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oagulation efficiency of polyaluminium ferric silicate chloride composite coagulant from wastewater of high-purity graphite production 被引量:23
1
作者 Xiaoxia Niu Xili Li Jihong Zhao Yigang Ren Yanqin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produce a polyaluminium ferric silicate chloride (PAFSiC) coagulant from acidic and alkaline wastewater of purifying graphite by roasting, and subsequently to evaluate coagulation ...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produce a polyaluminium ferric silicate chloride (PAFSiC) coagulant from acidic and alkaline wastewater of purifying graphite by roasting, and subsequently to evaluat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agent by treating surface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as well as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agulan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The PAFSiC coagulant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Al+Fe)/Si molar ratio, OH/(Al+Fe) molar ratio (i.e., γ value), coagulant dosage and pH value of test suspension on the coagulation behavior of FAFSiC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AFSiC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PAFSiC performed more efficiently than PAC in removing turbidit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total phosphate (TP). The PAFSiC with a γ value of 2.0 and (Al+Fe)/Si ratio of 5 (PAFSiC 2.0/5) showed excellent coagulation effect for both turbidity and COD, while PAFSiC 1.0/5 was the best for TP. The optimum coagulation pH range of PAFSiC 2.0/5 was 5.0–9.0, slightly wider than that of PAC (6.0–8.0). The process can be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high-purity graphite production plants, thereby reducing wastewater pollution and producing a valuable coagu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luminium ferric silicate chloride industrial minerals recycling COAGULANT WASTEWATER
原文传递
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
2
作者 王亚 宋永辉 +5 位作者 李金城 尹宁 董萍 王一帆 龙江 李弯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3-2072,共10页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和外加电压的增加,兰炭废水中COD和NH_(3)-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PAFC投加量为50g/L、电压6V、反应时间4h,初始pH=9,NaCl添加量30g/L时,COD和NH_(3)-N去除率分别为82.37%和100%,更换极板进行二次电解COD去除率可达100%.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苯酚类、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处理后酚类物质含量大幅减少,酮类、醇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占比有所增加.絮凝-电化学氧化过程中,PAFC既是絮凝剂又是Cl^(-)的提供者,其水解产生的Cl^(-)与NaCl引入的Cl^(-)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定向迁移.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有效氯(Cl_(2)/ClO^(-))将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成中间产物氯酚,与絮凝剂中Al^(3+)的水解产物Al(OH)^(2+)、Al(OH)^(+)_(2)及Al(OH)_(3)通过静电和吸附作用结合形成絮凝体被去除.废水中剩余少量的氯酚及酰胺、环己二醇等有机污染物及NH_(3)-N则在ClO^(-)的间接氧化作用下转化为N_(2)、CO_(2)和H_(2)O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絮凝 电解 电化学氧化 协同作用 聚合氯化铝铁(PAFC)
下载PDF
强化混凝对低浊含藻水污染控制研究
3
作者 沈松土 叶巧玲 +4 位作者 施鑫波 吕昌根 马鑫 朱世俊 邓靖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9,共8页
针对水源地夏季藻类暴发现象,探究了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辅助投加高岭土为助凝剂,以及高锰酸钾(KMnO_(4))预氧化强化混凝3种工艺对稳定生长期内不同藻细胞浓度的低浊含藻水中OD_(680)、UV_(254)、DOC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针对水源地夏季藻类暴发现象,探究了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辅助投加高岭土为助凝剂,以及高锰酸钾(KMnO_(4))预氧化强化混凝3种工艺对稳定生长期内不同藻细胞浓度的低浊含藻水中OD_(680)、UV_(254)、DOC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藻细胞密度为105个/mL时,辅助投加高岭土提高初始浊度至10 NTU后投加10 mg/L PAC对OD_(680)、UV_(254)、DOC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96.8%、52.0%、55.1%,且沉淀30 min后出水浊度小于1 NTU;当藻细胞密度为106个/mL时,采用KMnO_(4)预氧化(1.2 mg/L,1.5 h)强化混凝可有效降低PAC投加量(4 mg/L),对OD_(680)、UV_(254)、DOC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97.5%、39.3%、25.4%,且沉淀30 min后出水浊度仍小于1 NTU。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预氧化对藻细胞的损伤较小,外壳出现轻微变化,混凝后对藻细胞的包裹性更强。对于实际低浊含藻水源水,KMnO_(4)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类、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优,同时在出水浊度达标情况下可以大幅减少混凝剂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浊含藻水 高锰酸钾 聚合氯化铝 强化混凝 藻密度
下载PDF
化学混凝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4
