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拳参及其类似品的生药鉴别与鞣质含量 被引量:7
1
作者 竺叶青 施大文 +1 位作者 梁宏伟 李兵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29-134,T009,共7页
研究拳参及其类似品──支柱蓼、草血竭与珠芽蓼的生药性状、组织与粉末的显微特征并列出检索表。用高锰酸钾法及皮粉法定量测定了它们所含的鞣质。实验结果为蓼科拳参类生药的鉴别与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拳参 支柱蓼 鞣质 含量 鉴定
下载PDF
川产草药九牛造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桂华 贾敏如 +1 位作者 罗启文 张加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43-46,64,共4页
经调查鉴定 ,四川民间常用中草药九牛造有 3个品种 :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Max im .、细穗支柱蓼P .suffultumMaxim .var .pergracile (Hemsl.)Sam .和抱茎蓼P .amplexicauleD .Don。其中形成商品的主流品种为抱茎蓼。找出了 3个品... 经调查鉴定 ,四川民间常用中草药九牛造有 3个品种 :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Max im .、细穗支柱蓼P .suffultumMaxim .var .pergracile (Hemsl.)Sam .和抱茎蓼P .amplexicauleD .Don。其中形成商品的主流品种为抱茎蓼。找出了 3个品种在原植物、药材、组织和理化上的鉴别特征 ,并列出了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牛造 生药学 支柱蓼 细穗支柱蓼 抱茎蓼 中草药
下载PDF
江西蓼属一新变种及其表皮形态特征
3
作者 李波 陈少风 张文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描述了产自江西庐山的蓼科(Polygollaceae)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毛叶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vat.tomentosum B.Li.et S.F.Chen vat.nov.)。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 描述了产自江西庐山的蓼科(Polygollaceae)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毛叶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vat.tomentosum B.Li.et S.F.Chen vat.nov.)。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的区别在于叶片背面密被白色绒毛,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气孔器类型不等型,气孔长20.15~27.55μm,宽17.45~22.47μm,气孔密度128.91个/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 蓼属 毛叶支柱蓼 新变种 江西庐山 中国
下载PDF
细穗红三七的生药学研究
4
作者 岐琳 姜海 牛晓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7期54-56,92,共4页
目的对细穗红三七Polygonum suffultum var.pergracile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采用形态学和组织学鉴别方法,总蒽醌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细穗红三七根茎和叶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粉... 目的对细穗红三七Polygonum suffultum var.pergracile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采用形态学和组织学鉴别方法,总蒽醌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细穗红三七根茎和叶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纤维、不定式气孔、非腺毛和草酸钙簇晶。细穗红三七总蒽醌含量为1.0%-1.5%。结论上述性状及显微特征和总蒽醌含量测定可用于细穗红三七药材的质量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穗红三七 生药学 总蒽醌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红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凤英 苏艳芳 +3 位作者 王怀松 吴振海 高秀梅 张伯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三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新何帕-13(18)-烯(1)、3β-乙酰氧基-新何帕-13(18)-烯(2)、3β-乙酰氧基-何帕-17(21)-烯(3)、没食子酸(4)、谷甾醇(5)、胡萝卜苷(6)、木栓酮(7)、绿原酸正丁酯(8)、杨梅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绿原酸(10)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结论除化合物4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三七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8、9、11系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七 蓼属 三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