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bowel preparation increases polyp detection and unmasks significant polyp miss rate 被引量:5
1
作者 Ioannis S Papanikolaou Athanasios D Sioulas +6 位作者 Nektarios Magdalinos Iosif Beintaris Lazaros-Dimitrios Lazaridis Dimitrios Polymeros Chrysoula Malli George D Dimitriadis Konstantinos Triantafyllo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0期880-886,共7页
AIM: To retrospectively compare previous-day vs splitdose preparation in terms of bowel cleanliness and polyp detection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polypectomy. METHODS: Fifty patients underwent two colonoscopies: one di... AIM: To retrospectively compare previous-day vs splitdose preparation in terms of bowel cleanliness and polyp detection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polypectomy. METHODS: Fifty patients underwent two colonoscopies: one diagnostic in a private clinic and a second for polypectomy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The latter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within 12 wk of the index ones. Examinations were accomplished by two experienced endoscopists, different in each facility. Twenty-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screening/surveillance colonoscopy, while the rest were symptomatic. Previous day bowel preparation was utilized initially and splitdose for polypectomy. Colon cleansing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Aronchick scale. We measured the number of detected polyps, and the polyp miss rates per-polyp.RESULTS: Excellent/good preparation was reported in 38 cases with previous-day preparation(76%) vs 46 with split-dose(92%), respectively(P = 0.03).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polyps were detected initially and 169 subsequently(P < 0.0001); 88 vs 126 polyps were diminutive(P < 0.0001), 25 vs 29 small(P = 0.048) and 13 vs 14 equal or larger than 10 mm. The miss rates for total, diminutive, small and large polyps were 25.4%, 30.1%, 13.7% and 6.6%,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plit-dose prepa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OR, P) with increased number of polyps detected overall(0.869, P < 0.001), in the right(0.418, P = 0.008) and in the left colon(0.452, P = 0.02). CONCLUSION: Split-dose preparation improved colon cleansing, enhanced polyp detection and unmasked significant polyp miss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OSCOPY BOWEL preparation polyp miss rate polyp detection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完成结肠镜检查对减少息肉漏诊的价值
2
作者 姜林燕 张科未 +1 位作者 周峰 胡春玖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2-466,共5页
背景:降低息肉漏诊率对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完成结肠镜检查能否降低息肉漏诊率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行全结肠检查对减少息肉漏诊的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202... 背景:降低息肉漏诊率对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完成结肠镜检查能否降低息肉漏诊率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行全结肠检查对减少息肉漏诊的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连续招募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发现息肉6个月内)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于术中再次行结肠镜检查。本次结肠镜检查严格控制肠道清洁度,内镜操作由该院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执行,进镜至回盲部,退镜时间不少于6 min。记录息肉大小、形态、数目和位置,分析漏诊息肉的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46例符合条件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6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5.54±10.51)岁。息肉总体漏诊率为27.2%(119/438),漏诊息肉均为直径<10 mm的扁平息肉,<5 mm 92枚,5~9 mm 27枚,约半数分布于左半结肠。首次检查单发和多发息肉患者的漏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对6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同一操作者(OR=12.289,95%CI:4.245~45.034,P<0.001)和进镜时间(OR=1.009,95%CI:1.001~1.017,P=0.032)为首次结肠镜检查息肉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可检出首次结肠镜检查漏诊的息肉。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是息肉漏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息肉切除术 再次结肠镜检查 息肉漏诊率
下载PDF
