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芳芳 刘维 +4 位作者 卡玉秀 岳青云 陈婌娟 顾庆香 杨晓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雷公藤是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的中草药,对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主的风湿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甘草是中医传统的解毒药物,以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为例,通过... 雷公藤是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的中草药,对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主的风湿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甘草是中医传统的解毒药物,以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为例,通过对近些年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甘草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应答以及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雷公藤治疗RA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既往尚未有综述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通过综述,能为安全使用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提供技术参考,为RA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复方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甘草 雷公藤 减毒增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雷公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治疗作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杨双庆 马俊福 +6 位作者 刘亚伟 张苏丹 王妍琦 李锦锦 李玉洁 冼锦忠 孟庆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分析雷公藤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的发展趋势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数据库来源,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雷公藤治疗RA的相关文献,... 目的分析雷公藤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的发展趋势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数据库来源,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雷公藤治疗RA的相关文献,检索范围为200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 6.1.R3对这20年期间年发文量、期刊分布、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252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主要分布在中医学和中药学。关键词共现中心度高于0.1的关键词有6个,分别为“雷公藤”“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中药”和“大鼠”。关键词聚类共得出11个聚类,突现词有17个。结论雷公藤治疗RA相关文献呈上升趋势,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A的诊断方法和药物临床疗效。从各种可视化图谱分析可知,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雷公藤对RA药物研究热点以及趋势分析,并提出相应思路以供临床研究使用,提高药物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尹聪 程静 李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8月14日,收集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Cochrane5.1.0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3项,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4例,其中观察组503例,对照组5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晨僵时间(SMD=-1.55,95%CI为-1.87~-1.23)、(SMD=-2.29,95%CI为-3.46~-1.12)、关节疼痛数(SMD=-0.94,95%CI为-1.40~-0.49)、关节肿胀数(SMD=-0.78,95%CI为-1.52~-0.04)、红细胞沉降率(SMD=-1.75,95%CI为-2.38~-1.13)、C反应蛋白(SMD=-2.23,95%CI为-2.96~-1.51)、类风湿因子(SMD=-2.97,95%CI为-4.22~-1.72)、免疫球蛋白G(SMD=-0.58,95%CI为-1.10~-0.06)、白细胞介素-1(SMD=-0.84,95%CI为-1.20~-0.49)、白细胞介素-6(SMD=-4.08,95%CI为-4.86~-3.30)、肿瘤坏死因子-α(SMD=-3.24,95%CI为-3.92~-2.56)、(SMD=-0.94,95%CI为-1.30~-0.57)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MD=-0.53,95%CI为-0.96~-0.10),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OR=4.12,95%CI为2.74~6.18);休息痛、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1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的各项体征及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受收录文献质量的限制和临床异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尚需临床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甙 免疫抑制剂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疾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LC-MS/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雷公藤饮片中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本永 龙观洪 +3 位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杨磊 曹慧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为雷公藤饮片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条件:Agil...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为雷公藤饮片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3.5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检测成分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雷公藤甲素(361.1/145.1)、雷公藤内酯酮(358.9/143)、雷公藤红素(451.2/201.1)、雷公藤内酯甲(455.3/409.2)。结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分别在100~3000 ng·mL^(-1)、100~3000 ng·mL^(-1)、20~600 ng·mL^(-1)和50~1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5%~102.74%,其RSD<3.15(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色谱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同时检测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可为雷公藤饮片及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不同地区的雷公藤饮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液相色谱-质谱法 萜类成分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王振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李征 陈柯 +1 位作者 辛竞妍 王振亮 《河南中医》 2019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王振亮教授将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型;肾阳亏虚,寒凝湿阻型;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型;寒凝督脉,经腧不利型;寒热错杂,络脉不畅型。