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salt tolerance of Populus davidiana × P. bolleana overexpressed LEA from Tamarix androssowii 被引量:2
1
作者 Yanshuang Sun Su Chen +3 位作者 Haijiao Huang Jing Jiang Shuang Bai Guifeng Li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13-818,共6页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tolerance to environ- mental stres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plant biotechnology. (LEA) proteins accumulate in seeds dur- ing late embryogenesis, where they protect cellular memb...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tolerance to environ- mental stress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plant biotechnology. (LEA) proteins accumulate in seeds dur- ing late embryogenesis, where they protect cellular membranes and macromolecules against drought. In this work, we transferred the Tamarix androssowii LEA gene into hybrids of Populus davidiana xp. bolleana. We compared relative rates of height growth, chlorophyll fluo- 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leaf Na+ levels of six TaLEA-containing lines with non-transferred plants (NT), all grown under 0.8% NaC1 stress condition. Survival percentages of transgenic lines were all higher than for NT controls after rehydration and the sur- vival percentage of SL2 was five-fold higher than for NT controls. Seed- ling height increased 48.7% in SL2 (from the onset of induced stress to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31% more than for the NT control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in SL2 and SL5. Na+ levels in young leaves of transgenic lines were lower than in control NT leaves, but higher in yel- low and withered leaves, indicating improved sal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davidiana x p. bolleana LEA gene TRANSFORMATION salt tolerance
下载PDF
Promotion of biomass, photosynthesis, and root growth of seedling biomass, photosynthesis, and root growth of Populus davidiana × P. bolleana by two specie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2
作者 Tianze Zhang Fanjun Meng Dachuan Y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2024年第6期306-316,共11页
The addi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beneficial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to the soil can pro-mote plant growth and resistance.Here,Populus davidi-ana×Populus bolleana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ere grown ... The addi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beneficial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to the soil can pro-mote plant growth and resistance.Here,Populus davidi-ana×Populus bolleana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ere grown for 3 months in soils inoculated with one of the species,then seedlings were assessed for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rate and growth,physiological and root traits.Suillus luteus and Populus involutus each formed 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with the seedlings.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eter,biomass,and leaf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after treat-ment with ECMF than in the non-inoculated controls.Treat-ment improved all physiological and root variables assessed(chlorophylls and carotenoids,cellulose,and soluble sugars and proteins;root length,surface area,projected area,mean diameter,volume,number of root tips).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S.luteus outperformed those inoculated with P.involu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 Suillus luteus paxillus involutus 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 Growth promotion Root system scan
下载PDF
