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IFN在HBV相关HCC手术切除术后和(或)介入术后抗复发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杜景华 张影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1-3,20,共4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CC)手术切除术后及介入术后抗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和(或)介入术后的HBV相关HCC患者60例,患者无性别...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CC)手术切除术后及介入术后抗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和(或)介入术后的HBV相关HCC患者60例,患者无性别限制,年龄均>18周岁;其中接受术后Peg-IFN治疗的患者30例;术后未接受Peg-IFN治疗患者3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复发率、生存率。结果接受Peg-IFN治疗组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为93.33%(28/30)、83.33%(25/30)、60.00%(18/30)、50.00%(15/30);未接受Peg-IFN治疗组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为76.67%(23/30)、63.33%(19/30)、53.33%(16/30)、46.67%(14/30)。接受Peg-IFN治疗组1年、2年、3年及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6.67%(2/30)、23.30%(7/30)、46.67%(14/30)、70.00%(21/30);未接受Peg-IFN治疗组1年、2年、3年及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6.67%(8/30)、46.67%(14/30)、66.67%(20/30)、86.67%(26/30)。结论HBV相关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和(或)介入术后应用Peg-IFN可更好地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fn HBV HCC 手术切除 介入术后 抗复发
下载PDF
The Change of Quantitative of HBeAg Can Predict the Efficacy of Peg-IFN-α 2a in HBeAgpositive CHB Patients
2
作者 Yong-jian Ji Wan-hua Ren +3 位作者 Fei-fei Li Jian-ting Fang Xi-zhen Sun Cheng-yong Qin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127-1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ntit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t week 24 in predicting the efifcacy of pegylated-interferon alfa-2a (Peg-IFN-α2a)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at w...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ntit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t week 24 in predicting the efifcacy of pegylated-interferon alfa-2a (Peg-IFN-α2a)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at week 48 and to find a useful predictor for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nvestigat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antiviral therapy. Methods Ninety-six HBeAg-positive CHB patients with detectable HBeAg who were treated with Peg-IFN-α2a were enrolled in this trial. They were categoriz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HBeAg in week 24:HBeAg decline>2 log10 group (group A), HBeAg decline between 1 1og10-2 log10 (group B), HBeAg decline<1 log10 group (group C), and group C was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C1 and C2.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1 continued the original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C2 were given lamivudine plus Peg-IFN-α2a for 24 weeks. At week 48, the treatment efifcacy and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HBV cccDNA) in liver biopsi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week 48, mean reduction of serum HBV DNA:group A:5.8 log10 copies/ml, group B:3.8 log10 copies/ml, group C1:2.8 log10 copies/ml, group C2:5.7 log10 copies/ml, the reduction of HBV DNA in group A was greater than groups B and C1 (P<0.01), that in group C1 was greater than group C2 (P<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B and C1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 (P=0.19). Mean reduction of HBeAg:group A:2.7 log10S/CO, group B:1.9 log10S/CO, group C1:0.9 log10S/CO, group C2:1.5 log10S/CO, 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A, B and C1 and between groups C1 and C2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 (P<0.01). At week 48, HBV DNA undetectable rate in group A, group B, group C1 and group C2 were 87.5%, 34.5%, 17.4%and 81.9%, respectively, the rate in group A was greater than groups B and C1 (P<0.01),that in group C1 was greater than group C2 (P<0.01). HBeAg seroconversion rate were 75.0%, 24.1%, 13.0%and 22.7%, respectively, that in group A was greater than groups B and C1 (P<0.01). Group A had lower cccDNA in liver tissue than group B and group C1 (P<0.01). The difference of HBV cccDNA between groups B and C1 and that between groups C1 and C2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 Conclusions HBeAg decline > 2 log10 at week 24 in Peg-IFN-α 2a-treated hepatitis B patients suggested a better efficacy at week 48; HBeAg decline < 2 log10 at week 24 suggests a worse efficacy at week 48,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Peg-IFN-α and lamivudine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responses. The change of quantitative of HBeAg at week 24 may be used as a predictor of treatment effects at week 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chronic polyethylene glycols interferon alfa-2a Hepatitis B e antigen
下载PDF
Hepatitis B cure: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3
作者 Ya-Ping Li Chen-Rui Liu +1 位作者 Ling He Shuang-Suo Dang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6期900-911,共12页