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给予腰痛汤、二藤附子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芍... 王振亮教授将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型;肾阳亏虚,寒凝湿阻型;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型;寒凝督脉,经腧不利型;寒热错杂,络脉不畅型。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给予腰痛汤、二藤附子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收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痛汤 二藤附子汤 独活寄生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王振亮
下载PDF
复方雷公藤乳膏质量研究
6
作者 梁凤 车成刚 +1 位作者 郑红 乔喜勤 《黑龙江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33-335,共3页
本实验通过雷公藤总碱对照品的制备以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氧化铝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雷公藤的制剂中生物碱的含量,从而进行复方雷公藤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关键词 复方雷公藤乳膏 质量标准 氧化铝柱层析
下载PDF
甘草减轻雷公藤多苷片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明洪 卢天明 +7 位作者 刘莉 王启新 杨通 林娜 邱崇 钟田雨 郭秋岩 王继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目的:探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甘草水提物对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 目的:探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甘草水提物对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d^(-1))及阳性药甘草酸二铵组(75 mg·kg^(-1)·d^(-1)),每组10只。以预防给药1周后采用雷公藤多苷片270 mg·kg^(-1)单次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作用18 h后采集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及肝细胞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2D6、CYP3A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显著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P<0.01),AST、ALT、γ-GT、ALP、TBIL明显增高(P<0.05),MDA升高、SOD降低(P<0.01),CYP2D6和CYP3A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小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可显著减轻肝细胞水肿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P<0.01),AST、ALT、γ-GT、ALP、TBIL的含量不同程度降低,MDA降低(P<0.01),SOD升高(P<0.01),CYP2D6和CYP3A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结论:甘草水提物对雷公藤多苷片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中AST、ALT、γ-GT、ALP、TBIL的水平;抑制肝细胞中MDA升高,增加SOD酶活力;提高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2D6和CYP3A4的活性进而加速毒性物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肝损伤 甘草 细胞色素P450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脏病竞争性内源RNA网络构建及潜在中药预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琪 杨宇峰 石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0-630,共11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 RNA)网络,预测治疗DN潜在有效中药。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与R语言获取DN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 RNA)网络,预测治疗DN潜在有效中药。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与R语言获取DN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及差异表达信使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DEmRNA),借助miRcode、Target Scan、miRTarBase、mi RDB数据库整合“DE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miRNA-DEmRNA”调控关系,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ce RNA调控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ce RNA调控网络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借助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获取关键基因,并将其映射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中,预测治疗DN潜在中药,通过TCMSP、PubChem、UniProt、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结合文献收集整理预测中药的核心成分与对应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采用AutoDockTools、PyMOL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最终获得由9个lncRNA、33个miRNA、106个m RNA所构成的ce RNA网络,主要涉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级联、对雌二醇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信号通路。中药预测结果显示,雷公藤、藤黄、黄芪、三七等多味中药与DN密切相关,槲皮素、藤黄酸、异藤黄酸、山柰酚、gambogellic acid与关键基因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 ce RNA调控网络的构建有助于对DN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预测中药可能成为治疗DN潜在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竞争性内源RNA网络 中药预测 长链非编码RNA 雷公藤 藤黄 黄芪 三七 槲皮素 藤黄酸 异藤黄酸 山柰酚 gambogellic acid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分析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瑞 唐思 +5 位作者 董晓茜 张世良 刘君 靖博宇 孙丽丽 夏素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0-156,共7页
