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杨等黑杨派杨树无性系区域化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保松 韩杰峰 +1 位作者 郭群 涂忠虞 《江苏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无性系 区域试验 遗传稳定性 黑杨派
下载PDF
35杨微繁殖与叶片不定芽再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晓兰 王保松 +3 位作者 韩杰峰 刘桂华 佘建明 倪万潮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4,16,共5页
以35杨茎段外植体为供试材料,对腋芽微繁殖、叶片不定芽再生、生根以及移植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初始无菌苗的取材以4月取田间杨树新枝茎段外植体为最好;茎段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以附加NAA 0.1 mg/L、0.5 mg/L 6-B... 以35杨茎段外植体为供试材料,对腋芽微繁殖、叶片不定芽再生、生根以及移植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初始无菌苗的取材以4月取田间杨树新枝茎段外植体为最好;茎段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以附加NAA 0.1 mg/L、0.5 mg/L 6-BA及GA30.5 mg/L的WPM培养基为优;腋芽微繁殖最快的培养基为WPM+0.2mg/L 6-BA+0.1 mg/L IAA+0.1 mg/L IBA;生根培养基以3/5 WPM+0.1 mg/L IBA为好;叶片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以WPM+0.2 mg/L 6-BA+0.1 mg/L IAA+0.1 mg/L IBA再生频率最高,达92.86%;叶片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 d后获健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微繁殖 不定芽 再生
下载PDF
35杨和苏杨7号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庆生 隋德宗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Li-6400对35杨和苏杨7号1年生苗木的光照度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曲线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5杨和苏杨7号光补偿点分别为33.12,34.8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08.3,1 286.7μmol/(m2·... 利用Li-6400对35杨和苏杨7号1年生苗木的光照度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曲线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5杨和苏杨7号光补偿点分别为33.12,34.8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08.3,1 286.7μmol/(m2·s);苏杨7号CO2补偿点高于35杨,而最大羧化合速率等其他指标均低于35杨;35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而苏杨7号呈单峰曲线;日均光合速率35杨大于苏杨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苏杨7号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