Achievement of a‘clinical cure’in chronic hepatitis B(CHB)implies sustained virological suppression and immunological control over the infection,which is the ideal treatment goal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 Achievement of a‘clinical cure’in chronic hepatitis B(CHB)implies sustained virological suppression and immunological control over the infection,which is the ideal treatment goal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B management guidelines.Clinical practice has shown encouraging results for specific patient cohorts using tailored treatment regimens.These regimens incorporate either nucleos(t)ide analogs,immunomodulatory agents such as pegylated interferonα,or a strategic combination of both,sequentially or concurrently administered.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 in the clinical handling of hepatitis B,achieving a clinical cure remains elusive for a considerable subset of patients due to the number of challenges that preclude the realization of optimal treatment outcomes.These include,but are not limited to,the emergence of antiviral resistance,incomplete immune recovery,and the persistence of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Moreover,the variance in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herapy and the lack of definitive biomarkers for treatment cessatio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xity of achieving a clinical cure.This article briefly over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existing issues in pursuing a clinical cure for hepatitis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cure 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Treatment strategies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and the effect of polyethylene glycol-interferon-alpha therapy o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4
作者 高国生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4年第1期45-46,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olyethylene glycol(PEG).interferon a(PEG-IFNct)in treating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CHB)and explore the
关键词 interferon polyethylene glycol GENOTYPE treating SUBCUTANEOUS EARLIER DNA statistically gender
原文传递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王燕腾 李红 +1 位作者 李贝贝 杨佳奇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563-569,共7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52例经PEG-IFN-α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下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的152例患者中,共有39例(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52例经PEG-IFN-α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下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的152例患者中,共有39例(25.7%)患者HBsAg下降达1 log10 U/ml以上。HBsAg<1500 U/ml且HBsAg(-)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5.9%。治疗疗程、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状态及基线HBsAg水平为影响HBsAg下降的因素。结论基线HBsAg水平越低、疗程越长,越有利于HBsAg的下降。12/24周ALT升高是HBsAg下降的预测因子。患者依从性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临床治愈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文兵 林碧蓉 +1 位作者 沈子龙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分比 ,以校正全血血药浓度。用小鼠测定1 2 5I-干扰素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组织分布和尿粪排泄 ,用大鼠测定其胆汁排泄。结果 :1 2 5I-干扰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 α2 b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按低 ,中 ,高三个剂量组 ,1 2 5I-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1 .0 2 0 ,0 .91 4 ,0 .6 6 5 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2 .72 ,3.1 7,2 .6 9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在肾中的分布明显减少 ,在肝中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 α2 b的体内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靖 郑琦 +1 位作者 江家骥 郑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4-719,共6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48周)。观察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后2组的HBsAg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及ALT复常情况。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标准疗程组37例,延长疗程组44例,延长疗程组疗程52-92周(中位数72周)。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线ALT水平、HBeAg半定量、HBVDNA定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随访24周后,延长疗程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标准疗程组(54.5%VS29.7%,P=O.025;76.9%VS52.9%,P=O.008)。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为标准疗程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其构建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2,最佳截断点-1.299,灵敏度100.0%,特异度66.7%。对2组患者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疗程和年龄是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CHB,年轻患者及延长疗程可在治疗结束24周后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标准疗程中患者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对治疗结束24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游佳 陈靖 +5 位作者 叶巧霞 郑琦 朱月永 董菁 刘豫瑞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87-690,共4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24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2)01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105拷贝/ml的HBe Ag阳...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24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2)01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105拷贝/ml的HBe Ag阳性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12周联合ADV组(A组,n=36)、24周联合ADV组(B组,n=19)及PEGIFNα单药治疗组(C组,n=19),比较治疗48周联合应答率,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48周时,A组的联合应答率为27.78%(10/36),高于B组5.26%(1/19)和C组5.26%(1/19)(P值均为0.045);12周的HBe Ag下降值、24周HBe Ag下降值和24周HBV DNA下降值预测联合应答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4.44%和94.55%。24周HBV DNA水平<103拷贝/ml和24周HBe Ag下降值>1.06 log10S/CO是联合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仍≥105拷贝/ml的HBe Ag阳性CHB患者,联合ADV可以提高48周联合应答率。24周HBe Ag下降值和24周HBV DNA下降值预测联合应答的阴性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宇峰 黄静 +3 位作者 徐帆洪 吴腾捷 吴自荣 楼觉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修饰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和活性检测。