目的:考察雷公藤配伍甘草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单独给药组(TPW组)和雷公藤配伍甘草给药组(TPW-GLY组)。采... 目的:考察雷公藤配伍甘草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单独给药组(TPW组)和雷公藤配伍甘草给药组(TPW-GLY组)。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尿液样品的代谢物图谱进行模式识别及生物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结果:空白组,模型组,TPW组及TPW-GLY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空白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记物29个,其中受TPW-GLY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4个,受TPW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1个;TPW-GLY组和TPW组显著差异物7个,分别为N-乙酰谷氨酸,二羟基粪甾烷酸,烟尿酸,12-酮脱氧胆酸,甘油三酯(16∶0/16∶0/20∶4),泛醌Q2和1,3,7-三甲基尿酸。结论: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给药后,可能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肪及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嘌呤代谢等过程,改善了疾病状态,进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甘草 配伍 肾病综合征 代谢组学 生物标记物 代谢途径
原文传递
雷公藤减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陶玲 肖芳 +4 位作者 朱卫丰 陈丽华 管咏梅 金晨 吴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9-234,共6页
雷公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尤... 雷公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故雷公藤的减毒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主要研究雷公藤的经皮给药对其减毒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雷公藤的应用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故对2006年至2016年近10年来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包括传统的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的联合应用等,分析雷公藤的减毒现状和困境,对比现存减毒方式间的差异,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减毒 增效 有毒中药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的相杀减毒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君明 李金花 +5 位作者 李金洋 蔡泓 张月月 荣春蕾 李军 崔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考察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的相杀减毒作用,优选二者的最佳配比,初步评价二者配伍后特征化学成分的贡献程度。方法:通过小鼠连续给药14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并基于主成分分析优选LGT配伍JQC后相杀减毒作用的最佳配比,给... 目的:考察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的相杀减毒作用,优选二者的最佳配比,初步评价二者配伍后特征化学成分的贡献程度。方法:通过小鼠连续给药14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并基于主成分分析优选LGT配伍JQC后相杀减毒作用的最佳配比,给药剂量以LGT提取物计均为60 mg·kg-1(相当于LGT生药约2 g·kg-1),给药体积均为20 m L·kg-1。基于常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最佳配比的减毒效果,通过对配伍前后差异特征化学成分与总体减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化学成分对其相杀减毒作用的贡献大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GT单用组极显著升高了小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肝组织和肾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P〈0.01)。与LGT单用组比较,LGT-JQC质量比为2∶1,1∶1,1∶2,1∶4的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血清过高的ALT水平(P〈0.05,P〈0.01),质量比为4∶1,2∶1,1∶1,1∶2,1∶4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过高的血清AST,Cr,BUN,肝MDA水平以及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P〈0.05,P〈0.01),质量比为4∶1,2∶1,1∶1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肾过高的MDA水平(P〈0.05,P〈0.01)。LGT和JQC在各质量比(4∶1,1∶1,1∶2,1∶4)配伍时的总体减毒作用Z值均明显高于配比在2∶1时的Z值(P〈0.01)。LGT单独用药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517 mg·kg-1,LGT-JQC(2∶1)配伍用药时的LD50升高至889 mg·kg-1,升高了72%。配伍前后12个差异特征化学成分与其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大的是雷公藤甲素(TP)。结论:LGT和JQC在质量比为4∶1~1∶4配伍时,对LGT所致亚急性肝毒和肾毒均具有配伍减毒作用,二者相杀减毒的最佳配比为2∶1;在2∶1配比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分别下降了72%和138.5%;TP是引起二者相杀减毒作用贡献最大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杀减毒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亚急性毒性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 金钱草
原文传递
清络通痹精简方中雷公藤“异类相制”减毒机制的化学基础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龙 张本永 +6 位作者 朱华旭 刘蒙竹 张新龙 郭立玮 张启春 李博 周学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4,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清络通痹精简方、单味雷公藤、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地黄组合中雷公藤3种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探索"异类相制"减毒的规律,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 目的:通过测定清络通痹精简方、单味雷公藤、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地黄组合中雷公藤3种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探索"异类相制"减毒的规律,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的三重四级杆质谱(LC-MS/MS)同时对3种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进行检测,比较单味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三七组、雷公藤配伍地黄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中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变化。结果:雷公藤药材水提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最高,雷公藤内酯甲次之,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最低。而当雷公藤药材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雷公藤中3种有效成分在不同配伍环境下的溶出趋势一致,溶出顺序为单味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地黄组>雷公藤配伍三七组>清络通痹精简方组。结论:在配伍组合中三七对雷公藤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地黄的抑制作用较弱,而清络通痹精简方中雷公藤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明显降低。该研究结果为雷公藤的临床"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络通痹精简方 雷公藤 雷公藤配伍三七 雷公藤配伍地黄 异类相制 减毒机制 化学基础
