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hybrid-type modified chitosan derivative nanoparticles for th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midkine-siR 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g Zhong Hui-Lian Huang +4 位作者 Jing Li Fu-Chu Qian Li-Qin Li Ping-Ping Niu Li-Cheng Da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2-89,共8页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HCC lose the surgical opportunity at the time of diagno sis. Some novel therapeutic modalities, like ...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HCC lose the surgical opportunity at the time of diagno sis. Some novel therapeutic modalities, like gene therapy, are promi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However, the success of gene therapy depends on two aspects: efficient gene materials and gene delivery vectors.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new chitosan-based nanoparticles for a midkine-si RNA(anti HCC gene drug) delivery.METHODS: The novel gene delivery vector(MixN CH) was syn thesized by hybrid-type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with 2-chloro 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and N, N-dimethyl-2-chloro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Mix NCH was char 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The cytotoxicity of Mix NCH was determined by MTS assay. The gene condensation ability and size, zeta potential and morphology of Mix NCH/MK si RNA nanoparticles were measured. The in vitro transfection and gene knockdown efficiency of midkine by Mix NCH/MK si RNA nanoparticles was detected by q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Gene knockdown effect at the molecule level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 G2 in vitro was determined by MTS assay.RESULTS: Mix NCH was successfully acquired by aminoalkyl ation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The Mix NCH could condense MK-siR NA well above the weight ratio of 3. The average size of Mix NCH/MK-si RNA nanoparticles was 100-200 nm, and thesurface charge was about +5 m V. Morphologically, Mix NCH/MK-si RNA nanoparticles were in regular spherical shape-with no aggregation. Regarding to the in vitro transfection of nanoparticles, the MixN CH/MK-siR NA nanoparticles reduced MK m RNA level to 14.03%±4.03%, which were comparable to Biotrans(8.94%±3.77%). Mix NCH/MK-si RNA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 G2 in vitro.-CONCLUSION: Mix NCH/MK-si RNA nanoparticles could b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gene vector nanoparticles MIDKINE siRN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两种阳离子纳米基因载体及植物基因介导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瑜 李颖 +1 位作者 崔海信 李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0,共6页
以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和壳聚糖(chitosan,CS)作为两种植物基因载体,分别制备了载基因PEI纳米粒(PEI/DNA)和壳聚糖-DNA纳米粒(CS/DNA),并对其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DNA结合的稳定性及纳米颗粒对DNA的保护等方面... 以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和壳聚糖(chitosan,CS)作为两种植物基因载体,分别制备了载基因PEI纳米粒(PEI/DNA)和壳聚糖-DNA纳米粒(CS/DNA),并对其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DNA结合的稳定性及纳米颗粒对DNA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表征。并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行植物细胞转染,比较两者转化效率。结果表明PEI/DNA纳米粒稳定性,对DNA的保护以及转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壳聚糖-DNA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壳聚糖 纳米粒 基因载体 转基因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制备,特征和对DNA的保护 被引量:16
3
作者 宗莉 陈伶俐 +2 位作者 张淑芸 杨晓容 朱家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制备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研究纳米粒药剂学特征以及对DNA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处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凝胶阻滞法分析壳聚糖和pDNA的聚合方式,pDNA保护性... 目的:制备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研究纳米粒药剂学特征以及对DNA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处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凝胶阻滞法分析壳聚糖和pDNA的聚合方式,pDNA保护性试验考察壳聚糖纳米粒抵抗核酸酶的能力.结果:制备的pDNA/壳聚糖纳米粒为结构较紧密的不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240.4±13.2)nm,多分散指数为(0.173±0.05),Zeta电位为(18.4±0.6)mV,包封率为(95.2±1.9)%,载药量为(30.7±0.8)%.凝胶阻滞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荷正电,pDNA与壳聚糖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完全结合.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受处方中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N/P(壳聚糖中伯胺基数目/pDNA中磷酸基数目)比、pDNA浓度、Na2SO4浓度和pH值等因素影响.pDNA保护性试验表明,壳聚糖纳米粒对pDNA有保护作用.结论:壳聚糖可以有效凝聚pDNA,采用复凝聚法可制得200~500 nm范围荷正电的纳米粒,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有效保护pDNA免受核酸酶降解.壳聚糖作为黏膜给药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 基因载体 PDNA 黏膜
