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牛晓阳 王兵 +3 位作者 吴斐 刘俊超 孙利坤 刘晓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2-728,共7页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行杂交手术治疗的56例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用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通畅率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综...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行杂交手术治疗的56例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用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通畅率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患肢通畅率。结果:56例患者(65条患肢)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截肢或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4.29%(8/56)。术后平均ABI较术前升高(0.76vs.0.28),平均间歇性跛行距离从术前168m提高至53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utherford分级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时间12~3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85%、81.54%、70.7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8.46%、95.38%、90.77%。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股动脉 腘动脉 外科手术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牟 李鲁滨 +2 位作者 张居文 勇俊 宋富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2月行腔内治疗的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74例患者资料,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92.6%,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2月行腔内治疗的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74例患者资料,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92.6%,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ABI)及趾肱指数(TBI)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均P<0.01)。69例术后随访2~24个月,术后6,12,24个月患肢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1%,63%,51%,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83%,76%。结论腔内治疗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高龄、手术耐受性差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股动脉 腘动脉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腘动脉逆行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盛 陈忠 +6 位作者 刘晖 杨燎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郑焕勤 赵雅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盲穿法腘动脉逆向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22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盲穿法腘动脉逆向穿刺完成腔内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膝上腘动脉... 目的探讨盲穿法腘动脉逆向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22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盲穿法腘动脉逆向穿刺完成腔内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膝上腘动脉穿刺18例,膝下腘动脉穿刺4例。术后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ABI较术前平均增加0.57,2例患者腘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8例患者(36.4%)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术后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6.4±0.07)%,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70.7±0.12)%,无大肢体截肢及死亡。结论盲穿法腘动脉逆向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 血管内操作 逆向穿刺
原文传递
薄壁低慢性外张力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卫 王鹏 袁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772-1775,1779,共5页
目的分析薄壁低慢性外张力(COF)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76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Pulsar-18支架(Biotr... 目的分析薄壁低慢性外张力(COF)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76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Pulsar-18支架(Biotronic,德国)植入术。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支架通畅率。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临床症状Rutherford分级明显降低,下肢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P<0.05)。随访24个月,3、6、12、24个月股腘动脉支架Ⅰ期通畅率分别为97.0%(64/66)、95.4%(62/65)、82.8%(53/64)、79.4%(50/63);6、12、24个月股腘动脉支架Ⅱ期通畅率分别为100%(65/65)、95.3%(61/64)、90.5%(57/63)。复杂性股腘动脉闭塞症的支架通畅率更低。结论薄壁低COF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可以获得2年内良好的临床结果和Ⅰ期、Ⅱ期支架通畅率。精心的血管准备和涂药球囊的应用,可以降低股腘动脉支架的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腘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原文传递
单弯导管溶栓在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原野 承文龙 卢辉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短段(10 cm以内)腘动脉闭塞治疗中应用单弯导管置管溶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行腔内治疗前置管溶栓处理的50例(55条肢体)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8例(21条腘动脉)应用单弯导管溶栓(单... 目的:探讨单纯短段(10 cm以内)腘动脉闭塞治疗中应用单弯导管置管溶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行腔内治疗前置管溶栓处理的50例(55条肢体)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8例(21条腘动脉)应用单弯导管溶栓(单弯导管组),32例(34条腘动脉)应用常规溶栓导管溶栓(常规导管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各有2条肢体溶栓无效,其余51条患肢症状明显缓解;单弯导管组平均溶栓长度明显大于常规导管组(38.3 mm vs.25.8 mm,P<0.05),平均ΔABI高于常规导管组(0.47 vs.0.32,P<0.05);单弯导管组和常规导管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2/19)、15.6%(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 F单弯导管置管溶栓处理长度10 cm以内腘动脉短段闭塞病变,技术上可行,操作简单,溶栓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腘动脉 机械溶栓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Rotarex®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初期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纪东华 刘震 +3 位作者 潘涛 李城 张涛 朱光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探讨Rotarex®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例应用Rotarex®S结合药物球囊处理的股腘动脉钙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操作的技术成... 目的探讨Rotarex®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例应用Rotarex®S结合药物球囊处理的股腘动脉钙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操作的技术成功率、技术相关并发症,应用CT软件对比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肢缺血分级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Rotarex®S对钙化病变的减容处理,减容后接受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无限流性夹层、血管穿孔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提高9~15.1 mm^(2)(中位数:13 mm^(2)),所有患肢缺血程度从术前的Rutherford 2~4级提升至Rutherford 1~2级。结论Rotarex®S在股腘动脉短段钙化性病变减容处理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腘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操作 血栓切除术
