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functional polymer-lipid hybri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 被引量:1
1
作者 Lu Qin Haiyang Wu +4 位作者 Enyu Xu Xin Zhang Jian Guan Ruizhi Zhao Shirui Ma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1年第3期387-395,共9页
Most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class IV drugs,with poor solubility and inferior permeability,are also substrates of P-glycoprotein(P-gp)and cytochrome P450(CYP450),leading to their low oral bioavailab... Most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class IV drugs,with poor solubility and inferior permeability,are also substrates of P-glycoprotein(P-gp)and cytochrome P450(CYP450),leading to their low oral bioavailability.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functional polymer-lipid hybrid nanoparticles(PLHNs)to enhance the oral absorption of BCS IV drugs.In this paper,taking paclitaxel(PTX)as a drug model,PTX-loaded PLHNs were prepared by a self-assembly method.Chitosan was selected to modify the PLHN to enhance its mucoadhesion and stability.Three P-gp inhibitors(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pluronic P123 and Solutol RHS15)were incorporated into selected PLHNs,and a CYP450 inhibitor(the extract of VBRB,BC0)was utilized to jointly promote the drug absorption.Properties of all the PLHNs were characterized systemically,including particle size,zeta potential,encapsulation efficiency,morphology,stability,in vitro drug release,mucoadhesion,in situ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in vivo systemic exposure.It was found mucoadhesion of the CS-modified PLHNs was the strongest among all the formulations tested,with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21.95%.P-gp and CYP450 inhibitors incorporation further improved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TX to 42.60%,8-fold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of PTX itself(4.75%).Taken together,our study might shed light on constructing multifunctional PLHNs based on drug delivery barriers for better oral absorption,especially for BCS IV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lipid hybrid nanoparticles (PLHNs) Chitosan P-gp inhibitors CYP450 inhibitors MUCOADHESION Oral bioavailability
下载PDF
隐秘小环藻藻际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刘雨 张裕 +2 位作者 李赟 朱葆华 潘克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为了解隐秘小环藻(Cyclotella cryptica)共生细菌对其生长的影响,本文运用稀释梯度涂布法分离纯化藻液中的细菌,检测了藻菌共培养液中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及胞... 为了解隐秘小环藻(Cyclotella cryptica)共生细菌对其生长的影响,本文运用稀释梯度涂布法分离纯化藻液中的细菌,检测了藻菌共培养液中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分离菌株对微藻生物量和脂质的影响,初步探究了藻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显示,从隐秘小环藻藻液共分离纯化8株可培养细菌,通过比对菌株的部分16S rDNA序列,完成了其分类学鉴定。其中,菌株C-1和C-7为隐秘小环藻的优势促生菌,分别将藻细胞密度提高了27.1%和23.9%。与菌株C-1共培养的隐秘小环藻,脂质含量高达43.53%,脂质产率为16.69 mg·L^(-1)·d^(-1),比无菌纯培养对照组的脂质产率提高了37.37%。碳交换研究结果显示,共培养7 d后,2个促生菌株构建的共培养体系中DOC含量显著低于无菌纯培养对照组;DIC含量显著高于无菌纯培养对照组。与无菌纯培养对照组相比,藻菌共培养导致培养上清液中EPS的多糖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细胞结合态EPS的多糖含量在前4 d高于对照组,之后显著降低,但细胞结合态EPS的蛋白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构建了隐秘小环藻与细菌的共生体系,探究了藻菌之间的互作效应,可为隐秘小环藻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秘小环藻 溶解有机碳 溶解无机碳 胞外聚合物 生长 脂质含量 藻际细菌
下载PDF
Fabrication strategies and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polymer-lipid complex nanoparticles as oral delivery systems
3