结肠多发息肉漏诊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丁聪 周益峰 +3 位作者 王霞 沈红璋 顾页 杨建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结肠多发息肉漏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首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3个月内再次行肠镜诊治并有新息肉发现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漏诊因素(大小、部位、形态及病理性质、肠道清洁度,医...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结肠多发息肉漏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首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3个月内再次行肠镜诊治并有新息肉发现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漏诊因素(大小、部位、形态及病理性质、肠道清洁度,医师经验,是否麻醉状态,退镜时间)。结果226例患者共751枚息肉,第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分别为304枚、105枚;第二次肠镜检查分别为212枚、130枚;腺瘤漏诊率28.23%,息肉总漏诊率45.54%。单因素分析显示,小息肉、无蒂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初级医师经验、非麻醉状态、退镜时间短存在较高漏诊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小、短医师经验、退镜时间短为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多发息肉易漏诊,小息肉漏诊率高;医师经验较高、延长退镜时间可降低息肉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结肠息肉 漏诊
下载PDF
大肠息肉内镜漏诊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楼国春 杨建民 +2 位作者 柯进晶 徐启顺 吴伟权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了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情况,分析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探讨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接受2次或以上电子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80d)的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漏诊率,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及... 目的:了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情况,分析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探讨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接受2次或以上电子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80d)的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漏诊率,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基础息肉314颗,漏诊息肉87颗,息肉漏诊率为27.7%。漏诊息肉中直径<5、5~<10、≥10mm者分别为55.2%,32.2%,12.6%;Ip型、Isp型、Is型、II型息肉分别为:4.6%、17.2%、75.9%、2.3%;漏诊息肉的部位:直肠21.8%,乙状结肠41.4%,降结肠5.7%,脾曲0%,横结肠17.2%,肝曲1.1%,升结肠11.5%,回盲部1.1%;漏诊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占64.0%,直径≥1cm、含有绒毛状成分或有高度异型增生3者之一的腺瘤占所有漏诊息肉的11.5%。息肉漏诊率与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单人法和双人法)、操作者的年资和结肠镜操作熟练程度,都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r=0.694, P<0.01)。结论大肠息肉的漏诊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非常普遍。直径<5 mm、Is型的大肠息肉漏诊率最高。息肉漏诊最常见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结肠息肉 漏诊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法降低结直肠息肉漏诊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进峰 陈科云 +1 位作者 刘锦涛 余细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评估透明帽辅助法对降低结直肠息肉漏诊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接受同次两遍"串联式"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第一遍采用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第二遍常规结肠镜检查;对照组... 目的评估透明帽辅助法对降低结直肠息肉漏诊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接受同次两遍"串联式"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第一遍采用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第二遍常规结肠镜检查;对照组两遍均采用常规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息肉检出率、息肉漏诊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第一遍肠镜检查的进镜时间为(263.22±92.06)s,短于对照组的(304.84±109.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息肉患者漏诊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息肉漏诊率为12.16%(9/74),低于对照组的29.17%(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技术是一种降低肠镜检查息肉漏诊、缩短进镜时间且安全、廉价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 透明帽辅助法 漏诊率
下载PDF
2667例患者结直肠息肉诊治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功 孙洁 李学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息肉在诊治过程中的漏诊、复发、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数目、部位、形态、治疗方式及医师操... 目的观察结直肠息肉在诊治过程中的漏诊、复发、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数目、部位、形态、治疗方式及医师操作例数、退镜时间、肠道准备情况等临床资料,计算息肉漏诊率、复发率及再发率,分析所得数据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可统计的464例患者中共发现息肉1 446枚,息肉漏诊率为23.6%,患者漏诊率为37.1%。直径<5 mm、位于右侧结肠、无蒂息肉易漏诊,医师经验不足(<500例)、息肉多发、退镜时间不充分(<6 min)均为导致漏诊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 203例患者中发现复发94例,年龄≥65岁、男性、多发息肉患者、左侧结肠、较大息肉易复发(P<0.05),ESD及EMR复发率最低,钳夹最高。5年内再发患者899例,再发率为40.8%,其中35.7%于1年内再发,68.3%于2年内再发。≥65岁、男性、多发息肉患者、全结肠息肉易再发,再发率与息肉大小无关。结论结肠镜检查中需认真细致,减少漏诊,治疗中正确选用不同的内镜手术方式,耐心、仔细地对多发息肉、小息肉、不同部位的息肉等进行检查及治疗,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及内镜医师的诊疗水平,保证退镜时间充分,避免息肉残留及降低息肉漏诊率和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漏诊率 复发率 再发率
下载PDF
结肠镜检查节段性二次退镜的研究
7
