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开花”需时日: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杨宏昌 戴宏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利用中国19个城市群面板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测度城市综合规模并估算城市群空间结构,进一步识别空间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或... 利用中国19个城市群面板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测度城市综合规模并估算城市群空间结构,进一步识别空间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或创新水平均较高的城市群中,单中心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多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单中心结构则更有利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上述结果说明我国实现城市群的“中心开花”,即由单中心转向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尚需各方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单中心 多中心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Evolution Assessment of China's Three Mega-City Regions Based on Entire-Array-Polygon Method
2
作者 刘士林 盛蓉 +3 位作者 张懿玮 刘新静 王晓静 孔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3年第6期756-762,共7页
Mega-city reg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dominant model of the neo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a ... Mega-city reg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dominant model of the neo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re China's three largest and most mature mega-city regions, the status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entire-array-polygon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olution assessment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 terms of urban population index, urban economy index, urban life index, urban culture index and urban primacy index. In terms of general developing level,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have progres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With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itially realize a "diversified" regional layout. The diference and gap among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are obviously decreasing,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China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The rankings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will be in a continuous adjustmen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is possible to catch up and take the l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ire-array-polygon method mega-city regions evolution assessment China
原文传递
Processes of Adaptation and Creation of a Territorial Governance: The Experience of the Cities of Benevento and Salerno (Campania Region, Italy)~
3
作者 Massimiliano Bencardino Ilaria Greco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11期819-833,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definition and role of "medium-sized cities" in the processes of urban governance of the Italian regional systems,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s of European programmin...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definition and role of "medium-sized cities" in the processes of urban governance of the Italian regional systems,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s of European programming 2007-2013. Beginning from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delineate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urban geography" of Campania region as it has been formed on the bas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cesses that in the last 30 years have modified the regional urban system in the widest context of Mezzogiorno. To such aim, the paper is articulated in two parts: the first one in which the fundamental passages are re-called in the processes of development of Italian urban areas that have carried to new paradigms objec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still in course of definition, and the second one in which such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regarding the model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Campania, on which the research is concentrated. Specific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ase of two "middle cities" in the Campania region: Benevento and Salerno, which play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network of medium-sized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reas polycentrism territorial governance region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如何创新发展?——来自“潜江龙虾”农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黄锋 郭超然 曹彦能 《宏观质量研究》 2023年第1期67-86,共20页
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有效推广是驱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了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的分析框架,并以“潜江龙虾”为例探索了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中技术创新推广的现实路... 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有效推广是驱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了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的分析框架,并以“潜江龙虾”为例探索了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中技术创新推广的现实路径和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公用品牌的创新发展是在政府主导、市场和行业协会参与的“一主多元”协同创新机制下实现的。政府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是区域公用品牌技术创新的关键,政策驱动、责任细化和项目建设是推进技术规模化、标准化应用的重要举措,而多样化的推广工具组合则有力地强化了推广效果并形成了有效的技术需求信息反馈。同时,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路径参考,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机制的优化提升具有实践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农业技术推广 多中心治理 “潜江龙虾” 案例研究
下载PDF
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琬 孙斌栋 +1 位作者 刘倩倩 张婷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2-680,共9页
优化与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当前国家战略决策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首先,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帕累托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比重指数刻画了中国城市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化;其次,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政府... 优化与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当前国家战略决策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首先,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帕累托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比重指数刻画了中国城市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化;其次,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3个方面系统地揭示了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相对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胡焕庸线以东的市域更偏向多中心;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相对稳定,有微弱的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2)市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受政府干预影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作用相对较弱。具体而言,地表粗糙程度、城市行政等级和政府支出占比会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朝单中心方向发展;而土地面积、县/县级市内国家级开发区个数、市域内政府间竞争以及人均公路里程则使得空间结构朝均衡的多中心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 多中心 市域空间结构 政府干预 自然地理
