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ies of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soluble and autoclaved Leishmania infantum antigens: A novel vaccine candidate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1
作者 Emrah Sefik Abamor Adil Allahverdiyev +4 位作者 Ozlem Ayse Tosyali Melahat Bagirova Tayfun Acar Zeynep Mustafaeva Serap Derm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8期353-364,共12页
Objective: To prepare and characterize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 or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 and explore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genicity of anti... Objective: To prepare and characterize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 or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 and explore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genicity of antigen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Methods: Water/oil/water double emuls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PLGA nanoparticle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articles. Cytotoxicity of synthetized nanoparticles on J774 macrophage were investigated by MTT assays.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immunostimulatory efficacies of nanoparticles, griess reaction and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s of NO and cytokines. During the in vivo analysis,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vaccine formulations, and 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y Leishman Donovan unit in the liver following the infection. Cytokine levels in spleens of mice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Results: MTT assay showed that neither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 nor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showed cytotoxicity against J774 macrophage cells. Contrary to free antigens, both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 and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led to a 10 and 16-fold increase in NO amounts by macrophages, respectively. Leishman Donovan unit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and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yielded 52% and 64% protection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mouse models. Besides, in vitro and in vivo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by increasing IFN-γ and IL-12 levels and inhibiting IL-4 and IL-10 secretions,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and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triggered Th1 immune response. Conclusions: Both autoclaved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and soluble leishmanial antigen-nanoparticles formulations provide exceptional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ies. Hence, PLGA-based antigen delivery systems are recommended as potential vaccine candidates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 Vaccine Delivery IMMUNOSTIMULANT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 Nanoparticle
下载PDF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Camptothecine-Loaded Hydroxyapatite /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 Composite Nano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2
作者 冯炜 陈梦霞 +3 位作者 陈良 尹郅祺 聂伟 何创龙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5期561-565,共5页
In the past decade, various medicat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postsurgical cancer treatment.In this study,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HANPs) were used as car... In the past decade, various medicat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postsurgical cancer treatment.In this study,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HANPs) were used as carriers to load an anticancer agent—camptothecine( CPT),and the CPT-loaded HANPs( CPT@ HANPs) was then incorporated into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nano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Thus fabricated medicated nanofibrous mats( PLGA / CPT @ HAN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R-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The release profiles of CPT from the medicated electrospun mat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in vitro anticancer efficacy against HeL a cells was also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PT was successfully loaded onto the surface of HANPs,and the prepared electrospun mats exhibited a homogeneous and continuous morphology.Furthermore,the loaded CPT exhibited a sustained release behavior from the nanofibrous mats and the released CPT showed a long-term anticancer efficacy against HeL a cells.Therefore,the prepared medicated electrospun mats may be served as an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local antitumo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 plga ) HYDROXYAPATITE camptothecine NANOFIBER ANTICANCER
下载PDF
PLGA纳米粒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3
