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 被引量:5
1
作者 朱仁发 王东 邵国泉 《安徽化工》 CAS 2007年第2期38-39,共2页
从何首乌中提取2,3,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A)、溶剂量(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因素,选出优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g∶mL)为1∶8,以及60%乙醇,8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二... 从何首乌中提取2,3,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A)、溶剂量(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因素,选出优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g∶mL)为1∶8,以及60%乙醇,8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二苯乙烯苷适宜洗脱的乙醇浓度为50%。纯化后的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二苯乙烯苷含量达到70.34%,得率为6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2 3 4 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孔吸附树脂 提取
下载PDF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敏 敬小莉 谈文林 《生物化工》 2019年第2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从何首乌中提取得到二苯乙烯苷类物质,并通过NKA-9型大孔树脂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二苯乙烯苷进行DPPH·和... 目的:研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从何首乌中提取得到二苯乙烯苷类物质,并通过NKA-9型大孔树脂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二苯乙烯苷进行DPPH·和·OH的清除能力及Fe^(3+)的还原力测定。结果:NKA-9型大孔树脂对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静态吸附率和解析率分别达到80.75%和92.36%,粗提物二苯乙烯苷纯度为34.62%,纯化后的二苯乙烯苷纯度为72.68%。纯化二苯乙烯苷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2.72%和78.73%,还原力约为同浓度Vc的40%。结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物质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水煎提取赤首乌白首乌的中试探讨
3
作者 袁媛 《齐鲁药事》 CAS 2007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赤、白首乌有效部位的创新水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主要应用生物酶工程技术与絮凝技术对水提取液作前处理,采取组合大孔树脂技术进行分离精制。结果及结论白首乌的平均提取率高,赤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高。
关键词 赤首乌 白首乌 水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下载PDF
大黄素型单蒽酮基因突变风险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文海若 王亚楠 +3 位作者 杨莹 赵婷婷 马双成 汪祺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8期455-460,共6页
目的为评价大黄素型单蒽酮潜在遗传毒性致基因突变,分别开展miniAmes试验和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进行研究。方法 miniAmes试验:分别设置对照组(DMSO),单蒽酮(0.6、1.1、2.3、4.5、9μg/皿),阳性剂组,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 97、TA 98、T... 目的为评价大黄素型单蒽酮潜在遗传毒性致基因突变,分别开展miniAmes试验和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进行研究。方法 miniAmes试验:分别设置对照组(DMSO),单蒽酮(0.6、1.1、2.3、4.5、9μg/皿),阳性剂组,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 97、TA 98、TA 100、TA 102、TA 1535、TA 1537和大肠杆菌WP2 uvrA分别在-S9和S9两种代谢状态下开展基于6孔板培养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48 h后计数突变菌落数。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以L5178Y细胞为体系,非S9代谢条件:分别设对照组(1%DMSO),阳性剂(EMS 500μg/mL),单蒽酮(0.2μg/mL,0.39μg/mL,0.78μg/mL,1.56μg/mL),受试物处理4 h后计数,去除受试物更换培养,24 h后计数,表达8 d,表达期维持细胞密度在1×106~2×106个/mL,表达结束后进行抗体孵育流式检测。S9代谢条件:分别设对照组(1%DMSO),阳性剂(B(a)P 5μg/mL),单蒽酮(0.2μg/mL,0.39μg/mL,0.78μg/mL,1.56μg/mL),受试物处理4 h后,去除受试物更换培养,24 h后计数,表达8 d,表达期维持细胞密度在1×106~2×106个/mL,表达结束后进行抗体孵育流式检测。结果 Ames试验结果: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单蒽酮可诱导TA97、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S9代谢活化条件下,可诱导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增加倍数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3倍,且上述结果均存在一定剂量相关变化趋势。体外Pig-a基因突变结果: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单蒽酮浓度大于0.78μg/mL,Pig-a基因突变频率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且存在剂量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大黄素型单蒽酮存在基因突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单蒽酮 基因突变 遗传毒性 AMES试验 体外Pig-a基因突变
下载PDF
何首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刚 俸才军 赵致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近年来,随着何首乌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与何首乌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何首乌人工繁殖和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对何首乌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何首乌生物学特性、成分与药理以及人工繁殖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 近年来,随着何首乌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与何首乌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何首乌人工繁殖和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对何首乌的研究情况,总结了何首乌生物学特性、成分与药理以及人工繁殖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栽培技术 繁殖
下载PDF
3D肝细胞模型研究大黄素型单蒽酮肝细胞毒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淡墨 刘栋 +3 位作者 黄舒佳 王宇 汪祺 赵燕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首次研究何首乌中大黄素型单蒽酮的潜在肝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悬滴技术构建以人肝细胞HepaRG和人星型细胞HSC为基础的3D多细胞聚球体模型,用该模型评价何首乌中大黄素型单蒽酮成分的重复给药毒性,并与2D模型下... 目的:首次研究何首乌中大黄素型单蒽酮的潜在肝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悬滴技术构建以人肝细胞HepaRG和人星型细胞HSC为基础的3D多细胞聚球体模型,用该模型评价何首乌中大黄素型单蒽酮成分的重复给药毒性,并与2D模型下单次给药毒性进行比较。进一步研究大黄素型单蒽酮对主要肝药酶和外排转运体表达的影响。结果:肝脏3D多细胞聚球体模型体外培养15 d仍然可以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大黄素型单蒽酮2D培养给药48 h,IC50为1. 091μg·mL-1。肝脏3D悬滴模型下连续给药6 d,同浓度大黄素型单蒽酮对肝细胞毒性显著性小于2D培养评价结果。RT-PCR结果显示大黄素型单蒽酮体外多次给药上调主要肝药酶CYP3A4,CYP2B6及外排转运体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转运蛋白2(MRP2)。结论:何首乌中的新化合物大黄素型单蒽酮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体外3D模型多次给药引起主要肝药酶和外排转运体表达上调,为肝细胞降低大黄素型单蒽酮毒性提供了潜在机制,同时也提示服用含有大黄素型单蒽酮化合物的中药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型单蒽酮 药物肝毒性 肝脏3D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