下载PDF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覃成林 李红叶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多中心城市区域 城市 区域
下载PDF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3
7
作者 冯长春 谢旦杏 +1 位作者 马学广 蔡莉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5,共8页
城市区域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多中心是城市区域最为重要和本质的特征以及最为关键的演化阶段。以流动空间和城市网络理论为基础,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的研究可以从城际功能联系展开,通过定量测度... 城市区域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多中心是城市区域最为重要和本质的特征以及最为关键的演化阶段。以流动空间和城市网络理论为基础,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的研究可以从城际功能联系展开,通过定量测度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具有实践与理论意义的成果。以珠三角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城际轨道流为功能联系的数据基础,对珠三角城市区域的功能多中心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功能联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高的功能多中心性,在世界上典型的城市区域中处于中上水平;对于东西两翼多中心度的测度与分析发现,东西两翼城市间缺乏有效的城际轨道交通功能联系,对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度进入离心发展阶段。随着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的功能多中心将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中心 城市区域 城际轨道交通流 珠三角
下载PDF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7
8
作者 李仙德 宁越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 半城市化区域 全球城市—区域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 被引量:54
9
作者 张京祥 罗小龙 殷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多层次营治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学广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3-1429,共7页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UR的研究以城市密集地区形态—功能的多中心性之间的契合关系为重点,探讨这一类型区域的动态发展模式及其多中心性、互补性、连通性、协同性和外部性等属性特征,并且在PUR的定量测度上进行了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以ESDP为代表的欧洲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与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进展 测度 规划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振华 封新宇 +1 位作者 吴文清 赵黎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多中心治理 协同创新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城市规模分布的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市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孙斌栋 李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模分布形式存在单中心-多中心-单中心的转变;3没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明确证据;4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单中心分布更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单中心 多中心 经济绩效 市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共生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俊成 宋成舜 +2 位作者 张敏 黄莉敏 汤进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5,共9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性、区域同质重构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地区持续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利用生物共生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关系进行分析与诊断,构建了多中心共生的框架,分析了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调控模式、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共生 共生结构 共生模式 共生调控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部地区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朱俊成 杨益明 黄继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中心城市 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多中心 中部地区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98,共7页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多中心治理 协同创新 多主体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程度初探 被引量:40
16
作者 罗震东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功能多中心是多中心城市区域最为本质的特点和最为关键的演进阶段。基于欧洲POLYNET研究所形成的功能多中心测度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目前最受商务旅行青睐且使用最为普遍的城市间动车组(CRH:China RailwayHigh-speed)每日车次数作为替... 功能多中心是多中心城市区域最为本质的特点和最为关键的演进阶段。基于欧洲POLYNET研究所形成的功能多中心测度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目前最受商务旅行青睐且使用最为普遍的城市间动车组(CRH:China RailwayHigh-speed)每日车次数作为替代数据,对区域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进行测度,并与欧洲8个城市区域进行比较。通过测度和比较同时参考其他相关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较高,已经接近较为典型的功能多中心城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城市区域 功能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卢明华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网络或者网络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网络是在互补或相似的城市中心之间形成的主要是水平和非层级性的联系和流动的网络体系,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以及协作、整合与创新... 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网络或者网络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网络是在互补或相似的城市中心之间形成的主要是水平和非层级性的联系和流动的网络体系,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以及协作、整合与创新的外部性。城市网络具备多中心空间结构、紧密分工与合作的网络联系,以及网络化的管治结构与模式等特点。荷兰兰斯塔德地区是城市网络的典型代表,本文作为案例研究,将系统全面地介绍该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多中心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网络,期望对中国的城市空间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网络城市 多中心城市区域 兰斯塔德 荷兰
下载PDF
中小城市密集地域空间可持续增长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应四爱 陈前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4-128,143,共6页
以浙江省金华地域城镇群为例,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6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金华地域城镇群的演进过程与发展现实,认为可持续的地域城镇群空间增长模式应该是向局部城市(金华、义乌等)为... 以浙江省金华地域城镇群为例,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6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金华地域城镇群的演进过程与发展现实,认为可持续的地域城镇群空间增长模式应该是向局部城市(金华、义乌等)为多中心大城市(Polycentricity)、大部分城镇为单核向心的紧凑型中小城市、整体为多中心城市区(PUR)的地域城镇群空间结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群 空间增长模式 多中心城市区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2
19
作者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105,共13页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城市网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39
20
作者 朱俊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7,共6页
基于复杂自组织系统理论,运用共生思想,对区域合作与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了区域研究的突破。在共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共生的机理与组织结构模式,提出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并探讨武汉城市圈共生机制、共生模式、区域共生空... 基于复杂自组织系统理论,运用共生思想,对区域合作与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了区域研究的突破。在共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共生的机理与组织结构模式,提出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并探讨武汉城市圈共生机制、共生模式、区域共生空间结构与共生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共生 多中心嵌套共生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