作者 王晓芳 符乐 +3 位作者 张盼盼 张华莹 剧勍 王亚文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保护包裹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多肽)、核酸及免疫调节分子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缓慢释放,以减少免疫和用药次数,在肠道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可将药物或抗原偶联到PLGA纳米粒表面起到抗原展示的作用,在疫苗研发和药物制备方面表现出优异特性。PLGA还可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PLGA的表面修饰功能可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靶向递送治疗分子到身体的特定部位,既可减少不良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局部原料药的浓度来提高药物疗效,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PLGA纳米粒可单独或联合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免疫原性小,且易于通过受控的化学合成进行调节,因此,PLGA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和药物传递平台,广泛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笔者重点综述了PLGA纳米粒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PLGA制备的纳米载体平台在疫苗研发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PLGA纳米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 抗原展示 纳米粒 生物医学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实验改革中的应用——以PLGA为例
4
作者 孙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7,161,共4页
本文探讨了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引入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本研究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白藜芦醇PLGA纳米粒(Res-PLGA-NPs),并对其... 本文探讨了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引入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本研究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白藜芦醇PLGA纳米粒(Res-PLGA-NPs),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Res-PLGA-NPs具有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的特点,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通过此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药剂学 实验教学 白藜芦醇 纳米粒
下载PDF
生物素化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红丽 唐红波 +6 位作者 杨文智 陈汉 王银松 梅林 张彤 熊青青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82-1687,共6页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规则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48.4±21.0)nm,Zeta电势为-(21.21±2.13)mV,Bio-CS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保持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68.3±23.4)nm,Zeta电势为(25.45±2.59)mV.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试剂盒对纳米粒表面生物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Bio-CS修饰后的纳米粒表面含有N,S元素,生物素取代度为31%的Bio-CS修饰的PLGA纳米粒,其表面生物素含量为(1.36±0.34)μmol/100mg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醇酸 生物素化壳聚糖 抗肿瘤
下载PDF
甘草次酸修饰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与肝癌细胞的亲和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微 王平 +6 位作者 王蔚 张玥 张闯年 田秦 王秀华 刘媛 袁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20,共5页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初步考察了纳米粒子与肝癌细胞的亲和能力.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粒径为128.2 nm,电势为-16.2 mV,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无明显细胞毒性,且甘草次酸的引入能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几率,显示出其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乙二醇维生素E 肝靶向药物载体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云霞 常津 +3 位作者 郭毅 康春生 原续波 宋存先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2-68,共7页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6 1 4 8eV ,载药率高达 18 9% ,包封率为86 %。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 ,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 :(1)前 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 ,具有一级释放特性 ;(2 )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O-羧甲基壳聚糖 5-氟尿嘧啶 抗癌药物 改良复乳法 制备 载药纳米微粒 生物降解 表征 乳化剂 表面修饰剂 药物突释
下载PDF
兔脂肪干细胞(ADSCs)与聚羟基乙酸/壳聚糖(PLGA/CS)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春波 王红 +5 位作者 陈增淦 陈统一 张峰 周建平 崔磊 尹静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616,共7页
目的探讨兔脂肪来源于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新型聚羟基乙酸(polylaetic-co—glycolicacid,PLGA)/壳聚糖(chitosan,CS)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探讨兔脂肪来源于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新型聚羟基乙酸(polylaetic-co—glycolicacid,PLGA)/壳聚糖(chitosan,CS)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ADSCs进行培养,贴壁细胞至3~5代,评价其多向分化能力。将干细胞收集重悬后,以l×10^7/mL的密度接种于多孔PLGA/CS支架,形成细胞一支架材料复合物。培养7天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生长和基质分泌情况,评价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Dil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分布;Hochest33258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接种1和7天后,分别对细胞一材料复合物行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材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成脂诱导条件培养基诱导分化ADSCs及ADSCs支架材料复合物,7天后,尼罗红荧光染色液检测ADSCs在不同环境下的成脂分化能力。结果原代培养的ADSCs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在相应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和骨细胞。细胞接种于PLGA/CS支架材料上第8天分裂增殖达到高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提示ADSCs在支架表面贴附生长良好,并向孔隙内壁充分延伸,细胞周围形成丰富的基质成分。活死双染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材料对细胞活性无影响,尼罗红染色可见成脂诱导后的ADSCs细胞质内有红色脂滴颗粒形成。结论多孔PLGA/CS支架与兔AD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ADSCs)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聚羟基乙醇(plga) 壳聚糖(CS)