作者 Taoran Wang Yangchao Lu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2期4487-4501,共15页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utrient/drug is the most common and preferred route. However, a number of barriers are encountered after ingestion, limiting efficient oral nutrient/drug absorption. Both lipid-based (e.g., na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utrient/drug is the most common and preferred route. However, a number of barriers are encountered after ingestion, limiting efficient oral nutrient/drug absorption. Both lipid-based (e.g., nanoemulsio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based (e.g.,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nanoparticles) nanoscale delivery systems have demonstrated capability to overcome some of these physiological barriers d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metabolism stages. To better deal with those barriers, polymer-lipid complex nanoparticles are being explored and developed to merge the beneficial features and overcome the respective shortcomings of lipid-based and polymer-based nanoparticle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and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orally administered polymer-lipid complex nanoparticles by reviewing recent studies. Two types of polymer-lipid complex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developed, i.e., lipid core with polymer shell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 core with lipid shell nanoparticles (lip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s). Besides, bo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polymers used for fabric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highlighted. Further research work is needed to optimize the fabrication and scaling up processes, so that these versatile polymer-lipid complex nanoparticles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ral delivery of nutrient/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delivery NANOPARTICLES polymer-lipid complex CORE-SHELL INTERACTIONS
原文传递
聚合脂质体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彦 刘敬义 +1 位作者 于凯 周秀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68-479,共12页
本文综述了聚合脂质体的结构类型、制备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合脂体 化学结构 聚合泡囊 制备
下载PDF
吉西他滨脂质衍生物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左靖 杨明 +2 位作者 李淼 杜丽娜 金义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目的制备吉西他滨(Gem)脂质衍生物及其聚合物胶束,克服Gem体内易失活、不能口服和无靶向性的缺陷。方法合成N-苯甲酰-3'-乙酰吉西他滨(BAG)。用注入法制备载BAG的泊洛沙姆188胶束(BAG∶泊洛沙姆188=10∶1,mol/mol);用激光粒度和电... 目的制备吉西他滨(Gem)脂质衍生物及其聚合物胶束,克服Gem体内易失活、不能口服和无靶向性的缺陷。方法合成N-苯甲酰-3'-乙酰吉西他滨(BAG)。用注入法制备载BAG的泊洛沙姆188胶束(BAG∶泊洛沙姆188=10∶1,mol/mol);用激光粒度和电位仪测定胶束的粒度和Zeta电位;胶束用负染法透射电镜法观察胶束微观形态。Gem或BAG聚合物胶束5,10,20,30,50,70和90μmol·L-1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培养24,48和72 h,用MTT法测定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肝癌细胞H22移植瘤小鼠分别iv或ig给予Gem 40 mg·kg-1或BAG聚合物胶束62 mg·kg-1,间隔2 d给药1次,共3次,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测定抑瘤率。结果经薄层色谱法、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和质谱验证,BAG的结构正确。BAG聚合物胶束外观为淡蓝色乳光的透明溶液,粒径为62.82 nm,Zeta电位为-18.8 mV,电镜下呈现球状均匀分布。MTT法实验结果表明,Gem和BAG聚合物胶束分别与MCF-7细胞培养24,48和72 h,其抑制MCF-7细胞生长的IC50分别为40.6和90.0,5.0和14.9,5.0和13.6μmol·L-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Gem口服和注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BAG聚合物胶束口服和注射组与泊洛尔姆188空白胶束组比较(P<0.05,P<0.01)均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作用强度,BAG聚合物胶束口服优于Gem口服(P<0.05),BAG聚合物胶束注射优于其口服(P<0.05),BAG聚合物胶束注射与Gem注射作用相当。结论 Gem脂质衍生物能载入泊洛沙姆188聚合物胶束内。BAG聚合物胶束体外对MCF-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iv和ig给药对小鼠H22移植瘤均具有抑瘤作用。BAG聚合物胶束口服优于Gem口服,提示BAG聚合物胶束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抗肿瘤口服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脂质衍生物 聚合物胶束 抗肿瘤药
下载PDF
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俊 刘玉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固体脂质及长循环3种纳米粒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 长循环纳米粒 综述
下载PDF
共轭二炔结构类脂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聚合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凯 孙彦 +1 位作者 张宝申 周秀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2-395,共4页
合成了7种具有共轭二炔结构的单链类脂化合物,并将其分别制成聚合脂质体,考察了其在酸、碱、盐、缓冲液及乙醇等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十五-10,12-二炔-1-醇磷脂乙醇胺的聚合脂质体稳定性最佳.