运用AFLP技术估计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杂合水平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宋婉 杨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首次报道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ana)无性系TB0 1×毛白杨 (P .tomentosa)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随机个体为材料 ,利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AFLPs)标记技术研究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 首次报道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ana)无性系TB0 1×毛白杨 (P .tomentosa)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随机个体为材料 ,利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AFLPs)标记技术研究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30对不同的AFLP引物组合能够检测到毛白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范围为 9 10 %~ 30 19% ,平均为 18 71% ;而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范围为 1 39%~ 2 0 31% ,平均杂和水平约为 8 4 7%。因此 ,对于分离群体亲本杂合度来说 ,毛白杨平均杂合度为毛新杨的 2 2 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用 AFLp技术 毛白杨 杂种 毛新杨 遗传性状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常规APMP与P-RCAPMP的制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孔凡功 陈嘉川 +2 位作者 詹怀宇 杨桂花 李昭成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三倍体毛白杨分别进行了常规APMP与P RCAPMP制浆的研究 ,通过对两种浆料性能的比较发现 ,在相同化学药品用量、相同化学药品分配、相近打浆度时 ,P RCAPMP具有较高的松厚度、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 ,而常规APMP具有较高的紧度和... 对三倍体毛白杨分别进行了常规APMP与P RCAPMP制浆的研究 ,通过对两种浆料性能的比较发现 ,在相同化学药品用量、相同化学药品分配、相近打浆度时 ,P RCAPMP具有较高的松厚度、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 ,而常规APMP具有较高的紧度和物理强度 ;纤维质量分析和纤维筛分分析表明 ,常规APMP具有较多的长纤维组分 ,较少的细小纤维组分和粗大纤维束 ,其纤维平均长度略长于P RCAPMP ,而两者的纤维卷曲指数和纤维扭结指数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Mp制浆 p-RC 制浆 打浆度 细小纤维 松厚度 浆料性能 三倍体毛白杨 用量 纤维质量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工艺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凡功 陈嘉川 +2 位作者 杨桂花 李昭成 詹怀宇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对优质速生阔叶木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P-RCAPMP法制浆。通过对制浆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单段和两段浆料性能的比较发现,化学预处理中NaOH用量和H2O2用量是影响浆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NaOH用量对浆料强度影响较大,H2O2用量对浆... 本文对优质速生阔叶木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P-RCAPMP法制浆。通过对制浆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单段和两段浆料性能的比较发现,化学预处理中NaOH用量和H2O2用量是影响浆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NaOH用量对浆料强度影响较大,H2O2用量对浆料白度影响较大。NaOH和H2O2在段间的不同分配及NaOH和H2O2不同用量比例也影响浆料的最终性能。单段预处理与两段预处理P-RCAPMP浆相比,在相同打浆度和相同化学药品用量下,两段预处理P-RCAPMP浆具有较高的白度和强度,较低的光散射系数和不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p—RC ApMp工艺 制浆工艺 纸浆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P-RC APMP与其它浆种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进喜 陈嘉川 杨桂花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共6页
对三种条件下的三倍体毛白杨P -RCAPMP与其它浆种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发现 ,单段预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P -RCAPMP(1)的强度好于BCTMP ,松厚度稍低 ,其它性能与BCTMP相近或稍好于BCTMP ;而两段预处理的P -RCAPMP(2 )和P -RCAPM... 对三种条件下的三倍体毛白杨P -RCAPMP与其它浆种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发现 ,单段预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P -RCAPMP(1)的强度好于BCTMP ,松厚度稍低 ,其它性能与BCTMP相近或稍好于BCTMP ;而两段预处理的P -RCAPMP(2 )和P -RCAPMP(3)的主要性能好于漂白麦草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Mp p-RC 浆种 BCTMp p—RC 三倍体毛白杨 漂白麦草浆 高档纸 纸种 条件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P-RC APMP二段低浓磨浆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进喜 陈嘉川 +1 位作者 杨桂花 庞志强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就三倍体毛白杨P-RC APMP二段低浓磨浆对浆料光学性能和强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段低浓磨浆时所得浆料与高浓磨浆相比具有较少均纤维碎片和较高的光散射系数、相近的不透明度及抗张强度和稍低的撕裂指数。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p-RC ApMp 二段低浓磨浆 纸浆性能
下载PDF
打浆对三倍体毛白杨P-RC APMP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进喜 陈嘉川 杨桂花 《黑龙江造纸》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打浆是影响浆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打浆度和打浆间隙对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浆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还与漂白麦草浆的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浆的白度和松厚度会因打浆度的提高而下降,裂断长明显提高... 打浆是影响浆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打浆度和打浆间隙对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浆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还与漂白麦草浆的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浆的白度和松厚度会因打浆度的提高而下降,裂断长明显提高,细小纤维和纤维碎片量明显增多;在选定的三种打浆间隙中,0.15mm的打浆间隙较好;浆料的主要性能均好于漂白麦草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浆 三倍体毛白杨 p-RC ApMp 筛分分析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低白度P-RC APMP制浆工艺条件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进喜 陈嘉川 +1 位作者 杨桂花 庞志强 《黑龙江造纸》 2004年第3期6-7,13,共3页
鉴于某些纸种对纸浆的白度要求不高 ,对三倍体毛白杨制低白度P -RCAPMP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重点研究了浸渍预处理各因素对成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较缓和的预处理条件 ,即可获得白度70 %ISO左右、各项性能指标良好的P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白度 p-RCApMp 制浆工艺 纸浆 浸渍预处理 成浆质量
下载PDF