下载PDF
BSA-PLGA微球的制备条件优化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谷海刚 金旭 +3 位作者 龙大宏 杨菁 王海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条件及添加剂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技术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包封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蔗糖、聚乙二醇和甘油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包封... 目的探讨不同优化条件及添加剂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技术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包封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蔗糖、聚乙二醇和甘油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包封率为89.1%;BSA溶液中加入添加剂后,包封率可以提高到97.5%。结论采用水/油/水(W1/O/W2)的双乳化制备的BSA-PLGA微球可用于运载生物大分子药物,同时,提高内水相的粘度能够提高蛋白的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酸 牛血清白蛋白 微球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猴头菌素-PLGA微球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晋浙 姚丽娜 孙培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247,共6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芯壁比(猴头菌素与PLGA质量比)1∶1.64、PLGA质量分数15%、搅拌速率1 200 r/min。最佳条件制备的猴头菌素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包封率为99.66%,微球体外384 h累计释放率达84.30%。结论: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包封率较高的猴头菌素微球,体外释药实验也表明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微球 体外释药
下载PDF
mPEG表面修饰的PLGA嵌段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聂宇 段友容 张志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6-339,共4页
本实验室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LA/GA比例的mPEG修饰PLGA(PELGA,含15%mPEG),为了评价它们的血液相容性,我们以硅化玻璃试管为阴性对照,未硅化的试管为阳性对照,参照国际标准(ISO10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886医疗器械生... 本实验室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LA/GA比例的mPEG修饰PLGA(PELGA,含15%mPEG),为了评价它们的血液相容性,我们以硅化玻璃试管为阴性对照,未硅化的试管为阳性对照,参照国际标准(ISO10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进行了体外评价实验。试验包括溶血率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凝血时间实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和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合成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材料制成的纳米粒有望应用于静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聚乙烯醇 嵌段共聚物 血液相容性 静脉注射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微粒的体外降解及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郭毅 常津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微粒 抗癌药物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LGA/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同贺 陈思浩 +1 位作者 楼建中 王继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55,共5页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中加入聚ε-己内酯(PCL)、柠檬酸三丁酯(TBC),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PLGA/PCL共混聚合物,通过静电纺膜及涂膜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降解膜,并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膜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三丁酯...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中加入聚ε-己内酯(PCL)、柠檬酸三丁酯(TBC),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PLGA/PCL共混聚合物,通过静电纺膜及涂膜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降解膜,并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膜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三丁酯作为增容剂对整个共混聚合物的韧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当聚乳酸-羟基乙酸和聚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80/20、增容剂柠檬酸三丁酯的用量为6%时,所得共混聚合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130%、冲击强度达到9.55kJ·m-2。相同条件下加入聚ε-己内酯(PCL)的膜的降解性能优于单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静电纺丝膜降解性能优于流延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 聚ε-己内酯(PCL) 静电纺丝 生物可降解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的合成及脑内局部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晓东 郭小明 +2 位作者 张纪 周定标 许百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24-326,共3页
目的合成地塞米松缓释剂,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外进口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以溶解挥发法制备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体外进行PLGA-地塞米松微球载药率测定,从而得到合适浓度的微球,继而制成10mg和4mg两种规... 目的合成地塞米松缓释剂,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外进口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以溶解挥发法制备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体外进行PLGA-地塞米松微球载药率测定,从而得到合适浓度的微球,继而制成10mg和4mg两种规格的缓释片,并对缓释片的载药率进行筛选。将制成的缓释片植于大鼠颅内,经高压液相法测定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的脑组织药物释放率。结果制得的PLGA-地塞米松微球中地塞米松磷酸钠(DSP)的载药量为6.1%(W/W)。DSP-PLGA缓释微球10mg片第1个小时释放出130μgDSP,之后释放速率趋向平稳,至第7天仍有20μg/d释出;4mg片第1个小时释出40μgDSP,至第7天仍有少量释出。10mg缓释片组体内释放实验结果显示:1,2,6,24,72和168h脑内药物含量分别为38.49,21.34,16.72,11.52,6.31和0.51μg/g。结论PLGA可以很好地缓慢控释地塞米松;在脑内局部应用DSP-PLGA,可以得到较高的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并被脑组织很好地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迟效制剂 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PLGA微球制备的单因素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丽娜 郭庆东 +1 位作者 刘燕 梅兴国 《中国药业》 CAS 2005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用于包裹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W/O/W复乳法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粒径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并运用正交设计进行了优化。结果:采用优化工艺制...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用于包裹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W/O/W复乳法制备了BSA-PLGA微球,对影响其粒径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并运用正交设计进行了优化。结果: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粒径可控制在30μm。结论:采用W/O/W复乳法制备的PLGA微球可用于运载生物大分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牛血清白蛋白 微球 生物大分子药物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PLGA50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1 位作者 王方 郑绿茵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4年第5期35-38,共4页