原文传递
Turbo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维龙 王兵 +5 位作者 吴斐 孙利坤 牛晓阳 王梦宇 潘锦轩 许恒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2-698,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0月,对1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17例患者平均年龄(66... 目的:评价应用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0月,对1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17例患者平均年龄(66.9±10.5)岁;其中男14例,女3例;股腘动脉狭窄病变13例,闭塞性病变4例;术前Rutherford分级2~5级;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49±0.18。结果:17例患者的血管病变全部经腔内开通成功,其中1例股动脉穿孔患者行补救性覆膜支架植入术,另1例远端栓塞患者经股动脉切开球囊导管取栓后血流恢复通畅,技术成功率88.2%。术后ABI为0.99±0.27,明显高于术前(P=0.03)。术后3、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1%,88.2%,二期通畅率100%。结论: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早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股动脉 腘动脉 斑块切除术 球囊取栓术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贺艺 王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9-755,共7页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股腘动脉狭窄与闭塞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虽然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使用减轻了ISR的患病率,但ISR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虽然普通球囊(POBA)、切割球囊、冷冻球囊,再...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股腘动脉狭窄与闭塞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虽然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使用减轻了ISR的患病率,但ISR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虽然普通球囊(POBA)、切割球囊、冷冻球囊,再次支架植入已经在ISR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但效果均不满意。而减容技术以及DCB分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可能是未来治疗股腘动脉ISR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闭塞 血管 支架 股动脉 腘动脉 血管内操作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腘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洪诗钗 周旻 +9 位作者 卢伟锋 洪翔 陈刚 黄玉龙 陈艺辉 周修适 王利新 郭大乔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5-711,共7页
目的:比较腘动脉瘤(PAA)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P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3条肢体)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11例(13条肢体)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腘动脉瘤(PAA)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P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3条肢体)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11例(13条肢体)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结果:腔内修复组患者年龄与高血压病合并症比例明显大于开放手术组(χ~2=8.250,P=0.008;χ~2=6.203,P=0.024),而两组在其他合并症、术前瘤体直径、术后伤口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开放手术组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腔内修复组6例(54.5%)全麻下完成腔内手术(χ~2=12.257,P=0.002)。腔内修复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t=-4.221,P=0.000;t=-3.090,P=0.002)。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120个月),开放手术组有5例再次干预,其中2例行截肢术;腔内修复组有2例再次干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免于再次干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高、解剖学条件合适、流出道情况良好的PAA患者,腔内修复术短中期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恢复快,可替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腘动脉 血管内操作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腘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10
作者 陈刚 洪翔 +8 位作者 卢伟锋 陈洁瑛 洪诗钗 黄玉龙 陈艺辉 林越 谢新胜 王利新 符伟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8-1635,共8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是下肢静脉腔内手术的常用入路之一,目前多是采用俯卧位,但长时间的俯卧位手术会让患者感觉不适。因此,本研究探讨采用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腘静脉的可行性,并比较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方法的优劣... 背景与目的: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是下肢静脉腔内手术的常用入路之一,目前多是采用俯卧位,但长时间的俯卧位手术会让患者感觉不适。因此,本研究探讨采用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腘静脉的可行性,并比较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髂静脉狭窄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下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腘静脉穿刺,分析术中穿刺所用时间、患者不适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仰卧位组14例(16条肢体),俯卧位组13例(16条肢体)。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变静脉处理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仰卧位穿刺腘静脉所用的操作时间与俯卧位穿刺腘静脉所用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4~6.2)min vs.4.2(3.5~4.4)min,P>0.05]。仰卧位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俯卧位组[2.0(1.0~2.8)vs.6.0(4.0~8.0),P<0.01]。仰卧位组有1例术后腘动脉分支出血,经过超声引导下压迫动脉破口后成功治愈。结论:与俯卧位穿刺腘静脉相比,仰卧位穿刺腘静脉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明显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下肢 血管内操作 穿刺术 腘静脉 体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