施肥对毛白杨生长量、叶片氮(N)、磷(P)、钾(K)含量及蒸腾作用、气孔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树生 施海 王连军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二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长月份以及不同无性系对胸径、树高生长量和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及其在生长季的变化规律,蒸腾作用和气孔阻力的不同生长月份和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和... 对二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长月份以及不同无性系对胸径、树高生长量和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及其在生长季的变化规律,蒸腾作用和气孔阻力的不同生长月份和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和生长月份对生长量和叶片N、P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的无性系对K的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生长季毛白杨生长量与叶片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生长月份以及一天内不同时间,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日进程呈单峰曲线,高峰出现在中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 毛白杨 无性系 施肥 氮磷钾 蒸腾速率 气孔阻力
下载PDF
银腺杨与毛新杨正反交三倍体选育 被引量:26
11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采用花粉染色体人工加倍获得的银腺杨 (Populusalba×P .glandulosa)、毛新杨 (P .tomentosa×P .bolleana)未减数 2n花粉 ,施加一定剂量的辐射处理后杂交 ,两杂交组合共获得 16株三倍体 .其中银腺杨×毛新杨组合以1470rad... 采用花粉染色体人工加倍获得的银腺杨 (Populusalba×P .glandulosa)、毛新杨 (P .tomentosa×P .bolleana)未减数 2n花粉 ,施加一定剂量的辐射处理后杂交 ,两杂交组合共获得 16株三倍体 .其中银腺杨×毛新杨组合以1470rad处理最佳 ,三倍体得率 3 .8% ;而毛新杨×银腺杨 (16 80rad)则获得了高达 12 .9%的三倍体 .三倍体整体生长水平优势明显 ,单株生长更为突出 ,2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最高 4.9m和 5 .8cm ,分别超出群体平均值的5 8%和 176 % ;并且正反交三倍体的遗传效应差异明显 .利用未减数 2n花粉 ,经花粉辐射处理杂交选育杂种三倍体 ,将是今后白杨乃至杨属植物育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腺杨 毛新杨 2N花粉 花粉辐射 三倍体 选育
下载PDF
毛新杨×毛白杨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杨凯 李百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以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 ,对控制叶片表型性状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以及春季萌芽时间共 5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进行分析。运用AFLP标记技术... 以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 ,对控制叶片表型性状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以及春季萌芽时间共 5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进行分析。运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作图策略构建了含有 393个AFLP标记的毛白杨及毛新杨的遗传连锁框架图。毛白杨遗传图上共含有 2 4 7个AFLP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白杨基因组总长约 32 6 5 1cM ,而毛新杨遗传连锁图上共含有 14 6个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新杨基因组总长约 1992cM ,这些连锁图的每一连锁群上含有的标记数为 4~ 30个。在此基础上 ,利用区间作图软件共检测到控制叶片表型性状的QTLs14个 ,位于 9个连锁群上 ;而对于春季萌芽时间共检测到 3个QTLs,分别位于 3个不同的连锁群上。在检测到的 17个QTLs中 ,每一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 6 %~ 15 8%。此外 ,发现控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相关性状的QTLs位于相同的基因组区域 ,这些QTLs主要位于毛白杨遗传连锁图的TLG2和TLG11以及毛新杨连锁图的TBLG1连锁群上。据控制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的QTLs所处的基因组区域 ,可推测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这两类性状是由各自相应的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 毛白杨 QTL 春季 萌芽 叶片 位点 连锁群 基因组 框架图
下载PDF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卫尊征 张金凤 +3 位作者 张德强 李旦 王璐 郭丽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共5页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 小叶杨 派间杂交 幼胚培养 SSR鉴定
下载PDF
毛白杨杂种外源基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冰 李云 +1 位作者 杜宁霞 刘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新杨×毛白杨)的外源基因稳定性,表明AhDREB1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根系土壤微生物进行种群数量分析,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利用AhDREB1基因特异引物对土壤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基因毛白杨杂种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毛白杨 转基因植物 基因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基因水平转移
下载PDF
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娜 窦恺 +3 位作者 王志英 张荣沭 王玉成 刘志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5,共6页
从炼苗,保湿,防污染等方面,研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首先,获取山新杨组培苗,将其用液体生根培养基在大试管中生根12~15d;再放入无菌自来水中水培炼苗2d;之后将幼苗移栽入土,上扣透明塑料水杯保湿,15d... 从炼苗,保湿,防污染等方面,研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首先,获取山新杨组培苗,将其用液体生根培养基在大试管中生根12~15d;再放入无菌自来水中水培炼苗2d;之后将幼苗移栽入土,上扣透明塑料水杯保湿,15d后移去水杯;带土移栽到大田中。此法可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8%以上,且本法经济简便,规模小,效率高,也适用于其它木本植株,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组织培养 生根 移栽 成活率
下载PDF
毛白杨在沙地造林的施肥量及其配比(Ⅱ)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时轩 张振江 +2 位作者 孙小丽 袁玉欣 王文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6,共6页