关键词 类脂化合物 聚合脂质体 稳定性 共轭二炔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微球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向宇 吴明聪 +1 位作者 孟祥祎 张杰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7-82,共6页
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聚合物微球,研究高血脂症模型大鼠降脂作用。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微球,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分析载药微球的组成,考察微球的粒径、晶体结构及体外释放性能,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研... 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聚合物微球,研究高血脂症模型大鼠降脂作用。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阿托伐他汀钙微球,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分析载药微球的组成,考察微球的粒径、晶体结构及体外释放性能,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研究微球的降血脂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048±0.15μm,药物被包埋在微球中。通过最佳工艺处方制备的阿托伐他汀钙微球的载药量为10.14±0.34%,包封率为80.12±1.28%,微球体外释放实验证实具有缓释性能。结论:高血脂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脂实验证实微球具有降血脂和保护肝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聚合物微球 缓控释放 降脂作用
下载PDF
支链聚合度对菠萝蜜支链淀粉与月桂酸复合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立斌 徐飞 +2 位作者 李博 牛广财 张彦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5-72,共8页
为探究支链聚合度对支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糊化特性的影响,对5种支链聚合度不同的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Jackfruit seed amylopectin,JFSA)与月桂酸复合物(M1ZY、M2ZY、M3ZY、M4ZY和M5ZY)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这五种复合物糊化特... 为探究支链聚合度对支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糊化特性的影响,对5种支链聚合度不同的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Jackfruit seed amylopectin,JFSA)与月桂酸复合物(M1ZY、M2ZY、M3ZY、M4ZY和M5ZY)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这五种复合物糊化特征参数、重均聚合度(DPw)和复合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支链聚合度升高,形成的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复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由23.27%(M1ZY)提高到35.95%(M5ZY);五种复合物的脱水收缩程度、水溶性与油溶性,以及膨胀度、溶解度值均明显增加;五种复合物的糊化特征参数值有显著差异,其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随支链聚合度聚合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崩解值(BkD)、回生值(StB)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的DPw与复合物的TV、CI呈显著正相关(r=0.887,0.949,P<0.05)。支链聚合度是影响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理化特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种子支链淀粉 聚合度 月桂酸 淀粉-脂肪酸复合物 理化特性
下载PDF
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亚晶 刘昆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27-5332,共6页
富含不饱和脂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在此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自由基和其他次级氧化产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复杂变化。脂质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诱发蛋白质的交联、聚合,导致蛋白质共价结... 富含不饱和脂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在此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自由基和其他次级氧化产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复杂变化。脂质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诱发蛋白质的交联、聚合,导致蛋白质共价结构变化、功能特性下降、风味恶化及营养损失,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脂质氧化产物诱导的蛋白质氧化会造成色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减少;巯基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降低;α-螺旋、β-折叠增加;蛋白质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高分子聚集体。本文综述了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期对揭示脂质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的互作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氧化 蛋白质 相互作用 交联/聚合 自由基
下载PDF
女性早白发与生理性白发毛囊脂质多态性研究
11
作者 马宇晨 王贺聪 +1 位作者 李汇柯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62,共8页
运用脂质组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早白发与生理性白发女性黑白发脂质成分差异以及女性白发毛囊脂质组成和年龄的关系,为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白发的预防以及脂质添加的发用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实验采用UPLC-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 运用脂质组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早白发与生理性白发女性黑白发脂质成分差异以及女性白发毛囊脂质组成和年龄的关系,为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白发的预防以及脂质添加的发用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实验采用UPLC-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结合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式对不同样本毛囊脂质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早白发中,其黑发(Y-B)与白发(Y-W)中甘油二酯(DG)和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差异显著,其中PS含量为Y-W高于Y-B,DG相反;在生理性白发中,其黑发(O-B)与白发(O-W)中PS差异最显著,其次为甘油三酯(TG),且二者含量均为O-W高于O-B;在生理性白发(O-W)与早白发(Y-W)中,PS含量差异最显著,且O-W高于Y-W。结果显示,PS含量均为白发高于黑发,且生理性白发高于早白发,推测PS增加可能与白发产生相关;DG对早白发的影响更大,而TG对生理性白发的影响更大,这一点对于研发有针对性的脂质添加发用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多态性脂质 早白发 生理性白发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发用产品
下载PDF
新型表面麻醉剂的口腔黏膜表面麻醉效果研究
12