下载PDF
非病毒型基因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恩杰 杨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25,共5页
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性、低毒性、低免疫反应、靶向性及易于组装等优点被寄予厚望 ,对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人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以期在基因治疗方面有所突破。综述了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 ,分别总结阐述了阳离子脂质体载体、多聚阳... 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性、低毒性、低免疫反应、靶向性及易于组装等优点被寄予厚望 ,对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人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以期在基因治疗方面有所突破。综述了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 ,分别总结阐述了阳离子脂质体载体、多聚阳离子载体、壳聚糖载体、树状高分子载体以及无机壳类SiO2 纳米粒子载体。提出非病毒载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基因载体 阳离子脂质体 阳离子多聚物 壳聚糖
下载PDF
IL-10和HGF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浩 李沐纯 黄秋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d及7d,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d及7d,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7、10和20d取大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GF、IL-10水平,RT-PCR测定肝细胞HGF、IL-10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肝功能测定,活体肝移植动物生存期观测。结果实验组鼠肝细胞有HGF和IL-10mRNA表达,对照组肝细胞表达微弱。对照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重组体的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0.9)d,20d时存活只数为6只,存活率75%;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0.5),20d时存活只数为2只,存活率25%(P<0.05)。对照组未注射重组体,ALT和AST值持续升高,注射重组体后ALT和AST值亦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大鼠导入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后可抑制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 白介素10 肝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重组体 肝移植
下载PDF
纳米谷氨酸壳聚糖制备及其体外质粒转染研究
6
作者 何琼琼 肖旭贤 冯德云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34-37,共4页
采用表面修饰方法制备出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对样品进行红外分析、粒度分析、zeta电位分析、生物相容性、凝胶阻滞分析、DNA保护性试验、体外细胞转染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得的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70nm,其... 采用表面修饰方法制备出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对样品进行红外分析、粒度分析、zeta电位分析、生物相容性、凝胶阻滞分析、DNA保护性试验、体外细胞转染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得的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70nm,其zeta电位为+4.7mV。红外分析显示谷氨酸已通过酰胺键结合在壳聚糖上。MTT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颗粒与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凝胶阻滞分析和DNA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纳米载体可与DNA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结合,并可以有效保护DNA,防止核酸酶对其的降解作用。而体外细胞转染的结果表明,谷氨酸修饰的纳米粒能介导pEGFP-N1质粒转染HepG2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因此,谷氨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可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介导核酸类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修饰 纳米 壳聚糖 基因载体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基因载体的制备与相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龙 邵国喜 +1 位作者 刘钦毅 周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制备CS/pcDNA3.1/GDNF混悬液,并对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CS/pcDNA3.1/GDNF混悬液,观察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基因结合效率,基因保护功能,缓慢释放效果及基因负载力和负载率。结果... 目的制备CS/pcDNA3.1/GDNF混悬液,并对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CS/pcDNA3.1/GDNF混悬液,观察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基因结合效率,基因保护功能,缓慢释放效果及基因负载力和负载率。结果壳聚糖大小为106-228nm,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基因携带功能,能够有效地保护所携带基因,基因负载力及基因负载率较高。结论应用复凝聚法制得壳聚糖纳米粒子,能够满足基因载体的需要,是一个较理想的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子 基因载体 GDNF
下载PDF
巯基化壳聚糖-pcDNA 3.1(+)-EGFP纳米粒的构建和对HeLa细胞体外转染活性的研究
8
作者 陈斌 马世坤 高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555-3559,共5页
