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强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敖金成 苏文华 +2 位作者 张光飞 杨慧 姜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全光照和遮阴棚(7%全光照)两种光强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日出后,全光照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下降,其中,Fv/Fm... 研究了全光照和遮阴棚(7%全光照)两种光强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日出后,全光照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下降,其中,Fv/Fm和qP的最小值出现在15:00,Fv′/Fm′的最小值出现在13:00,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CNPQ(NPQ)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逐渐上升,并在11:10达到最大值,各项参数值直到第2天清晨才恢复到初始正常水平。遮阴棚环境条件下对马耳蕨反rETR日出后逐渐升高,11:00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全光照下的33.7%,其他4项参数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全光照下对马耳蕨表现出抗光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能够正常生长,不属于典型的阴生蕨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耳蕨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光抑制
下载PDF
对马耳蕨光合作用对生境光强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敖金成 苏文华 +2 位作者 张光飞 姜维 杨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65-2271,共7页
以林下阴生蕨类植物对马耳蕨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全光照和阴棚生境下对马耳蕨对强光的光合响应特征,以探讨其光适应机制。结果显示:(1)与荫棚条件下相比,全光照下对马耳蕨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及叶绿素(a+b)[Chl(a+... 以林下阴生蕨类植物对马耳蕨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全光照和阴棚生境下对马耳蕨对强光的光合响应特征,以探讨其光适应机制。结果显示:(1)与荫棚条件下相比,全光照下对马耳蕨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及叶绿素(a+b)[Chl(a+b)]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48.3%、28.2%、40.0%,而其类胡萝卜素(Car)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8.3%、93.9%;(2)全光照下对马耳蕨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初始荧光(F0)、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分别比荫棚的下降了3.7%、23.4%、9.5%、2.5%、3.2%;(3)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全光照下对马耳蕨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及热耗散(qN)上升幅度较荫棚显著提高。研究发现,经过一定时期的光适应,通过减少对光能的捕获、降低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提高光合能力、增强热耗散能力以及增强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阴生植物对马耳蕨的光合作用可适应高光生境;在无水分胁迫条件下,全阳光照不会导致阴生植物对马耳蕨的光合作用发生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耳蕨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色素 总黄酮
下载PDF
广西石灰岩地区蕨类新植物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厚高 黎桦 黄玉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广西石灰岩地区蕨类新植物周厚高,黎桦,黄玉源(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关键词桂南爬树蕨;广西耳蕨;节毛耳蕨;石灰岩地区;广西NEWSPECIESOFPTERIDOPHYTEFROMLIMESTONEAREAO... 广西石灰岩地区蕨类新植物周厚高,黎桦,黄玉源(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关键词桂南爬树蕨;广西耳蕨;节毛耳蕨;石灰岩地区;广西NEWSPECIESOFPTERIDOPHYTEFROMLIMESTONEAREAOFGUANGXI¥ZhouHo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新种 石灰岩地区 广西
下载PDF
陕西秦岭鳞毛蕨科的2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皓 王玛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50-1252,共3页
报道陕西秦岭的2个蕨类新记录种:乌柄耳蕨(Polystichum melanostipes)和密鳞鳞毛蕨(Dryopterispycnopteroides)。根据标本对两种植物的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陕西 秦岭 新记录 乌柄耳蕨 密鳞鳞毛蕨
下载PDF
河南省鳞毛蕨科耳蕨属一新记录种——亮叶耳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家美 夏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6-418,共3页
报道了河南省鳞毛蕨科耳蕨属一新记录种——亮叶耳蕨(Polystichum lanceolatum Baker)。对该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编制了河南耳蕨属植物检索表。该种近似正宇耳蕨(P.liui Ching),但羽片上侧耳状凸起不明显,边缘有7~8个具短刺头的牙状齿... 报道了河南省鳞毛蕨科耳蕨属一新记录种——亮叶耳蕨(Polystichum lanceolatum Baker)。对该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编制了河南耳蕨属植物检索表。该种近似正宇耳蕨(P.liui Ching),但羽片上侧耳状凸起不明显,边缘有7~8个具短刺头的牙状齿,孢子囊群在主脉上侧最多3个,下侧不育或偶有1个,囊群盖圆盾形,全缘等特征而不同。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H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叶耳蕨 鳞毛蕨科 新记录 河南
下载PDF
秦岭耳蕨属孢子形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全宏 肖娅萍 +3 位作者 田先华 黄建成 刘亚仁 冯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在经典分类基础上,就秦岭地区常见的7种耳蕨属(Polystichum)植物,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在扫描电镜下,从形态和周壁纹饰上可将孢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周壁具明显的褶皱,其表面分布稀疏或... 本文在经典分类基础上,就秦岭地区常见的7种耳蕨属(Polystichum)植物,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在扫描电镜下,从形态和周壁纹饰上可将孢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周壁具明显的褶皱,其表面分布稀疏或较密集的小瘤状或小疣状突起,无穿孔;另一种周壁较薄,褶皱具明显穿孔,穿孔大小及形状不一致,周壁表面有颗粒状或小刺状突起。研究表明,孢子形态、周壁纹饰在种间具有明显差异,从而可为本属种间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孢粉形态 孢子 形态