作者 秦金玉 胡维林 +3 位作者 尹小兵 邓元河 刘黎 徐云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节段性二次退镜对全结肠、不同肠段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和漏诊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节段性二次退镜及常规退镜两组,收集两...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节段性二次退镜对全结肠、不同肠段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和漏诊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节段性二次退镜及常规退镜两组,收集两组的检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病例为955例,PDR为32.46%,两组PDR为[(31.73%VS. 33.19%),P=0.630],两组在各肠段P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结肠息肉病例平均检出息肉数为[(3.04±3.64 VS. 2.06±1.97),P=0.004];右半结肠为[(1.37±0.85 VS. 1.51±1.97),P=0.350];横结肠为[(1.50±0.84VS. 1.64±1.06),P=0.478];左半结肠为[(3.25±3.83 VS. 1.77±1.23),P=0.000]。两组全结肠漏诊率分别为[(12.59%VS.18.28%),P=0.026];右半结肠为[(8.22%VS. 20.31%),P=0.037];横结肠为[(9.33%VS. 10.71%),P=0.773];左半结肠为[(14.34%VS. 20.02%),P=0.04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0%VS. 1.89%),P>0.05]。结论节段二次退镜及常规退镜的PDR相似,二次退镜可降低肠道息肉的漏诊率,选择节段性二次退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二次退镜 息肉检出率 息肉漏诊率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漏诊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进峰 余细球 +6 位作者 陈科云 范东俊 吴建维 郭玉庆 黄旭明 杨光朝 刘锦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漏诊情况并筛选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来深圳市3家消化内镜中心检查发现息肉后3个月内收入院再次肠镜检查并行肠镜下息肉切除者655例,计算其息肉患者漏诊率及患者息肉漏诊率,分析漏诊率与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漏诊情况并筛选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来深圳市3家消化内镜中心检查发现息肉后3个月内收入院再次肠镜检查并行肠镜下息肉切除者655例,计算其息肉患者漏诊率及患者息肉漏诊率,分析漏诊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基础息肉数及息肉大小、形态、部位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55例患者共发现息肉1783枚,其中224例(34.20%,224/655)漏诊息肉共459枚(20.47%,459/2242)。基础息肉数从1枚增加到4枚时漏诊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息肉数≥5是患者发生息肉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8,P=0.00),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漏诊(OR=1.76,P=0.00)。直径〈5mm(OR=2.94,P=0.00),扁平外型即山田分型I(OR=2.72,P=0.01)、II(OR=3.23,P=0.00)亦是息肉易于被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在肠镜检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漏诊率与性别、基础息肉数及息肉大小、形态有关,男性、多发息肉患者更易发生漏诊,小的扁平息肉易被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漏诊率
原文传递
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司志雯 李光春 +1 位作者 吴洪磊 郭建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对结肠镜检查的退镜时间、肠道准备情况和盲肠插管成功率进行限定的前提下,患者常规结肠镜检查后即进行第2次结肠镜检查,记录大肠息肉大小(直径)、部位、病理... 目的:探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对结肠镜检查的退镜时间、肠道准备情况和盲肠插管成功率进行限定的前提下,患者常规结肠镜检查后即进行第2次结肠镜检查,记录大肠息肉大小(直径)、部位、病理类型、息肉形态,统计2次检查结果,计算大肠息肉漏诊率,分析所得数据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行连续性结肠镜检查共发现462枚息肉,总漏诊率为17.7%,漏诊率与息肉大小(χ2=25.055, P<0.001)、部位(χ2=15.134, P=0.010)、息肉形态(χ2=22.901, P<0.001)有明显相关性。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息肉大小是漏诊保护性因素,息肉越大,漏诊率越小,与直径≤5 mm相比较,6~10 mm (OR:0.38,95%CI:0.22~0.65)和>10 mm(OR:0.10,95%CI:0.02~0.43)的漏诊率显著降低;与直肠比较,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漏诊率明显升高;无蒂息肉(OR:4.77,95%CI:2.34~9.72)的漏诊率显著高于有蒂息肉。而息肉的病理类型与漏诊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大肠息肉患者行连续性结肠镜检查时存在一定程度漏诊,漏诊与息肉大小、部位、形态有关,而与息肉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结肠镜 漏诊率
原文传递
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漏检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莉君 高孝忠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复查发现结肠息肉漏检率的情况,并分析结肠息肉漏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经威海市立医院2次无痛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对2次无痛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第1次肠镜检查出... 目的探讨结肠镜复查发现结肠息肉漏检率的情况,并分析结肠息肉漏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经威海市立医院2次无痛肠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对2次无痛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第1次肠镜检查出现漏检的原因。结果检查中共发现182例扁平型息肉,其中有42例漏检,漏检率为23.1%、60例隆起型息肉,4例漏检,漏检率为6.7%。扁平型息肉的漏检率明显高于隆起型息肉,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 mm的息肉有163例,85例漏检,漏检率为52.1%;直径>5 mm的息肉有79例,8例漏检,漏检率为10.1%。直径<5 mm息肉的漏检率显著高于直径>5 mm息肉的漏检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总的漏检率为19%,扁平型息肉及直径<5 mm的息肉在结肠镜检查中更容易出现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 结肠息肉 漏检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