作者 曾东 牛娇 +2 位作者 李长义 常津 牛光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9期36-39,5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表面麻醉剂-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口腔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方法 18只8月龄新西兰兔[雌雄不拘,体重(2.0±0.2)kg]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分为阴性对照组(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涂抹于下前牙...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表面麻醉剂-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口腔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方法 18只8月龄新西兰兔[雌雄不拘,体重(2.0±0.2)kg]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分为阴性对照组(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涂抹于下前牙唇侧牙龈)、阳性对照组(0.5 ml盐酸利多卡因传统脂质体涂抹于下前牙唇侧牙龈)和实验组(0.5 ml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涂抹于下前牙唇侧牙龈),每组6只。三组进行针刺实验和颏神经动作电位实验,并比较实验结果。结果针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性对照组未出现明显麻醉效果。对三组颏神经动作电位幅度(APA)抑制率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内比较: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50 min APA抑制率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实验组40 min APA抑制率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APA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0 min内APA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利多卡因 表面麻醉 针刺实验 动作电位
下载PDF
新型表面麻醉剂在新西兰兔口腔黏膜麻醉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曾东 牛娇 +2 位作者 李长义 常津 牛光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口腔表面麻醉剂-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LLD-PLVs)的口腔黏膜表面麻醉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月龄新西兰兔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6只,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下颌前牙唇侧牙龈表面涂抹L...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口腔表面麻醉剂-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LLD-PLVs)的口腔黏膜表面麻醉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月龄新西兰兔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6只,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下颌前牙唇侧牙龈表面涂抹LID-LLD-PLVs 0.5 mL,按作用时间分为LID-LLD-PLVs 30 min、60 min和90 min组。然后于各组下前牙黏膜注射10%福尔马林溶液25μL后60 min,取给药部位牙龈、同侧三叉神经节和延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牙龈、三叉神经节和延髓的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c-fos进行mRNA定量分析。结果LID-LLD-PLVs 30 min、60 min和90 min组的牙龈、三叉神经节和延髓的SP、CGRP和c-fos mRNA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ID-LLD-PLV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牙龈、三叉神经节和延髓中SP、CGRP和c-fos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剂-载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高分子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 利多卡因 口腔表面麻醉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FOS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triptolide-loaded nanoparticles delivery systems
14
作者 YANGXiang-liang YANGYa-jiang +5 位作者 XUHui-bi CHENHua-bing CHANGXue-ling LIUMing-xing MEIZhi-nan GUOGuo-ning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of triptolide-loaded nano delivery systems (NDOS) in our group during the past. It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solid lipid nanop...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of triptolide-loaded nano delivery systems (NDOS) in our group during the past. It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microemulsion an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DS presented more powerful activity and a lower toxicity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drug c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纳米胶囊型 药物载体 组合胶囊 药物释放 控制释放作用
下载PDF
几种纳米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莉莉 张俊伟 王杏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1-568,共8页
纳米载体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多聚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乳及树枝状大分子等几种纳米载体及其在近几年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重点对纳米载体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缓控释药物、靶向... 纳米载体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多聚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乳及树枝状大分子等几种纳米载体及其在近几年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重点对纳米载体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缓控释药物、靶向性给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多聚体纳米粒 聚合物胶束 纳米乳 树枝状大分子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麦醇溶蛋白-雷帕霉素复合纳米颗粒治疗乳糜泻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文涛 陶雨文 +1 位作者 范志宁 赵黎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593-598,605,共7页
目的设计制备搭载麦醇溶蛋白(Gliadin)-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复合纳米颗粒,经结构表征、稳定性、缓释特性等研究优选处方,测试其对乳糜泻相关过敏反应的免疫耐受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沉淀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PL... 目的设计制备搭载麦醇溶蛋白(Gliadin)-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复合纳米颗粒,经结构表征、稳定性、缓释特性等研究优选处方,测试其对乳糜泻相关过敏反应的免疫耐受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沉淀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PLNs),载药后超滤离心法得到浓缩纳米药物水溶液;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BCA蛋白定量测试及分光光度计考察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迟发超敏反应考察其免疫抑制效应。结果制备的PLN ^(Gliadin)、PLN^(Rapa)及PLN^(Gliadin+Rapa)纳米粒形态规整,分布良好,粒径分别为(198.04±10.98)nm、(70.73±6.51)nm、(200.98±0.77)nm;Zeta电位分别为(-29.71±5.67)mV、(-41.55±1.13)mV、(-44.80±4.93)mV;PLN ^(Gliadin)及PLN^(Gliadin+Rapa)的Gliadin包封率分别为(43.05±3.35)%与(41.79±4.93)%;PLN ^(Rapa)及PLN^(Gliadin+Rapa)的Rapa包封率分别为(38.05±6.26)%和(26.13±1.30)%。三种PLNs纳米药物缓释特性明显;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三种PLNs纳米药物均能降低由Gliadin刺激造成的足底肿胀超敏反应,PLN^(Gliadin+Rapa)效果最显著,且两次预防治疗比单次预防治疗效果好。结论搭载Gliadin-Rapa的PLNs递送体系结构稳定,缓释作用突出,能有效抑制乳糜泻相关的过敏反应,是治疗乳糜泻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醇溶蛋白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 雷帕霉素 乳糜泻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 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