下载PDF
贵州产耳蕨属(鳞毛蕨科)一新种—韭菜坪耳蕨 被引量:5
7
作者 骆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描述了贵州耳蕨属一新种,即韭菜坪耳蕨(Polystichum jiucaipingense P.S.WangetQ.Luo)。新种与栗鳞耳蕨(P.castaneum(Clarke)Nayaret Kaur)相近,但植株较小,叶柄、叶轴上的鳞片淡棕色,孢子囊群着生于全部羽片上而不同。
关键词 耳蕨属 韭菜坪耳蕨 鳞毛蕨科 新种 贵州 中国
下载PDF
神农架蕨类植物二新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道松 周朴华 陈德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报道了湖北神农架蕨类植物 2新种——神农岩蕨和新正宇耳蕨 .神农岩蕨仅见于神农架海拔 2 86 0 m的巴东垭 ,与蜘蛛岩蕨 Woodsia andersoni相近 ,区别在于前者植物体较小 ,叶柄和叶轴黑色 ,下部羽片几不变小 .新正宇耳蕨见于神农架海拔 1... 报道了湖北神农架蕨类植物 2新种——神农岩蕨和新正宇耳蕨 .神农岩蕨仅见于神农架海拔 2 86 0 m的巴东垭 ,与蜘蛛岩蕨 Woodsia andersoni相近 ,区别在于前者植物体较小 ,叶柄和叶轴黑色 ,下部羽片几不变小 .新正宇耳蕨见于神农架海拔 1 6 0 0 m的千家坪 ,少见分布 ,接近正宇耳蕨 Polystichum liuii ,但新正宇耳蕨叶片线形 ,薄革质 ,小羽片多达 2 6对 ,密接 ,下部的几不反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神农岩蕨 新正宇耳蕨 神农架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中国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耳蕨属)的叶表皮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丽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1-368,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31个种40个样品成熟叶表皮的细胞的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下表皮,为气孔多形型,气孔基本类型有四细胞型和极型两种;气孔的类...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31个种40个样品成熟叶表皮的细胞的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下表皮,为气孔多形型,气孔基本类型有四细胞型和极型两种;气孔的类型、大小、气孔指数、表皮细胞形状等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后生耳蕨组和新生耳蕨组植物系统与分类研究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后生耳蕨组 新生耳蕨组 叶表皮 解剖
下载PDF
鸡足山耳蕨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美琼 徐成东 +3 位作者 管春平 杨红卫 徐沧声 王显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2-725,共4页
研究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采用70%乙醇提取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用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将提取液采用Fenton体系、普鲁士蓝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羟... 研究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采用70%乙醇提取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用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将提取液采用Fenton体系、普鲁士蓝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羟自由基.OH引发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4.98%,回收率99.78%(RSD=1.06%,n=5)。总黄酮浓度为90μg/mL时,对.OH的清除率可达36.2%;浓度为87.5μg/mL时,对羟自由基引发DNA损伤的抑制率可达93.0%。说明鸡足山蕨中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DNA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足山耳蕨 总黄酮 抗氧化性 DNA损伤 还原能力
下载PDF
GC-MS法分析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 被引量:4
11
作者 苑鹏飞 崔维恒 +1 位作者 王二辉 康文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耳蕨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该耳蕨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油酸(25.37%)、棕榈酸(16.18%)、亚油酸(10.92%)和植醇(...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耳蕨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该耳蕨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油酸(25.37%)、棕榈酸(16.18%)、亚油酸(10.92%)和植醇(10.96%)。结论:油酸和亚油酸是革叶耳蕨叶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油酸 亚油酸 革叶耳蕨
下载PDF
对马耳蕨孢子囊早期发育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赛赛 王全喜 戴锡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利用光镜对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对马耳蕨孢子囊起源于羽状叶的一个表皮细胞,经过横分裂和斜向分裂形成外套层原始细胞和内部细胞,外套层原始细胞分裂分化成孢子囊壁,内部细胞发育形... 利用光镜对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对马耳蕨孢子囊起源于羽状叶的一个表皮细胞,经过横分裂和斜向分裂形成外套层原始细胞和内部细胞,外套层原始细胞分裂分化成孢子囊壁,内部细胞发育形成内外绒毡层和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四分体.在发育过程中,孢子囊腔内先后出现了孢囊被和孢子被.对马耳蕨孢子囊的发育类型属于薄囊蕨型.揭示了对马耳蕨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规律,为蕨类植物的发育生物学和系统进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耳蕨 孢子囊发育 光镜
下载PDF
中国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四新种(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兵 孔宪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1 疏果耳蕨 新种 图1:A—D Polystichum oligocarpum Ching ex H. S. Kung et L. B. Zh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P. yunnanensi Christ, differt lamina oblongo-lanceolata, paleis rhacheosminus tectis, pinnis evidenter incu... 1 疏果耳蕨 新种 图1:A—D Polystichum oligocarpum Ching ex H. S. Kung et L. B. Zh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P. yunnanensi Christ, differt lamina oblongo-lanceolata, paleis rhacheosminus tectis, pinnis evidenter incurvis, apice caudatis, pinnulis oligosoris, indusiis integrisvel subinteg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后生耳蕨组 蕨类植物 新种