原文传递
从“化学成分谱-减毒作用谱-生物信息谱”关联分析整体评价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的相杀减毒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君明 李金花 +4 位作者 蔡泓 李金洋 张月月 李军 崔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整体评价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后在荷瘤状态下的相杀减毒作用机制。方法:以配伍前后12个差异特征成分为化学成分谱,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肝丙二醛(MDA),肾MDA共6指标... 目的:整体评价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后在荷瘤状态下的相杀减毒作用机制。方法:以配伍前后12个差异特征成分为化学成分谱,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肝丙二醛(MDA),肾MDA共6指标为减毒作用谱,以肝和肾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IL)-10共12个生物指标作为生物信息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整体评价LGT-JQC在荷瘤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的相杀减毒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对"化学成分谱-减毒作用谱-生物信息谱"灰色关联分析(GCA)评价化学成分和生物指标对其相杀减毒作用的贡献大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GT单用后使S180和H22的减毒作用谱得分Z1值和Z3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LGT单用组比较,LGT-JQC在质量配比为4∶1,2∶1,1∶1,1∶2,1∶4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过高水平的Z1值和Z3值(P<0.01);LGT-JQC在质量比为4∶1,1∶1,1∶2,1∶4配伍时的Z1值和Z3值均明显高于质量比在2∶1时相应的Z1值和Z3值(P<0.01)。LGT能使S180和H22荷瘤状态下生物信息谱得分Z2值和Z4值均显著降低,配伍JQC可使Z2值和Z4值显著升高。对二者在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相杀减毒作用贡献最大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和10#特征成分,贡献最大的生物指标分别为肾GPx和肾GSH。结论:LGT和JQC在质量比为4∶11∶4配伍时,对LGT所致的荷瘤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的毒性均有减毒作用,二者相杀减毒的最佳配比均为2∶1,减毒作用体现了中医"有故无殒"思想,其减毒作用机制涉及肝、肾的抗氧化损伤及抗炎症反应,其中尤以肾GPx(S180)和肾GSH(H22)对减毒作用机制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杀减毒机制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整体评价 “有故无殒” 金钱草 雷公藤
原文传递
基于“异类相制”的雷公藤复方对小鼠精母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莉 袁玉丽 +1 位作者 周玲玲 周学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复方单体成分对小鼠精母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小鼠精母细胞体系,实验分为空白组,雷公藤甲素3.5 mg·... 目的:探讨雷公藤复方单体成分对小鼠精母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小鼠精母细胞体系,实验分为空白组,雷公藤甲素3.5 mg·L^(-1)组,雷公藤甲素3.5 mg·L^(-1)+梓醇3 mg·L^(-1)组,雷公藤甲素3.5 mg·L^(-1)+三七总皂苷12 mg·L^(-1)组,雷公藤甲素3.5 mg·L^(-1)+草酸铵1.5 mg·L^(-1)组,雷公藤甲素3.5 mg·L^(-1)+青藤碱0.75 mg·L^(-1)组。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作用24 h后精母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精母细胞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梓醇、三七总皂苷可减轻雷公藤甲素对小鼠精母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雷公藤甲素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草酸铵和青藤碱组与雷公藤甲素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雷公藤甲素促使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比较差异显著(P<0.01),雷公藤甲素配伍梓醇、三七总皂苷后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与雷公藤甲素比较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配伍草酸铵及青藤碱则差异不明显。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引起精母细胞凋亡,并通过Bax/Bcl-2,Caspase-3系统启动精母细胞凋亡。而雷公藤复方组成中其他药物组分可不同程度抑制雷公藤甲素引起的精母细胞凋亡,减轻其雄性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精母细胞 凋亡 凋亡蛋白
原文传递
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5种中药毒性评价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雪君 谷彩云 +2 位作者 许妍妍 李遇伯 张艳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472-478,共7页
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 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 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 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1 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肾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肾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肾毒性小分子代谢物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肾毒性 雷公藤 马钱子 广防己 大黄 苍耳子
原文传递
雷公藤致大鼠肾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常立娟 李佐静 +3 位作者 李清 隋振宇 李晓 毕开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9-94,共6页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给药14 d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切片。血清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UFLC-MS/MS分析测定,正离子一级全扫描模式,经主成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判别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雷公藤乙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切片明显病变,表明造模成功。血清中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甘油二酯等9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鉴定为雷公藤致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结论:雷公藤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有关,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代谢组学 肾毒性 主成分分析法 二甲基甘氨酸 苯丙氨酸 溶血卵磷脂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7
作者 何康婧 高增平 +1 位作者 尹丽梅 柳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6-204,共9页