作者 李佳琪 吴丽红 +2 位作者 兴虹 唐馨悦 袁润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文章采用氯化钙、氯化钙-聚合氯化铝(PAC)处理氟离子浓度为95 mg/L的废水,考察氯化钙投加量、PAC投加量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出水浊度随沉淀时间的变化,进水pH对氯化钙-PAC除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PAC处理效果优于氯化钙单独... 文章采用氯化钙、氯化钙-聚合氯化铝(PAC)处理氟离子浓度为95 mg/L的废水,考察氯化钙投加量、PAC投加量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出水浊度随沉淀时间的变化,进水pH对氯化钙-PAC除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PAC处理效果优于氯化钙单独处理效果,进水最佳pH值为7,最佳Ca/F(物质的量比)为0.9,PAC(10%)最佳投加量为每升水样6.0 mL。在此条件下,出水残余氟离子浓度为8.6 mg/L,出水浊度为2 NTU,处理1吨水的药剂费为2.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氯化钙 聚合氯化铝(PAC)
下载PDF
典型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改性及生产工艺优化进展
5
作者 张馨文 佟凯 +2 位作者 鲁乐 冯成业 黄兆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5,31,共7页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温度和pH适用范围广、污泥产量较低、除浊率高等优点,现已经工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但是PAC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投加量高、絮凝效率低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温度和pH适用范围广、污泥产量较低、除浊率高等优点,现已经工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但是PAC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投加量高、絮凝效率低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使用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本文介绍了PAC的生产过程及作用机理,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PAC的改性复配发展及生产工艺优化进展,阐述了PAC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现状,并对PAC的性能优化和生产流程资源化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混凝剂 改性 资源化
下载PDF
聚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在污水处理系统试用的过程与结论
6
作者 范拴红 段志栋 邬文元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48-152,共5页
介绍了污水系统聚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试用过程。对现场实际试用数据进行比较,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现场投加测试,药剂使用情况良好,测试期间药剂投加计量泵、管线未发生堵塞情况,系统出水指标较稳定,脱泥机... 介绍了污水系统聚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试用过程。对现场实际试用数据进行比较,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现场投加测试,药剂使用情况良好,测试期间药剂投加计量泵、管线未发生堵塞情况,系统出水指标较稳定,脱泥机正常运行,污泥含水率等同于使用历史厂家药剂,药剂消耗量低于使用历史厂家药剂。综上所述,试用品牌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能够满足现场使用要求,试用结果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系统 试用 聚丙烯酰胺 聚合氯化铝 系统出水
下载PDF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及其在高盐废水中除氟的研究
7
作者 汤爱华 张秀华 曹洪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48-150,共3页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包含聚合氯化铝、六水氯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锌等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含聚合氯化铝70%~80%,六水氯化铝5%~10%,硫酸铝5%~10%,硫酸锌0.1%~1.0%。使用方法为将高效复合除氟剂配置成500 g/L的溶液,加入氟离子初始浓...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包含聚合氯化铝、六水氯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锌等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含聚合氯化铝70%~80%,六水氯化铝5%~10%,硫酸铝5%~10%,硫酸锌0.1%~1.0%。使用方法为将高效复合除氟剂配置成500 g/L的溶液,加入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6 mg/L的高盐废水中,经过搅拌后沉淀,调节终点pH在7.0左右,氟化物去除率高达95%以上,可达到出水指标1.0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复合除氟剂 聚合氯化铝 硫酸锌 高盐废水 除氟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絮凝机理探讨 被引量:44
8
作者 唐婉莹 翟宇峰 +1 位作者 王连军 周申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就目前国内外对聚合氯化铝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其形态分布及研究方法,水解—聚合机理、絮凝机理,各形态组分的结构以及表征其性质的参数,提出了Al3+在水解过程中通过...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就目前国内外对聚合氯化铝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其形态分布及研究方法,水解—聚合机理、絮凝机理,各形态组分的结构以及表征其性质的参数,提出了Al3+在水解过程中通过Al13及六元环形成三维骨架结构及层状结构的聚合模式,并对PAC今后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发表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 水解 聚合 聚合氯化铝 水处理剂
下载PDF
壳聚糖-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对糖浆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永春 谢清若 +2 位作者 孔红星 李利军 马月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114,共3页
研究了壳聚糖(CTS)-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的效果。考察CTS-PAC复合絮凝剂的不同配比、不同用量、不同pH、不同絮凝温度、不同絮凝时间等因素,通过正交表L25(55)安排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用量为300mg... 研究了壳聚糖(CTS)-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的效果。考察CTS-PAC复合絮凝剂的不同配比、不同用量、不同pH、不同絮凝温度、不同絮凝时间等因素,通过正交表L25(55)安排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用量为300mg/kg、PAC∶CTS配比为2∶4、pH为6.2、温度为75℃、时间为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合氯化铝 糖浆 脱色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的盐基度与混凝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董申伟 李明玉 +1 位作者 陈伟红 曹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6,共4页
