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脑膜炎奈瑟氏菌por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惠琼 张巧云 +3 位作者 江立敏 杜志明 刘少梅 罗会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 (Nm)的特点。方法 选择 35株A、B、C群流脑菌株 (196 6~ 2 0 0 0年 )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型研究 ,采用PCR反应扩增p... 目的 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 (Nm)的特点。方法 选择 35株A、B、C群流脑菌株 (196 6~ 2 0 0 0年 )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型研究 ,采用PCR反应扩增porA基因 ,PCR产物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E)电泳分离酶切产物 ,银染显色。结果  35株被检菌株分为5种RFLP型 ,2 0株A群菌株 (病人 17株 ,带菌者 3株 )分 3型 ,谱型与我国代表谱型相同 (即a1、a2 、a3型 ) ;11株B群菌株分 5型 ,其中 6株病人菌株每两株 1型 ,分为 3型 (即b2 0 、b2 1、b2 1a2 型 ) ,其中b2 0 型与a3 型谱型相同 ;4株C群菌株有 3株与b2 1a2 菌型相同。结论 不同的血清群可有相同的RFLP谱型 ;A群Nm不同的流行周期有自己优势菌型 ,广东省 6 0年代与 80年代后期至今的代表菌型相同 ,为a3 型 ;B群RFLP谱型比A群变异程度大 ,同一时期分离到的菌株可有几种不同的RFLP谱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por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广东 流行性脑膜炎
下载PDF
光敏色素B正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杰 周晋军 +2 位作者 顾建伟 钱凤芹 谢先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水稻光敏色素基因家族包括3个成员,PHYA、PHYB和PHYC,它们在调控水稻去黄化、花期和育性等光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比较了白光和红光条件下野生型、phyA、phyB和phyAphyB突变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phyB感受红光正调控水稻叶... 水稻光敏色素基因家族包括3个成员,PHYA、PHYB和PHYC,它们在调控水稻去黄化、花期和育性等光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比较了白光和红光条件下野生型、phyA、phyB和phyAphyB突变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phyB感受红光正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phyA的作用仅仅在phyB功能缺陷时才能表现出来。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基因(protochlorophyll oxidoreduc-tase A,PORA)的表达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同时,还分析了phyB介导的红光信号对叶绿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hyB介导的红光信号在调控叶绿体数目、基粒数目及叶绿体膜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色素 叶绿素合成 pora基因 叶绿体发育
下载PDF
快速检测淋球菌porA和16S rRNA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崔亚利 何於娟 +4 位作者 刘鑫 胥文春 刘明芳 龚艺 贺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淋球菌porA和16S rRNA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探讨其用于淋球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rimer-ExplorerV3软件分别针对淋球菌porA及16S rRNA基因设计6条引物(...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淋球菌porA和16S rRNA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探讨其用于淋球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rimer-ExplorerV3软件分别针对淋球菌porA及16S rRNA基因设计6条引物(2条内引物FIP、BIP,2条外引物F3、B3,2条环引物LF、LB),以淋球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扩增,同时,以外引物F3、B3为PCR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比较2种扩增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LAMP法与PCR法灵敏度相同,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目的基因;其针对淋球菌porA和16S rRNA基因的引物对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DNA均不能扩增。结论已成功建立了检测淋球菌porA和16S rRNA基因的LAMP技术,为淋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有望成为淋球菌常规检测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pora基因 16S RRNA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淋球菌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莉 江秀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以淋球菌porA假基因为靶序列,建立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的荧光定量(FQ)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淋球菌porA假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在实时荧光PCRMasterMix基础上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方法,并评价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 目的以淋球菌porA假基因为靶序列,建立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的荧光定量(FQ)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以淋球菌porA假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在实时荧光PCRMasterMix基础上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方法,并评价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结果经评估表明该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0%,灵敏度较高,达到检测淋球菌小于50CFU/mL的检测限;批间和批内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以淋球菌porA假基因为靶序列建立FQ-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稳定性好,适合于作为淋病临床实验室辅助诊断和淋球菌阳性结果的确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淋病 聚合酶链反应 pora基因
下载PDF
两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特征分析
5
作者 师舞阳 吴灿权 +2 位作者 吴衍恒 谢颖 梁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683-2686,共4页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2007年-2012年间分离的两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病原分子特征分析,调查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来源。方法使用16S rRNA基因分型、porA可变区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两株W13... 目的对广东省中山市2007年-2012年间分离的两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病原分子特征分析,调查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来源。方法使用16S rRNA基因分型、porA可变区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两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ZS07株,ZS12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两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型结果一致,16S rRNA分型为Group 31,MLST型别为ST-11/ET-37(等位基因谱:2,3,4,3,8,4,6),porA测序分型测序为:P1.5,2。结论脑膜炎奈瑟菌ZS07株与ZS12株的亲缘关系高度同源,与我国近几年流行的脑膜炎奈瑟菌亲缘关系较远,与2000年麦加朝圣后由朝觐者引起全球流脑流行的W135群菌株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W135血清群 16S RRNA基因 pora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广东首株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管大伟 邓小玲 +5 位作者 刘美真 柯碧霞 张万里 梁宏 梁剑 杨杏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首次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eningitidis)的分子特征。方法复苏培养并用奈瑟菌生化鉴定系统(APINH)生化鉴定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1株W135群N.meningitidis,以... 目的分析广东首次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eningitidis)的分子特征。方法复苏培养并用奈瑟菌生化鉴定系统(APINH)生化鉴定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1株W135群N.meningitidis,以本地近年分离的1株C群和3株A群N.meningitidis为对照;通过DNA序列测定分析外膜蛋白编码基因(porA、porB)可变区型别;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hilocussequencetyping,MLST),采用SplitsTree在线软件分析进化关系,研究其分子特征。结果该W135群Mmeningitidis的porA可变区(VR)型别为P1.5,2,属主要致病型别之一;porB的可变区Ⅰ、Ⅳ、Ⅴ、Ⅶ分别为1、1、1、17型,无可变区Ⅵ、Ⅷ;MLST等位基因谱为:2、123、4、3、8、4、6,序列型(sT)为2960,属sT—11/ET-37克隆系。4株对照菌株porA的VR型别均为P1.20,porB可变区Ⅳ为7型,无可变区Ⅶ;C群对照株属ST-4821克隆系,3株A群属ST-5克隆系。结论该W135群Mmeningitidis的分子特征与国外分离株相同,而与本地流行的A群及C群菌株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W135群 基因 pora 基因 porB 序列分析 细菌分型技术
原文传递
2011年广州市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欣强 李孝权 +3 位作者 张颖 邓志爱 庞杏林 夏丹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对2011年广州市分离的6株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eningitidis)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通过DNA序列测定分析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s proteins,OMPs)编码基因porA、fetA可变区型别;通过多位点... 目的对2011年广州市分离的6株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eningitidis)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通过DNA序列测定分析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s proteins,OMPs)编码基因porA、fetA可变区型别;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Splits Tree在线软件分析进化关系,研究其分子特征。结果 6株菌株的OMPs编码基因porA、fetA可变区型别均不相同;MLST分型显示其分属5个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2株B群菌株序列型为ST-5615,1株C群菌株序列型为ST-5542,1株血清不能分群菌株序列型为ST-2146,分离自健康带菌者和密切接触者的2株W135群菌株的序列型不同,其中密切接触者为高致病性的ST-11型,而健康带菌者为新发现的ST-9133型。结论广州市N.meningitidis的基因型具有多样性特点,本研究为完善我市N.meningitidis分型数据、研发新疫苗及免疫规划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基因pora 基因fetA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