结果PEG的电泳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其理论值;PEG20000的修饰率(92.1%)高于PEG5000和PEG10000;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pH为9.0,rhIFN-αlb与PEG20000的最佳摩尔比为1∶10,时间和温度影响甚微。单点修饰产物保留了14.4%的体外活性,多点修饰产物无活性。结论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并优化了修饰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化学修饰 优化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冰 陈国凤 +4 位作者 韩萍 邵清 纪冬 张健 李梵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取了起始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片,口服,900 mg/d。根据耐受程度不同可将上述药物剂量稍作调整。观察其4、12、24、48周疗效,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安全情况。结果 51例患者,33例为基因lb型;18例为基因2a型。43例患者完成1年疗程,丙型病毒性肝炎核糖核酸平均下降(2.1±3.3)log10,其中12例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23例为早期病毒学应答,至48周时仍有8例应答不佳。51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晓宇 石小枫 +2 位作者 郭树华 刘杞 任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17-1718,1721,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加用PEGIFNα-2a180μg,每...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加用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联用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用PEGIFNα-2a至48周,每月检查1次肝功能、血常规;每3个月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 HBV DNA基线平均表达水平为(6.54±0.90)copies/mL(log10)。在治疗结束后,有40.91%(9/22)的患者实现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血清表达水平减少,13.64%(3/22)的患者实现HBsAg血清转换。随访48周,36.36%(8/22)的患者维持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水平的降低,在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的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持续维持HBsAg血清转换。结论 PEGIFNα-2a能部分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患者的HBV DNA水平,促进HBe Ag和HBs 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 治疗失败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新宇 尹有宽 张继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一种最近进入临床应用的药物 ,由于其独特的药动学特点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比普通干扰素更好的疗效。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目前被证明是治...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一种最近进入临床应用的药物 ,由于其独特的药动学特点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比普通干扰素更好的疗效。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目前被证明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药物疗法 干扰素类 聚乙烯二醇类 RNA 病毒 利巴韦林 基因型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慢性丙型肝炎3年随访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天俊 范荣 +4 位作者 谢杨新 李建静 张秀 张新伟 赵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远期疗效。方法:选择68例丙氨酸转移酶(ALT)持续正常CHC患者为观察组,50例ALT升高的CHC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PEG-IFNα-2a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远期疗效。方法:选择68例丙氨酸转移酶(ALT)持续正常CHC患者为观察组,50例ALT升高的CHC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PEG-IFNα-2a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HCVRNA基因型为1b或未分出型者疗程为48周,基因为2a型者疗程24周。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停药后3年,内容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生化应答、影像学改变及生存质量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1例和40例完成3年随访。结果:随访至3年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得相似的较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0.4%vs80.0%,P=1.000),随访1年末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病例在后2年的随访中无一例复发。取得SVR的患者均保持了持续生化学应答和影像学稳定,同时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尤其是社会功能、活力、总健康状况、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5个领域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可取得与ALT升高者相似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2A
下载PDF
聚乙二醇a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7、IL-10的影响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强 何玉霞 +3 位作者 耿建洪 姜清河 刘军 张凤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g(interferon-g,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与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观察聚乙二醇a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a,PEG-IFNa)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PEG-IFNa... 目的:研究干扰素-g(interferon-g,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与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观察聚乙二醇a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a,PEG-IFNa)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PEG-IFNa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 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HBV D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血清中的IFN-γ、IL-17、IL-10.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IL-17、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7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IFN-γ、IL-17、IL-10共同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此结论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a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Γ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 何锐 徐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7例(A组)接受PEG-INF-α2a治疗48周,39例(B组)接受PEG-INF-α2b治疗48周,两组均联合应用RBV口服。在治疗...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7例(A组)接受PEG-INF-α2a治疗48周,39例(B组)接受PEG-INF-α2b治疗48周,两组均联合应用RBV口服。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 76例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肝功能全部复常,HC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毫升)。停药后随访24周,75例患者获得SVR;在PEG-INF-α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发热2例,肌肉酸痛2例,脱发32例,消瘦27例;B组出现发热30例,肌肉酸痛31例,脱发28例,消瘦33例。结论 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有效,两种药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治疗
下载PDF
