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能够缓解城市拥挤吗?——关于上海人口疏解与空间结构优化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斌栋 魏旭红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缓解上海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打造以郊区新城为支撑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一直都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路。理论上,通过空间优化来缓解集聚不仅仅是可能的,同时也是从源头本质上解决问题的重要视角。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和研究的... 为缓解上海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打造以郊区新城为支撑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一直都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路。理论上,通过空间优化来缓解集聚不仅仅是可能的,同时也是从源头本质上解决问题的重要视角。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和研究的不充分性,合理可行的空间优化政策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加以支撑,并能够得以有力地贯彻实施。就上海而言,以新城建设为主的空间结构优化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人口的集中和疏散是市场规律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政策设计则应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可行性、实施落实方面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论证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疏解 多中心 空间结构优化 上海
下载PDF
化解城市拥堵:促进多中心空间发展之交通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翔 陈小鸿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49-55,共7页
"人口疏解"有其产生的深刻背景和历史意义,并在上海多轮总规的规划理念中得以体现,也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其效果是显著的,包括核心区人口密度下降、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城市人口接纳能力提升等多方面,... "人口疏解"有其产生的深刻背景和历史意义,并在上海多轮总规的规划理念中得以体现,也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其效果是显著的,包括核心区人口密度下降、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城市人口接纳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当然也带来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等问题。在分析政策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心城与近郊区、中心城与中远郊新城之间不同的空间关系和交通联系特征,并基于中心城单中心集聚向多轴化就业空间形态演变的分析,认为规划有一定改善的空间,提出沿轨道交通走廊布局就业中心、提升客运走廊的服务容量和效率,来促进"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并构建新城自身交通体系,持续提升新城区位和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疏解 交通与空间优化 多中心 上海
下载PDF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73
3
作者 孙斌栋 魏旭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研究以非参数模型计量为基础,从集聚—分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刻画了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演化特征,并与北京都市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的就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同时近、远郊均出现了稳定的再集... 研究以非参数模型计量为基础,从集聚—分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刻画了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演化特征,并与北京都市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的就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同时近、远郊均出现了稳定的再集中,就业和人口的空间多中心性都在增强。而北京只存在人口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就业却呈现集中化和单中心化的态势。因而,上海都市区的就业—人口空间匹配程度高于北京。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北京、上海两地就业空间演化特征分异的原因之一,上海制造业比重高于北京,郊区的制造业集聚强化了近、远郊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北京和上海中心城区的就业、人口规模仍在扩张,导致近邻地区被包络在内,原有的次中心逐渐消失,因而,科学确定中心城区的增长边界,有效防止邻近蔓延,应当成为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与人口空间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分散 多中心 上海都市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