用三氯化铝滴碱法和铝酸钙酸溶一步法,分别制备了纯聚合氯化铝(PAC)和含钙的聚合氯化铝(CaPAC),对两种聚合铝的盐基度、铝的形态分布、混凝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具有不同盐基度的PAC、CaPAC中的Ala、Alb和... 用三氯化铝滴碱法和铝酸钙酸溶一步法,分别制备了纯聚合氯化铝(PAC)和含钙的聚合氯化铝(CaPAC),对两种聚合铝的盐基度、铝的形态分布、混凝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具有不同盐基度的PAC、CaPAC中的Ala、Alb和Alc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检测,并用烧杯试验方法考察了PAC、CaPAC对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的混凝除浊性能。结果表明,PAC、CaPAC在对不同水样进行混凝处理后,水中余浊随两种聚合铝盐基度的增加而降低,余浊与盐基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CaPAC混凝除浊效果略好于PAC。另外,研究表明,Alb或Alc的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浊性能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 盐基度 混凝剂
下载PDF
铝灰酸溶法制备聚合氯化铝 被引量:29
11
作者 胡保国 蒋晨 +2 位作者 赵海侠 方晓波 李松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以铝灰为原料采用酸溶法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PAC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自制PAC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制备P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铝灰)∶V(HCl)∶V(H2O)=10∶20∶4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 h,搅拌转速8... 以铝灰为原料采用酸溶法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PAC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自制PAC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制备P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铝灰)∶V(HCl)∶V(H2O)=10∶20∶4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 h,搅拌转速80 r/min,熟化时间30 h,熟化温度60℃。采用生石灰可高效、经济地调节产品的盐基度,且产品在处理印染废水时COD去除率达64.7%,高于市售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灰 聚合氯化铝 盐基度 酸溶法 絮凝剂 综合利用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高宝玉 王秀芬 +2 位作者 于慧 岳钦艳 何晓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_3沉淀时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电位及...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_3沉淀时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聚合氯化铝铁 絮凝剂 除浊性能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兢 杨朝晖 +3 位作者 孙珮石 曾光明 周长胜 阮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响应面实验分别拟合出了关于絮凝率和絮体粒径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9和0.8029,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2个响应值的分布情况,推算出最适粒径为0.7mm.同时,以絮凝率100%、絮体粒径0.7mm为目标值,确定了最佳复配絮凝条件:MBFGA1 99.75mg/L,PAC 121mg/L,pH 7.3,CaCl2 27mg/L,快搅速度163r/min.通过分析比较,发现PAC在改变胶体表面电位使其脱稳聚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有利于MBFGA1在絮凝后期吸附架桥作用的发挥.对提高絮凝效果、降低MBFGA1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 复配 响应面分析(RSM)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在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孟军 李桂平 +3 位作者 王东升 郭瑾珑 栾兆坤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聚铝 (PAC)为参照比较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在微絮凝 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PFC投药量少 (Fe∶Al =3∶5 ) ,其水头滤程可达 63h ,周期产水率可达 1 5 0 4m3 /m2 ,而PAC的水头滤程为 5 3h ,周期产水率为 1 2 66m3 /m2 ;... 以聚铝 (PAC)为参照比较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在微絮凝 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PFC投药量少 (Fe∶Al =3∶5 ) ,其水头滤程可达 63h ,周期产水率可达 1 5 0 4m3 /m2 ,而PAC的水头滤程为 5 3h ,周期产水率为 1 2 66m3 /m2 ;PFC表现出利于延长运行周期 ,提高产水率等优势 .通过截污机理研究表明 ,PFC具有形成絮体快 ,与滤料作用迅速 ,脱水性能好等特点 ,与PAC相比PFC更适用于微絮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 聚合氯化铁 截留机理 聚合氯化铝 混凝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高分子铝盐絮凝剂的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如意 阳红 高彩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前 ,聚合氯化铝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工业废水等水处理剂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絮凝性能 ,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是在聚合氯化铝中引入其它离子而形成复合型聚铝盐以提高其电荷中和能力或增强其配位能力 ,如聚合铁铝、聚... 目前 ,聚合氯化铝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工业废水等水处理剂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絮凝性能 ,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是在聚合氯化铝中引入其它离子而形成复合型聚铝盐以提高其电荷中和能力或增强其配位能力 ,如聚合铁铝、聚合硅酸铝、聚合硅酸铁铝、聚合磷铝和硅钙复合型聚合铁铝。作者就高分子铝盐、无机高分子复合铝盐和无机高分子铝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在处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做了综述 ,并提出了聚合铝盐在今后水处理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铝盐 絮凝剂 混凝剂