近年来,雷公藤多苷(TWP)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多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作为基本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但其临床有多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用药方案存在争议,尤其是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为了雷公藤多苷的临床... 近年来,雷公藤多苷(TWP)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多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作为基本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但其临床有多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用药方案存在争议,尤其是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为了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合理使用和深入研究,综述其药理毒理研究进展。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雷公藤多苷的药理毒理研究文献,发现雷公藤多苷的药理作用研究多集中在抗炎、抗肿瘤、肾脏保护和免疫抑制方面,主要是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挥药理作用;其毒理作用研究多集中在肝毒性、肾毒性和生殖系统毒性方面,毒性作用多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相关。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集中在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药理毒理研究较深入,表明其效、毒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具有量-效、时-效、量-毒、时-毒关系,未见雷公藤多苷在功效背景下随使用剂量和时间变化的毒性研究,其关联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药理 毒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肾毒性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郝俊霞 高梓森 +3 位作者 高皓 毕开顺 王健 李佐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42-151,共10页
目的:通过建立雷公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以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筛选出雷公藤有... 目的:通过建立雷公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以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筛选出雷公藤有毒候选化合物。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 Chem数据库,将所有的候选化合物都转化为标准的Canonical SMILES格式,将SMILES格式文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将TCMSP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用uniprot将蛋白转换为对应的基因名称,与从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中寻找到的肾脏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合的蛋白作为雷公藤潜在的肾脏毒性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生物信息资源对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Glide软件对关键蛋白与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雷公藤中筛选得到30种有毒候选成分,涉及209个肾脏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可通过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l,Oat2,Oat3的功能,以及诱导凋亡,并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对肾脏产生毒性。结论: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了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雷公藤 肾脏毒性 通路分析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金钱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雷公藤毒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4 位作者 关月晨 巫晓慧 刘瑞新 刘晨 韩林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的:考察金钱草不同提取物对雷公藤主要毒性肝损伤的减毒作用,优选提取溶剂。方法:将90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金钱草水提物组、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水提取物组、雷公藤... 目的:考察金钱草不同提取物对雷公藤主要毒性肝损伤的减毒作用,优选提取溶剂。方法:将90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金钱草水提物组、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水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6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95%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其中雷公藤与金钱草的剂量均按生药计分别为2,1 g·kg^(-1),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各组均采用灌胃给予,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取血和肝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指标,同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整体评价金钱草提取物对雷公藤肝损伤的减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由以上4个指标降维产生的肝损伤综合得分(Z值)均显著升高(P<0.01),肝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分别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水,30%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及肝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T-SOD,GPX,GS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6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GPX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仅能明显降低血清AST水平(P<0.05),显著升高肝GPX水平(P<0.05);而给予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综合得分(P<0.01)。结论: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逆转雷公藤引起的肝损伤,其中以水和30%乙醇作为溶剂时的减毒作用为优,尤以水作为提取溶剂为更佳,且随着提取溶剂乙醇含量的升高或脂溶性的增强,肝损伤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水提物 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 综合指标 提取溶剂优选 肝损伤 雷公藤
原文传递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陶玲 管咏梅 +3 位作者 陈丽华 肖芳 金晨 臧振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9-234,共6页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减毒 复方配伍 组分配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