HBsAg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淑燕 邹敏超 上官辉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评估HBsAg水平变化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疗程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sAg,... 目的评估HBsAg水平变化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疗程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以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为临界点,比较高于临界点和低于临界点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分别计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完成48周疗程61例。其中有43例(70.5%)在48周疗程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随访24周,有23例(37.7%)患者获得SVR,20例复发。获得SVR患者HBsAg基线水平低于非SVR患者(P<0.05)。获得SVR患者在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较复发及无应答患者显著(P<0.05)。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对获得SVR的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5.1%。结论对于应用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HBsAg的水平以及治疗24周HBsAg的下降幅度是推断治疗应答状况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下载PDF
报告基因法测定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德宁 于雷 +2 位作者 郭莹 史新昌 饶春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考察《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报告基因法测定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的方法适用性。方法根据ICH指导原则,验证报告基因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性(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等指标,并对报告基因法与病毒抑制法... 目的考察《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报告基因法测定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的方法适用性。方法根据ICH指导原则,验证报告基因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性(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等指标,并对报告基因法与病毒抑制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报告基因法测定聚乙二醇Ⅰ型干扰素活性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剂量反应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回收率为85%~115%,重复性为6.66%~7.70%,不同测定日期、不同实验员和不同细胞代次的中间精密度分别为10.64%~11.01%、13.04%~15.12%和7.61%~8.54%,报告基因法与病毒抑制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告基因法可以用于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Ⅰ型干扰素 生物学活性 报告基因法 方法学验证
下载PDF
基线HBsAg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曦 赵文静 +1 位作者 孙岩 殷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达到HBV DNA<20 IU/ml、ALT水平正常...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达到HBV DNA<20 IU/ml、ALT水平正常、0.05 IU/ml<HBsAg定量<1500 IU/ml,序贯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51例。收集基线及治疗12、24、36、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抗-HBs定量、HBV DNA定量、ALT检测结果。治疗48周时,出现HBsAg清除为应答组(19例),HBsAg未清除为非应答组(32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基线HBsAg定量对治疗48周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PEG-INFα-2b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19例(37.25%),其中基线HBsAg定量≤10 IU/ml者7例、10 IU/ml<HBsAg定量≤100 IU/ml者9例、100 IU/ml<HBsAg定量≤500 IU/ml、500 IU/ml<HBsAg定量≤1000 IU/ml及1000 IU/ml<HBsAg定量≤1500 IU/ml各1例;HBsAg血清学转换8例(15.69%),其中10 IU/L<抗-HBs≤100 IU/L 4例,100 IU/L<抗-HBs≤500 IU/L 3例,抗-HBs>500 IU/L 1例。应答组基线HBsAg定量明显低于非应答组[16.38(2.25~61.62)IU/ml vs 363.73(110.14~927.7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2,P<0.001)。治疗12、24周两组血清ALT水平均升高,应答组与非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0(55.00~123.00)U/L vs 49.00(34.00~65.00)U/L、78.00(46.00~88.00)U/L vs 48.08(29.79~71.75)U/L,Z值分别为-2.286、-2.617,P值均<0.05]。PEG-INFα-2b治疗12、24周时,应答组HBsAg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非应答组[91.77(49.62~99.28)%vs 44.03(15.75~68.90)%,99.00(98.00~100.00)%vs 77.94(37.02~89.60)%,Z值分别为-3.312、-5.100,P值均<0.05]。停药随访24周19例HBsAg清除者均维持应答,HBsAg血清学转换7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sAg水平可预测治疗48周HBsAg的清除率,其最佳预测值为86.36 IU/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可信区间:0.764~0.9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和84.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和84.37%。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HBsAg低水平(≤100 IU/ml)的CHB患者,序贯PEG-INFα-2b治疗能够明显提高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特别是治疗早期HBsAg降幅明显、ALT水平明显升高者,有助于治疗48周HBsAg的清除。基线HBsAg定量<86.36 IU/ml可预测48周HBsAg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亚星 邓永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为A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为B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2组疗效差...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为A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为B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795,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肝炎 丙型 慢性 糖尿病
下载PDF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sAg及FibroScan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海燕 董江龙 +5 位作者 李健 陈蕾 叶立红 王艳 王晓静 王晨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3期3675-3677,共3页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HBs Ag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影响,评估医用臭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HBs Ag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影响,评估医用臭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采集患者静脉抗凝全血100 m L,在其中缓慢注入100 m L 30μg/m L医用臭氧,然后再回输到静脉),每周3次;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2组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的变化。结果 2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均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清HBs Ag定量、HBe Ag定量与Fibro Scan之间呈正相关(r=0.764,0.779,P均<0.05)。结论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效果相当,其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医用臭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HBEAG定量 HBSAG定量 FIBROSC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