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海泉 陈怡 +5 位作者 满为群 栾晓燕 刘鑫磊 来永才 马岩松 杜维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增产21%,东岗试验(岗地)增产25.4%;黑农40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群体中单叶光合速率、根瘤数及根瘤鲜重、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积累及分配,在黑农40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东岗试验(岗地)和展览田试验(平地)均是行间覆膜栽培高于未覆膜栽培(对照)。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群体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行间覆膜 增产效果 群体生理
下载PDF
合肥市健康人群A、C、Y、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浓度水平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泓滟 王晓萍 +2 位作者 张小鹏 类延花 李长荣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掌握合肥市健康人群A、C、Y、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浓度水平,监测免疫状况和流行趋势,探讨定量监测标准。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合肥市辖区县划分为7个研究地区,调查流脑流行季节流行前期健康人群945例。应用酶... 目的掌握合肥市健康人群A、C、Y、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浓度水平,监测免疫状况和流行趋势,探讨定量监测标准。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合肥市辖区县划分为7个研究地区,调查流脑流行季节流行前期健康人群94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样本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水平。结果945例健康人群中,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2.06、4.08、2.36、1.25μg/ml,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是11.75、4.57、2.32、1.35μg/ml;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单侧百分位数P95分别是8.74μg/ml和5.60μg/ml。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群和C群≤1岁最高,21~30岁最低;Y群和W135群21~30岁最高。结论合肥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浓度水平,A群较高,C群偏低,Y、W135群最低。需要规范监测方法,明确定量监测标准,以利于全国不同区域之间资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A C y 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抗体浓度 定量结果 监测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