目的制备巯基化壳聚糖,构建巯基化壳聚糖-质粒DNA(pDNA)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体外转染活性。方法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催化巯基乙酸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巯基化壳聚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产物... 目的制备巯基化壳聚糖,构建巯基化壳聚糖-质粒DNA(pDNA)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体外转染活性。方法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催化巯基乙酸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巯基化壳聚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产物的红外光谱,5-5'-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检测产物的巯基含量;以pcDNA 3.1(+)-EGFP为报告基因,巯基化壳聚糖为载体,用复凝聚法制得巯基化壳聚糖-pcDNA3.1(+)-EGFP纳米粒,Zeta电位和粒度分析仪检测该纳米粒的表面电位和粒径。纳米粒经DNaseI处理、再在肝素作用下解聚,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的完整性。评价巯基化壳聚糖-pcDNA 3.1(+)-EGFP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体外转染活性,MTT法测定该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毒性。结果红外光谱图显示壳聚糖在EDAC的作用下被巯基化。DTNB法显示1g巯基化壳聚糖的巯基含量为(202.85±3.05)μmoL(n=6)。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的结果表明巯基化壳聚糖-pcDNA 3.1(+)-EGFP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88.7nm,Zeta电位为+(25.2±2.1)mV。DNaseⅠ保护实验证明该纳米粒能有效抑制DNaseⅠ对内部pDNA的降解。体外转染实验表明巯基化壳聚糖-pcDNA 3.1(+)-EGFP纳米粒能有效转染HeLa细胞系,且对HeLa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该制备工艺生产的巯基化壳聚糖-pcDNA 3.1(+)-EGFP纳米粒能将质粒DNA导入HeLa细胞,使报告基因有效地表达。所以巯基化壳聚糖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有应用潜力的非病毒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壳聚糖 纳米粒 基因载体 转染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介导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在大鼠活体肝移植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浩 黄秋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36-38,55,共4页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天及7天,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 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天及7天,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7,10,20天取大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GF、IL-10水平,RT-PCR测定肝细胞HGF、IL-10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肝功能测定,活体肝移植动物生存期观测。结果:实验组鼠肝细胞有HGF和IL-10mRNA表达,对照组肝细胞未见表达。对照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重组体的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0.9)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6只,存活率75%;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0.5)天,20天时存活只数为2只,存活率75%(P<0.05)。对照组未注射重组体,ALT和AST值持续升高,注射重组体后ALT和AST值亦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大鼠导入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后可抑制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基因载体 白介素10 肝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重组体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壳聚糖及其修饰物载基因纳米粒子对人初始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10
作者 刘兰霞 朱敦皖 +3 位作者 董霞 宋丽萍 张海玲 冷希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考察壳聚糖及烷基化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对人初始CD4+T细胞是否有促分化作用。方法将壳聚糖或烷基化修饰壳聚糖与去除内毒素的质粒DNA按N/P比为4:1的比例通过静电作用制备载基因纳米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与人初始CD4+T细... 目的 考察壳聚糖及烷基化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对人初始CD4+T细胞是否有促分化作用。方法将壳聚糖或烷基化修饰壳聚糖与去除内毒素的质粒DNA按N/P比为4:1的比例通过静电作用制备载基因纳米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与人初始CD4+T细胞共孵育,于12、24、48h以后分别取上清,离心,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L4和IFN-y的含量。结果壳聚糖及烷基化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均未引起人初始CD4+T细胞细胞因子IL-4和IFN-y分泌量的增加。结论壳聚糖及烷基化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不会刺激人初始CD4+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子 CD4+T细胞 基因载体 免疫毒性
原文传递
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实验研究
11
作者 唐锋 管珩 +6 位作者 刘昌伟 李拥军 郑月宏 李晓慧 鲍军波 唐丽娜 宋存先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132,I0001,共5页
目的将Arg—Gly—Asp(RGD)肽偶联到壳聚糖(CH)材料表面,并制备成包载质粒DNA的纳米粒子,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质粒DNA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内皮细胞转染,观察其是否能提高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 目的将Arg—Gly—Asp(RGD)肽偶联到壳聚糖(CH)材料表面,并制备成包载质粒DNA的纳米粒子,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质粒DNA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内皮细胞转染,观察其是否能提高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为偶联剂,通过酰胺键将RGD肽偶联到壳聚糖表面,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作为对照,制备载pEGFP-C1质粒DNA纳米粒子,比较2者对Hy926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壳聚糖-RGD(CH-RGD)载基因纳米粒子转染Hy926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35.7%VS14.3%.P〈0.001)。结论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可用于体外细胞转染,其对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肽 壳聚糖 纳米粒子 基因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