研究毛白杨在沙地造林施用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最佳配比。4.5a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量为450kg/hm ̄2,氮磷钾配比为氮∶磷∶钾=4∶3∶0,二者组成最佳组合的立木蓄积量为41.781m ̄3/hm ̄2,是对照... 研究毛白杨在沙地造林施用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最佳配比。4.5a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量为450kg/hm ̄2,氮磷钾配比为氮∶磷∶钾=4∶3∶0,二者组成最佳组合的立木蓄积量为41.781m ̄3/hm ̄2,是对照的190.3%。它比其它各种处理的立木蓄积量都高,差异显著,施肥使毛白杨叶中的叶绿素和氮磷钾的含量提高,也提高了叶重和叶面积等指标。因而加速了毛白杨的生长量。但施肥量过大反而抑制了毛白杨生长。氮∶磷的比值以1.33为宜。该土含钾多不施钾肥。毛白杨的年生长过程,高和径各有两次速生期。毛白杨施肥的产值净增额是投入的2.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沙地 造林 施肥量 肥效
下载PDF
白杨杂种三倍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重阳 王君 +1 位作者 叶粟 康向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54-2458,共5页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等方法观察毛新杨×银腺杨杂种三倍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以探讨杂种三倍体雄配子的育性及其细胞学机制。结果显示:(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观察到部分染色体提前分向两极、落后染色体、微...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等方法观察毛新杨×银腺杨杂种三倍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以探讨杂种三倍体雄配子的育性及其细胞学机制。结果显示:(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观察到部分染色体提前分向两极、落后染色体、微核等一系列染色体异常行为,表明该三倍体存在染色体的高度不平衡性。(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胞质分裂提前现象;减数分裂产物中发现有少量二分体、三分体的存在,同时毛新杨×银腺杨杂种三倍体花粉粒的直径变化范围为22.6~62.6μm,呈现双峰分布,由此推测有一定数量的具可育性的未减数花粉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银腺杨 杂种三倍体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可育性花粉
下载PDF
盐胁迫下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中的离子区隔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戴松香 陈少良 +4 位作者 Eberhard Fritz Andrea Olbrich Christine Kettner Andrea Polle Aloys Hütterman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共5页
该文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毛白杨组培再生苗为实验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为期20d的盐处理)叶片各种类型细胞内主要元素Na+、Cl-、K+的分布情况,测定的细胞类型包括:①叶脉细胞(叶脉维管束导管、叶脉维管束内部和... 该文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毛白杨组培再生苗为实验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为期20d的盐处理)叶片各种类型细胞内主要元素Na+、Cl-、K+的分布情况,测定的细胞类型包括:①叶脉细胞(叶脉维管束导管、叶脉维管束内部和外部的薄壁细胞);②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③表皮细胞(上、下表皮细胞).结果表明,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对盐离子的区隔化有明显差异:与毛白杨相比,盐处理后的胡杨叶细胞不但具有较高的拒Na+能力,即将Na+贮存在质外体中,而且液泡区隔Na+的能力也强于毛白杨.在Cl-的区隔化方面,对照处理胡杨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叶脉、叶肉和表皮细胞)Cl-浓度都高于毛白杨,但在盐胁迫下,胡杨叶片的细胞壁、液泡甚至叶绿体中Cl-的含量都低于毛白杨,这是胡杨根细胞限制Cl-离子根冠运输的结果.盐处理使胡杨叶片各种类型细胞中的K+浓度降低;与胡杨不同,毛白杨叶片细胞中质外体的K+浓度下降,而液泡中的K+水平却相应提高,这是毛白杨细胞内K+重新分配的结果:由于盐处理后毛白杨液泡内积累了过多的Cl-,K+从细胞壁进入液泡,用以平衡液泡内Cl-积累所带来的负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胡杨 毛白杨 X-射线微区分析 叶片 离子区隔化 细胞壁 液泡
下载PDF
毛白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林茂 李守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7-441,共5页
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的叶中分得一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洋芹素-7-O-(6″-O-p-羟基肉桂酰)-B-D-吡喃葡萄糖甙(Ⅰ),同时还分得四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水杨甙(salicin,Ⅱ)、2″-苯甲酰水杨甙(tremulodin,Ⅲ)、特里杨甙(... 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的叶中分得一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洋芹素-7-O-(6″-O-p-羟基肉桂酰)-B-D-吡喃葡萄糖甙(Ⅰ),同时还分得四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水杨甙(salicin,Ⅱ)、2″-苯甲酰水杨甙(tremulodin,Ⅲ)、特里杨甙(tremulacin,Ⅳ)和胡萝卜甙(dauvasterol,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洋芹素 吡喃葡萄糖甙
下载PDF
一种快速有效的741杨离体叶片再生芽方法(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双秀 吴汪黔生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在对杂交品种 741杨 (Populusalba (P .davidiana×P .simonii)×P .tomentosa)进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叶片再生芽的方法。首先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MS培养基添加 0 .5mg/LBA和 1 .0mg/L 2 ,4 D)... 在对杂交品种 741杨 (Populusalba (P .davidiana×P .simonii)×P .tomentosa)进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叶片再生芽的方法。首先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MS培养基添加 0 .5mg/LBA和 1 .0mg/L 2 ,4 D)上培养 2~ 3d ,再转移到培养基SH(MSmediumcontaining 2 .0mg/LofBAand 0 .1mg/LofNAA)上培养 1 0d ,然后再转移到培养基II(MSmediumwith 0 .5mg/LofBA)上 ,培养大约 5d之后 86.7%的叶片外植体产生的芽 ,每片叶片外植体 ( 1cm× 1cm)可产生 40~ 5 0个芽。但是 ,如果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I上培养的时间长于 5d ,再依次转移到培养基SH和II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杨 杂交品种 离体叶片 再生 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