分别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左旋乳酸(L-LA)为原料,通过与乙醇酸(GA)熔融共聚[n(GA):n(LA)=1:1],直接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50)。用特性黏度[鏬、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分别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左旋乳酸(L-LA)为原料,通过与乙醇酸(GA)熔融共聚[n(GA):n(LA)=1:1],直接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50)。用特性黏度[鏬、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PLGA50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表征。PLGA50为无定型高分子,相同合成条件下D,L-PLGA50的相对分子质量比L-PLGA50高,其亲水性能比外消旋聚乳酸(PDLLA)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酸 生物降解材料 相对分子质量 直接合成 乳酸 熔融 亲水性能 合成与表征 plga 外消旋
下载PDF
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复合材料用于软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文达 张弛 +2 位作者 陈国平 姚振均 董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 目的设计和制备新型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collagen)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体外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支架材料。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胶原多孔海绵复合于PLGA编织网膜;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利用图像软件统计孔径大小;分离与培养牛膝关节软骨细胞(bov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BAC),接种于PLGA/胶原材料,检测细胞接种效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内部生长情况;体外培养1周后检测DNA和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强度。牛膝关节软骨组织和体外单层培养的BACs做对照。结果成功构建新型PLGA/胶原复合材料,表面孔径为(136.4±11.8)μm;细胞接种效率为87.8%±1.6%;BACs在材料表面和中心生长活跃,培养1周后的DNA、GAG含量,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设计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材料能促进体外软骨再生,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胶原 复合材料 软骨再生
下载PDF
BSA-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优化条件的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婉丹 龙大宏 谷海刚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聚乙二醇酸(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显微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聚乙二醇酸(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显微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测定微球的累积释放量。探索BSA投药量、PLGA用量、PVA浓度、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其优化条件是BSA投药量为10mg、PLGA用量为250mg、PVA浓度为1.5%、超声乳化功率为60周。结论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包封率、较小突释、适当载药量和粒径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酸 牛血清白蛋白 微球
下载PDF
常用的蛋白质保护剂对NGF-PLGA微球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华燕 徐风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常用的蛋白质保护剂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特点。方法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GF-PLGA微球,分别添加葡萄糖,聚乙二醇,卵清蛋白作保护剂,观察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点,研究保护剂的作用特点。结果保护剂对微球的... 目的研究常用的蛋白质保护剂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特点。方法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GF-PLGA微球,分别添加葡萄糖,聚乙二醇,卵清蛋白作保护剂,观察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点,研究保护剂的作用特点。结果保护剂对微球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不明显,粒径集中分布在10-40μm,载药量0.0007%-0.0011%,包封率7%~11%。保护剂主要影响微球的形态和体外释放。添加不同的保护剂,微球表面的光滑度和孔隙差别较大;体外释放的突释较小,存在明显的缓慢释放期,进入快速释放期的起始时间和释药速度受保护剂影响显著,一个月内的累积释放药量达到80%以上。结论保护剂的分子量可能是微球形态和释放不同的原因,添加分子量大的保护剂形成的微球的表面比添加分子量小的保护剂时致密光滑,体外的缓慢释放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神经生长因子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微孔高分子PLGA涂层疏水性及血小板粘附行为的研究
20
作者 赵红 陈凡 +1 位作者 齐民 杨大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7-580,585,共5页
利用水蒸气辅助自组装方法在心血管支架用316L不锈钢表面上制备出了规则排列的微孔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薄膜。实验研究表明,大气湿度和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孔径大小和分布有较大影响。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微孔结构改变了PLGA涂层... 利用水蒸气辅助自组装方法在心血管支架用316L不锈钢表面上制备出了规则排列的微孔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薄膜。实验研究表明,大气湿度和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孔径大小和分布有较大影响。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微孔结构改变了PLGA涂层的亲疏水性质,呈现出疏水特性,而致密涂层及不锈钢基体表面则为亲水性。血小板粘附实验显示血小板在孔径小于3~5μm微孔涂层的表面几乎不粘附;在孔径大于5μm微孔涂层表面有微量粘附;而在致密涂层和不锈钢表面则发生粘附、聚集,甚至产生伪足。这一研究结果证明:通过水蒸气辅助自组装法制备的PLGA微孔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粘附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金属血管支架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涂层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 疏水性 血小板粘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