下载PDF
无碱无氯液体速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敏 杨春明 +3 位作者 尹成杰 邓翠芬 赵莉苹 申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2,共8页
利用"水解-嵌入聚合"作用将氟硅酸镁与自制聚合硫酸铝(PAS)反应并结合"水解-聚合-浓缩"同步工艺制得无碱无氯液体速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实验结果表明,PASS速凝剂在7%掺量时接近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2005... 利用"水解-嵌入聚合"作用将氟硅酸镁与自制聚合硫酸铝(PAS)反应并结合"水解-聚合-浓缩"同步工艺制得无碱无氯液体速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实验结果表明,PASS速凝剂在7%掺量时接近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2005)一级品的指标要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ASS速凝剂的促凝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铝 氟硅酸镁 聚合硅酸硫酸铝 无碱无氯速凝剂
下载PDF
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各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玉宝 王启山 +2 位作者 王玉恒 石大安 安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99,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含藻原水,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含量为(1.90~2.04)×1010个/L的条件下,当PAC投量为20mg/L、快速混合G值为500s-1(60s)、一级絮凝的G值为10...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含藻原水,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含量为(1.90~2.04)×1010个/L的条件下,当PAC投量为20mg/L、快速混合G值为500s-1(60s)、一级絮凝的G值为100s-1(4min)、二级絮凝的G值为20s-1(4min)、溶气水回流比为10%、气浮紊动强度G值为9.5s-1、气浮接触时间为75s、静置时间为3min时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气浮工艺 聚合氯化铝 除藻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吸附特性 被引量:78
18
作者 石宝友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探讨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在复合絮凝作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选取4种典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后的凝聚絮凝特征及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能够使... 为探讨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在复合絮凝作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选取4种典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后的凝聚絮凝特征及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能够使其絮凝效能相互促进,而聚合铝与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的复合只有在药剂投加量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对絮凝效能起促进作用.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引入聚合铝后,使聚合铝的吸附量降低,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的引入使聚合铝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铝 有机高分子 絮凝 吸附 废水处理 絮凝剂
下载PDF
利用铝土矿和铝酸钙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申伟 李善得 +2 位作者 李明玉 谭铭卓 潘江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共3页
对利用铝土矿和铝酸钙采用二步法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一段溶出的最佳条件:铝土矿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1 h,酸浸温度85~95 ℃,盐酸质量分数20%,酸浸时间2 h;二段溶出过程中可... 对利用铝土矿和铝酸钙采用二步法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一段溶出的最佳条件:铝土矿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1 h,酸浸温度85~95 ℃,盐酸质量分数20%,酸浸时间2 h;二段溶出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盐基度要求控制铝酸钙的加入量.除浊实验结果表明,二步法制备的聚合氯化铝具有良好的混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铝土矿 铝酸钙 混凝剂
下载PDF
PAFS-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郑怀礼 王白雪 +3 位作者 熊文强 彭德军 龙腾锐 刘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50-52,共3页
针对生物除磷稳定性差、效果欠佳的问题,研发了PAFS—PDMDAAC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复合絮凝剂中PDMDAAC的复合比、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剂投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絮凝剂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液体,在PDMDAAC复合比为5%、液体... 针对生物除磷稳定性差、效果欠佳的问题,研发了PAFS—PDMDAAC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复合絮凝剂中PDMDAAC的复合比、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剂投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絮凝剂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液体,在PDMDAAC复合比为5%、液体复合絮凝剂投量为1.6~2.4mL/L、污水pH值为7~13的优化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去除率〉97%,除浊率〉99.40%。同时考察了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实际污水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除磷率达98.42%,除浊率为98.53%,出水中磷浓度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聚合硫酸铝铁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除磷 除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