGS组。PGS-Li组OCCM-30细胞增殖活性与PGS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黄绿素-AM染色后PGS组和PGA-Li组OCCM-30细胞均呈现绿色荧光,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PGS-Li支架与PGS支架有着相似的组成和结构,且在亲水性及热稳定性方面有着更优异的性能,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无影响,在牙骨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甘油酯 组织工程 牙骨质
下载PDF
聚癸二酸甘油酯的合成及研究热点
11
作者 周剑鹏 刘俊 +2 位作者 郑张露葳 包广洁 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87-3593,共7页
背景:聚癸二酸甘油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伤口敷料、骨-软骨再生医学中。目的:归纳和总结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其复合材料的优化合成,以及其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 背景:聚癸二酸甘油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伤口敷料、骨-软骨再生医学中。目的:归纳和总结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其复合材料的优化合成,以及其在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Elsevier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分别以"poly(glycerolsebacate)""synthesis""cardiac muscle、blood vessels、nerves、skin、drug delivery carrier、wound dressing、bone regenera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以"聚癸二酸甘油酯"和"合成"及"心血管、神经、皮肤、药物载体、敷料、骨"为中文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纳入文献筛选后最终得到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聚癸二酸甘油酯因具有众多的优良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也证实其适用于组织工程。传统聚癸二酸甘油酯的固化需要高温、高真空和长持续时间,这阻止了聚合物直接与细胞或对温度敏感的分子结合,导致其部分应用具有一定限制。将聚癸二酸甘油酯与多种生物活性材料合成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自身应用的相应缺点,而更好地适用于心肌及血管组织工程、药物转运载体、神经引导材料、皮肤及伤口敷料、骨-软骨组织工程等。此外,目前聚癸二酸甘油酯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胞生物学层面,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相信随着研究地进一步深入,在未来其可能会发展成组织替代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甘油酯 改性合成 复合材料 心血管 药物载体 神经 伤口敷料 骨与软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静电纺丝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晓明 李文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由于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力学性能及可降解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软骨等组织器官的生物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是一种方便快捷、工艺可控、成本低廉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本文...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由于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力学性能及可降解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软骨等组织器官的生物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是一种方便快捷、工艺可控、成本低廉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本文对PGS支架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下载PDF
PGS支架的合成、特性及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蔺会春 熊金升 +2 位作者 刘清 元亮亮 梁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976-981,共6页
聚癸二酸甘油酯(PGS)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弹性体,因其良好的性能,在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PGS支架的机械性能与机体软组织相似,依从性好,降解时以表面侵蚀的方式降解,不伴有膨胀或变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纤维变性轻,... 聚癸二酸甘油酯(PGS)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弹性体,因其良好的性能,在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PGS支架的机械性能与机体软组织相似,依从性好,降解时以表面侵蚀的方式降解,不伴有膨胀或变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纤维变性轻,与多种细胞相容性好。基于PGS良好的性能,主要应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比如心肌、血管、神经、软骨、视网膜、鼓膜,另外也有用于药物转运载体、组织粘附材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聚癸二酸甘油酯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溶剂辅助原位分散纳米二氧化硅/聚酯生物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全勇 胡庆华 张立群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溶剂辅助原位分散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聚(癸二酸-甘油-柠檬酸)酯(PGSC)生物弹性体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DSC以及力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PGSC基体不仅对nano-SiO... 采用溶剂辅助原位分散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聚(癸二酸-甘油-柠檬酸)酯(PGSC)生物弹性体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DSC以及力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PGSC基体不仅对nano-SiO2产生包覆,还与nano-SiO2之间形成化学结合。随nano-SiO2质量分数增加,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更精细均匀。nano-SiO2的加入消弱了基体的有序结构,但是无机填料网络的形成则使复合材料的有序结构增强;加入少量nano-SiO2有利于提高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加入较多nano-SiO2时,Tg反而降低。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回弹性,其拉伸强度和模量随nano-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当质量分数为16.67%时,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602.20%和25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O2 聚(癸二酸-甘油-柠檬酸)酯 制备 原位分散 弹性体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木质素/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弹性体制备与形状记忆效应研究
15
作者 高庆贺 李艺多 +1 位作者 朱兴松 史瑞欣 《化学与粘合》 CAS 2018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以甲醇为溶剂,对碱木质素进行分级分离,并利用分级后的碱木质素、癸二酸与丙三醇为原料,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备了木质素/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弹性体。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分级后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与热稳定性进行了表... 以甲醇为溶剂,对碱木质素进行分级分离,并利用分级后的碱木质素、癸二酸与丙三醇为原料,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备了木质素/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弹性体。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分级后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与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分级后的碱木质素化学结构与未分级碱木质素相似,具有较小的缩合指数,为0.786;第二失重阶段的起始温度低于未分级碱木质素,为220℃。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木质素/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交联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能够提高所制备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交联密度。对所制备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形状固定率为96.85%,形状恢复率为9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 弹性体 形状记忆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