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药花蝴蝶回调CIA模型鼠血细胞变化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庆忠 龙思芳 +5 位作者 戚国平 魏胜兰 吴富小 朱启悦 韦小龙 周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苗药花蝴蝶回调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鼠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花蝴蝶低剂量治疗组(花蝴蝶低组)、花蝴蝶高剂量治疗组(花蝴蝶高组)、甲氨蝶呤治疗组(甲氨蝶呤组)、CIA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 目的 观察苗药花蝴蝶回调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鼠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花蝴蝶低剂量治疗组(花蝴蝶低组)、花蝴蝶高剂量治疗组(花蝴蝶高组)、甲氨蝶呤治疗组(甲氨蝶呤组)、CIA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按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民间用药经验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足关节肿胀度,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研究大鼠足关节病理切片等。结果 模型组大鼠足关节肿胀指数评分明显高于花蝴蝶低组、花蝴蝶高组、甲氨蝶呤组和正常组(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足关节肿胀指数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而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降低(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外周血相关检测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骨髓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评分升高,而脂肪细胞评分降低(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大鼠膝关节骨髓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脂肪细胞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苗药花蝴蝶可能通过回调骨髓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小板等指标升高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降低,回转CIA模型鼠外周血相应血细胞变化,最终缓解CIA模型鼠症状,这可能是苗药花蝴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蝴蝶 CIA模型 血细胞 免疫调节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贵州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泽贵 梁光义 +1 位作者 周欣 曹佩雪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赤胫散挥发油抑菌活性。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从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中分离出5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6%,从贵州野生赤胫散中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0%。两种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贵州赤胫散挥发油无抑菌活性。结论贵州赤胫散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棉子油酸,亚麻仁油酸,植醇,但其含量不完全相同,而且每种赤胫散辉发油都含有其特异组分。两种不同来源的赤胫散挥发油都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胫散 挥发油 抗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桂千金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鹤龄 谭珍媛 +4 位作者 冯钟文 庞丽君 黄瑀莘 陈思韵 韦锦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252-2258,共7页
目的:探讨桂千金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桂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比较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探讨桂千金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桂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比较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大小。测定桂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作用后MRSA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外流DNA/RNA大分子含量、胞内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电镜观察MRSA细胞形态。结果:桂千金子提取物对3种供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 mm,MIC为1.56~12.50 mg/mL,MBC为3.13~25.00 mg/mL,抗菌强度排序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KP活性升高(P<0.05),各实验组与空白组外流DNA/RNA大分子含量和胞内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镜下MRSA菌体细胞变形,表面粗糙有颗粒附着。结论:桂千金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可能与细胞壁结构破损致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千金子 金黄色葡萄球菌 提取物 体外抗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