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生菌根菌和植物生长物质复合制剂对杨树扦插苗生长及抗逆性的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军 屈智巍 +2 位作者 李忠宁 贾秀贞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721,共5页
通过扦插试验研究了由植物生长物质和树木菌根菌组成的复合制剂对108杨扦插苗成活率、苗高、地径、根茎 比、菌根侵染率、毛根数、生物量、树体电容、叶绿素含量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发现复合制剂可以 促进苗木的根系生长... 通过扦插试验研究了由植物生长物质和树木菌根菌组成的复合制剂对108杨扦插苗成活率、苗高、地径、根茎 比、菌根侵染率、毛根数、生物量、树体电容、叶绿素含量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发现复合制剂可以 促进苗木的根系生长,苗木根系的毛根数、菌根侵染率及根茎比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可以促进苗木地上部分的 生长发育,成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长势等指标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可以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苗 木的树皮相对膨胀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经IBA溶液 浸泡处理亦可有效提高苗木的生长,但整体效果不及复合制剂的最佳处理。初步确定了复合制剂的最有效成分配 比及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8杨 扦插苗生长 杨树外生菌根菌 激素 酶活性 叶绿素
下载PDF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6-772,共7页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1.8倍和1.2倍,主根和Ⅰ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近乎相同,而Ⅱ级和Ⅲ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则远远大于常规栽培。(3)滴灌栽培杨树林分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2.0、1.1倍,径级在5≤D<10 mm、10≤D<15 mm和D≥1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相近,而径级在D<1 mm和1≤D<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远大于常规栽培。(4)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的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 40 cm的土层内,滴灌栽培4/5和常规栽培2/3的根系特别是吸收根(D<1 mm)分布在0 20 cm深的土层内。(5)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基部0 1.0 m的范围内,滴灌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株间方向(滴灌带铺设方向),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则相对均匀分布在树体四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滴灌 107杨 根系 分布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年龄47号杨木材性质变异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花 张绮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 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 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取材部位交互效应微弱或不存在。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随树高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材性和生长早晚相关分析表明:第2年与第12年木材密度、与第5年纤维长度、与第7年胸径之间相关极显著,与第12年木材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第5年与第9年木材基本密度和树高、与第7年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第4年与第12年胸径间相关显著,表明可以在第2年、第4年和第5年分别对第9年或12年的相关性状进行早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号杨 木材基本性质 1%NaOH抽提物 年龄效应 相关分析 早期选择
下载PDF
108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新辉 杨敏生 王进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9990-9992,共3页
[目的]研究欧美杨108离体叶片再生技术,为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再生和不定芽生根的诱导效果。[结果]茎段外植体消毒的最佳处理为:75%乙醇溶液消毒10s+0.1%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 [目的]研究欧美杨108离体叶片再生技术,为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再生和不定芽生根的诱导效果。[结果]茎段外植体消毒的最佳处理为:75%乙醇溶液消毒10s+0.1%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和褐化率均低,成活率较高;叶片诱导分化培养基以MS+6-BA0.6mg/L+NAA0.2mg/L效果最好,诱导率100%,平均不定芽诱导数为26.43个;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或1/2MS+IAA0.3mg/L,生根率可达100%,生根数分别为4.83条和5.20条。[结论]以108杨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108杨的高效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8杨 叶片外植体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下载PDF
彩叶杨彩色性状及园林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存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5-97,共3页
以彩叶杨中的中红杨、全红杨为试材,以加杨为对照,于2011年秋季,测定了3种杨树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并结合田间叶色表现状况,分析了3种杨树各自的叶色优势,探究了彩叶杨色彩鲜艳、稳定、持久的理由,得出了彩叶性状... 以彩叶杨中的中红杨、全红杨为试材,以加杨为对照,于2011年秋季,测定了3种杨树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并结合田间叶色表现状况,分析了3种杨树各自的叶色优势,探究了彩叶杨色彩鲜艳、稳定、持久的理由,得出了彩叶性状排序为全红杨>中红杨>加杨,同时,阐述了各树种的彩叶性状及使用观点,为彩叶杨进一步引种栽植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杨 中红杨 全红杨 彩色性状 园林应用
下载PDF
新品种欧美杨107和108引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百俊 董胜林 +1 位作者 贾卫禧 刘天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研究了新品种欧美杨107,108引种到新乡地区后,其物候期、定植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欧美杨107比对照中林46萌芽期早,落叶期晚,年生长天数多15~45d;欧美杨107,108定植成活率都在92%以上,最高达到99.5%;二者都比对照生长速度快... 研究了新品种欧美杨107,108引种到新乡地区后,其物候期、定植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欧美杨107比对照中林46萌芽期早,落叶期晚,年生长天数多15~45d;欧美杨107,108定植成活率都在92%以上,最高达到99.5%;二者都比对照生长速度快;同等管理条件下,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砂壤土地的欧美杨107生长优于粘土和两合土;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潮土地的欧美杨107生长优于棕壤土和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 欧美杨108 物候期 成活率 生长速率