下载PDF
西藏耳蕨属一新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宪需 立石庸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68-270,共3页
通麦耳蕨 新种 Polystichum tangmaiense H. S. Kung et Y. Tateishi, sp. nov. Species nova P. discreto (Don) J. Sm. proxima, sed magnitudine minore, lamina latelanceolata vel late oblanceolata, pinnula subrhomboidea vel o... 通麦耳蕨 新种 Polystichum tangmaiense H. S. Kung et Y. Tateishi, sp. nov. Species nova P. discreto (Don) J. Sm. proxima, sed magnitudine minore, lamina latelanceolata vel late oblanceolata, pinnula subrhomboidea vel oblique oblonga differt. Tota planta c. 25 cm alta. Rhizoma erectum, paleis brunneis, lanceolatis dense ob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通麦耳蕨 新种
下载PDF
台湾耳蕨属一新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宪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61-462,共2页
台中耳蕨 新种 图1:1~5 Polystichum taizhongense H.S.Kung,sp.nov. Species affinis P.moupinensi(Franch.)Bedd,sed pinnis reflexis,apice obtusis,feread costam pinnatifidis;segmentis 2~4-jugis;indusiis convexis apice depr... 台中耳蕨 新种 图1:1~5 Polystichum taizhongense H.S.Kung,sp.nov. Species affinis P.moupinensi(Franch.)Bedd,sed pinnis reflexis,apice obtusis,feread costam pinnatifidis;segmentis 2~4-jugis;indusiis convexis apice depressis diff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耳蕨属 台中耳蕨 新种
下载PDF
缅甸北部及中国西南部耳蕨一新种
16
作者 孔宪需 张丽兵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70-371,共2页
阿当耳蕨 新种 图1 Polystichum adungense Ching et Fraser-Jenkins sp. nov. in sched. Species affinis P. rhomboidei Ching, sed pinnis herbaceis, utrinque paleis fibrosis dif-fert. Tota planta 12—14 cm. alta. Rhizoma ere... 阿当耳蕨 新种 图1 Polystichum adungense Ching et Fraser-Jenkins sp. nov. in sched. Species affinis P. rhomboidei Ching, sed pinnis herbaceis, utrinque paleis fibrosis dif-fert. Tota planta 12—14 cm. alta. Rhizoma erectum, paleis brunneis, lanceolatis obtec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阿当耳蕨 新种
下载PDF
中国耳蕨属高山耳蕨组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宪需 张丽兵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2-254,共13页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高山耳蕨组Sect.Lasiopolystichum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入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fopaleaceum,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var.lobatum,条裂耳蕨P.molisimumvar.laciniatum;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Sinen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高山蕨组 穆坪系 中华系 红鳞耳蕨
下载PDF
内蒙古维管植物二新记录种
18
作者 刘铁志 乌兰图雅 +3 位作者 段永平 孟海龙 鲍清泉 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714,共2页
报道了内蒙古维管植物2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产自燕山北部山地的布朗耳蕨Polystichum braunii和产自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三花洼瓣花Lloydia triflora.提供了两个种的简要描述以及和内蒙古相近种区别的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植物... 报道了内蒙古维管植物2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产自燕山北部山地的布朗耳蕨Polystichum braunii和产自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三花洼瓣花Lloydia triflora.提供了两个种的简要描述以及和内蒙古相近种区别的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植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布朗耳蕨 三花洼瓣花 维管植物
下载PDF
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
19
作者 张丽兵 孔宪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1-86,共6页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Tagawa(emend.Zhang...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Tagawa(emend.Zhang&Kung,1996)。本文对新生耳蕨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7种,并给出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认为九州耳蕨P.kiusiuenseTagawa是大叶耳蕨P.grandifronsC.Chr.的一异名,二尖耳蕨P.biaristatum(Bl.)Moore极有可能并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中南半岛、缅甸和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新生耳蕨组 新组
下载PDF
中国西部耳蕨属新资料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丽兵 孔宪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65-469,共5页
1高大耳蕨新种图1:6~8PolystichumaltumChing,sp.nov.insched.TYPE:Yunnan(云南),Suijiang(绥江),underbamboos,alt.1200~1400m,1... 1高大耳蕨新种图1:6~8PolystichumaltumChing,sp.nov.insched.TYPE:Yunnan(云南),Suijiang(绥江),underbamboos,alt.1200~1400m,19730527,W.M.C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蕨属 高大耳蕨 长刺耳蕨 中国西部 新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