下载PDF
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吉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3-54,共2页
以欧美杨108已生根无菌苗为材料,选用土壤与蛭石为原料,土壤与蛭石体积比为1∶1、1∶2、1∶3、2∶1,研究了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结果表明:土壤与蛭石比为1∶1的处理成活率达到91.7%,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而且其生... 以欧美杨108已生根无菌苗为材料,选用土壤与蛭石为原料,土壤与蛭石体积比为1∶1、1∶2、1∶3、2∶1,研究了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结果表明:土壤与蛭石比为1∶1的处理成活率达到91.7%,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而且其生长速度最快。研究表明,开始移栽时的组培苗生长状况、组培苗苗龄、移栽温度、移栽基质以及移栽方式等是影响欧美杨108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8 移栽 组培苗 培养基质
下载PDF
‘欧美杨108’组培苗最佳移栽条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舒柳 周黎 《中国园艺文摘》 2014年第4期18-19,52,共3页
‘欧美杨108’组织培养技术已见成效,但其移栽技术还不完善,成活率比较低,社会上对其移栽基质的研究很少。以‘欧美杨108’已生根无菌苗为材料,选用土壤与蛭石为原料,土壤与蛭石体积比分别为1:1、1:2、1:3、2:1。经试验可知:土壤与蛭石... ‘欧美杨108’组织培养技术已见成效,但其移栽技术还不完善,成活率比较低,社会上对其移栽基质的研究很少。以‘欧美杨108’已生根无菌苗为材料,选用土壤与蛭石为原料,土壤与蛭石体积比分别为1:1、1:2、1:3、2:1。经试验可知:土壤与蛭石比为1:1的处理成活率达到91.7%,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且生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8’ 移栽 组培苗 培养基质
下载PDF
蚯蚓粪对杨树幼苗根系特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勇强 井大炜 +3 位作者 邢尚军 马海林 杜振宇 刘方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总根长、比根...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总根长、比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而根系直径却明显降低,其中根系总根长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161.70%,52.80%和14.79%;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茎、叶干物质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并且使氮素利用率达到59.07%,分别比CF和VC处理提高57.35%和27.09%。此外,施肥对杨树幼苗地上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根系。同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杨树苗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幼苗的根系特性改善和养分吸收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蚯蚓粪 根系形态特征 根系吸收面积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修枝处理对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厚芳 闫莉 +1 位作者 佘诚棋 马永春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7-10,共4页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对杨—麦复合模式内欧美杨107进行不同修枝处理后,处理Ⅰ内小麦产量及品质要好于其他3种修枝处理。可见,小麦产量及品质随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小气候因子的变化与杨树修枝强度与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处理Ⅰ的修枝方法开展杨树修枝,即从造林第5年春季修除第1年生的轮生枝,第6年春季修除第2年生的轮生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 修枝处理 小麦产量 小麦品质
下载PDF
不同树龄107杨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及径向变化
11
作者 吕瑶 刘智 郭梦杰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4期399-410,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树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次生木质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结构与变化趋势,采用生物显微切片成像方法测量不同树龄107杨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保定市满城区林场3年龄(3... 为探究不同树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次生木质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结构与变化趋势,采用生物显微切片成像方法测量不同树龄107杨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保定市满城区林场3年龄(3 a)、5年龄(5 a)、7年龄(7 a)、10年龄(10 a)4个不同树龄107杨的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7杨次生木质部年轮宽度由髓心至第3年生长轮增加迅速,之后呈缓慢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为3-7年;晚材率从髓心向韧皮部呈逐渐增大趋势,变化范围为4.67%~8.70%,其晚材率较低;(2)3年龄、5年龄、7年龄的早材、晚材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10年龄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不同树龄早材、晚材中,导管细胞双壁厚、管孔链径向和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壁腔比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18、0.16~0.25。3年龄早材中,导管比量随生长轮龄增加呈小幅上升趋势,晚材则呈下降趋势,5年龄、7年龄、10年龄随生长轮龄增加而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19.87%、13.96%~17.17%。(3)不同树龄生长轮龄之间,107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径向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特征和数据结合用材林木木材微观解剖结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107杨定向培育周期与采伐时间的判断依据;综上所述,人工林杨树在幼龄林阶段,如果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10年龄;如果培育中、小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7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次生木质部 早材 晚材 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